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棋作樣一輩子,死後頭被當球踢

新帝王莽

地皇二年(公元21年),初秋.

長安城上空被一片灰黑色的雲層嚴嚴實實地籠罩著。狂風、暴雨、霧靄,淹沒了未央宮.

未央宮的紫雲殿裏,一位白發蒼蒼、雙目失明的老夫人坐在床沿上喚嘎地吸泣,一位中年漢子跪在床前驚恐、焦急、悲愉不已地哭訴著。

雙目失明的老夫人是新帝王莽的王皇後,中年漢子是新帝王莽的第四個兒子,新近由太子貶為統義陽王的王臨.

“父皇要殺我,母後,現在隻有你能救我……”王臨淚流滿麵地緊抱著母親的雙腿,充滿絕望和恐怖地仰望著王皇後。

淚水像兩股小溪,從王皇後失明的眼裏泊泊而下,滴落在王臨的臉上,她用顫抖的雙手在兒子的頭上、臉上慌亂地摸索著:“不,不能,你父皇心再狠也不會忍心殺掉他最後一個兒子的。”

王臨唯恐母親不相信,急切地抓住母親的手說:

“母後,父皇現在已經變成一個毫無人性的鐵石心腸的人。要殺我的念頭早已有之。去年,長安城一場咫風毀掉父皇苦心營造的王路堂,他以災變符異為借口廢掉了我的太子位,把我貶為統義陽王,趕出京師長安。這是父皇要除掉我的信號。最近,鍁於義軍四起,民怨沸騰,社櫻危難,兒臣冒死呈上啟奏,結果觸怒龍顏,說我心有反意,企圖逼父皇退位,還有……母後侍女原碧……父皇已聽到風聲,他怎麽能饒恕我?”

“酶……”王皇後長長地歎了口氣:“你跟隨父皇這些年還沒摸透他的脾氣嗎?他聽過誰的逆耳之言?進讒者升官加爵,進諫者非貶即殺,忠臣良將有幾個得到褒獎?知道父皇不喜歡你,又何必直言進諫?依母親之見進諫倒也罷了,你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和我的侍女原碧……她已是你父皇的人了。”

“母後,原碧委身父皇是迫於威逼,她真心愛兒臣,兒臣也真心喜歡她。隻要母後答應,兒臣願明媒正娶納她為妾,她才十八歲,而父皇已是六十六歲……”

王臨極力為自己辯解。

“是也罷,非也罷,這些事都動了你父皇的肝火。酶……不過你父皇一生隻有四子。你長兄王宇,二兄王獲都被他迫令自殺,三兄王安生來神情恍惚,癲愚癡呆,雖然被父皇封為“新嘉辟”,因為受不了父皇嗬責,憂鬱而死.你長兄的兒子王宗和女兒王盼幾個月前也被他賜死。我不相信,王家隻剩下你最後一根血脈,他也忍心斬草除根嗎?”

王皇後痛哭不已地訴說著。

“母後,長兄、次兄都死於而立之年,兒臣也年屆三十,近日夢中常與兄長鬼魂相見,抱頭痛哭,他們都說兒臣死期已近……,,

王皇後身子猛地一顫,抱住王臨的頭放聲大哭。

王臨忙托起母親的臉,驚恐地說:“母後,你已經為哥哥們哭瞎了雙眼,如今身體又多病,日見沉重……別哭了,小心被人聽到告知父皇……兒是趁下雨溜進後宮,千萬不能讓父皇知道。”

王皇後睜大著眼睛,盲無目標地望著紫雲殿頂的雕梁畫棟,悲悲切切地撫摸著王臨的頭說:“趁著今天刮風下雨,無人走動,你讓母後痛痛快快哭一場吧。”

