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久旗 英勇悲壯——楊玄感

皇宮正殿,肅穆無聲。數十位文臣武將,按爵位職位班列兩廂。隨著“陛下駕到”的一聲吃喝,隋文帝楊堅在宦官宮女們的簇擁之下,一步一步邁上高高的陛階,坐到禦榻之上。他那高高揚起的禦冕上,懸掛著十二根串滿珍珠的琉,臣下們即使抬頭,也看不清他的眼睛.他卻能清楚地看見下麵每一位的大臣的臉。在山呼萬歲之後,他突然覺得有點可樂:楊素、楊玄感父子,竟站在一個等級裏麵,都是二品。父親在前,兒子在後,這可不大合適。不過,這也怨不得他們父子,而是他自己的疏忽。

這隻能怪楊素的功勞太大。

我們在介紹檀道濟的時候,也介紹了南朝的宋國。以後,宋國被齊國取代,齊後又相繼出現了梁國和陳國。而北方的魏國,也沒有強大到底,在一度統一了北方之後,又出現了一個東魏,原來的魏國就成了西魏。後來,宇文氏篡奪了拓拔氏的江山,建立了周國,史稱北周。我們曾經說過,這是一段亂糟糟的曆史,不是專門搞曆史的人,很難把這一段風雲變幻說清楚。

在北周武帝宇文A(yang)的年代,楊素就因與北齊作戰立功,被任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到宣帝宇文斌的時代,楊堅作了垂相。楊素與楊堅的關係日益密切,得到楊堅的器重,被楊堅任命為注州刺史。楊堅取代宇文氏當皇帝建立隋朝,便任楊素為上柱國。這是授予功勳卓著的人的一種級別很高的官職。以後,在楊堅滅陳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楊素不斷地立功,他造大戰艦,渡過長江天險,使楊堅能夠滅亡陳朝;他擊敗北方的突厥,使大漠以南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他不斷地立功,文帝就經常地給他封賞。楊素的官為二品,僅次於三公,幾乎到了頭,同時,作為功臣,文帝楊堅也不想讓他擁有太大的權力,太高的地位,也不想授給他最高的官銜。後來再封賞的時候,除了賞給他大量的財物、土地,奴嬸之外,就授給他兒子楊玄感官位。所以,楊玄感因為父親的功勞,被任為儀同,也就是儀同三司.這種官名的含義是:雖然不是三公,但待遇卻同三公相同。當然,在實際級別上,還是比三公低一等。以後楊素再立功勳,除賞賜之外,就給楊玄感加言。所以,一點功勞也沒有的楊玄感,竟然官至柱國,同父親的級別相同,都是二品。以至於上朝的時候,父子二人竟並排地站到了一起。

文帝楊堅覺得楊素父子站在一起,不太合適,就對楊玄感說:“你年紀輕輕,尚未為國家立下什麽功勞,就同乃父平列,聯以為不妥。聯打算給你降一等,你看如何?"楊玄感急忙跪下謝恩,說道:“想不到陛下對我這樣恩寵,說出了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使我在父親麵前也有了臉麵。”

楊素心裏明白,既然父子同列不妥,既然我楊素戰功顯赫,為什麽不可以給我升一級而要給我兒子降一級呢?楊氏的天下已經打得差不多了,功臣的存在已經成了皇帝的心病。楊素根據曆史的經驗,知道自己已經不那麽安全了。特別是他的幾個兒子都受到封賞,他所得到的賞賜累千累萬。他家僅奴仆就有幾千人,他家的宅第不比皇宮差多少,在東京洛陽、西京長安都有大量的土地房屋,散在各地的土地、水車、作坊等等也有數百處.這樣富有,這樣顯赫,能不引起人家的忌妒?

