大將遭誅 長城被毀——搜道濟

曆史的車輪滾到了一個亂紛紛的年代―南北朝。東晉恭帝元熙二年,即公元420年,把持東晉王朝大權的大將軍劉裕廢掉了他親手立起來的皇帝―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為宋,後世稱他為宋武帝。這就是南北朝時代的開始。而在中國的北方,先後出現了由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國家。其中真正強大起來並且逐漸統一了北方的,是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魏國。到了南朝宋代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已經統一了中國北方,並且不斷地侵犯宋國,擄掠宋國的土地和人民。

元嘉二十七年冬,魏軍再次大舉南下,直達長江北岸的瓜步山(在今江蘇省六合縣東南),與石頭城(今江蘇省南京市)隔河相望。魏軍非常野蠻,所過之處,殺掠無數。宋文帝劉義隆雖然隻有五十幾歲,卻已經是滿頭的白發,灰黃的胡須,彎腰駝背,顯得十分的蒼老。他聽說魏軍已經退走,便在人攙扶之下,登上石頭城,遙望江北。瓜步山下的點點村落,再也沒有了嫋嫋炊煙,那倒塌的房屋依稀可辨。北風送來幾聲淒涼的狗吠,劉義隆打了個寒戰。跟隨的宦官說:“陛下,請回駕吧。”劉義隆好像沒有聽到.他的心裏翻騰著,當年,他是那樣地充滿自信,他決心北伐,統一中國.並且確實出現過統一有望的大好形勢,不斷收複北方失地。可是現在,朝廷內部紛爭不斷,宋軍的銳氣已不如前,而北方的魏國卻氣焰甚盛。如果沒有長江天塹,魏軍很可能席卷南方。他自言自語地哀歎道:“如果檀道濟在,何至於如此!”他對默許弟弟劉義康殺害檀道濟,好像頗有後悔之意。他在寒風中注視著洶湧的旋渦,百感交集。

檀道濟是高平(在今山東省巨野縣附近)人,後來移居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就長期居住在那裏。東晉後期,世族出身的軍閥掌握國家大權,甚至廢立皇帝。不堪重負的農民也紛紛起義。元興二年(公元403年),大軍閥桓玄廢東晉安帝司馬德宗,自立為帝。另外一些軍閥則以維護晉宗室為名起兵討桓玄。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的劉裕這時正在京口,他在這裏進一步招兵買馬,起兵討桓玄。檀道濟和他的哥哥檀韶、檀祈等都參加了劉裕討桓玄的行動。劉裕等討桓玄的力量殺了桓玄,讓安帝重新登上皇帝的寶座。

在討伐桓玄的過程中,檀道濟屢立戰功,很快就升任太尉參軍,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很高的職務.如果一定要用今天的官階來比較,相當於國防部長的參謀。他還被封為男爵。劉裕由於在鎮壓農民起義、平定司馬氏內部紛爭以及北伐等軍事行動中立了大功,逐漸控製了東晉皇朝的大權.義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他給自己加上一個“都督二十二州軍事”的官銜,實際上控製了晉國的軍事大權。這時的北方,在前秦滅亡之後,除魏國之外,又出現了後秦、西秦、南涼、北涼、西涼、北燕、夏等割據小國,同時並存。這一年夏天,劉裕又下令北伐,他親自出征,並以冠軍將軍檀道濟為前鋒。

檀道濟治軍有方,軍紀嚴整,一路上,敵軍望風披靡。後秦的軍隊無法抵擋檀道濟的攻勢,被檀道濟一直打到洛陽。檀道濟還俘獲了大量敵軍。這時,有人向檀道濟建議說:“我軍俘獲甚眾,應把所俘北軍全部殺死,壘成京觀。”“京觀”是古代戰爭中一種殘酷的慶功方式:把敵軍的屍體集中起來,壘成大堆,再用土封上,稱為“京觀”。檀道濟說:“北軍多為北方戎狄,以殺戮為榮。我們晉軍本是仁義之師,而且,我軍此次北上,是為了懲罰那些對百姓犯下滔天罪行的人,而對於百姓,我們則應該安撫他們,使他們了解晉師是愛護他們的。”於是,他下令放了所有的俘虜,讓他們回家種田,與家人團聚。檀道濟釋俘的消息,不脛而走,各族百姓都覺得晉國的隊伍真正是仁義的隊伍,很多人都自動地歸順了檀道濟的晉軍。檀道濟在第二年的八月,就攻入長安,滅亡了後秦國。