王皇後淚如泉湧,哭聲撕心裂肝。

良久,母子二人止住哭泣。王皇後拄著龍頭拐杖,在王臨的攙扶下顫巍巍地走到殿門前,王臨輕輕推開楠木雕花殿門,一陣裹著潮氣的涼風迎麵撲來。

王皇後站在殿門口,側耳聽著殿外的風聲雨聲,感歎地說:“風是涼的,雨是涼的,我的心也是涼的。自從初始元年(公元8年)你父皇登基稱帝,奪了漢室天下,十三年來,我跟他享盡榮華富貴,可是我的心卻被他涼透了。當上皇帝後,整天疑神疑鬼,提心吊膽,好像誰都想篡奪皇位。今天殺這個,明天貶那個,十幾年來朝廷裏的大臣殺了一批又一批.就連自己的骨肉也殺。他真的變了,變得鐵石心腸,殘忍無道。你父皇當初可不是這樣,我嫁給他的時候,他無官無職,家境貧寒,為人知書達禮,待人謙恭,尊卑有序,安貧樂道,豁達大度……、”

王莽,字巨君,生於漢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祖籍濟南郡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後遷至魏郡元城天今河北大名東)。祖父王禁在朝中為官,生有四女:君俠、政君、君力、君弟;八男:鳳、曼、譚、崇、商、丘、根、逢時。宣帝在位時,王政君十八歲入宮掖。不久,太子劉W (shi)愛妃馬良娣去世,身為宮女的王政君被選為太子妃。甘露三年(前51年),王政君生一子,名鶩,三歲時,宣帝去世,太子劉爽繼位,是為元帝。立劉鶩為太子,王政君為皇後。王政君榮登國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的父母、兄弟、姊妹成了皇親國戚,被封官授爵。王禁封為陽平侯。元帝竟寧元年(前33年)元帝去世,太子劉A即位,是為成帝。尊皇後王政君為皇太後,任命帝舅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總理朝政;封王崇為安成侯;王譚、王商、王丘、王根、王逢時為關內侯。唯獨王莽的父親王曼早段,未得封賞。

自此以後,以皇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把持了漢朝權柄。

漢成帝劉鶩大封諸舅以後,王氏家族位居權貴,鮮衣怒馬,趾高氣揚,過著驕奢**逸的貴族生活。唯有王莽一家孤貧寒酸。王莽父、兄早亡,留下寡母、寡嫂和侄兒都要靠他恭謹侍奉。青年時代的王莽,勤奮好學,拜名儒沛郡陣參為師,孜孜不倦地攻讀經書,在社會上廣交名儒,切磋學問,同時,他還小心翼翼,謙恭有禮,熱情周到地侍奏執掌朝廷大權的伯父與叔父們。陽朔三年(前22年)伯父王鳳重病不愈,久臥病榻,王莽陪侍床前,不離左右,親嚐藥湯,沐浴更衣,無微不至。數月不解衣帶,比王鳳的親生兒子更為盡孝,使王風倍加感激和痛愛。當這位權臣處於彌留之際時,特地囑托漢成帝,一定要給侄兒王莽封官加爵.就在這一年,王莽初入仕途,做了皇門郎,不久晉升為射升校尉。此職係職掌弓弩兵的大官,秩二千石。

時年,王莽24歲。

永始之年(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願分自己的戶邑以封王莽。同時,一班朝廷重臣和名流賢達經常上書成帝,盛譽王莽博學多聞,才幹過人,且溫良恭儉。不久成帝封王莽為新都侯,食南陽新野之都鄉150。戶,晉官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從此,王莽可以直接參預朝政,議論國家大事。更為重要的是侍中一官,可在皇帝左右侍奉.

