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庭文化繪畫技術

一、引入:夢的分享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去找太上老君做心理輔導。太上老君問我:“孩子,告訴我你要谘詢的心理問題是什麽?”我說:“我很有愛心,也很願意去愛別人,但是別人不接受我的愛,還說我傷了他們的心,這讓我很傷心。”太上老君說:“那麽,孩子,把你的愛拿出來給我看看吧!”於是我就掏出了我那顆火熱的心放在老君的麵前,老君看著這顆心跟我說:“孩子,你再看看你給我的是什麽?”於是當我再仔細看那顆心的時候,它竟然變成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我當時非常驚訝,瞬間就呆在了那裏。老君說:“孩子,難道這就是你所說的愛心嗎?這分明就是一把可以殺人的凶器啊!”於是我在一聲尖叫中醒來了。

和大家分享這個夢是有關愛的,也是此主題中關鍵的因素。

本節要學的繪畫治療技術是家庭文化繪畫技術——我的六個家。家是心理學工作者包括所有人類社會研究者都要學習研究的一個基本單元,但是家還不是最核心的單元,最核心的單元其實是個人、個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裏所說的修身就是完善自己,排在第一位,所以個人的重要性在這裏體現了出來,社會的最小細胞就是個人。今天我們學的是家的繪畫技術,所以必須先從愛、個體、家開始談起。

二、案例分享和解析

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我曾經做過的案例。

好幾年前,我接到一個女士打來的電話。她說,她和丈夫準備離婚了,想在離婚之前來找我做一次輔導,如果這次輔導的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他們就決定離婚。當時我不清楚發生了什麽,隻是答應她,讓她和她的丈夫到我這裏來做一下訪談。於是夫妻倆就來了,在求助的願望上,妻子顯得比較強烈,丈夫也比較配合。根據我平時做的夫妻治療的策略,夫妻治療都是要先分開做單獨談話,而且誰的願望更強烈,就先找誰談,所以我先和妻子交談。妻子和我談的內容大概是說她的丈夫已經不愛她了,而她的根據是,丈夫做了一件事情,沒有經過她的同意,也沒有跟她商量,更沒有在意她的建議。於是通過這件事情,他們就發生了爭吵,在爭吵的過程中也沒有彼此相讓,彼此都沒有得到理解,誤會也越來越深。因此,兩人都斷定對方不再愛自己,所以才考慮是否要結束這段婚姻。

婚姻的維係需要承諾、**、親密三種因素組成的愛。當我問這個妻子發生了什麽事情的時候,她告訴我,他們的老家都是廣西的,兩人剛在一起時非常相愛,然後來到廣州打拚。他們都來自農村,丈夫家庭條件很差,如今他們在廣州也都有了一番事業,家境不錯,還有幾套房子。但丈夫非要做一件讓她無法理解的事情,就是回鄉下蓋一棟房子。妻子覺得這非常沒有必要,父母的年紀也都大了,如果他們願意可以接到廣州來住,沒有必要再花這些冤枉錢。而且最重要的是,丈夫在做這件事情之前並沒有找她商量,而是在做了之後才告訴她,所以她很生氣,於是發生了爭吵。

在我與妻子談完之後,又找來了那位丈夫,關於事情的本身確實沒有多大的出入。對於事情結果的感受,他們也都是一樣的,都是覺得對方不再愛自己了,沒有辦法去理解對方。

在這個案例裏,妻子和丈夫糾結的是愛與不愛、理解與不理解的問題,是一個情感的問題,而我在當中卻看到了一種文化心理現象。

案例分析

首先,作為丈夫為什麽一定要回老家蓋房子,他是不是存在兩種心理?第一種是中國普遍的文化心理,第二種是他個人情結的心理。中國人普遍的文化心理主要是什麽呢?“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所以在中國人的集體潛意識裏,其目標就是求功名求富貴,然後衣錦還鄉,這是我們中國人整體的文化價值觀,也可以理解成是虛榮心、麵子、自尊。有些外國人很難理解,但這確實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心理。中國人愛麵子的這種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為在骨子裏麵的,這是一種集體的無意識。