劉裕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不甘心為別人打天下。他在取得了相當的權力之後,就開始為自己當皇帝作準備。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六月,他自封為相國宋公,半年後,又殺了晉安帝司馬德宗,立司馬德文為帝,史稱恭帝。第二年,他又自封為宋王。再過一年,也就是恭帝司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劉裕廢了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建立宋國,東晉王朝,自此也就結束了。劉裕被後世稱為宋武帝。

劉裕雄心勃勃,改革政治,發展生產,為統一中國準備條件.可惜,他已經六十歲了,身體又不作主,在他稱帝的第三年,就是公元422年的三月,大病不起。他請了五位親信的大臣和將軍在身邊侍候,並且,這些人還可以佩帶班劍上朝。其實,“班劍”隻是一種木製的劍,是沒有什麽殺傷力的。因為它的表麵被塗得五色斑斕,所以才叫了這麽個名字。這裏的“班”與“斑”的意義相同。對被請的人來說,這既是極大的信任,也是無尚的榮耀。他們是太尉、長沙王劉道憐、司空徐羨之、尚書仆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這第五位,就是當時的護軍將軍檀道濟。可見劉裕對他的器重。

請五位重臣進宮侍候,這隻是讓眾人知道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和器重,可是他心裏怎樣想,別人是無法知道的.劉裕的病,前兩個月本來是逐漸見好的,為了慶賀禦體康複,還大赦天下。可是到了這年的五月,他的病更重了,這一次他並沒有把重臣們特意請進來。有一天,他覺得自己不行了,還讓大臣們退下,隻留下了他的七個兒子:太子劉義符、二子廬陵孝獻王劉義真、三子宜都郡王劉義隆、四子彭城王劉義康、五子江夏文獻王劉義恭、六子獻郡王劉義宣、七子衡陽文王劉義季。劉裕得子較晚,劉義符這時才隻有十八歲。他拉著劉義符的手,斷斷續續地說:“植道濟這個人,雖然有才幹,有謀略,但是缺乏遠大的誌向。他也不如他的哥哥,是一個不容易駕馭的人。徐羨之、傅亮是可以信賴的。謝晦雖然跟隨我南征北戰,應變的能力也很強,但他很可能背叛我們。”可惜,劉裕的預言並不怎麽準確。

宋武帝劉裕死後,由太子劉義符繼帝位,史稱少帝.他的母親張夫人被立為皇太後。別看劉義符年紀不大,可在享樂荒**上,卻很有辦法。他讓人在皇家園林華林園裏修成街市,他扮演商人,親自叫賣,覺得十分有趣。這一著玩夠了,他又在園中挖河壘山,造大龍舟小遊船,整天在上麵尋歡作樂。他又怕這快樂日子被弟兄們搶去,就想除掉兄弟中年紀大一些的。他常聽人說,廬陵王劉義真聰明仁義,對他一直懷恨在心。劉義符按照父皇臨終遺言,親信徐羨之。徐羨之也不喜歡劉義真。就在劉義符當上皇帝的第二年,有一天發生了日蝕。徐羨之向少帝奏告說:“今日日蝕,表明宮中可能有亂。我觀廬陵王義真,自陛下登基以來,一直鬱鬱不樂,心中必有異誌,應該廢為庶人。”庶人就是平民百姓。劉義符聽了這話,當然很可心。檀道濟奏道:“廬陵王年輕,即使有過,也應原諒。先帝駕崩不久,不宜在兄弟之間出現隔閡。”劉義符哪裏聽得進檀道濟的話,就下令貶廬陵王劉義真為庶人,並要他把家搬到新安(在今浙江省淳安縣西)。沒過幾天,劉義符又在徐羨之的唆使之下,派人把自己的弟弟劉義真殺了。