他也為自己的長子楊玄感捏著一把汗。這孩子小時發育得慢,四五歲了還不會講話.那時,楊素多麽擔心自己的兒子將來是個傻子啊?當人們為這孩子的呆頭呆腦而搖頭的時候,特別是當有人用一種惋惜的口氣誇獎孩子的時候,人家說:“這孩子,長得多好,眉清目秀,隻是·…”這時,夫人往往同人家解釋說:“這孩子,就是懂事晚,其實,他一點也不傻屍現在想起來,他多麽希望這孩子當真是個傻子啊!

後來的發展證明,楊玄感一點兒也不傻.特別是當他長大成人以後,更加證明他不但不傻,而且很有心計。他不但長得高高的,腰杆直直的,眼睛大大的而且充滿了一種智慧的神氣。胡須也長得又黑又直又長,隻是略顯硬了一些.人們再當著夫人的麵誇他,後麵就再也沒有“隻是”二字了。

文帝楊堅開皇元年,江南陳國的軍隊北犯,楊素奮起反擊,並用自己督造的大船打過長江,又順江而下,奪取了荊州等地。那一次,楊素被文帝拜為荊州刺吏,楊玄感也被任為儀同,兼任鄒州(在今湖北省武漢一帶)刺史.接受任命後,他並沒有立即走馬上任,而是利用大多數人不認得他的條件,微服私訪.還派出許多親信,暗中調查各地官吏的政績、為人、能力等等。這樣,他到任以後,了解到很多別人無法了解到的情況,因此,當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很服他。從那州回來的人,也經常當著楊素的麵甚至當著皇帝的麵稱讚這個年輕人能幹。這也是促使楊堅更加提防楊素乃至整個楊家的一個因素。

可惜楊堅防得了功臣,卻防不了自己的親兒子。文帝仁壽四年(公元604年),太子楊廣殺楊堅自立,後世稱為隋揚帝。

楊廣繼位後,對楊玄感家族的勢力強大經濟富足也是十分警惕的。楊素對這一點也不可能沒有預料和察覺。楊廣登基的第二年,就是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楊素得病了。場帝楊廣特意請名醫去看視,賞賜給上等藥品。但當醫生回來時,他總要問一句:“老家夥還能活多少天?"楊素心知場帝並不是真心希望他的病快好,正相反,是害怕他的存在會對皇族構成威脅。因此,他拒絕吃藥,隻求速死。沒有別人在場時,他對弟弟說:“我難道還不願意多活幾天?可是,即使我不得病,恐怕也不會活得很長久的。你看看我的名位有多高,財富有多少?能讓我活下去才怪!"楊素得病不久,果然死了。

按那時的規矩,父母去世,要停止做官一年。在楊玄感因父親去世而離官的這一年當中,不斷有各方文人學士來拜訪他。那一天,核玄感剛剛在父親的靈前拜過,就有憧仆來報:“餘杭劉元洪來拜望大人。”楊玄感聽後,喜不自勝,忙說:“快快請進!’’過不一會,那人果然進來。隻見他拱起兩隻大手,說道:“玄感兄,久違了!我去年出門求學,昨日方歸,聽說令尊司徒大人不幸作古,不勝悲痛。還望玄感兄節哀。”劉元洪放下手,那手竟聾拉到膝蓋以下,好長的胳膊!他伸出那差不多有一尺長的大手,從自己的袖口中拿出一紙墨跡,對楊玄感說:“玄感兄,我最近又練了一些字,但總不理想。今日特拿來一篇習作,請玄感兄指點一二。”

“我的書法也是很不長進。所以,指點,實是不敢當,我們可以共同切磋。”楊玄感一麵接過劉元洪的字跡一麵說。劉元洪說:“玄感兄不可過謙,東西兩都,誰人不知玄感兄的文章和書法?"兩人正說間,書憧又來報:“長安李密前來拜見大人。”楊玄感站起來說:“今日真是個好日子,一下子來了兩個好朋友。快請,快請!"說話間,李密已經走進門來,邊走邊說:“真是沒有想到,老將軍怎麽突然仙逝?"

