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篇 百年大業
成功立事,必順於理義,故不理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
——《管子·七法》
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
——《聖經·舊約詩篇》
驥驥一躍,不能十步;弩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現在,這部傳記的正篇開始了。
也許,筆者業已順從於過去的曆史目光,隻注目於那種氣吞山河、金戈鐵馬的時代弄潮兒,激賞他們那種摧枯拉朽、橫掃千軍的英雄氣概——不錯,曆史每每是為他們所改寫,曆史的豐碑上,往往隻鐫刻下他們的英名。這是無可非議的。而這些人的九死一生、萬難不屈,卻證明了,曆史的演變並不那麽輕易與簡單,辛亥革命一槍打跑了宣統皇帝,卻打不走中國的封建主義,袁世凱稱帝、張勳複辟不必說了,帝王思想與專製主義不時沉渣泛起,又給20世紀的中國帶來過多少災難,才使得中國的現代進程如此艱難。
因此,那些實實在在地推動著曆史前進,卻默默從事於從根本上改變社會製度與經濟基礎的開拓者們,亦同樣應該得到我們後人崇高的敬意。他們的業績,在巨大的空間中將日益醒目地聳立起來,並得到曆史最終的承認。而他們的人格力量,也將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後人,並塑造出真正的未來。今天的忽視,恰巧促成了日後更高大的複活。如著名的傳記大師茨威格所言:
——曆史以不可思議的路徑移動著。
半個世紀之後,我們重新寫就馬應彪先生的傳記,亦正是曆史使然。尤其是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從狂熱的政治鬥爭中冷靜下來,清醒下來,麵對經濟上的許多問題,急起直追西方發達國家之際,才深深地感覺到,他當年所作的努力,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那麽寶貴,那麽具有遠見卓識。我們今天所應做的,竟有不少地方是他曾經做過了的,有些甚至比我們做得更多。
半個世紀以後的曆史感激之情,也就證明了他當初起的是怎樣不可忽視的作用。非議他棄政從商也便變得淺薄而無知了。他選擇的道路,其實也同樣荊棘叢生、炮火紛飛——上海人也許不會忘記1937年日機炸平先施公司的那場衝天大火……
但他畢竟走過來了。
走出了一位中國全新的實業家的偉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