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2年前的那一場“德行”叩問
德清是什麽?德清當然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然而,德清並非如此簡約,它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實,“德清”是一種狀態,一種不服輸的狀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奮鬥與進取的精神狀態。
如果不是掀開德清曾經的一段“停滯”的暗淡歲月,你很難想象,這麽一個如詩如畫的縣級區域有多難得:山是青的,水是碧的,村莊嵌在花叢之中;條條溪流,宛若仙境中的神來之筆,勾勒著這塊古老卻又青春煥發的大地;智慧之城、未來星月、水墨鄉鎮和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井然有序地鋪開;整潔幹淨的街道間,不時響起琅琅的讀書聲和悅耳的歌樂;荷花盛開間的采珍珠小舟,泛波遊弋;天上的飛鳥,與水上的鸕鶿,同歡於湖漾之上……
人當然是德清最美的資源。這裏的人,敢幹肯幹實幹,奮鬥精神超乎許多人的想象——僅各種改革試驗就多達近百項!這樣的試驗為了啥?就是為了自加壓力。無數次聽人說為了打造一個“文明衛生城市”,幹部們可以脫幾層皮。那麽德清要完成近百項改革、先行試驗又是自加多少壓力?將會脫多少層皮呢?然而他們每每談起一個新的改革與先行的試驗項目時,臉上總是**漾著一股奮鬥的**,以及永不知疲倦的工作鬥誌。近一年多來,因為多次去德清,我加了當地一些朋友的微信,從此每天都能看到“德清消息”,而讓人大為意外和驚喜的是,這裏幾乎天天出新招、天天有成果,簡直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如果你再到德清親眼看看,會發現這裏的每一件事、每一個方麵,都幹得出色,都走在別人前麵……近乎完美的德清,讓我常常這樣想:這裏總在誕生“明天的中國”……
“明天的中國”是什麽樣?看一看德清就知道:現代化的、文明的,城鄉皆美麗如畫,百姓安居樂業,各條戰線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你說山,它是青的、峻奇的,莫幹便是;你說水,它是碧的、綠的,下渚便是;你說地上,它飄著稻香和麥香,映著花木茂盛,以及萬千農家樂與洋家樂;你說天上,飛機與衛星無時不在這裏經過……而德清最吸引你入迷的是它高度發達的智慧城市模式的開啟與運用,城鄉每一個角落都無縫銜接著所有可知的數據與人們生活、工作、教育、衛生、學習等等所需要的服務體係,以最佳、最優的狀態在為你服務和滿足著你的所需。這裏的社會與社區、管理與監督、效率與效益,都和諧、溫馨、飽滿、豐富並生動地展現著一個文明社會、智慧城市、高度發達的現代生活水準的新天地——這樣的天地,既有古人所向往的“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更有今人離不開的四通八達、健康平安和高效便捷!
這不就是我們所期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明天嗎?這不就是我們所期待的超越強大的他國而又不失自己傳統的美麗家園的“理想穀”嗎?此地,可觀清麗的山水畫,可吟**氣回腸的韻律詩,更可讀偉大時代壯闊傲人的發展史和美美與共、人人求美的人文圖……
但,你可知,德清這樣的美美與共、人人皆美之圖的真正高光時代從何開始?從何而來?這,或許隻有德清人自己知道。
一百年前,在北京大學求學的德清籍青年學者俞平伯先生就撰文指出:道德是人生上第一切要的事。
對一個社會而言,德同樣至高無上,因為什麽樣的德在此引領與生根,將決定這個社會裏的人走向何方、心智高低、本性善惡。
對一方土地而言,德更不可輕失,失者山不再是山,地不再是地,天更不可為天,江流不再為清水綠波……如此之地,人怎可複存?物怎可複生?
德,代表著人的行為、思想、意識和境界。厚德者,方可讓百姓安居樂業、健康益壽、發達興旺,也能使一方土地久新永青,生機勃勃,立於不敗之地,勝於他處。
有德者,常念天地與自然之恩,常懷憐民恤民之情,常揣奮鬥躬業之力。
德清者,即是道德的清道夫,道德的清朗者,道德的清醒者。曆史和現實的印痕,輝映著德清人這般心智和德行。於是我們才知道22年前為什麽有人大聲疾呼:
德清,你怎麽啦?