“家父臨終前,曾對人說:時至今日,我就是不得病,也是不會讓我活長久的。其餘的話,我就是不說,兩位仁兄也會明白的吧?”

李密說:“令尊大人錯就錯在功勞太大上麵了。可以說,沒有楊將軍,就不會有大隋朝今天的天下。”

楊玄感說:“看來,還是李密兄了解家父啊!"

“這位仁兄可是牛角掛書的李密李玄遂先生?”劉元洪問。

“你看,我隻顧高興,竟忘記為兩位引見一下啦。這位是劉元洪先生,是我的摯友,我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學問。這位是李密,你已經猜到了。你說牛角掛書的那位,就是他。當年,我們兄弟幾個跟隨家父出門,路遇一牧牛少年,騎在牛背上,邊行邊看一本書。牛角上還掛著一整卷的書,卷秩上寫著《漢書》二字。家父間他:“你在讀哪一篇?"那少年頭也不抬地說:“《項羽傳》。”家父指著我們弟兄幾個說道:“你們看看這位少年,比你們用功多了!你們要好好地向人家學習.”那位牛角掛書的少年,正是麵前這位李密。就是他,當年讓我們吃了家父一頓教訓。”

三個人哈哈大笑起來。

李密見楊玄感笑中帶有幾分苦澀,就說:“玄感兄尚未從悲痛中解脫出來。我看,楊將軍拒絕醫治而棄世,正是他心胸豁達的表現。他已經把楊廣父子看透了。與其受害而死,不如自己超脫。”

楊玄感說:“確是如此。我家樹大招風。家父又功勞卓著。先帝在時,江南統一,四夷平定之後,就已開始猜忌於他。如今軾父繼位的楊廣,凶殘暴決,我想,終有一天,我也會不免遇害.如果有了那一天,還望兩位兄弟每年清明之際,.到我的墳頭來看看,免得我想念你們。”

“玄感兄不要說得這船悲戚。”劉元洪說,“當今皇帝幹盡了壞事。他為了舒舒服服地遊江南,不受顛簸之苦,就讓上百萬人來修運河。他為了征伐高麗,就讓成千上萬的人造船。聽說那些造船工匠,整天泡在水中,身上都生蛆了,慘不忍睹。"

李密說:“古人說過,多行不義必自斃.楊廣惡貫滿盈,他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現在,全國上下怨聲載道,幾乎人人都有造反之心。他的天下,不會很長久了。”

“當今皇帝以征伐為樂,我已經接到命令,讓我跟著他去征討吐穀渾(穀讀ya),不知能否全屍還鄉。”楊玄感說,“這次相會,權當我與兩位兄弟道別了。”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場帝楊廣派將軍宇文述征伐吐穀渾,他親自督軍.大勝後,回師路上,在大鬥拔穀(地名,在今甘肅省民樂縣東南)紮營休息。夜深後,楊玄感與同行的叔叔楊慎商議說:“吐穀渾之戰雖然大勝,但諸將都很疲勞,現在睡得正甜,我們何不利用這個機會偷襲楊廣行宮,殺楊廣,立其弟秦王楊浩為帝?”楊慎沉思良久,說:“還不是時候。現在軍心還比較一致,國家也還算穩固。這時舉事,很難成功。”

殺楊廣的計劃,楊玄感早已有之.一是楊廣殘暴無道,修運河,修宮殿,修長城,修馳道,四方征戰,搞得生民塗炭,苦不堪言,人人想反。二是楊廣對楊玄感一家的猜忌越來越明顯,這樣下去,就是不造反,他們一家也很難保全,總有一天要大禍臨頭,性命,財產,同樣是不複存在,滅門之禍,同樣難以避免.楊玄感覺得,自己有反心,是絕對不能外露的,相反,他應該設法取得楊廣的信任,要建立一些戰功。他現在的爵位和官職,畢竟都是從父親那裏繼承下來的。回到東京洛陽後,楊玄感對兵部尚書楊文振說:“我家兩代人都受到國家的恩賞,而我玄感卻並未立下什麽戰功,時時惶愧。因此,我希望能有一個到邊疆殺敵立功的機會。先生負責用兵,如果有了邊警,請考慮讓我出征,也好為國建立一點點功勞。”