時年,王莽三十歲。

綏和元年(前8年)王莽叔父、任大司馬大將軍的王根年高體邁身染重病,久治不愈。幾次上疏請求離職養病。新任大司馬大將軍的人選是誰?王根向成帝舉薦了王莽和淳於長。

淳於長是皇太後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俠的兒子,與王莽姑表兄弟。當時淳於長官拜衛尉,負責統帥皇宮的南軍。不久,因向成帝舉薦趙飛燕為皇後一事成功,倍受恩寵,被賜予關內侯,不久,再封為定陵侯。

淳於長的官職和權勢都遠遠超過王莽。在一些朝臣的眼裏,大司馬大將軍的人選非淳於長莫屬。

王莽的仕途上橫亙著一塊難以逾越的巨石。形勢逼使王莽卷入一場關係終身命運的政治角逐。

王莽憑借自己的學識、才幹、心機,巧設妙計,廣為周旋。初試鋒芒,一舉成功.角逐的結果,淳於長以大逆之罪被成帝斃死獄中。綏和元年(前8年)成帝摧升王莽為大司馬,代王根輔政,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

時年,王莽三十八歲。

這次角逐的成功,使王莽深刻地感受到角逐中權利是最終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可以心狠手辣,所謂無毒不丈夫也。

王莽用一年多時間剛把大司馬的交椅坐熱,卻發生了一件始料不及的事情。

綏和二年(前7年),·成帝突然病故。

成帝無子嗣,元帝傅昭儀之孫,恭王劉康的兒子劉欣即位,是為哀帝。不久,哀帝尊封傅昭儀為恭太皇太後,父劉康為恭皇,母丁姬為恭皇太後。哀帝的皇後又是傅昭儀的侄女。這樣,隨著哀帝登上皇位,傅、丁兩家成了皇親國戚。按漢朝慣例,必須由當朝皇帝的皇親國戚執掌朝政。哀帝登基後,麵臨著王氏外戚與傅、丁兩家外戚權力重新分配的矛盾。哀帝在位,傅、丁兩家外戚自然不肯相讓,王莽也不能厚著臉皮占住大司馬位子。無奈,隻好向皇帝提出辭呈。哀帝自然恩準。開始,讓他閑居京師,兩年後,又遣他回南陽新野都鄉封地。

突如其來的變故,使王莽從政治的巔峰一下跌入穀底。王氏外戚的營壘土崩瓦解,全線潰退,很多人認為王氏夭下已是大江東去。獨有王莽從容不迫,泰然處之,他堅信王氏外戚必有東山再起之日,因為在王氏外戚大潰退時,王莽發現哀帝卻為王氏外戚在朝廷裏留下一位中流砒柱,一言九鼎的人物,這就是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後王君政。

蟄居南陽的王莽,不卑不亢,一如既往。他禮賢下士,廣交名流。扶貧販災,慷慨解囊。一時間他的美名譽滿鄉裏,有口皆碑。於是,朝野上下為王莽唱讚歌者有之,為王莽鳴不平者有之,人們紛紛上書朝廷,請求哀帝為王莽恢複官職.太皇太後啟然裏應外合,大作文章。不久,哀帝迫於輿論壓力,以侍奉太皇太後為由,宣召王莽回京師長安。

一年後,哀帝壽終正寢。太皇太後王政君急忙趕到未央宮,把皇權的象征―玉璽收在自己手裏,重掌大權。然後,刻不容緩地重新任命侄兒王莽為大司馬,領尚書事。待政事稍安,太皇太後與王莽議立漢元帝之孫,中山孝王劉興之子年僅九歲的劉風? (kc n)繼承皇位,是為平帝.平帝年幼,太後臨朝稱製,委政王莽。

王莽董操大權,東山再起,當機立斷,鏟除丁、傅兩氏外戚在朝的勢力。先以驕奢**逸的罪名通令哀帝傅皇後自殺,繼而把丁、傅兩家外戚全部罷免官爵,趕出京師。同時,為避免新的外戚參與朝政,勒令禁止平帝的母親衛姬、帝舅衛寶、衛玄等衛氏,不得進京參政,繼續留居中山。

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平帝賜封王莽安漢公稱號.

