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此時此地技術
一、理論基礎
此時此地是存在主義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我們也要足夠客觀地去描述自己所處的環境,這是做到真正此時此地很重要的一點,這是一種客觀觀察的能力,所以要去審查自己的描述裏是否加入了主觀意願。
在谘詢裏麵強調此時此地的重要性,是為了時間和空間連續性和間斷性的統一,很多來訪者有意無意地割裂這種統一,無法看到他們所經曆事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連續性,隻看到過去,隻想到未來,不能看到現在,谘詢師的任務就是把來訪者隻看到過去和未來的目光,轉移到現在,關注到此時此地,讓來訪者明白,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經曆的事件,總是發生在過去的他時他地,演化到現在的此時此地,再發展到未來的彼時彼地。身心健康的人,總是能夠將事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聯係起來,知道現在是由過去所決定的,而未來由現在決定,要改變未來,得關注此時此地,從現在改變,從現在做起。
此時此地這項技術與繪畫治療相結合,也就是讓來訪者做關注當下此時此地的環境、關係、感受,再加上藝術的表達。
本節理論基礎由現象學、存在主義哲學、心理學治療、藝術療法等相結合,還有科學的繪畫療法流程的指引。
我們在做一個藝術表達的過程中,有沒有科學性的階段呢?是不是整個過程都沒有章法呢?僅僅是來聽課的人進行作畫,然後分享,再說話,再分享?其實是有規律可行的,如上圖所示。這個圖更符合藝術表達的過程,用此圖來對應前麵所講授的內容:
第一步,評估。 讓一個來訪者作畫,就能通過畫看到他問題的深度廣度和問題的類型,然後評估來訪者問題的來源以及他需要解決的、想要解決的方法。
第二步,表達。 對畫做分享:畫中是什麽場景,有些什麽人和事物,畫的什麽時候,發生了什麽,為什麽會發生,感受是什麽等。比如用語言或幾句話讓來訪者寫下對這幅畫內容的表達。
第三步,呈現。 來訪者分享完以後,根據此時此地的感受,再畫一幅畫。呈現還有一種情況會在團體活動中發生,就是其他成員聽了分享以後,畫一幅畫來表達心中的感受。呈現和表達是可以互換的,表達後呈現,呈現後又表達,反複相互地發生作用。
本節以後,需要大家去思考,藝術繪畫治療的科學流程。當呈現和表達循環出現後,就會達到一種水到渠成的效果。一開始我們是沒辦法影響一個人的認知的。一個帶著心理問題來尋求幫助的人,需要與自己的問題同行,然後慢慢去成長,去體驗愛,去發掘愛,然後滋生愛。
第四步:轉化。 在呈現和表達產生交互作用以後,轉化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使其原來對事物的看法發生了轉變。需要說明的是,在藝術繪畫治療過程中,不是簡單作一幅畫就可以呈現清楚的,是需要不停地呈現和表達,經曆“呈現—表達—再呈現—再表達……”反複交互後才能天然產生轉化的階段。
第五步:整合。 在不同的方麵進行了轉化,多個點上都產生了轉化,最後也形成了下一個階段——整合。將內在感受的表達與畫中呈現的內容,以及產生的轉化效果進行內部整合。
第六步:康複。 整合後再過一段時間,心理問題就會逐漸得到康複。人類的心理世界是十分浩瀚的,我們目前也才探索了一點,做心理谘詢也不能追求快速、立竿見影的效果。成熟有經驗的谘詢師都知道,心理谘詢是一個“走三步退兩步”的過程,我們不能在一次性和短時間內使來訪者達到康複的原因也在這裏。不管谘詢師和來訪者的互動是如何有效,走得有多深,待出了心理谘詢室,走進現實的生活場景,退化自然就發生了。所以要保持心理谘詢的有效性,持續的、一段時間的谘詢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達到最終康複的效果。
二、此時此地繪畫
(一)準備階段
1.工具準備:A4紙,一盒蠟筆或彩筆。
2.環境準備:安靜的環境,有足夠作畫的空間。
3.心境準備:放鬆的狀態,全心投入。
(二)操作與分享
本章的案例選自我一次遠程課程中的分享,所以展現的是各個分享者各自的此時此地,故各有不同。
1.此時此地——環境
指導語:第一幅畫,現在來觀察一下你周邊的環境,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台照相機,等我喊“1、2、3,停”的時候,你的眼睛就眨一下,把你所觀察到的畫麵照下來。好,1、2、3,停!接下來,把你“照下”的這個畫麵畫在紙張1/4的地方,下麵有5分鍾的時間作畫。分享的方式像是介紹一張照片一樣,介紹這個畫麵中有什麽,以及一些物品之間的聯係即可。