楊文振聽了這話很高興,就說:“國家現在正是用人之時。如有戰事,我一定請陛下點你的將。”楊文振是楊素的老部下。他想,現在滿朝文武之中,楊素的部下很多。我如果給楊玄感點麵子,這些人也都會支持我的。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楊文振就當著大家的麵,把楊玄感的請求說了。揚帝楊廣聽了很高興,因為他登基以來,戰事不斷,將士們厭戰情緒很濃,現在居然有人請求邊庭立功,這是對他最大的支持。他興奮地對大家說:“看起來,將門必出將,相門必出相,此言不虛呀!"他還下令獎給楊玄感一千匹綢緞。朝廷有什麽大事,有時也找他來商量。

大業八年(公元612年),隋場帝調集了一百二十萬大軍,號稱二百萬,第二次征伐高麗,命令楊玄感在黎陽(在今河南省浚縣東)督運軍糧。那裏有一處巨大的官糧倉。楊玄感在督運軍糧的過程中,親眼看到了百姓的苦難和他們對戰爭的不滿,覺得是起兵造反的時候了。他秘密地派一名家憧到長安,請李密與弟弟玄挺同來黎陽謀事。

李密果然很快來到,楊玄感喜不自禁。他說:“李兄,你就是我的主要謀臣。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我以為,有三個方案可供選擇。”李密出主意說:“第一個方案是,皇帝要東征,必然經過遼西走廊.這裏南麵是大海,北麵是戎狄,距內地千裏之遙,隻有一條路可通,極其艱險.如果我們出動大軍,直入薊縣,這等於扼住他的脖子。隋軍前有高麗,後無退路,不過十夭半月,軍糧必斷.這時,號召他的軍隊造反,必然群起響應。不用大的戰鬥,就能捉住楊廣,這是上策。第二個方案是,關中地區,四麵都有關口,易守難攻,是天府之國.可以盡早地率領我們的軍隊到那裏去,中間如果遇到城池,繞過去,避免戰鬥.皇帝回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那裏站穩了腳跟。我們據險堅守,然後反擊,也一定能戰勝他們,這是中策。第三個方案是,如果我們不願意遠行,就近求戰,先取東都洛陽,敵軍必然固守,形成拉鋸戰,遷延時日,勝負很難預料。這是下策.”

楊玄感搖搖頭,想了一會,說:“我看你的第三個方案並不是下策,而恰恰是上策。你想,朝廷的百官,家屬都在洛陽。我們不取洛陽,如何能使他們受到震動?如果我們路過洛陽反而不去進攻它,如何顯示我們的威風?”楊玄感沒有采納李密的建議,決定就在黎陽起兵。

在正式起義之前,楊玄感想給隋軍製造一些困難,從而削弱他們。所以,他總是故意延遲發運軍糧。場帝派人來催,楊玄感答複說:“水路上海盜太多了。為了防止他們搶劫,不能連續發糧。”他的弟弟武責中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碩也跟著場帝東征,楊玄感秘密地派人把他倆召來,準備正式發動起義。