不久,太皇太後降旨,除封爵外,其它諸朝政皆由安漢公王莽秉決。 自此,朝政大權又重歸王莽。

從綏和元年(前8年),王莽初任大司馬,到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再任大司馬,前後經曆八年。

事也湊巧,王莽執政後,批複的第一個廷奏,是扶風功曹申屠剛關於王莽不準平帝母親衛姬進京,是有違朝製,有悖人倫,居心回測的奏章.在對策時,申屠剛和部分朝臣要求王莽準予衛氏進京。王莽堅決不準。並以申屠剛歪曲經義,違背大義等罪名將他罷官,降為庶民。此事在朝臣中引起非議.王莽的長子王宇也感到父親做得過分,退朝後,極力勸王莽收回成命,應順乎民意準予衛氏入京.結果遭到王莽嚴厲斥責.王宇百思不解,心中不服,認為這樣做名不正、言不順,於理難容,不僅會引起眾怨,而且日後平帝長大成人會怨恨父親,危及王氏家族。於是便偷偷派人給平帝的舅舅衛寶送信,暗示衛寶聯合衛氏外戚上書太皇太後王政君,請求入京。結果奏折被王莽截扣,不予轉奏。王宇見此法無效,便密邀老師吳章和妻兄呂寬共商對策。吳章認為,王莽剛惶自用,不可勸諫,王莽迷信鬼神,可先偽造鬼怪變異來恫嚇他,然後由他親自出麵推演災異,誘勸王莽。於是,王宇派呂寬在夜晚將一桶豬血灑到王莽府宅的大門上,結果呂寬當場被王莽的門吏捉獲,經嚴刑審訊,王莽得知真相,大怒,當即將王宇及懷有身孕的妻子和吳章逮捕入獄。消息傳出後,朝臣紛紛上書替王宇求情,朝野名流指責王莽心懷不軌,衛氏外戚也趁機緊鑼密鼓地上書太皇太後。王莽見事態擴大,十分惱火,他認為這種時刻,若退讓,後果不堪設想,因為事態的背後,顯然隱伏著周密的奪權陰謀,若鎮壓,長子王宇應首當其衝.

怎麽辦?王莽陷入痛苦的思索和抉擇當中。他想到,從綏和元年(前8年)到元始元年(公元元年)的八年中,大司馬的寶座得而複失,失而複得,他從自己的坎坷經曆中悟出,政治上的角逐是殘酷無情的,必須付出代價,必須消滅一切政敵,哪怕是不擇手段。

為了保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司馬寶座,王莽當即痛下決心,通令獄中的兒子王宇飲鴻自盡,懷孕的兒媳分娩後處死。

王莽確認,王宇是受了呂寬等人的操縱,便將呂寬誅殺。同時從中央到地方,朝野內外,凡王莽認為異己者,一律指為呂寬黨羽,逮捕入獄,從嚴治罪。連元帝的妹妹敬武公主、梁王劉立、紅舊侯王玄等人,均被通令自殺。當年與王莽競爭大司馬一職的前將軍何武、鮑宣,還有不願歸附王莽的官吏,以及王氏外戚的親信等,無一幸免。死者數百人,震驚海內,曆史上將這次事件叫“呂寬之獄”。

“呂寬之獄”平息不久,大司馬府裏發生了一個不大不小的事情:王莽次子王獲,一次酒後舞劍,用劍將一個侍酒的奴隸穿腹而死。

.按照漢朝的律製,奴隸是私屬,像一匹飼養的牲畜。特別是大司馬府中的奴隸被大司馬的兒子所殺,官府不會追究。

王莽卻想借題發揮,大作文章。

“呂寬之獄”使數百人銀擋入獄,屈死黃泉。盡管王莽賠上了一個兒子和媳婦,也難鉗製人口,平抑民憤。“呂寬之獄”破壞了王莽的形象和聲譽,為了彌補“呂寬之獄”的影響,為實現更大的野心鋪平道路,王莽決定讓次子王獲用性命替他演一場刁買人心的戲。

一天,王莽下令將參加酒宴,親自目睹王獲殺死奴隸的賓客,全部請到大司馬府,然後將王獲五花大綁逮到大堂。眾人麵麵相覷,王獲跪地痛哭求饒,王莽毫不理睬,命令一個奴隸如法炮製,用劍穿腹,將王獲殺死。