除此以外,這個丈夫又和別人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從小生長在一個低自尊的家庭。什麽叫作低自尊的家庭呢?可以理解為這個家庭在一個社會群體裏麵,社會地位不高,或者說被社會群體尊重的程度不高。當一個家庭中的父親看上去比較弱勢,那麽他們家的社會地位可能就比較低。還有一種是一個家庭中的夫妻雙方經常鬧別扭打架,導致鄰居們經常要來拉架,甚至看笑話。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小孩就會感覺到自己家與別人家不一樣,可能就比較自卑,心中會有一些創傷,甚至有羞愧的心理。還有一種情況是家裏麵有病人的,患有長期疾病的。我就出生在一個這樣的低自尊的家庭,在我出生後剛會走路時,父親就得了一種腿疼病,後來檢查出來是骨癌。他在**一躺就是6年,母親就照顧了他6年。母親為了父親經常去求助別人,讓我們獲得一些照顧或者救濟。

如今我回過頭來想一想,我現在很少為了一點利益而去受別人的氣,這裏麵的“氣”,其實就是自尊心很強的表現,自尊心過強,也可以認為是自卑的一種表現,隻是通過自己的一些包裝,讓別人看上去自己很強的樣子,所以這樣的性格導致我如今也很少與一些身份顯赫的人來往。其實做心理學以來,我也積攢了一些資源,但是對我來說都沒有用。這是為什麽呢?因為我很少去求人。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跟小時候母親帶著我去到處向別人求助時,要用下跪的方式回報造成的一種內在的創傷。做了心理學很多年之後,我才慢慢地發現自己為什麽容易感受到別人瞧不起的眼光,以前以為是一種敏感多疑神經質的性格。後來慢慢做了自我分析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骨子裏存在著這樣一種創傷。

可以這麽說,出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人多少都會有一些創傷,那個時代真正高自尊的家庭占的比例比較少,這與當時的曆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有很大的關聯。在這個案例中,這位丈夫正是出生在低自尊的家庭中的孩子,但是他的妻子卻不能理解。一方麵是因為妻子是女子,她不如男子這般深刻地體驗到社會中的自尊,一方麵是因為這位妻子的家境本就優越於丈夫。

三、谘詢視角:不同文化背景的認同和衝突

對於上文中提到的這個案例,不同的谘詢者也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學派的心理治療師看待也不同,或者由於谘詢師自身的經曆和理論背景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會認為這是溝通理解的問題;有的人會認為這是經濟的問題;有的人會把它看成是夫妻的感情問題。

當時我聽完他們的敘述之後,第一反應看到的是其文化衝突的問題,當然我的視角也並非絕對是正確的。因為我本人有文化心理學的背景和思想,所以我會從這個角度去看。最終我們都是要解決問題,出發點很關鍵,因為要看到根源性的東西,就是他們沒有真正地了解對方。

了解對方是分為很多種層次的。大到國家、種族,小到家庭、個人,很多時候人們的誤會、衝突、傷害、不理解,都是和文化背景的認同和衝突分不開的。比如,你到了一個城市,你認同這個城市的文化,你在這裏就會住得舒服一點,如果不認同這個城市,那麽你在那裏就會有各種不適應,各種不舒服。

所以我從文化的視角去看待這個案例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想法。既然他們彼此都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對方,那麽如何讓他們都能看到彼此是從哪裏來的呢?有了這樣的思路之後,我就用繪畫治療技術引導他們兩人同時做了體驗:我的六個家。

四、理論背景和技術特點

這個技術的背景,首先就是文化心理學。文化心理學作為基本的理念,然後以家庭為單位的治療理論和方法,在藝術表達的推動下,以繪畫技術作為載體,最終實現我們想要解決的因他們文化的不融合、不理解、不認同而產生的夫妻間的衝突。

此技術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具有文化性。用這種技術,我們可以比較直接地把文化融入在裏麵,語言一般是很難表達清楚的。所以在以文化背景的繪畫技術下,把具象畫出來,特點就會表現得很鮮明了。可以讓夫妻雙方在這過程中,真正地做到設身處地,這個“我的六個家”技術恰好可以做到實現一種文化場的設置。

這裏還有曆史觀的特點。我們要知道從哪裏來,這就是一個動詞,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發展的、關於時間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很了解對方,但在運用這個技術的過程中,你會很戲劇性地發現他的過去、他的曆史有很多你都是不了解的。而當你真正了解對方的時候,你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有傷害性。當你真正了解了對方也就會理解對方,若當你真正了解了一個人,你選擇離開,也不會因此傷心難過,當你真正了解了一個人,你決定與他相處一輩子,那才會很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個技術還有第三個特點就是戲劇性,指在時間和空間裏產生變化。當一方說到自己曾經悲痛的創傷事件時,這是他的一個情結,另一方從來沒有了解過的,而這時另一方看著哭得聲嘶力竭的對方,也一定會產生憐憫之情;當他們都在描述自己爺爺輩、父輩的故事時,未必全是真實的,也肯定是自己沒有經曆過的,隻是家人的傳說、講述,當把這樣的畫麵進行描述的時候也具備一定的戲劇性,在這種戲劇性的效果下,彼此的心理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

