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繪畫心理治療技術概述

第一節 什麽是繪畫心理治療技術

繪畫作為情感表達的工具,能夠反映出人們內在的、潛意識層麵的信息(心理意象),是將潛意識的內容視覺化的過程。生理心理學家發現,人的大腦右半球具有音樂、繪畫、綜合的集合空間鑒別能力。精神分裂症側化損害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現為情感活動異常,主要是負性情感的體驗,這說明右半球功能損害影響患者情緒機能。所以,同屬右半球控製的繪畫藝術活動可以影響和治療患者的情緒機能障礙。

繪畫療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學中的心理投射為基礎。在分析心理學中,投射被認為是無意識主動表現自身的活動,是一種類似自由意誌物在意識中的反映。投射的產物不僅以藝術的形式存在,夢境、幻覺、妄想等也都屬於心理投射。人們對繪畫的防禦心理較低,不知不覺中就會把內心深層次的動機、情緒、焦慮、衝突、價值觀和願望等投射在繪畫作品中,有時也可以將早期記憶中被隱藏或被壓抑的內容更快地釋放出來,並且開始重建過去。

繪畫心理治療技術是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一種,是通過繪畫來表達人們內心的思緒、感受及經驗。其所表達的內容可能來自意識層麵,也可能來自潛意識層麵。繪畫心理治療技術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創作過程和藝術表達。

創作過程指給定一個主題,來訪者根據指導語畫出指定主題,即畫畫的過程。而藝術表達指引導來訪者對創作的畫進行分享:畫的是什麽?為什麽這麽畫?畫畫時候的心情怎樣?這幅畫講述了一個什麽故事或者表達了什麽意思?除了用語言表達,還可以借助文字的方式來表達,比如為這幅畫寫一個故事,或者寫一首詩。

創作過程和藝術表達在繪畫心理治療技術中起著同等重要的作用。創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心理表達的過程,是內心心理空間的情緒和人格得到呈現的過程。因此,創作亦是治療,即使我們不需要懂得很多道理,但在創作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也可以達到心理治療效果。

一、兩種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技術

很多人對繪畫藝術心理治療技術認識尚不全麵,以為繪畫心理治療等同於繪畫心理分析,因此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說:“我來畫幅畫,你來給我分析一下。”

其實繪畫心理治療有兩個方向:一是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二是藝術表達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

心理分析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就是大多數人對繪畫技術的認識——分析一幅畫,從一幅畫裏解讀來訪者的心理特點和人格特征。這種繪畫心理治療,側重對繪畫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分析,要求分析者有豐富的心理分析技術,能解讀不同文化下的符號意義,適合於受過專門心理分析訓練的心理谘詢師。

而藝術表達背景下的繪畫藝術治療側重於分享與表達,即來訪者在谘詢師的陪伴下,講述他所創作的藝術作品。這種繪畫心理治療,不需要知道什麽樣的形式和內容代表什麽樣的心理特點和人格特征,強調的是表達即過程,藝術即分享。

表麵上看,上述兩者有所不同。前者是以谘詢師為主導,而後者是以來訪者為主導,谘詢師作為陪伴;前者是分析為什麽、是什麽,而後者則側重於發生了什麽。但實際上,兩個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並不割裂,是一個技術的兩麵。

所以,有人問我,藝術表達背景下的表達分享是否包括分析?答案是肯定的。表達分享的過程一定會包含分析,隻是這個分析過程不表現給來訪者看,也不會把分析的結果告訴來訪者,在來訪者表達分享的過程中,谘詢師是帶著分析在思考。例如一幅畫,色調全部都是黑色的,沒有任何其他的顏色,那麽谘詢師就會對這幅畫進行相關的分析,但不會直接指出問題和假設,而是帶著好奇,去引導來訪者,做出進一步的分享和探索,並在表達分享中用分析出的線索指導來訪者谘詢的方向,這就是暗分析,講究看透不說透。