不久,徐羨之找到檀道濟,悄悄地對他說:“太後今天突然間我:你知道晉代海西王的事情嗎?我一時想不起來這海西王是誰,不知將軍是否知道。”檀道濟搖了搖頭說:“不知道.”“哎,這就是前朝的事,至今不過五十餘年,將軍如何能夠不知道?"檀道濟反問道:“徐將軍不是也不知道嗎?與徐將軍比較起來,我實在是孤陋寡聞。”.徐羨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檀將軍自謙,自謙!太後還提醒我說,當今陛下太不爭氣,讓我們找個時間揭露一下他的過失和罪惡。”檀道濟故作惶恐:“請將軍免開尊口。這樣的事情,可不是你我應該談論的。在下告辭了。”檀道濟隱約地感覺到,徐羨之似乎是在挾持太後,並且,處處打著太後的旗號行事。可是,那廬陵王劉義真也是太後親生的兒子,難道她連自己的親子也要殺?所以,檀道濟在徐羨之麵前,是不敢多說話的。

就說海西王的事情吧,檀道濟怎能不知道?那是東晉的事。晉哀帝司馬巫隆死了,由他的弟弟司馬奕繼位‘但大將軍桓溫一直想奪取晉朝的權力,就勾結太後,說司馬奕患有不育症,而有兩位妃子卻生了三個兒子,這無法保持司馬氏的血統。便廢了司馬奕的皇帝,貶他為東海王,而立司馬顯為帝。在輩分上,司馬顯還是司馬奕的叔叔呢。司馬奕是被廢掉的皇帝,所以,在曆史上,他沒有帝號。有人把他叫做廢帝,有人把他叫做海西王。檀道濟明白,徐羨之是在暗示他,他要夥同太後廢立皇帝了。

幾天後,檀道濟與謝晦等人被請到太後宮中,徐羨之早己等在這裏。太後看了看徐羨之;對他們說:“現在的皇帝不是個好皇帝。先帝還沒有入葬,天下還處在悲哀之中,可是他卻幸災樂禍,每天玩得好高興。在宮裏養了大批的優伶倡伎,管弦之聲不斷,山珍海味備陳。平日還和宮女胡來,好幾個宮女懷了孩子,他竟一點兒也不覺得羞恥。更嚴重的是,他還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弄得國庫都空了。這樣的人,怎能當皇帝?因此,我決定廢掉他。我同徐將軍已經安排好了,明天早晨開始行動。帝宮中的衛士都已布置好,你們進去時,不會遇到抵抗。今夜,你們兩位就在謝將軍府中休息一宿,明晨,報曉的鼓聲一響,你們便入宮,捉拿劉義符。”

檀道濟與謝晦一同來到謝晦的府上休息。謝晦又激動,又害怕。太後信任他,讓他參加這次廢立行動。如果成功了,他就是國家功臣;如果不成功,就會招來殺身大禍。他想問問檀道濟的態度,商量一下對策。他剛要去叫檀道濟,卻聽見了檀道濟那輕輕的奸聲。他指了指正伏在案子上熟睡的檀道濟,自言自語地說:“好你個檀公,真有個沉著勁1"