王獲屍橫大堂,血流滿地。

王莽聲色不變地當眾宣布:“殺逆子王獲以示天下,大司馬一向秉公執法,不循私情。”

當晚,王莽在書房裏,悠悠然地品著茶,擺著棋譜,口中喃喃自語著:“好棋,一步絕妙的好棋。”

稍後,一個埠女慌慌張張跑來察報:“相爺,夫人哭得突然雙目失明。”

呂寬之獄終於使王莽達到阻擋衛氏入京的目的。但衛氏家族還在中山.人既在,心難死,日後取而代之的威脅就存在,他們倒底是皇親國戚呀。更令王莽憂心忡忡的是,平帝逐漸長大,將來再娶皇後豈不又多一門皇親國戚?屆時,能否再將他們逐出朝廷?王莽每逢想到此處,便膽戰心驚,不寒而栗。於是,萌發了一個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平帝作皇後的詭計。為此,他在朝廷內外大張旗鼓地演了一場為皇帝選皇後的鬧劇。

元始四年(公元4年)未央宮裏舉行隆重的定婚大禮。新郎是十一歲的平帝,皇後是王莽十三歲的女兒。

王莽做了國丈,被皇帝尊為“阿衡”(古商初年大臣伊尹的尊稱)位在三公之上。

王莽成了雙重身份的外戚,被取代的隱患消除了,心病治愈了。然而,美夢不長。一年後,王莽得知日漸成人的平帝對自己母親久居中山,終日不得相見耿耿於懷,常有憤慈之情。一次酒後,平帝憤憤地說:“阿衡不準聯的母親入宮是何居心?’,

不久,平帝患病,王莽入侍,百般殷勤,親到泰寺(西漢祭天場所)請命,指無誓曰,願以身代平帝受病。

是年,臘月八日,傳統的“臘月”節,王莽派人給皇帝送去特製的“淑酒”。皇後見是父親所送,甚為高興,親自斟給皇帝連飲數杯。不料頃刻之後,病中的平帝七竅流血而死。

皇後,王莽十五歲的女兒成了寡婦。

平帝死,何人繼位,對此王莽煞費苦心。平帝無嗣,元帝世係絕嗣,宣帝曾孫中有諸侯王5人,列侯48人,按兄終弟繼古製,可以從中選取帝位繼承人。但王莽看到這53人年齡都較大,恐立新君後難以駕馭。最後,選中了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劉嬰。因為他隻有兩歲。

居攝元年(公元6年)二歲的劉嬰登基稱帝。

王莽自稱“攝皇帝”.

屆此,王莽代漢自立之心,已是路人皆知,無人奈何?就連太皇太後王政君也隻能望洋興歎.

居攝三年(公元8年),王莽身穿龍袍,頭戴冕冠,腰係玉帶,來到未央宮前殿,坐到皇帝的寶座上宣布:承天命,王莽代漢而立。國號“新”。立妻王氏為皇後,立四子王臨為皇太子。

王莽登基,先後頒布了“王田令”、“私屬令”、“五均”、“賒貸”、專賣鹽、酒、鐵,改革幣製等措施。可惜,這些改革都是閉門造車,荒誕無稽,異想天開。不但沒給人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增加了人民的負擔,給貪官汙吏大開方便之門,導致混亂,社會矛盾迅速尖銳化。

王莽的帝位是從劉姓漢室手中奪來的,自然擔心別人會再從他手中奪走.