德清,你不知恥啊?
德清,你為何都是“倒數第一、第二”?
德清,你擁有良好的區位優勢、經濟基礎,以及出眾的人才,可你為何在20年間卻敗給了你曾經輕視過的人?
這篇刊發於當時《莫幹山報》頭版頭條,題為《20年後看德清》的記者評述,字字句句振聾發聵。22年前的一張老報紙,雖已陳舊,然而滿版的文字,猶如聲聲警世之鍾,捶打在當時每一個德清人的心坎上……
1998年11月27日這一天的《莫幹山報》,在刊發《20年後看德清》一文前有篇編者按這樣說:
本報今天發表德清與周邊8縣市主要經濟指標對比表和《20年後看德清》的記者評述。
一張對比表,靜觀是幾個數字,展現在我們麵前的卻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和20年間實力對比格局之大變動。麵對這一表一文,相信每一個德清人都會陷入深深的反思。
古人雲:“知恥近乎勇。”今人講:“發展是硬道理。”我們相信,反思之後是奮起,是奮爭。
德清下一步該怎麽走?在紀念改革開放20周年之際,縣五套班子領導審時度勢,決定在全縣上下開展一次“20年後看德清”的大討論。
遵照縣五套班子領導會議精神,本報從今天起開辟“20年後看德清”專欄。本專欄將圍繞經濟建設這條主線,回顧、總結和理性地思考德清改革開放20年來的成敗得失,與全縣各級幹部和42萬人民一起共同探索德清世紀之交及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思路。我們相信這場大討論必將激起全體德清人奮起直追,我們德清也一定能夠以嶄新的精神狀態進入21世紀,並塑造一個全新的對外形象。
22年前的1998年,臨近世紀之交的時刻,德清五套班子領導能夠站在曆史的風口,以致遠的胸懷,嚴肅而坦誠地大膽揭自己所短、挖自身之痛,並以氣貫長虹之勢,從戰略發展的高度遠望德清20年後的未來,不可不謂是一次史無前例的革命性反省和戰略上重新布局的斷腕壯舉。
德清人的斷腕壯舉和背水一戰,是從這篇文章開始的——
今年12月18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紀念日。
改革開放20年,中華大地,百舸爭流,萬舟競發,無數英雄決戰經濟建設主戰場而呈現出萬千氣象。
回顧20年,幾家歡喜幾家憂。
歡喜的是:經濟發展了。
憂愁的是:經濟落後了。
德清,到底是喜還是憂?
(一)
縱向比,20年,德清發生了曆史性巨變:
——從本報今天刊登的一組數字可以看出,1997年與1978年比,德清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2倍,工業總產值增長56倍,農業總產值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增長8.5倍,農民人均年收入增長15.6倍,職工人均年工資收入增長12.5倍。
——縣政府駐地從城關遷至武康,也隻有短短的4年半。五年立起一座城,連德清人自己也感到吃驚。
——1993年、1995年,德清兩次被評為中國農村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位居第70位和62位,當時有媒體稱,德清的發展是大跨步的。
——剛結束不久的莫幹山登山旅遊節的成功舉辦,是對德清改革開放20年的一次檢閱,令人信心倍增。 德清,不說你巨變也不行。
(二)
一個人,如果光是跟自己過去比,是沒有出息的。
一個縣也是如此。 讓我們把眼光轉向我們非常熟悉的周邊縣市吧。
今天本報刊登的另一組數字又可以說明,在1978年,跟義烏、東陽、桐鄉、餘杭、蕭山、紹興、長興、安吉比,我們的主要經濟指標是居中,有的還是領先的。
時間過去20年後,同是與上述8縣(市)比,我們不得不接受以下事實。
1997年,德清在9縣(市)中:
工業總產值倒數第一;
國內生產總值倒數第二;
農民人均收入倒數第二;
職工人均工資倒數第二;
固定資產投入倒數第二;
財政收入倒數第三。
寫到這裏,記者的筆在顫抖,記者的心在呼喊:德清怎麽啦?