相對地,心理分析背景下的分析也同樣包括表達和分享。同樣一個主題的呈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來訪者會有不同的解釋,比如龍,中西方的符號意義就不一樣。在中國,龍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常用來象征祥瑞,是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符號之一,而在西方,龍就常與邪惡畫上等號。即便是在同一種文化背景下,因為來訪者原生家庭、生長環境、教育經曆等的不同,同一個內容對不同的人來說意義也可能不一樣。比如畫樹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樹幹上畫了洞,這個洞對有些來訪者來說是過去經曆中受的傷,是傷疤。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他們自幼學畫的時候就被教授要在樹上畫一些圈,表示年輪。所以,不能看到樹上的洞就認為是傷疤或者其他,而是要聽來訪者的表達分享,聽聽在他那裏,這洞到底是傷疤還是年輪。這就要求谘詢師不能刻板地去分析,需要結合來訪者的實際情況總體把握。

事實上,越是把繪畫心理治療技術運用得好的谘詢師,越善於把兩個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技術結合起來使用。在表達分享中分析,用分析的線索指導谘詢的方向,從而促進來訪者分享更深刻,表達得更淋漓盡致,達到情緒釋放、問題修複等谘詢目標。

二、本書側重於藝術表達背景下的繪畫心理治療

不管是在運用繪畫心理治療技術做谘詢時,還是在教授繪畫心理治療技術的課程中,都會遇到有人指著他的畫對我說:“我畫的這些都代表什麽意思呀?老師您幫我分析分析吧!”通常會這樣問的人,都可以做這樣的假設:這個人在作畫的時候,他是匆匆忙忙的,他是作業式的,他覺得隻要畫出來了,老師便會告知他是怎麽回事,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他不會全情投入,體驗也就不會深刻。有這樣的前提,即便告訴他關於畫的分析,也沒有任何意義,甚至在有些時候,還可能有負麵的影響。因此,我在帶領學生作畫的時候,無論個人谘詢還是團體谘詢,我都會有這樣的前提告知:請重視創作過程,創作的過程即是治療的過程。創作過程本身就實現了情緒的釋放以及對心理空間的重新排列,甚至也是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也在隱喻和象征的時候實現了意義的轉換,這些都是在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實現的。所以如果僅僅局限在對繪畫的心理分析,缺乏投入過程的表達和分享,就會變得狹隘,大大浪費了藝術治療本身的意義。

我曾接診過一個恐怖症患者,谘詢過程中,我並沒有直接與其談論那些認知層麵的道理。每次他來谘詢時,我便讓他作畫,畫他遇到的人、經曆過的事、去過的地方、有過的心情等。按照谘詢方案和繪畫療法療程的設計,經過共7次谘詢,來訪者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他很不服氣,我就問為什麽,他說:“你每次都讓我作畫,我畫完之後,你也不告訴我是什麽、為什麽。我曾聽說過‘房樹人繪畫投射測驗’,這種測驗是會分析什麽樣的內容代表什麽樣的心理的,但你從來不分析,我到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麽回事。”我說:“如果我告訴你是怎麽回事,你就能好的話,那你其實可以不用來找我,每個人都是最了解自己的,你完全可以自己告訴自己是怎麽回事。事實上,即便你告訴了自己,你依然沒有好。可見,我們很多時候知道了是什麽、為什麽,不一定能解決。有很多是情緒的問題,是潛意識的問題。”

藝術治療的過程是滿足了人們需要表達的過程,而不是給予道理的過程。告知道理,隻是會讓其心裏有譜,更有掌控感,僅此而已,最後有人會把這種心裏有譜的感覺當作心理治療的效果。但並非如此,真正的治療效果是愛,是表達,我們和來訪者之間的愛的關係才是療效因子之一。還有就是來訪者確確實實表達了自己,把自己的需要進行了呈現和轉換,進行了意義的升華,這才是真正的療效。

我還做過一個對比實驗,就是讓來訪者們作畫,一些谘詢師做心理分析,一些引導表達分享,結果接受分析的來訪者感受都不太好,其中有一位反饋說,他明明畫的是駱駝,卻被說成了馬,於是兩人就產生了分歧,讓他覺得谘詢師能力不夠。所以在分析的過程裏,如果你缺少表達分享,如果你不夠專業,就會融進很多自身的主觀投射,這在心理谘詢過程中是很可怕的。就好比,一個人站在鏡子麵前說鏡子很髒,要去擦拭它,鏡子卻說:“老兄,我一開始是很幹淨的,就是因為有你站在這裏後才出現了這幾個汙漬點的。”聽聽鏡子怎麽說,這非常重要。