登基前,借“呂寬之獄”殺了數百人,清除了異己,登基後,又對自己的心腹和知己產生疑慮,那些為他篡漢自立密謀策劃者,王莽唯恐他們恃功自傲,篡奪權力。特別是王舜、甄豐和劉欲三個重臣他們原是漢朝大臣。王莽出任大司馬後,引為心腹,王莽步步高升,獲得“安漢公”、“阿衡”稱號都是他們參與策劃的。王莽代漢自立,他們成了開國元勳.王莽南麵人君,稱孤道寡,而他們都要北麵稱臣,唯命是聽,心裏自然不痛快。特別是甄豐,論學識、資曆、才幹,均不在王莽之下,且性格剛強,萊傲不馴,唯我獨尊,一意孤行.王莽代漢前,他與王莽平起平坐,稱兄道弟,現在卻要給王莽叩頭,三呼萬歲,他不願彎下兩條腿,不願低下高貴的頭。思來想去,上書王莽,建議新朝分陝地為兩部,立兩伯治理,位同周、召二公。甄豐自薦右伯。王莽閱罷氣得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但權衡利弊,免生事端,隻好委曲求全,批複成命。甄豐的兒子甄尋官居侍中京兆大尹.見父親上書王莽要官要權,輕而易舉,以為王莽懼怕父親,於是也異想天開地向王莽上書,要求王莽把漢帝的皇後,王莽的女兒嫁給他做妃子。王莽忍無可忍,認為是甄豐暗中教唆,有意尋釁。一怒之下,將甄豐父子逮捕入獄。甄尋入獄後,獄卒發現他手臂上刺有“天子”二字.王莽大怒,下令將甄尋刺字的手臂砍斷送來驗看,經驗證後,王莽當即下令將甄尋父子處死獄中,並救令追查同黨。結果,國師劉欲的三個兒子,大司空王邑的弟弟等數百人被王莽推上斷頭台,一時間,朝廷內外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王莽也更加疑神疑鬼,動輒殺戮。

甄氏父子案發後,滿腹狐疑的王莽虎視耽眺地注視著滿朝文武的一舉一動時,卻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嫡孫王宗正凱覷著祖父的皇帝寶座.

王宗自從雙親及舅父呂寬被祖父王莽處死後,殺父之仇耿耿於懷,曾與舅父家的表弟立下盟誓,終未得手.王莽代漢自立稱帝,他認為自己是嫡孫,理應立為太子,結果王莽立四叔王臨為太子,心中不服,愈加怨恨。但他相信,有朝一日終會承繼大統,於是躲在書房裏刻了“維社冠存已夏處南山藏薄冰”、“肅聖寶繼”,“德封昌國”字樣的三枚圖章,意思是王宗當代替祖父王莽做皇帝。同時還畫了一張自己穿著天子衣冠的全身像.為了詛咒王莽早死,他們知道王莽迷信,便與呂氏兄弟秘密“厭勝”刻製一個木人,在其前胸寫著王莽字樣,滴上三滴中指血,紮上幾支鋼針藏於密室,同時又刻一塊書有王莽字樣的石碑,埋在門口進出必經之處,以咒王莽早死。不料,一場大雨過後,急流衝走了門前積土,露出石碑,被人告發,王莽派有司驗證屬實,立即將王宗及呂寬的兒子全部處死.

從此,王莽倍添憂慮,心想孫子王宗急欲稱帝,太子王臨豈非不急?於是想索性把太子王臨廢掉,趕出京城.

地皇20年(公元.20年)一場09風把王莽視為神聖的“王路堂”毀掉,王莽便借題發揮,以“炎變符命”為由,將太子王臨貶為統義陽王,趕出京師。

不久,王皇後患病,思念被攆出京師的唯一的兒子王臨,王莽發了惻隱之心,讓王臨回長安侍母。不料,王臨住進後宮不久,竟與王皇後的侍蟀原碧相互傾心,彼此如膠似膝,海誓山盟,而原碧在此之前已被王莽所占。王莽稱帝後,除雙目失明的王皇後外未設殯妃,後來見王皇後的侍埠原碧長得窈窕嫵媚,楚楚動人,便老來懷春,將她據為己有。當他聽到王臨與原碧私通後很是氣憤,王臨驚恐不已,自從被廢掉太子趕出京城後,對父皇又怕又恨,與原碧的事一旦敗露,自己必死無疑。王臨想,紙裏包不住火,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挺而走險,先把父皇殺掉,不僅可保住性命,或許還可繼承皇位。