五、我的六個家

(一)準備階段

1.工具準備:6張空白A4紙,一盒蠟筆或彩筆。

2.環境準備:安靜的環境,有足夠作畫的空間,時間大約20分鍾。

3.心境準備:放鬆心情,靜心回憶,不被打擾。

(二)操作過程

1.引導語

下麵請畫出6幅圖,第一幅是“我爺爺小時候成長的家”,第二幅是“我外公小時候成長的家”,第三幅是“我爸爸小時候成長的家”,第四幅是“我媽媽小時候成長的家”,第五幅是“我小時候成長的家”,最後一幅是“我現在的家”。若你現在還沒有成家,那就請你想象一個未來的自己的家,畫下來。

在上麵這個案例中,當我引導他們分別作“我的六個家”的時候,你們能想象是一種什麽情形嗎?

他們都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從哪裏來。我們經常說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但是真的要做到設身處地,說難不難,說不難也很難。這不僅僅要用心,而且還要有方法。當我引導他們這樣做的時候,他們就不得不去思考:我與別人是不一樣的。正當你思考自己與別人不一樣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思考:別人與我也不一樣。當你開始思考別人與你不一樣的時候,你就有可能允許別人和你不一樣,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

所以我們經常會說,一個人踏上了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的道路之後,就會更加容易去理解別人。而如果你踏上的是致力於如何去理解別人的道路,那麽其實你很難真正地去理解別人。

因此,在這個繪畫的引導中,我讓他們都去了解自己,而不是怎麽去了解對方,這樣才能幫助他們了解對方時做到設身處地。這樣的設身處地並不是簡單地我站在你的位置去了解你,而是我站在你過去的位置去了解你;站在你現在的位置了解你;站在你可能一路走來的路上去了解你。這個了解不僅是空間上的還是時間上的,就是我將你走過的路重新走一遍。所以,我們要做到真正地理解別人,尊重別人,愛別人,就要了解他從哪裏來。

當他們作完這六幅畫時,我讓他們分別介紹他們所畫的家。當他們彼此都在認真介紹的時候,對方很認真地傾聽,他們在這聽的過程中,也都回到了彼此的曆史當中,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分享過程

下麵以幾個案例的分享,來學習“我的六個家”技術是怎麽運用的。

小誌:連續幾次的作畫,我這次的感受特別深。我畫的畫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畫這6幅畫的時候,我的內心有了很多體會。

當畫我爺爺小時候的家的時候,其實我並沒有見過他的家,但是我有一點點的感覺。我把房子畫得很小,房子後麵有很多的大山,還有一條很窄的路,家的旁邊都是一些田地。我一直認為爺爺生長在一個很勤勞的家庭裏,且很窮。

畫到外公小時候的家,因為媽媽是山東的,所以我就畫了平原。感覺上與爺爺的家有些類似,隻不過房子是北方的那種。總體的感覺也是家人比較辛苦,比較貧窮。

第三幅圖是爸爸小時候的家,我心裏有一些預想,但也有一些是從爸爸嘴裏描述出來的,我畫得比較淩亂。中間的小路其實是一個小巷子,在巷子盡頭有一個很簡陋的院子門,進來後有三個小房子。有一個小房子是父親的,綠色的東西是一些盆景,也是比較簡陋。感覺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比較貧窮的,這個詞已經出現三次了。

第四幅圖是我媽媽小時候的家,呈現的是北方農村的景象。稍微大一點那個就是媽媽家的,整個感覺上就是比貴州的農村要富裕一些,好得多。綠色代表是莊稼地,黃色應該是玉米地之類的。

第五幅是我小時候的家了,那個時候我們就已經住宿舍樓了,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住在一個四層的宿舍樓裏的第三層,咖啡色代表的是一堵牆,外麵是別人家的房子,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家。

第六幅是我現在的家。我現在的家是在一個小區裏麵,那裏高樓林立的,小區的環境也是比較好的,有很多的樹和花,我還畫了一個太陽,我對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另外我還畫了許多車位。全部畫完之後,我的整個感覺是我也出生在一個低自尊的家庭裏。我看起來很自強,很強勢,其實那也是為了隱藏內在的自卑和低下感。