這時,將軍來護兒(姓來名護兒)率領的船隊正在東萊(在今山東省掖縣附近),準備從膠萊河河口入海進攻平壤。

有一天,有一個人自稱從東萊來,向楊將軍報告重要消息.楊玄感說:“讓他進來!"那人進來便說:“將軍來護兒沒能按命令準時出發,害怕受到懲罰,率軍造反。”楊玄感聽後,對眾將官說:“來護兒在山東造反,必然先奔黎陽奪糧!”於是率領軍隊退入黎陽城,關閉城門,並向百姓宣布道:“來護兒已經反隋,即將來攻黎陽。為了抵禦來護兒,全城的成年男子都要從軍!”他還命令大量征集帆布用來製造盔甲。並命令各地的官府,都按文帝時代的規矩辦事。他又給各州郡寫信,號召他們發兵到黎陽的皇倉集合,共同討來護兒。還任命了幾個州的刺史。這樣,他一開始就召集了一萬兵馬。其實,並沒有來護兒誤期反隋的事,那是楊玄感編造的,來報信的人也是他自己安排的。

洛陽朝廷得到楊玄感反隋的消息後,十分害怕,因為黎陽距離洛陽並不很遠,快馬一天就能到達.場帝不在京,越王楊侗和民部尚書樊子蓋急忙調兵遣將,布置防禦。修武縣(在今河南省焦作市附近)也有一些人組織起來把守臨清關(在今河南省新鄉市附近),阻擋楊玄感的隊伍渡黃河。楊玄感躲過他們,從汲郡(在今河南省極縣附近)渡過黃河.讀者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你說他們渡河的地方,也不在黃河上啊?其實.這很容易解釋:黃河在曆史上多次改道。現在的黃河中下遊河道,是本世紀三十年代才形成的,而隋代的黃河,正是在汲郡、修武等地通過的.

過河以後,楊玄感的隊伍可就熱鬧起來了:各地來投奔的人絡繹不絕.他們的駐地就像市場似的,有成幫成夥來的,也有獨自來的,紛紛要求加入反隋的隊伍。他們在這裏住了幾天,隊伍就發展到十多萬人。然後揮師西指,包圍了東都洛陽。樊子蓋命令河南讚治裴弘策抵抗楊玄感的進攻,被楊玄感擊敗。洛陽附近的父老,抬著剛剛宰殺的豬牛,擔著酒壇來慰勞他們。劉元洪等人也在各地起義,響應楊玄感。·

為了能夠和平解決洛陽,楊玄感給樊子蓋寫了封充滿**的信。他說:我們盡忠於國家,有多種方式。商代伊尹放太甲於桐宮,漢朝霍光廢劉賀於昌邑,都是為了天下。我們今天起兵,隻是要求廢掉當今的皇帝楊廣。他篡奪了先帝創造的基業,自絕於天,殘害百姓,敗壞風化,連年征伐,茶毒萬民,造成盜賊越來越多,民力已經被他征伐得凋零不堪。他荒**酒色,多少家的女子被他蹂朋!他玩鷹犬養禽獸,多少人受到他的毒害,士卒的屍體填滿了溝壑,白骨遮蓋了原野。黃河以北,千裏不見人煙;江淮之間,滿目盡是荒草.我楊玄感世代蒙受皇恩,官居高位。家父曾受先帝遺詔:我的子孫,好的,你就輔佐他,不好的,就為我罷黔他.拋棄這個荒**無道的昏君,改立賢哲的皇帝,上順天心,下合民意。所以,我們起事以來,四海響應,士卒們就像給自己報私仇那樣勇猛。將軍獨守一座孤城,能夠支持多久?希望將軍以百姓社櫻為重。

樊子蓋沒有響應楊玄感的勸告。楊玄感便對洛陽發動了攻擊。他在誓師大會上,對大家說:“我身為上柱國這樣的高官,家中的財產數以萬計。在這兩方麵,我都沒有什麽追求了。現在,我不顧殺頭滅族,不惜億萬家財,為了什麽?隻為了解天下倒懸之急,救生靈塗炭之苦啊!"楊玄感的話,使將士們很信服。因為他確定是拋棄了富貴和身家性命,這使大家覺得他與那些朝廷其他官員不同,他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天下,為了萬民。有幾千人感動得熱淚盈眶,擠到楊玄感麵前要求艱巨的任務.