謝晦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什麽時候睡著了,隻聽得檀道濟叫他道:“謝兄,鼓聲已響,我們該出發了。”謝晦說:“檀將軍,你說,這次行動,我們能參加嗎?’’“不要猶豫了。劉義符這樣的人當皇帝,國家還能好嗎?應該除掉他。現在正是國家用人的時候,我們行動吧。”他們二人隻帶了幾個貼身的衛士,便向內宮走去。內宮大門―東掖門關得很嚴。門外的幾個衛士見他們來了,不但沒有攔擋,反而走到離大門二丈遠的地方站下了。謝晦要敲門,檀道濟攔住他,用一隻手在門上輕輕一推,那大門吱的一聲就開了。這個地方,平常除了宮女和宦官,別的男人是進不來的,所以,他倆也並不熟悉路徑.他們先來到皇帝的寢宮,皇帝並不在這裏。他們抓住一個宦官一問,才知道皇帝昨夜並沒有住在宮中,而是住在名為華林園的禦花園裏的龍船上。他們來到雲龍門,這裏通後花園,隻見園中有山有水,在一座假山後麵,有一條花枝招展的大船,這就是劉義符給自己新造的龍船。昨晚劉義符玩累了,就睡在船上。檀道濟指揮隨從武士上船,守船的宦官都是劉義符的親信,他們奮起抵抗,被檀道濟的人給殺了.劉義符睡眼惺鬆,看身邊的宦官被殺,就去拿宦官的劍,被檀道濟的武士一刀砍在手上,啊呀叫了一聲,便束手就摘.植道濟說:“我們是奉太後之命,來收回你的璽緩的。”璽緩,就是皇帝的大印,是皇權的象征。劉義符交出璽緩,被檀道濟押出後宮。這時,徐羨之已經招來文武大臣,列隊兩廂,“拜送”劉義符去吳郡(在今江蘇省蘇州市)。張太後手捧璽緩,交給徐羨之,然後,淚流滿麵地上了劉義符的車,同他一起到吳郡去了。到了吳郡,劉義符就被關押起來。可憐隻有十九歲的劉義符,在過了二年如夢如癡的荒唐日子後,被徐羨之派人殺死了。

傅亮根據事先與徐羨之商量好的辦法,率軍到江陵,迎接劉裕的三兒子宜都郡王劉義隆來京。劉義隆問明了劉義真、劉義符的死因,控製不住自己,痛哭一場。傅亮覺得情況不妙,嚇出了一身冷汗。十七歲的劉義隆來到京城後,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史稱宋文帝。操縱這次廢立皇帝活動的徐羨之,晉升為司徒,還兼任衛將軍和江州刺史.傅亮也晉升為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謝晦被任為撫軍將軍兼任荊州刺史。檀道濟也被晉升為征北將軍。劉義隆年輕,又是由徐羨之等人扶上台的,便由徐羨之、傅亮二人輔政。所以大權實際上是控製在徐羨之等人的手中。不過,劉義隆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對徐羨之等人的用心,還是心中有數的。第二年,徐羨之就不得不把實際大權交還給劉義隆。

徐羨之交出大權,心裏很不是滋味,整天呆在家裏,閉門不出。他的親信和朋友都極力勸說他重新出山。文帝劉義隆為了攏絡住他,又下詔征他繼續作官。徐羨之借著這個台階,又回到朝中當他的司徒。不過,這一次做官與前一次不同。從前是皇帝得聽他的,現在,則是他得聽皇帝的.徐羨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轉過年來的正月,文帝劉義隆下詔,揭露了徐羨之、傅亮、謝晦三個人窮凶極惡地殺害了廬陵王劉義真和少帝劉義符,命令中領軍到彥之立即與征北將軍檀道濟去捉拿徐羨之和傅亮,又命令征虜將軍劉粹斷他們的後路。傅亮被誅,徐羨之出逃時走投無路,在追兵到時自殺。

這時,謝晦正在荊州任上。他的弟弟在宮中當黃門侍郎,在徐羨之、傅亮被誅的前幾天,就看出了苗頭,秘密地派人向他報了信,謝晦便在荊州起兵造反。為了平定謝晦,文帝親率大軍北討。

文帝聽說檀道濟在徐羨之殺害劉義真的時候,曾極力勸止他們。因此,對檀道濟是另眼相看的。在誅徐、傅二人的時候,才會派檀道濟配合到彥之去捉拿他們。謝晦造反後,文帝在揮師北上的同時,又派檀道濟分兵去平定江陵。謝晦還以為檀道濟也會被文帝殺掉呢。可是前線很快敗下人來,說是朝廷派檀道濟來鎮壓他們,他們抵擋不住。謝晦一聽這消息,大吃一驚,知道檀道濟原來是站在文帝一邊。謝晦急忙帶上幾個從人,乘條小船,從行營逃回江陵。不想在江陵讓到彥之的軍隊抓獲,被押解到京城殺頭。