韋老師:謝謝小誌的分享,我想在這個分享的過程當中,他已經有一些很深的感受,這正是我的六個家技術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前麵已經提到過一幅作品製作的過程就是心理療愈和自我認知的過程。分享的過程能占到一半的療效,其實我們還可以再繼續分享,還可以繼續與小誌進行互動。因為小誌的分享裏出現了貧窮,還不止一次出現。那麽我們可以記下來,與他一起來談論這個話題,這會給我們在實際的治療中提供方向。

【韋老師手把手教:貧窮與潦倒】

貧窮與潦倒是不一樣的,莊子對此就有比較深的體會。那時莊子生活不濟,魏王就問他:“何先生之憊邪?”(先生怎麽這麽潦倒啊?)大概是想羞辱他一下。莊子卻說:“貧也,非憊也。”(是貧窮,不是潦倒啊!)貧窮隻是外在物質的缺失,而潦倒是精神層麵的,兩者不同。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但經濟上不富有不一定會造成精神上的潦倒。

家庭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怎樣的?每個人精神的富有度如何?我們就可以沿著這樣的思路,與來訪者繼續進行交談,然後可以繼續考慮自己的性格當中與這種貧窮有什麽關聯。也就是它對你產生的影響到底是什麽,還要了解你對這種影響是怎麽看的。從而進一步了解這種影響下你婚姻的理想狀態是怎樣的,對你經營現在的家庭的影響是什麽。不要小看這樣的影響,往往人們都是在自己的情結當中來經營和麵對自己的人生。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有小人和大人,小人就是為許多小事在計較和努力的一些人,而大人就是在為大事情計較和努力的人。也正因為如此,有人活得瀟灑,有人活得疲憊。

小顏:在我作畫的時候,首先畫了一幅我現在的家。基本上畫的是我現在的房間的整體布局,後來我就在想,可能在生活當中有很多語言和行為都存在這樣的禁錮。我小時候的家和我爺爺小時候的家基本上用的是綠色,可能代表我心中對自己將來的生活還是充滿希望的。

我媽媽小時候的家比較簡陋。我小時候的家就在奶奶家前麵,房子都很簡陋,房子裏隻有三張床,一張是我哥哥的,一張是我的,還有一張是父母的。奶奶的房子我沒有畫出來。我爺爺小時候的家,房子的後麵有一棵大樹,天空中飛著一群鳥,周圍還有很多綠色的植物。院子裏有一個池塘,池塘裏麵有魚在遊,房子的後麵還有石頭鋪就的小路。

我外公小時候的家在一個比較破的院子裏麵,院子的周圍種了很多小花小草,因為外公比較喜歡這些。房子的前麵也是用石頭鋪的小路,可能這是在我潛意識裏外公小時候的家的樣子。我在城裏長大,外公是在鄉下,我隻是偶爾回去,留下的印象大概也隻有這些了。

我媽媽小時候的家,因為媽媽家姊妹比較多,家裏比較窮,院子很大,院子裏有一口井,我隻是記得小時候我特別愛去那裏玩,在井口壓那個機子把井水壓出來,這也是我媽媽小時候的家給我印象比較深的地方。

下麵是我爸爸小時候的家,家前麵有一條小河,河水很清,院子裏有一條小路直接通往那條小河,房子旁邊有很多綠色的植物。

韋老師:你好小顏,你可以說一下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嗎?你覺得你成為今天這樣的人與這個家有什麽樣的關係嗎?

小顏:我在回顧我這幾幅畫的時候,我發現大部分是用綠色和一些線條組成的,感覺我在平時的生活裏也的確是過於嚴肅的,不是特別靈活,不管做什麽事情都是中規中矩,沒有那種去突破自己的勇氣,這是我通過回看我的畫對自己的認識。

別人都說我很活潑,現在來看我覺得自己的性格還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又特別不喜歡那種條條框框的東西。我願意去打破一些常規的東西,可能跟我小時候這種規矩特別多,但是逆反又特別嚴重的情況有關。當然,我對認定了的一些東西也會非常執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同時我又是一個很善良的人,我很願意幫助我周圍的朋友,這也使我獲得了很多的友誼。我爸爸小時候生活的家也就是我奶奶的家,兄弟姐妹比較多,家庭條件也不太好,所以生活比較節儉。我的父母都來自農村,都比較勤勞、樸實。所以我的性格也是比較踏實的,但是內心深處又不太願意去守一些規矩,特別想去打破那些條條框框,表麵上比較守規矩。