刑部尚書衛玄率領七萬大軍從長安來救洛陽.他在途中掘了楊素的墳,燒了他的屍骨,平毀了楊家的壟地.還舉行了儀式祭告文帝,表示一定要消滅楊玄感。他下令先派兩萬步騎渡過X(chkn)河。這時,有人對他說:“我們如果直接進攻洛陽,恐怕會陷入楊玄感的埋伏。不如乘船順黃河而下,到達河陽(在今河南省孟縣)。那裏是洛陽外圍重鎮,我們在那裏從後麵進攻楊玄感,定可取勝。”

“這是凡夫俗子的見地。”衛玄以不屑一顧的神情回答了這個建議。他的密探已經探知,楊玄感的主力在洛陽城北,城南隻有少量部隊。衛玄先派武責中郎將張峻率二萬兵渡過河,大張旗鼓地從南道進軍,以迷惑楊玄感。自己則率主力部隊向洛陽城北進發,想在那裏消滅楊玄感的主力部隊.他的南線疑兵果然與楊玄感遭遇,但這卻是楊玄感的主力.楊玄感以少勝多,殲滅了衛玄的二萬疑兵.原來,楊玄感在城南的部隊也是疑兵。衛玄沒有迷惑住楊玄感,反而被楊玄感給迷惑了。

衛玄的主力在洛陽城北果然遇到了楊玄感的隊伍。楊軍果然敵不住隋軍的攻勢,且戰且退.楊玄感在城南殲滅了一部分衛玄軍後,又悄悄地轉向城北。楊軍有百姓的掩護,衛玄並不知道,還以為楊軍真的被他打得潰退不止。他正在高興的時候,就聽軍中有人高喊:“官軍已經抓到楊玄感了屍這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官軍中傳開。官軍以為已經獲勝,便懈怠下來.誰知,這時楊玄感卻率領數千騎兵衝殺過來。他衝在隊伍的最前麵,揮舞著長矛,高聲呼喊:“殺呀……”士兵們也都個個英勇,官軍被打得措手不及,狼狽潰逃。衛玄整理隊伍的時候,隻剩下八千來人了。原來,楊玄感特意派幾個士兵,化裝成官軍的樣子,混入官軍中,大喊捉住了楊玄感,以迷惑官軍。官軍中有人見過衝殺過來的楊玄感,嚇得舌頭都不靈了,吱吱唔唔地說:“楊軍那個領頭的,簡直就是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

在這次戰役中,楊軍還俘獲了不少官軍的人。有一個叫韋福嗣的人,原來是官軍中的一名軍師,不太愛說話,但說起話來總是引經據典。楊玄感覺得他挺有學間,有些事情就常常請教他。但韋福嗣的答複總是模棱兩可,讓人怎樣理解都行。

粉碎衛玄主力後,楊玄感問韋福嗣:“衛玄擺出了與我決戰的的架勢,我是否要同他正麵交鋒呢?"韋福嗣說:“將軍起義以來,天下響應,大業很快可成。按現在的形勢看,別說洛陽,拿下長安也不在話下。”在韋福嗣來說,他並沒有回答楊玄感的間題。可是楊玄感卻覺得,這是韋福嗣在支持他同衛玄決戰。探子也報告說,韋福嗣糧盡,無法支持。於是,楊玄感就在北郊(山名,·在洛陽市北)與官軍對陣,一天交鋒十多回。以前楊玄感靠計謀取勝。這次打起陣地戰,他這些剛剛組成的軍隊就不如官軍了,所以並沒有取得明顯的勝利。這時,李密過來對他說:“韋福嗣並不和我們一條心,他隻是在我們營中觀望。我們初起大事,而讓奸人在我們的身邊,這是很不利的。我看應該除掉他。”楊玄感說:“至於那麽嚴重嗎?”沒有采納李密的意見。李密痛心地說:“我們快當官軍的俘虜了。”正在這時,有士卒來報:“報大人,楊玄挺大人被流矢擊中,傷勢嚴重。”玄挺是玄感的弟弟,他一聽這消息,急忙問人在哪裏。這時,人們已把玄挺抬過來,他已經斷了氣。玄感悲痛欲絕,無心再戰,便下令退離北鄺山,擇地安葬了弟弟。