分享者1分享:此時此地,在自己的房間中,“照”下的畫麵中有床、窗簾、書本,還有一些我的衣物,都是關於自己的東西,內心感覺很溫馨,很舒服,很喜歡家庭這種溫馨的感覺。再補充一點,一些複雜的東西我畫不出來,所以隻畫了簡單一點的物品。
韋老師:感謝分享,一個很好的展示。她在第一時間拍下來的畫麵,是我們通常說的環境,環境是我們身在當下,周邊是所有事物。一個人對自己周邊環境的覺察能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韋老師手把手教:谘詢中的此時此地技術】
我們在此時此地體驗的能力,是與自己的關係,也是與世界的關係,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麽我們可能是活在他處的。在臨床谘詢中,很多人坐在你的麵前,講著他們在其他的時間和空間裏的體驗,卻無法講述當下的體驗。
很多時候心理谘詢要想產生效果,就是要讓來訪者學會身處當下,在此時此地,當他做到這點時,就可以與時間同行,繼而可以與問題同行。這樣,即使他沒有解決問題,但問題也不再是問題了。關於心理問題,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不在“此時”和不在“此地”造成的。一個來訪者就坐在我的對麵跟我說,他與所有人的關係都很好,並且舉了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但是他卻因為人際關係的障礙來找我做谘詢,而當我跟他坐在一起談話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他沒有辦法做到真誠,好像中間隔著一道牆,一道用玻璃做成的牆,所以我隻能看見他卻聽不到他心靈的聲音。那麽,這個時候我是應該相信他所說的,還是他此時此地所表現的呢?如果我們能把當事人從此地他時帶到當下來,比如我會說:“王先生,你剛才說了好多跟他人的關係,我想問一下,你覺得跟我的關係怎麽樣?你怎麽看待我的呢?”當這樣問的時候,他可能才會表現出一些真實的信息。可能他會敷衍,也可能會投入進來,說一些他此時對我看法的語言。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來訪者來到我的谘詢室,我都會問他:“這間屋子裏的環境怎麽樣?”其實這就是此時此地的技術。當他開始關注目前所處的環境時,他就已經開始做到此時和此地了。若當我開始問我的來訪者,如何看待我以及他和我之間的關係時,那麽就把我的來訪者拉進了關係的此時此地。
第一個是環境的此時此地,第二個是關係的此時此地,然後才有第三個,就是心境和心態的此時此地,這是關於此時此地的三個方麵。相對來說,第一個方麵的此時此地是較容易感知的,因為讓一個人去觀察此時此地所處的環境,這是客觀存在的,隻需要簡單描述即可。前麵一位分享者剛開始時也做到了這一點,之後的分享也表現出了後麵幾部分的此時此地,也表達出了她的感受、心情等。
分享者2分享:在我的畫中,有一扇門,門上貼著孩子所得的小紅花和獎狀,正前方有一個時鍾,右手邊是一幅窗簾,正前方有一條粉紅桃心的被子,這些都是在我剛才用眼睛“照相”時照下來的,我比較喜歡的物品,它們彼此在我臥室裏構成了讓我覺得很舒適的一個畫麵。其實我的臥室看起來要比我畫的亂一些,但是我畫下來的畫麵看來還是挺清晰的。畫裏的物品基本上都是寫實的,隻有代表時間的鍾本來是黃色,被我畫成了藍色,藍色能給人安靜,時間像水一樣流逝,讓人更珍惜的感覺。
韋老師分享:此分享者已經相對比較客觀地描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但實際真實的環境是比畫上去的更亂一些,因此此時也加入了理想化的成分。分享者對此畫麵進行了評價,並提到鍾表的顏色等,這些都是重要的信號。
分享者3分享:我的這幅畫中有3個人,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屋中有人”。我首先畫的是躺在沙發上慵懶地玩著手機的兒子,這個姿勢在放假期間時常出現,我對他的這種狀態有些理解,也有些不滿。廚房裏是我的老公,他在刷碗。我對老公有一些感恩也有一些歉疚,也對他支持我的學習表示感謝。最後畫了自己,對著報紙對著顏料在繪畫的場景。在我的圖畫中有理解,有感恩,也有對兒子天天浪費時間的擔憂,但是我相信兒子以後會學會珍惜時間,會做得更好。