(三)
論區位優勢,德清山清水秀,國道省道交貫,鐵路水路暢通,哪一點比不上東陽、義烏等縣市?
論經濟基礎,德清自古就是富庶殷實之地、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曾傾倒過多少“上八府”人。
論聰明才智,德清人也是出眾的。沈約、沈括、孟郊、管道昇、俞平伯……真可以說是群星燦爛。
良好的區位優勢,不錯的經濟基礎,出眾的聰明才智,使曆代德清人懷著一種無比的優越感,常常以輕視的眼光來瞧別人:
蕭山人?賣蘿卜幹的;
紹興人?吃黴幹菜的;
桐鄉人?賣大頭菜的;
餘杭人?賣荸薺的;
東陽、義烏人?雞毛換草紙的。
……
然而,德清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經濟基礎,出眾的聰明才智在20年間卻敗給了我們曾經輕視過的人。
1978年,德清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42億元,義烏是1.28億元;1997年,義烏是110.28億元,德清卻隻有46.91億元。
餘杭和蕭山,1978年的工業總產值是德清的1.56倍和2.35倍。盡管這兩個市90年代中期各劃出3個工業強鎮給杭州,但1997年的工業總產值仍是德清的2.2倍和3.78倍。
一位目前在德清立業的東陽老板去年曾對記者說:“1978年,我到德清放蜜蜂,待了10多天,當時想,德清一動也不動,東陽要趕上德清,至少要10年。現在回過頭來看,東陽一動也不動,德清要趕上東陽,至少也要10年。”這話多少有些誇張,但也多少說明了一些問題。
1994年5月2日,《莫幹山報》頭版頭條發表了《前有標兵後有追兵,形勢急人形勢逼人》的報道。文中指出,南潯大有趕超德清之態勢。到了1997年,南潯區的工農業總產值已達132.7億元。德清人眼睜睜地看著南潯人把我們甩下了。
(四)
德清怎麽啦?
20年來,德清不是沒有創造過輝煌,但總是保不住輝煌。
80年代初,當德清興起領帶熱時,絕大多數嵊州人還不知道領帶為何物。如今,全國之最的領帶市場卻開在了嵊州。
中國“珍珠大王”出德清,可珍珠市場在諸暨。講起這一點,德清人常常是捶胸頓足。
想當年,以“麗的”為代表的德清服裝在上海灘刮起了一陣陣旋風。現在,除了“天久王”的品牌稍有點名氣外,你還能說得上幾個德清服裝的品牌?
絲綢,是我們德清人幾千年來的驕傲,但今年3月31日,全國壓縮繅絲機台第一錘又重重地敲在了德清人的身上。
(五)
德清落後了。
德清20年來的落後,不能歸結於哪個領導或哪幾個人。
德清的落後,主要是群體觀念的落後!
德清人落後的觀念,僅在最近召開的縣五套班子領導務虛會上點到的就有下列幾種:
——經濟建設是改革開放20年來時代的最強音,然而,這個最強音,在德清總是時高時低,時起時伏。
——思路不能一以貫之。然而20年來,人家義烏全力以赴抓市場,東陽一心一意抓建築,紹興一門心思抓輕紡,永康抓牢小五金沒商量。功到自然成。
——愛評論。在一些關鍵性問題上,“裁判員”多於“運動員”,使不少一門心思幹實事的人無所適從,有勁使不上。
——愛爭論。常常可以為一兩個字就爭論它一年,改革開放的大好光陰就這樣在爭論中慢慢地耗費了。
……
就像一個人被套上枷鎖一樣,以上種種都製約著德清人始終邁不開大步。
莫幹山和運河都在發出吼聲:德清,你掙脫這些無形的羈絆吧!