本書側重於藝術表達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現在介紹繪畫心理治療技術的書籍大都以心理分析為背景,所以才會讓很多心理學工作者和愛好者誤以為,繪畫心理治療技術隻有這一個方向,未能全麵地了解和掌握這門特別有用的藝術治療方式,本書旨在填補這方麵的空缺,讓繪畫心理治療技術得到更好的應用和傳播。

三、繪畫心理治療技術的特點

1.水到渠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傳統的心理治療方法是曉之以理在前,動之以情在後,而繪畫心理療法卻是動之以情在前,曉之以理在後,使治療效果水到渠成。

我們身邊常常有人運用一種被我稱為“隔壁阿姨治療法”的方法來做心理谘詢。舉一個例子,當一對新婚夫妻吵架之後,小媳婦跑去隔壁找鄰居的阿姨訴苦,阿姨就說:“我知道你們發生什麽事了,一定是兩口子吵架了是吧?吵架是常有的事情,我跟你二叔當年結婚的時候也吵,磨合磨合就好了。女人嘛總是要受點委屈的,趕緊回家給他做飯吧!你們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了。”當隔壁的阿姨這樣說的時候就能給小媳婦安慰嗎?我想是不會的。

因為這個小媳婦沒有被接納,沒有被理解,也沒有被共情,所以這樣的治療方法是不會產生效果的。但是往往有很多谘詢師采用這種隔壁阿姨治療法,即在來訪者谘詢的過程中講很多的道理,結果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因為這是一個有關愛的問題,是一個關於被理解的問題,共情是一個關鍵因素。

如果這個小媳婦跑到另一個阿姨那裏,而且恰恰這個阿姨學過人本主義心理學,那麽此時這個阿姨就可以非常自如地融入共情的元素。聽了這個小媳婦訴說的所有事情,阿姨可能會說:“是不是那個臭小子又欺負你了?來,跟阿姨好好說說……”等到小媳婦哭訴完後,接著跟小媳婦一起探討婚姻關係中的一些問題。結果兩人在一起說了半個多小時。小媳婦雖然仍有委屈,但還是決定回家給丈夫做飯,也懂得了關係還得慢慢磨合。

這樣的情況下,阿姨並沒有說太多的東西,那為什麽起到了效果了呢?因為後麵的這位阿姨給了她足夠的表達空間,這位阿姨的傾聽,讓小媳婦願意去表達,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前麵的阿姨用的是曉之以理,而後麵的阿姨用的是動之以情。前者在認知的層麵上做工作,後者在表達的層麵著力,也就是我在前麵說到的,知道是什麽、為什麽,有時候並沒有意義,而表達了,分享了,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療效,達到了水到渠成。

2.突破防禦,減少阻抗

在生活中當有人遇到困境的時候,你不能直接告訴他:“你怎麽那麽笨?你怎麽那麽傻?你難道不知道你目前有多麽糟糕嗎?”這是沒有用的,而且你接下來要麵對的就會是來訪者強烈的阻抗。你隻有幫助他樹立自尊,讓他體驗到成功,他才不會再恐懼走出困境。

在繪畫療法的過程中,繪畫本身就能有效地達到突破防禦。就好比當一位來訪者始終躲在自己的困境中不願意或者懼怕走出房間,我們找了一件衣服或者馬甲掛在門上,跟來訪者說:“我已經找了一件衣服放在你的門口了,我現在背過身去,你把它穿上便可以出來了,我保證不會偷看的。”在這樣的引導下,來訪者便會輕輕地穿上那件衣服,然後慢慢走出來。因為這件衣服可以讓他感覺到安全感,自己是受保護的。