韋老師分享:這一講的繪畫,要求的是此時此地的環境,在指導語中也明確要求大家照下眼前的畫麵,然後畫出來,並沒有要求去表現關係和心情。但大家從這位分享者的分享裏麵可以看到,即便沒有要求,我們還是會把關係和心情拿出來,而不是單獨呈現環境,這就值得我們思考了。通過前幾位的分享,你是否發現,要真正做到完全客觀地描述,做到真正的此時此地是比較難的一件事。在不經意間,我們就在做出改變,把鍾的顏色改了,把書本給遺漏了,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都說出來了。所以,這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2.此時此地——關係
指導語:第二幅此時此地的畫,是關係畫,你可以觀察,此時你的關係,和誰是近是遠,都有哪些人在你身邊?根據遠近,既包括物理上的遠近,也包括心理上的遠近,客觀地呈現出來,然後變成一幅關係畫,畫中先畫上自己,然後畫別人與你的關係,也是畫在紙張的1/4處。
分享者1:我在中間,現在女兒不在我身邊,但是我想象著她離我很近,在自習回來的路上。關係中另一個人是我老公,在看電視,我畫了一隻耳朵,還有一隻也不是沒畫,是在後麵,一隻耳朵在聽電視上的聲音,另一隻耳朵在聽微信中的一些東西。從距離上看還好,就是一家人各做各的事,對於目前的關係還是比較滿意的。
韋老師分享:這位分享者基本能夠客觀地描述她目前所處的關係。另外,我們也注意到了,在作第一幅畫時,有許多人申請進行分享,而到第二幅畫時,相對來說人少了許多,我叫了3個人,隻有一位有反應。這種現象就是此時此地,這些現象都是這個當下發生的。在我們做心理輔導的時候,如果一個人進來時,把門推開後又關上了,和他進來後沒有關上門,這兩個不同的行為動作,你是否把它看成了一種信號?如果這是一種信號,那麽它又代表了什麽?有經驗的谘詢師就會問:“我剛才看見你順手關了門?”然後來訪者就會順著說出一些信息,這就是此時此地的技術。
分享者2:大家好,我的關係畫中,首先是我,旁邊綠色的是我的妻子,粉色的是我的女兒。然後我想到的是一位非常疼愛我的朋友,我用藍色的畫筆,畫在了我的左上方。第三位想到的是我的一位領導,我用了一種朱紅色的畫筆畫的他,因為我非常崇拜他。然後又想到了我所謂的敵人,我用一種黑色的畫筆畫了他。緊接著想到第五位跟我關係比較親近的人,是我的一位同事,他也是一位領導,站在我大領導的旁邊。接下來我畫了幼兒園一群粉色的孩子,然後又想到了教孩子的老師,因為我特別崇拜我的老師,所以我把他畫成了我特別喜歡的淺綠色。最後想到的是跟我關係比較密切的一個團隊,在這個團隊裏麵,讓我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和擔當,我也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時時陪伴我。這些就是我關係畫的內容。
在我畫關係畫時,除了畫上的內容,我還想到了許多,但是我強迫自己不再往上畫了,因為畫上的內容已經夠多了。我的分享完畢。
韋老師分享:這位分享者談到他還有一部分,是強迫自己沒有畫上去的部分。如果在實際的個案谘詢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繼續討論他未畫的這部分。
3.此時此地——感受
指導語:第三幅此時此地的畫,即你此刻的心情,你現在有怎樣的情緒,有怎樣的態度,有怎樣的感受,有怎樣的看法,你都可以畫出來,可以畫在紙張的另一個1/4處。
現在我的心裏有點亂糟糟的,剛才在老師的引導下作了環境畫,因為坐在窗戶的旁邊,所以我畫的是窗戶的景色,感覺我沒有在當下。而且,在畫第二幅關係畫的時候,也沒有畫出我所有的關係,所以此時的心情非常亂。因此,我選擇了灰色的畫筆,畫了一些類似於海浪的東西。
韋老師分享:我們發現,讓我們做到真正的此時此地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很難做到客觀。我們經常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這也是問題所在。我們不能與時間同行,也不能與問題同行。我們常常隻愛關注自己,但是關注自己的時候又並不是關注當下的自己。所以,很多心理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時間差和空間差。
舉例
有一個11歲的小女孩,她的父母分開了,這種分開不是和諧分開。爸爸要離開,但是媽媽不願意,小女孩便幫著媽媽去留住爸爸,她抱著爸爸的腿挽留,爸爸卻把她推開了。這樣的經曆讓小女孩長大以後在潛意識裏留下了一種被拋棄、不被喜歡的自我意象。等到她長大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孩之後,她的心中仍然有這樣一個創傷。如果我們給這樣一個來訪者做谘詢的話,就需要幫助她在此地回憶起他時的情景,回到11歲時的那個時間和空間,如果不能幫她把那個時候的小女孩帶出來,那麽她也很難走向未來的路,很難真正快樂起來。
【韋老師手把手教你:感受此時此地是一種能力】