我對自己的性格還是非常滿意的,父母身上樸實的性格也都遺傳給了我,其他就沒有什麽特別的了。

朋友們對我的評價是很活潑,很善解人意,情商比較高的一個人,很容易知道對方想要什麽,而且能夠及時滿足對方,因此朋友也比較多。

韋老師分享:小顏的分享很可貴的是,一開始一直在描述自己的作品。在繪畫藝術治療中,作為谘詢師會引導來訪者在分享時,盡量去做一個客觀的描述。但是同樣也看到一個現象,她描述的整個過程中,對於谘詢師來說,又很難抓住她的一些點,於是我就問了下麵的問題讓她發現自己與這些畫的關係是什麽。

【韋老師手把手教:關於意義的話題】

我們在分享的過程中,要去思考意義的話題。我們為什麽要做繪畫藝術的療法呢?為什麽要作“我的六個家”呢?正是因為它可以讓我們解釋過去,這就需要有一個解釋的係統。因為每一個人做了一件事情都會給自己一個解釋,在這個解釋裏麵就包括了歸因,我們的認知和我們的態度,這是不容小覷的。歸因決定人生,認知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現在決定未來。因此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過去有一個解釋的係統,這也意味著去理清自己的過去,不帶著任何包袱來經營現在。在解釋好了過去的前提下,才可以建構好現在的我,包括我的婚姻,我的家庭,我的價值觀。那麽我們看到的,很多所謂有問題的關係和有問題的人,都是因為首先沒有解釋好過去,所以沒有辦法建構好現在。如果我們對現在的我沒有建構好或者不知道如何建構,那麽對未來的追求就很難實現了。

每一個生命都像浩瀚宇宙中的星星,我們來到世上就是要像一顆星星一樣閃閃發光,劃過天際,劃過宇宙,不白來一回,這也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意義之所在。因此,我們對過去的解釋,現在的建構以及對未來的追求就顯得很重要。因此大家通過這個方麵來看,繪畫療法裏麵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解釋過去,還有一部分是在建構現在,以及追尋未來的意義。因此“意義”這個話題,在這裏顯得尤為重要。繪畫治療和文化心理學是沒有辦法分開的,一種是載體和過程,而另一種是內涵和目標。因而大家會發現繪畫的過程就是隱喻和象征的過程,而這又恰恰是文化的內容。

小朱:第一幅是我爺爺小時候的家,這幅畫是空白的,因為我沒有見過我的爺爺,也很少從和爸爸的交流中聽其提到爺爺,就是我的親爺爺。所以我對爺爺小時候一無所知,隻能是一片空白。

第二幅圖是外公小時候的家,我外公是一個地主家的兒子。他們家是一個大庭院,院子很大,人也很多,有幹活兒的,有坐在那兒喝茶的,水平有限隻能畫成這樣。柱子上麵有一些類似小燈籠的東西,是一種燃燒煤油或者其他燃料的小燈。

第三幅圖是我爸爸小時候的家,那個家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由於爺爺去世之後奶奶改嫁了,在這個大家庭中,人特別多,奶奶當家,後爺爺帶過來的兒子和兒媳都不聽話。然後,老一輩的兒媳一直想當家,但未能如願,現在這個兒媳已經85歲了,但是在她的心中還是不能夠接受奶奶的,現在好像那個兒媳他們已經搬出去住了。現在爸爸的家是特別特別融洽的,大伯叔叔每次回去都是要去探望奶奶的,奶奶雖然94歲了,但是不糊塗,在她生活的那個年代,她算是一個有文化的人,我們每次回去都很開心,奶奶會給我們很多好吃的東西,經常會摸著我們的胳膊、手,因為她的視力越來越差了,所以隻能通過觸覺來感知我們。