檀道濟在平定徐、傅、謝等人的過程中立了大功,受到文帝的信任,被改任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任江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是個官名,是除了幾位宰相外,職位最高的官員。所以,檀道濟算是比較受到文帝信任的大臣。

文帝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後,繼續實行父親在世時實行的整頓吏治、抑製豪門的政治方針,在經濟上則提倡節儉、獎勵生產、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因此,在劉義隆在位的三十多年間,宋國的經濟得到很大發展,社會經濟繁榮,統治秩序穩定,史稱“元嘉之治”,因為他的年號就叫做元嘉。中國又出現了統一的希望。在元嘉年間的前期,檀道濟在軍事上還是發揮了一定作用的。

文帝比較重用到彥之,想給他“開府”的官。為了讓大家信服,他決定先派到彥之去征討北方,立下戰功,他也好講話。於是,在元嘉七年,文帝撥給到彥之大量的糧草兵器,到彥之開始北伐,乘船沿淮河灑河(在今山東省境內)向北進發,攻入魏國。灑水水量不足,船行很慢。他又水陸並進,並攻占了洛陽、滑台(在今河南省滑縣)、虎牢(在今河南省榮陽縣)和金墉(在洛陽附近)。但是,第二年,魏軍開始反攻,很快奪回了金墉、虎牢:在滑台包圍了到彥之。這時,已是嚴冬。黃河一旦封凍,魏軍就會大舉越過黃河,而宋軍糧食已經耗盡,到彥之一股火,又犯了眼病,形勢非常危急。文帝隻好派檀道濟去救到彥之。

檀道濟率軍北上,一連打了三十多次小戰役,大多獲勝,但軍糧不足,無法深入。因為有了檀道濟的勝利,魏軍不得不放鬆對到彥之的攻勢,到彥之這才得以突圍,燒掉船舶軸重,從陸路逃回彭城(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當檀道濟得到到彥之已經撤回的消息時,他的軍糧也已耗盡,士兵已經開始餓肚子了。有一些動搖分子,就逃跑投向魏軍,並向魏軍報告了宋軍糧盡的情況.魏將知道檀道濟多智多謀,未敢輕信,派人到宋營去偵察。

魏軍的探子來到宋軍營邊,隻見營西北角有營火,還不時傳來“嘩―,嘩―”的聲音,似乎還有人在點數。兩個探子趕忙摸過去,躲在樹影後麵,要看個究竟。隻見幾個兵士手中拿著一個柳條編的撮子,從地上的囤子裏撮什麽東西,然後倒在車上的囤子裏。邊上還有一個人一邊數著,一邊在紙上畫記號,嘴裏念叨著:“一百八十一解,一百八十二解……”另一個人說:“靠這些糧食,即使打不到長安,奪回洛陽也不成問題。”兩個探子還發現旁邊無人處,有幾輛車已經裝滿。卸下牲口,支在那裏。兩個探子潛過去,在車上抓一把,好家夥,全是黃橙橙的小米!他倆往自己口袋裏裝了一把小米,立刻回營報告。魏將一聽,隻說一句:“果然不出所料!"便下令殺了來降的宋軍士兵,然後後撤,堵住宋軍進軍洛陽的道路。

第二天,檀道濟率領宋軍迅速地撤回宋國安全地帶。原來,昨夜他用了疑兵之計。那些裝糧的士兵,裝的都是沙子,隻是把僅剩的一點小米蓋在那幾車沙子的上麵。檀道濟這次出兵,雖然並沒有奪回魏國土地,卻把隊伍安全地帶了回來,又完成了營救到彥之的任務,因此,聲名大振。北魏對檀道濟很是害怕,甚至舉行驅鬼儀式,以為檀道濟身上一定依附著什麽魔鬼,所以他才會這樣強大。