起初,我們做這樣的藝術繪畫治療,是在藝術的表達過程中,與時間空間做一些轉換。本章此時此地這種技術,也是幫助大家考驗自己此時此地的能力。在此時此地這個技術的分享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的情況是有很多來訪者表示,真正地做到此時此地非常難。這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我們很難純粹地關注當下,人的一個時間點的狀態,總是此時此地、此時他地、他時此地、他時他地纏繞在一起的,所以很難做到客觀對待身邊的事物和人,身邊的事物與你不會形成良好的關係,更不用說與更加複雜的人了,所以要練習加強此時此地的能力。社會學家說:“人有三態,生態,事態,心態。”這正好也與我們此節中畫的三幅畫對應。記得曾有人問我什麽是好的婚姻,好的婚姻就是,男的做一個真正的男人,女的做真正的女人,這樣就行了。其實,這就是一個此時此地的技術,就是當你在做什麽時,要投入做這件事,做到此時此地,那麽不管是婚姻中的關係還是其他的關係,都能處理好。
此章關鍵詞,與問題同行,與時間同行,此時此地,此時他地,他時此地。 記得在《西遊記》裏麵有一個場景,孫悟空到菩提老祖那裏學藝,過一段時間師父就會問孫悟空:“你來了多久了?”孫悟空回答:“不知道,隻是記得山上的果子熟了多少回,每次果子熟的時候,我都會去美美地吃一頓。”這是他獨特的對待時間的記憶,是用一種實實在在的體驗來感受的。我們很多人隻是用鍾表來記憶時間,並且回憶著過去,期盼著未來,就是不與當下的自己連接,因此總覺得時光飛逝。中國神話故事中,神仙與人的區別,主要在於時間的差別。神仙是自在的,是體驗當下的,所以他們的時間很長,也很會享受,而人類呢,卻是相反的。這也是為什麽神話故事中說,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做心理谘詢時,用藝術繪畫療法的此時此地技術,就是讓來訪者覺察到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裏,與自己同行,與時間同行,與問題同行。當來訪者真的可以與問題同行時,那麽問題對於來訪者來說意義就已經變了,解決問題並不是谘詢師需要做的事情。
當來訪者告訴我們,家中有人去世,感到悲傷,或者其被人強暴了,受到嚴重的創傷,遇到類似的情況,谘詢師可以做什麽?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其知道自己在此地,讓其感受自己在當下,自己的心在當下,我們會說:“我和你在一起。”那麽此時此地技術就是一麵很亮的鏡子,可以讓其看到自己。
我們本節中的練習和分享,都是對此時此地能力的訓練,這樣的訓練可以幫助我們減輕許多症狀,緩解許多原本看上去很嚴重的問題,是具有非常大的實踐意義的,能開啟當事人的成長之路。
4.此時此地——問題
指導語:從出生到現在,你覺得一直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你的人生會釋然很多。所以,現在我們就要畫“我的問題”。如何呈現這幅畫,全憑你的自由。若你覺得小時候被同輩們欺負,你想報仇,你可以畫下來報仇的場景;若你覺得你有一種強烈的憤怒沒有表達,可以在畫裏表達出來;若你覺得從小到大是沒有被愛的,你渴望被愛,也可以在畫中畫出來。
分享者1:它表達了我在家庭中好像從來都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裏?那個黑色方框裏麵的小女孩是我,是我初中的時候,最喜歡最滿意的我自己。下麵大一點的方框裏麵的那個心,實際上它是紅色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後來就畫重了,外麵的那顆心是爸爸的,藍色的。剩下的兩顆心,一個是姐姐的一個是妹妹的。從很小的時候我就在這個家裏找不到位置,總覺得爸爸、媽媽、姐姐和妹妹他們四個人,如果沒有我的話會很幸福。我在家庭裏並沒有受過什麽嚴重的創傷,相反,父母也很愛我,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麽,老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這也是我一直很困惑的問題。我也能感受到父母以及姐姐和妹妹對我的愛,可是總感覺他們好像從來沒有理解過我,我很孤單,而且至今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感覺。
韋老師:下麵請你畫一幅畫,主題是愛,用不同的色彩去塗它,不需要場景,隻需要把它塗出來就好了。其他學習成員也可以把你們聽了剛才這位分享者的分享後,給你帶來的感受畫下來。心疼、觸動或者憤怒都可以,把它用畫表現出來。注意,用顏色筆,彩筆!