衛玄雖然喪失了大部分軍隊,卻為官軍爭得了時間。場帝派來了武責郎將陳枝、武衛將軍屈突通、左翌衛大將軍宇文述、右曉衛大將軍來護兒,趕到洛陽附近支持樊子蓋。楊玄感一下子由數量上的優勢變成了劣勢。原來的民部尚書李子雄這時也來投奔楊玄感。楊玄感問他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應戰.李子雄說:“屈突通是比較通曉軍事的,如果讓他們渡過黃河,我們很難取勝。不如分兵抵抗,讓他們過不了河。”楊玄感覺得李子雄說得有道理,就分兵堵住各個渡口.樊子蓋卻派兵偷襲楊玄感的兵營,楊玄感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還是讓屈突通過了黃河,在洛陽附近的破陵紮營。楊玄感東有屈突通西有樊子蓋,兩麵受敵。被他們逐漸向北逼到黃河邊上。

“洛陽的援軍會越來越多.”李子雄又對楊玄感分析說:“我軍已經多次失敗,不應該在這裏停留太長的時間。我想,我軍不如西上,直入關中。在華陰縣東北,渭水的南岸,有一個永豐倉,那裏儲備著大量的糧食。我們可以攻占這個倉,開倉放糧,販濟貧寒。這樣,關中地區很快就可以被我軍占領。擁有了府庫中的財富,我們就可以同東都抗衡,爭奪天下。”這時,有一些華陰人自告奮勇來當向導,楊玄感就放棄了洛陽,向西進發。一路上,他們宣傳說,他們已經攻占了洛陽,現在是去奪取長安。在半路上,大家發現韋福嗣不告而別。原來他又投奔官軍去了。

途中,李子雄又對楊玄感說:“將軍起義,天下響應,可見民心已經背離隋朝。將軍不如趁這個機會稱帝。”

楊玄感覺得這可是件大事。他起義的時候,並沒有這樣的打算,隻想換一個皇帝,使社會能夠安定,使他全家能夠安全。要當皇帝,可不能這樣草率。他畢竟是信任李密的。就去找李密商量.李密最近明顯地感到楊玄感對他的建議不感興趣。聽了他的問題後,李密說:“當年,陳勝想稱王,張耳建議他不要這樣做,結果被疏遠了;三國時代,曹操想讓皇帝給他九錫的賞賜,等於淩駕於皇帝之上,荀或(y的勸止他,也被疏遠了。我不想成為這兩個人。但是,我又不願意做一個阿談奉承的人。我們起兵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多次勝利,但是我們並沒有奪得郡縣一類的地盤。洛陽的防衛還很嚴密,各地的援兵陸續到達。將軍的首要任務,是身先士卒,盡早平定關中。如果你急著當皇帝,就會讓人們覺得你沒有遠大的誌向。”

楊玄感笑笑說:“賢弟所言極是。”他便放棄了當皇帝的念頭。

李密又說:“在隴右(今甘肅省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地區守衛的將軍是元弘嗣,他統率著一支很強大的軍隊。我們可以揚言說,元弘嗣已經向我們投降,西去迎接他。用這個理由入關,可以使很多人投向我軍。”

楊玄感接受了李密的建議,繼續西行。但當他們到達弘農(在今河南省靈寶縣北)附近時,那些華陰向導和當地人都說,這裏城防空虛,儲糧很多,很容易攻下來。占了弘農,進可以斷絕敵軍的糧食供應,退可以斷絕敵軍的進路。楊玄感聽了這些話,很感興趣。但李密卻對他說:“我們是用計西行的,宜速不宜遲。我們進攻弘農,就會延誤時間的。”楊玄感被那些人的話所**,還是決定先進攻弘農。