第四幅圖是我媽媽小時候的家,我媽媽姊妹9個,我還有6個舅舅和兩個姨,舅舅和姨們都特別相親相愛、團結,從我出生記事起到現在,我們這個家庭都是這個樣子的。

第五幅圖是我小時候的家,我很愛我的家。因為這個家是我的爸爸和媽媽經過艱苦奮鬥創造的一個愛的港彎。這裏麵一共分了四個小部分,左上角的第一部分是商店。我家裏有兩個孩子,我和哥哥。爸爸覺得那個年代掙的工資太少,所以就辭去工作開始經商。右上角的那幅圖是我們家大院,中間是我們的住宅,這個圖是我們家院子的一個小規劃圖。左下角放的這個圖是我們家的住宅,分別是客廳,我的閨房,哥哥的屋,廚房,爸爸媽媽的屋,還有一進屋的大門廳。右下角畫的是一個貨庫。因為媽媽很愛花和草,也很愛種樹,但是這三麵都變成了貨鋪,媽媽隻能在花盆裏種許多花,我們家的花最多的時候三四十盆,而且很多花都是一年四季常開,到現在也是的。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我現在的家,我現在的家是三室一廳,我和愛人一個臥室,孩子一個臥室,還有一個次臥也可以當成學習的地方,還有一個廚房,餐廳和客廳是相通的。我看到這幅圖的感覺就是,我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愛,但沒有在這幅圖中顯現出來,可能這也是我自身缺少的一部分吧。

韋老師分享:大家注意到小朱最後麵分享的話了嗎?因為前麵跟大家提過,每個人分享的時候在一開始說的話,中間說的話和到最後說的話中都是有一些信號的。她最開始並沒有把爺爺和外公做一個對照,而外公這邊又有人在喝茶又有大院。奶奶改嫁之後也沒有被認可。說奶奶、媽媽到自己這一代代走來,可以說是文化的遺傳、文化的延續。到後麵她說到和孩子的關係,我想這裏麵還可以有更深入的談論話題。

【韋老師手把手教:分享中的現象】

我們要理解一種現象,就是關於當我們的分享者因為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們應該怎麽去對待的問題。比如,我以前有一個來訪者,在谘詢室會跟我說很多內容,但我感覺到他其實沒有真正地深入,等到谘詢了兩三次之後,才會坦誠地表達內心。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也是要理解和耐心等待的。

我們一開始提到了,繪畫治療技術的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能很快地打開來訪者的心門。你會發現,她在繪畫的時候是開放的,但是到了分享的時候可能又會慢慢地封閉自己。前兩位分享者就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那麽我們就要去理解和接納。因為很多人會不太方便在一個公共的場所分享自己的隱私,我們需要去尊重這樣的分享者。

本節介紹的技術,引出的許多話題都是比較隱私的,當分享到最後一部分自己的家的時候,許多人有不太敢碰觸的東西,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谘詢師需要的仍然是對來訪者的尊重和共情,當他願意去敞開心扉,碰觸更多更深的情節的時候,我們再來聽他的分享,再來探討更深層的東西。在團體活動中也是,當來訪者還沒有準備好在團體成員麵前展現自己時,谘詢師可以和來訪者單獨交談,在他願意對谘詢師個人談論自己的情況下進行。

不過大家還應該知道,分享不是讓分享者一個人講完就算了,我們在來訪者分享的過程中要和他有一些互動,我們是可以詢問的,把我們的疑問變成語言表達出來,或者談談聽了來訪者分享後的感受,還有畫裏麵來訪者沒有分享到的,我們比較感興趣、有疑問、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和來訪者進行溝通。

在本書前麵我有提到過分享畫的幾個窗口,在這裏我再強調一下谘詢師的窗口這個角度。有時候,因為谘訪關係的建立,或者來訪者對問題習慣性、本能性地逃避的問題,在畫裏麵,來訪者無意識開放的空間特別大,涉及的問題也很多,但用語言開始分享了,來訪者又開始在意識層麵去回避,能主動談到的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減少,這時我們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去擾動一下來訪者的談話,看看從谘詢師的窗口看到的問題,提示給來訪者後,來訪者是否能意識到,是否願意分享,是否能談得更深,這就是在概述裏麵我說到的,把畫裏麵的線索當作谘詢進行的指導方向。

因為在畫裏麵,谘詢師可以比麵談更迅速、更直觀地看到更多的層麵,把這些層麵和來訪者的分享結合,就能讓谘詢快速地取得一些效果。就猶如在谘詢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和來訪者的關係是一點一點建立起來的,今天談到這個事情,處理了這個情結,明天說到那個關係,疏通了那種情緒,都是一個一個的點,點多了,慢慢成了一條線,然後整合成一個麵,最後才形成一個立體的認識。谘詢中繪畫技術的運用就是一下能看到很多的點,在來訪者分享的過程中,這些點涉及得越多,谘詢師和來訪者的關係就越緊密,就能更快速地打開來訪者的心門。所以在分享時,我強調的那些不同的窗口,能在不同的時候綜合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思考,不僅要了解自己畫了什麽,怎麽分享,還要考慮如果我是這位分享者的谘詢師,我會怎麽做,怎麽互動,我能發現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