反饋者1:我對於剛才分享者的感受是,敏感,細膩,好像有些搖搖欲墜的感覺。但是要讓我畫出這種感覺來,似乎有些困難,可能繪畫水平有限,我不知道拿什麽來形容這種感受,所以就寫了點表達心情的話。
反饋者2:剛才對於分享者的感受是,她是非常矛盾的,非常糾結的,而且有一點嫉妒心。所以我在中間畫了一個小人,這個人的頭腦裏還有兩個小人,她們在打架。一個想要去靠近,但是另一個想要躲避,她似乎是在責備這個家庭環境給她帶來的不安定。一方麵,她想要去靠近父母和姐妹,但是另一方麵又覺得本應該獲得更多,但是所處的環境是不允許的。所以說她特別糾結,特別矛盾。
分享者1:在這幅畫中,其實我表達的還是家庭關係的一幅畫。那個紅色的,外麵有黑色圈的是我的媽媽;藍色的是我的爸爸;下麵一半紅一半黑還有橘紅色的是我的姐姐和妹妹;最後那個綠色的,有黑色的洞裏麵有紅色的血流出來的代表我。在姐姐和妹妹的心外麵的部分,我想表達的是,愛也是有刺的。在這種家庭關係中,我要時時猜測母親的心意是什麽,姐姐妹妹的心意又是什麽。所以這讓我覺得很累,也很受傷,因此我表達的愛是有刺的。最讓我感覺輕鬆的是父親,所以用了藍色來畫,他讓我覺得比較平靜。當韋老師讓我畫關於愛的圖畫時,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表達,最後畫了這個,但是在那一刹那,我不知道愛是什麽,它讓我很困惑。
韋老師:你可以回答我剛才提的兩個問題嗎?
分享者1繼續:當聽到別的老師表達的時候,感覺我們有些共同點,他們都在積極地引導我,但同時也在隱瞞自己的真實感受。當韋老師讓我分享的時候,我既想參與進來,又想隱瞞自己,所以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但是最終我還是覺得應該敞開自己,應該正視自己,麵對現在的自己。
韋老師:非常棒的分享。首先,你非常真實地表達了出來,當你聽到他人的反饋時,也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所以,這種表達非常勇敢和真誠。其次,你非常真誠地表達出了被我點名分享時的內心衝突,這種衝突的背後有一種恐懼感和勇氣,當這兩者衝突的時候,也正是我們互動的時候。對於他們,也許你有一種憤怒,因為他們沒有把自己的心拿出來,但是你又很快理解了,所以又產生了一點內疚。
下麵我想談一談我看到的現象。我為什麽要問你這兩個問題呢?因為我發現一個現象,你在說無論你怎麽努力,你都感受不到家人對你的愛,無論你多麽想融入,你都沒辦法融入,無論你多麽渴望你也不敢靠近那個長了刺的心。這是你描述的真實和體驗到的真實,它未必就是真實的,但從某種意義上看,它也是真實的。剛才當我試圖幫助你的時候,我帶領著五百人向你表達愛,但你以接電話為由離開了。我描述一下你的感受,你的內心很不爽,但是如果我直接表達給你聽的這種感受的話,我心裏又有一種壓力,這會不會給你帶來內疚感呢?你對於愛,是既想靠近又是拒絕的,當我帶領那麽多人去表達愛你的時候,你卻去接電話,給我的感受是,你真的準備好了,是想要去獲得愛嗎?好的,如果你願意的話,希望你可以回應我。
分享者1繼續:是繼續分享我的畫,還是我的感受?