這裏所說的“馬甲”或者“衣服”指的就是繪畫藝術創作。若谘詢師直接問來訪者:“來跟我說說發生什麽事了。”那麽他可能說一些比較表層的道理性的東西。但如果谘詢師讓來訪者什麽也不說,隻是用一種顏色來表達當下的心情,用一種場景來表達想說的話,那麽來訪者就會根據當下最強烈的情緒作畫,此時他表達出來的東西,一定是更加真切、更貼近自我的內容,這裏麵會包含許多象征和隱喻。盡管這些象征背後的具體意義,我們不是十分清晰,但來訪者的內在情緒及狀態仍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表達。這便是繪畫治療容易突破防禦,減少阻抗的功能體現。

3.不同的藝術治療載體

不同的藝術治療媒介所表達的特點是不一樣的。藝術治療可以通過任何藝術作為載體來實現,如音樂、詩歌、繪畫、雕刻、戲劇等。每種藝術載體表現出來的功能也是有區別的,這裏我們比較一下音樂、詩歌與繪畫三者的不同之處。

(1)音樂

有一次,我接待了一位來自深圳的來訪者,剛一坐下來就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講到一半時,我便告訴他,先不急著一直講故事,先來聽首歌。得到他的同意後,我打開了電腦,放了一首那英的《一笑而過》。當聽到歌曲的**時,來訪者泣不成聲,眼淚好像決了堤的河,哭了幾分鍾之後,我們誰也沒有說話,他就這樣一邊哭一邊聽著音樂。這首歌結束之後,他再次開始向我講述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但這時他的表達就不再是繞著彎子或浮於表麵了,而是更加真誠而且直截了當。

這是使用了音樂的緣故,音樂的旋律可以直達人的心靈中最敏感的部分,最需要表達的部分。音樂就像一根細細的線,可以撥動你的心弦,走進你心裏最柔軟的地方,深入進去,把你的情緒帶動出來進行釋放。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內心情緒情感豐富的人,都非常喜歡聽歌或者唱歌。

(2)詩歌

我在做團體輔導時,有一種心理技術叫“人生五味茶”,我用酸、辣、苦、甜、鹹5種味道泡了5杯茶,端給團體成員喝。當喝到酸茶的時候,有人就會覺得這讓他想起了一段往事,與這種身體和心理的體驗很像的一段往事。於是,我讓其寫一首詩,然後,他就會講述“酸”的那段經曆:酸啊,你真酸,可是,你讓我體會到酸後的那種甜……當5種味道都分享完之後,我再要求大家寫一首詩。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呈現出精彩的部分,其負麵情緒在詩裏看不到了。

一般人一開始經曆的都是非常苦的,講到傷心之處還會號啕大哭,但是等到寫詩的時候怎麽就變得非常積極了呢?酸是真的酸,苦是真的苦,可當酸辣苦甜都經曆之後,人生的味道才出來了,所以要感謝這種味道,因為太美了,思想就會有升華。所以詩歌是最容易升華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在人們經曆的百般體驗之後的升華,是對意義層麵的建設、轉換。

(3)繪畫

繪畫是在平麵中把一個人的心理空間呈現出來,比如說,24種繪畫治療技術中有一種叫風景畫,也叫風景構成圖。在繪畫過程中,我會讓成員畫11項不同的內容,而這11項內容是不會提前告知的,成員隻是根據我的引導來作畫,當11項內容全部畫完時就會立體地呈現一個人的心理空間了。

比如,有的人在畫這11種東西的時候,由於之前沒有事先的規劃,畫一條河會占據紙張的一半,等到畫路時,發現已經沒有空間了。還有人當需要在畫中呈現河與路的關係時,就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去建立這個關係,因為一開始就沒從整體進行考慮。還有的人11項內容全部畫完了,而他的紙張隻用了一小部分。

由此,我們看到每個人的心理空間是不一樣的,繪畫可以全麵地呈現一個人的心理空間,它是平麵的,又是立體的。

與前兩種藝術形式比較一下,音樂似線一般,直指人的心靈世界,容易激活情緒;詩歌是在經過一番表達之後,達到一種升華;繪畫能全麵呈現一個人的心理空間。

因此,藝術治療是以不同的藝術媒介作為載體,實現心理表達、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的一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