可是,弘農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容易攻,三天也沒有攻下來,而官軍的援兵卻趕到了。楊玄感不能再攻,向西退去,官軍緊追不舍。退到閣鄉,(閩讀wen,在今河南省靈寶縣),被官軍追上。楊玄感布陣迎敵,邊戰邊退。由於是行進中遭遇,戰線長達五十裏,這對楊軍非常不利,一日三敗。在董杜原這個地方,楊軍被官軍打得大敗。楊玄感在十幾名騎兵保護之下,逃到樹林中。敵軍還在步步緊逼。楊玄感和弟弟楊積善的馬都已被射死,他轉過身來,高高地舉起長矛,向著追上來的官軍衝過去,高喊:“殺呀!"其餘的人也跟著高喊:“殺呀!”一齊向敵軍衝去。官軍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暈了,不知他們虛實,急急後退。

楊玄感幾個人總算暫地擺脫了追兵.楊玄感說:“我們這樣退,都得被官軍追上。我與積善二人又沒有馬,牽累你們也都步行。這樣下去,我們都免不了遇難。”

一個士兵說:“楊將軍,請騎我的馬先行。”其他幾位戰士也都要讓出自己的馬。楊玄感說:“這不行.我的目標大,隻要有我在,敵軍就會窮追,我們誰也跑不了.我看這樣,我與積善步行,從這個方向跑,你們騎馬,從那個方向跑,總會有人跑得出去的.”

“不,楊將軍,我們決不離開你。有我們在,就有楊將軍在!"將士們都在說。

“我們不是要一起去死。能保存一個人,就要保存一個人。場帝殘暴無道,百姓受盡其害,我們不能看著他繼續為非作歹。我們當中不論哪一位活下來了,都要把我們的義旗扛到底!我與積善兩個人不騎馬,或許可以縮小目標,逃得出去。”

楊玄感反反複複地講這些話,將士們才被說服。他們高高地拱起雙手,對楊氏兄弟說:“請將軍放心,隻要有我們在,我們就不會讓那個暴君安生1"

隻剩下兄弟二人了。玄感說:“我們失敗了.但是,我不能讓官軍殺了我。來,弟弟,舉起你的刀,把我砍死。”積善一把抱住哥哥,“不!哥哥,我不!我們要活下去,我們要報仇!"

“別傻了,弟弟。我們是逃不出去的。不過,我心裏很高興。我們已經多次打敗官軍。各地紛紛響應我們,他們不會都失敗的,那個暴君也不會活多長時間的。再說,我們就是不起義,那個暴君也會殺戮我們全家的。不反是死,反也是死,我們這樣死,死得值得.動手吧,弟弟1"

“不!我不讓你死,我們要報仇!"

“積善,我們不是死,我們是到陰界等著楊廣報仇,他很快也會去的。你不是殺我,是送我走上複仇之路!動手吧,我的好弟弟!不要手軟,要一刀成功。”

“哥―”積善一把抱住自己的哥哥,淚如泉湧.良久,他的淚幹了。說:“哥哥,你轉過身去,向著前方,我送你上路。”

楊玄感看著弟弟,安詳地笑一笑,慢慢地轉過身,看著東方。積善一刀砍了下去。他看也沒看倒下去的哥哥,就把刀轉過來,向著自己的頭砍來。

可惜,積善砍自己的這一刀,力量不夠,他沒有死成,落到官軍手中,被官軍殺害.

李密在這次戰鬥中被俘。但他與幾個同伴在被押送洛陽途中逃跑成功。他再次舉起義旗。並且寫出了著名的討伐隋場帝的檄文.文中提到隋場帝的罪惡時,說:“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水流惡難盡!”

盡管李密也失敗被殺,但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暴發了。在楊玄感就義五年之後,隋場帝到底被混戰的軍閥所殺,隋朝也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