檀道濟的功勞,舉國稱是,文帝劉義隆當然也得承認。魏國害怕他,這對他來說,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但他心裏也不能不犯核計。自古以來,功臣功勞太大,權力太大,對朝廷來說,都不是好事。遠的不說,就說漢代以來,曹氏代漢,司馬氏代曹,劉氏代司馬氏,曆曆在目。並且,檀氏整個家族的勢力都在發展。他的孩子個個精明強幹,他的朋友很多位居要津。這些,都不能不引起文帝的憂慮。有一天,隻有他同弟弟彭城王劉義康兩個人在一起時,談起了檀道濟的戰功。劉義康看了看文帝,小聲說:“安知他不是司馬仲達呢?”司馬仲達是司馬鰓的號。文帝聽了這話,心裏不由一動,但嘴裏卻沒有說什麽.

文帝身體不好,經常鬧病.這在曆朝的守業帝王中,是很平常的。劉義康一直擔心哥哥萬一有個好歹,控製不了檀道濟。特別是檀道濟身在江州,這更使他們不放心。元嘉十二年,劉義隆的病又重了。這時,又逢魏軍向南進犯。文帝劉義隆下詔讓檀道濟進京。

檀道濟接到詔書後,也有點犯嘀咕。他現在是征南將軍,主要是防衛南方各少數民族的。魏兵犯境,並不與他相幹,為什麽召他進京?他的妻子向氏說:“聰明的大臣,向來忌諱功勞太大。現在,本沒有什麽大事,卻召你進京,恐怕不是好事。”檀道濟說:“如果我不去,不是更要引起朝廷的懷疑嗎?"等檀道濟來到首都石頭城,文帝的病已經好了。這時,魏軍雖然已退,又以魏軍隨時有可能來犯為由,沒有讓他回到江少H。

元嘉十三年,文帝答應檀道濟,可以讓他回江州。但他剛要啟程,文帝的老病又犯了。劉義康就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讓檀道濟來參加祭祀活動。在路上,劉義康派的兵突然包圍了檀道濟的車,宣布奉命捉拿他。檀道濟怒目圓睜,兩眼發出疹人的光,像兩把燃得正旺的火炬,嚇得兵士們誰也不敢靠前。過了好長時間,他才像給自己的兵下命令似地說:“給我拿一大杯酒來。”那些士兵中的將領乖乖地給他端來一大杯酒,他咕咚咕咚幾口就喝下去。然後脫下帽子,往地下狠狠地一摔,忿忿地說:“你們這是自己破壞萬裏長城!”。當天,檀道濟就被殺害了。他的幾個兒子,還有他在朝中的一些朋友,也都遇害。

這消息傳到魏國,魏武帝拓跋煮即將統一整個中國北方,他興高采烈地說:“檀道濟死了,宋國就沒有什麽可怕的了.”那以後,魏國幾乎年年進攻宋國,頗想借這個機會一舉打過長江去。劉義隆問他的一位大臣:“誰可以代替檀道濟抵抗魏國?”那位大臣說:“檀道濟屢立戰功,魏軍十分害怕他。現在沒有什麽人可以代替檀道濟。”文帝說:“不至於吧。漢代李廣在世的時候,匈奴不敢進犯。李廣死後,不是還有幾個人代替他嗎?”那人沒有回答他。事實上,確實沒有人可以像檀道濟那樣讓魏軍害怕。在以後同魏軍的軍事爭奪中,宋軍很少能占到便宜。到了元嘉二十七年,魏軍竟**,一直打到長江邊。這就發生了劉義隆登石頭城的感慨。

第二年,文帝殺了自己的弟弟劉義康.元嘉三十年,劉義隆的太子劉韻殺了劉義隆自立,僅三個月後,武陵王劉駿又殺了劉肋自立。“元嘉之治”的大好形勢,也就一去不複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