王臨的妻子是國師劉4k (xin)的女兒劉情(yin),她通曉占星術,王臨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她以後,她立刻占測卜卦,說王臨宮中必有“白衣會”,所謀之事,天意相助,必成大業。於是夫妻二人積極籌劃,王臨與原碧暗中密謀,伺機在王莽酒中投毒。一切布置妥當.隻待相機行事。不料,王莽突然派有司將原碧逮捕下獄。

王臨知其父皇有所察覺。原碧被捕下獄,一個弱女子,大刑之下豈能守口如瓶?隻要原碧招供,王臨將人頭落地。危急關頭,王臨束手無策,隻好求救母後。

王皇後站在殿門前,拂著涼風,聽著雨聲,一幕幕想著。自語著:“為什麽會變成這樣?……”

王臨站在母親身後,焦急地催著:“母後,兒子的事……”

王皇後轉過身,沒有回答王臨最擔心的事,卻問道:“臨兒,聽說外麵的風聲很緊,是嗎?”

王臨點點頭,說:“父皇把邊睡各少數民族國王一律降為侯,又派使臣去北方匈奴單於處收回漢朝頒發的印璽,授新朝的印章,更改匈奴單於名為‘降服單於’,惹得單於大怒,揮師南下,攻城占池,擄掠百姓,弄得邊睡烽煙四起。”

“聽說北方盜賊成千上萬,擾亂地方,搞得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不是什麽盜賊,而是為生活所迫揭竿而起的義軍,從天鳳二年(公元15年),五原、代郡邊民起義後,天鳳四年又暴發了琅呀海曲(今山東日照)的呂母起義。同年,臨淮人瓜田儀起而響應,還有新市人(湖北京山)王匡、王鳳率領湖北一帶饑民占據綠林山,號稱“綠林軍”,聲勢十分浩大。此外,還有琅呀(山東諸城)樊崇在營縣(山東苔縣)聚眾起義,各地義軍少者數千,多者數萬……”

王皇後吃驚地說:“這麽說,你父皇的天下沒有一片安寧的土地了。”

“正是這樣。如今,邊睡上的少數民族,橫刀立馬從四麵八方殺奔中原,而中原大地成千上萬的農民義軍風起雲湧,搖旗呐喊,攻城掠地,危逼都城長安。母後,父皇的新朝已是四麵楚歌了。”

王皇後聽罷,急忙摸索著抓住王臨的手說:“臨兒,既然如今天下大亂,你父皇已是四麵楚歌,他還敢殺掉你這最後一個兒子嗎?"

“母後!……”王臨仍感到不放心。

“這次他要真的絕情絕義,我就豁上這條老命跟他拚了。”王皇後說著,把手中的龍頭拐仗重重地在地上連連搗了兩下。

話音剛落,一個宮女冒著雨,驚慌失措地跑進殿門,上氣不接下氣地:“皇後,不好了,原碧什麽都招了,皇帝派有司來……來抓抓……人了。”宮女說著用手指著王臨。

“什麽?……”王皇後一驚,搖搖晃晃倒在地上。

當晚,王莽派人給獄中的王臨和其妻劉悄送去燒酒,賜令他們自盡。王臨接過雞酒,悲憤地說:“父皇,你滅絕人倫,喪盡天良,終會得到報應.說罷,夫妻二人抱頭痛哭一場後,同時將雞酒飲下,片刻夫妻二人雙雙倒在地上。

倒下去的王皇後和他的兒子一樣,再也沒有站起來。

處死王臨之後,王莽感到家中醜事太多,張揚出去實在丟人。索性把拷審原碧和王臨的官員全部秘密處死,將他們的屍體一起埋在獄中。

第二天,王莽詔告天下:“統義陽王,天命不佑,驟染暴疫,夭年隕命。”