韋老師:你對我剛才說的那段話的感受。
分享者1繼續:你剛才說的,確實說到了我最根本的問題,也是我需要麵對的,解開的,是急需要看清自己的地方。你剛才說的,我之前也能隱約感受到,但是沒有人能明確指出來那一部分,所以剛才我在聽的時候,忍不住地流眼淚,我知道是我需要麵對的,但是沒有勇氣麵對。你說我特別恐懼,是真的,我渴望愛,但是我又覺得不值得擁有愛,我今天隻是想表達,不是想要指責,或者發泄憤怒……我現在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表達自己,心裏突然“咚”的一下,空出來了一塊。
韋老師:這位分享者的經曆一定是要她自己去麵對的,我之前也會犯這樣的錯誤,主要是在親密關係中犯這樣的錯誤。真正的愛是尊重的,是靈魂自由的,一定是靜待花開,但我們可以給別人支持,是真正的像太陽一樣源源不斷的溫暖,這種愛隻要是發自內心的,哪怕你隻是站在那裏,對方都能感受得到。就好比一個愛花的人,無論花是否在你的麵前開放,你的內心想到花,都是喜悅的。
韋老師分享:分享到這裏,在這位分享者的潛意識中,已經接收到某些東西了,已經有了一定療愈的效果,但是成長是慢慢來的,需要與問題同行。本章主題,此時此地,也正是引導我們在此時覺察自己,她已經做到了。
我常常在課堂上提到這樣一種人,我把他們叫作“手拿幸福尋找幸福的人”。這種人很多,都表現得不幸福。還有一種以痛苦為幸福的人,這種人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的。這樣的人總會保留一個證據,證明他就是受害者,這種痛苦正是證明自己是受害者的手段,以德報怨比恩將仇報往往給別人帶來的傷害更加深刻和長遠。此時的思考:我們真正愛了嗎?不要急於拿走別人的“禮物”,還要看有些人是靠什麽活著的。
分享者2:我的這幅畫,畫完後也很有孤單的感覺,我在遠處畫了一排綠的樹,樹下有很多紅色的花,再往下是金黃色的麥浪,再往下是一個穿紅色裙子的小人,她在地上坐著。雖然整個畫麵的風景很好,有紅花有綠樹,風吹麥浪,一派豐收的景象,但是這些景象跟她又有什麽關聯呢?小人的旁邊是幾個黑色的點,代表幾隻螞蟻,隻有幾隻稀疏的小螞蟻陪伴著她,所以說這個人很孤單。
韋老師:好的,我們也感謝這位成員的分享,分享的過程中我們就是在不斷地覺察著自己,不著急,跟著自己對問題的感受去探索自己。謝謝大家的分享。沒有被要求分享的成員,也可以覺察自己,這是一個“發酵”的過程。沒有勇氣但被要求分享的,最終還是分享了,那這就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而對於很想分享,卻又沒有被要求分享的,那就覺察未表達出的感覺,覺察這種“發酵”也是一種成長的機會。尤其對於本講的內容:此時此地,即學即用!
5.此時此地——心情畫
指導語:前麵已經畫了此時此地之環境、此時此地之關係、此時此地之感受、此時此地之問題,現在畫最後一幅畫:此時此地之心情畫。此時此地的心情、想法,然後再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幅畫。
D分享:我此刻的心情就像畫紙上麵畫的一樣,有綠樹紅花,有陽光燦爛。經過今天此時此地畫的表達和分享後,我的心情非常好。
韋老師總結:心理谘詢與輔導,是一個高級的人際互動的過程,當事人的問題的背後,由過去的事件、物理環境、社會環境、文化、價值、人格、需要等諸多因素組成,而我們此時此地不是要關注過去的種種因素,最重要的是關注到當下的關係,當下的變化,當下的物理空間與心理空間。對於心理谘詢師來說,此時此地是谘詢中一項重要的任務,對於來訪者來說,此時此地是學會麵對現實和自己,是重要的成長過程。從內心去體驗此時此地,此時此地的環境、關係、感受、問題、心情,不留戀過去,不害怕未來,把一切都放在當下,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