就在王莽蕭牆之禍迭起時,派出鎮壓各路義軍的軍隊連連失利,節節敗退。起義軍所向披糜,勢如破竹,直奔長安、洛陽。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綠林軍擁立漢室後裔劉玄在清水之濱登壇稱帝,年號“更始”。王莽大怒,孤注一擲地發郡兵百萬,號稱“虎牙王威兵”,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統帥。

是年六月,王邑、王尋統帥的主力軍隊在昆陽與綠林軍決戰,結果莽軍大敗,主力喪失殆盡,王尋被殺,王邑隻身逃向洛陽。義軍乘勝追擊,直逼長安,王莽君臣驚慌失措,一片混亂。

這時,衛將軍王涉、大司馬董忠、國師公劉欲見王莽大勢已去,他們三人對王莽都懷有深仇大恨,便共推劉欲為首,密謀反叛,準備伺機劫持王莽投奔劉玄。一切籌措就緒,劉欲善星占卜卦,辦事講陰陽變異,他說此等大事必須等太白星出現,方可發難。在此期間,大司馬Val忠認為,司中大贅孫極((Jl)是宮中主管禁軍的將領,又是他的摯友,便想拉他入夥。不料,孫極膽小怕事,回家後坐臥不安,食水不進。妻子生疑,幾經盤問,孫極把密謀之事全部說出。其妻驚恐不已,便去找胞弟陳邯商量。陳邯是王莽近身侍從,忠實爪牙,便連夜向王莽告發。第二天,董忠正在操練軍隊,王莽派使者請董忠入宮議事,董忠麻痹大意,不以為然,隨使者入宮,見王涉、劉欲業已被捕。

當晚,王莽在宮中將他們三人秘密處死。

不久,綠林軍攻破武關,將長安城團團圍困.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一日,綠林軍攻破長安城的宣平門,擁入城中。王莽指揮殘部負隅頑抗;日薄西山時,官邸府第均為義軍攻占,隻有皇宮尚未攻下。

次日,義軍用板斧劈開敬法殿小門,湧入皇宮,四處殺人放火,未央宮陷入一片火海。王莽及其殘部疲於奔命。無法抵抗,被迫無奈,在群臣侍衛簇擁下倉惶逃入未央宮西側太掖湖中的“漸台”.

漸台,四麵環水,無船可乘,義軍便鹿集於太掖湖四周放箭,矢如群蝗,飛向漸台。待王莽殘部大部傷亡,義軍便渡水衝上漸台,雙方短兵相接,一場撕殺,至傍晚,王莽殘部死亡殆盡,義軍四處搜索。這時,一個叫杜吳的人衝進一間小屋,見麵如土色的王莽正從一個躺在地上受傷的士兵身上剝衣服,杜吳用劍逼住王莽嗬問道:“獨夫民賊,你可認識我嗎?"王莽嚇得渾身發抖,語不成聲地:“不,不認識……”杜吳用劍尖逼住王莽前胸:“告訴你,我就是被你砍掉手臂後殺死的甄尋的表兄杜吳!”王莽聽罷,忙跪倒在地連聲說:“壯士饒命,壯士饒命……”說著,忙從腰帶上取下皇帝的印璽和緩帶遞給杜吳說:“我把這些送給你,請壯士饒我一命。”杜吳一聲冷笑後猛地揮起長劍將王莽托著玉璽的雙臂齊刷刷砍斷,王莽一聲慘叫伏臥倒地,杜吳上前,在王莽的後背上猛刺一劍。這時,一個叫公孫就的校尉跑進來,見王莽已死,便手起刀落,砍下王莽的頭.

兩天後,更始皇帝劉玄接到部下獻上的裝著人頭的木盒。

次日,宛城(今河南南陽)城門上懸掛著一顆人頭。一個青年人爬上城牆,取下人頭扔到地上,一群年輕人嬉笑怒罵著,追逐著將這顆人頭,像踢皮球似地踢來踢去。

王莽竊位於公元8年,死於公元24年,因是篡權竊位當上的皇帝,“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死後既無廟號也無溢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