(六)
橫向比,20年,德清落後了。
承認落後,是一件痛苦的事。
但不承認落後,你就不可能奮起直追。不奮起直追,你就會永遠落後。
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讓我們再一次把眼光投向周邊吧:
——今年上半年,南潯區一位主要領導在接受《浙江日報》記者采訪時,隨口誇下海口:“花3年時間,我們將再造一個德清。”
——東陽,在一年前開展的一次思想解放大討論中,市委書記要求全市人民不要陶醉,要再次創業。
——義烏在前不久全市上下的思想解放大討論中提出,除了要進一步做大小商品市場外,還要向中等城市進軍。
看看周邊縣市,我們怎麽辦?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20周年的紀念日即將到來,三中全會本身是中國人民思想大解放的結晶。這是值得紀念的,但我們德清人還能僅僅停留在一個個紀念活動上嗎?有識之士認為,德清人紀念20周年最好的方式,應該是開展一次思想解放大討論。
再過300多天,我們就要進入21世紀了。
我們相信,隻要德清人從今天開始奮進,那麽,再過20年,曆史將可以作證:
德清人留給世紀之交的,不僅僅是遺憾和反省,因為我們抓住了新世紀發展的機遇!
當時被稱為“思想解放大討論”的這篇檄文和這樣一次自我反省式的大討論,在今天上了些年歲的德清幹部記憶中,烙下了深刻印記。“德清人最講麵子的。那個時候,我們德清的麵子早就丟盡了。所以,這一次大討論要真真實實地連‘夾裏’都要一起撕掉,感覺到痛後,德清才能有救!”一位如今已退休在家的德清老幹部對我說。
正如文中所言,“承認落後,是痛苦的”。然而,不承認落後,不做徹底和清醒的反省,其結果必然更痛苦,最後一定是“什麽都比別人好的德清”,將會變成“什麽都比別人差”。這是德清人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德者,寧可為高尚和高雅的德而亡,也決不無德、舍德、低德地屈辱苟生。這是德清人自古以來就有的品質與風骨。
在德清,上有名山莫幹,下有名湖下渚。據說下渚湖一帶就是古防風國所在,其部落首領就是中國古史書上唯一有正式記載的江南先民“防風氏”,又名汪芒氏。這位治水名士在江南一帶治水,立下汗馬功勞,然而被另一位治水先驅大禹誤會。《國語·魯語下》這樣記載:“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德清民間對自己的這位開天辟地的英雄另有這樣的傳說:防風氏的頭顱被砍後,一股白血從屍身頸腔衝天而噴,甚是靈異。百姓們說,防風氏之所以遲到,並非其驕傲和無視大禹的權威,而是赴會途中遇上山洪,立即前去搶險救災而導致的,所以受屈的防風氏被砍頭顱後的血非紅色,而是白色,顯示了他忠貞不阿的風骨。今防風祠中留下的防風氏像,手執玉圭,器宇不凡,德清人常自喻這就是我們的“德清人形象”。
德的至高形象和境界,讓這片土地生輝流金、永葆居高在上的位置——德清人內心所理解的“德”與“德清”便是這個樣。
這一價值觀來自古老文化的傳承,也是滋潤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山流水”。它就是“德”與“清”的合成,“德”與“清”的內涵,“德”與“清”融合所產生的一種地域精神,是這片土地的精、氣、神,以及它的那些深植於土壤、飄**於空氣中的風韻,還有蘊藏於腦海、馳騁於思想中的心智……
德為行,清自流。德清的省悟和崛起,必離不開大自然給予這片大地的特別恩賜,而德清的再一次“高光”,最核心、最重要的動力源泉來自他們自我的加壓與求進、求快、求高、求德清人民幸福安康和德清大地盡美盡善的改革精神以及解放思想的自覺意識與主動意識,而這正是一個民族和國家能夠從弱到強、從俗至雅、從拙變優、從苦換福、從貧轉富、從醜成美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一個情況讓我很是暗暗吃驚,因為在幾十年寫作與無數次采訪中,很難有到了德清對“德清”二字的這種理解與印象:你越貼近它,會發現它所包含的內涵越多,甚至是無限的、神秘的和不可抑止的那般似水流動、似山磅礴、似天空靈的道理和意念……
是的,我們說了,“德清”其實是一種狀態。而後來我又發現,“德清”又何嚐不是一種心態?
“德清”其實就是一種心態。
心態是人精神的一種狀態。哲人和生物學家都認為,心態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與生命長度。事實上,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存在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同樣取決於治理它們的執政者的管理心態。
執政者心態端莊、向上和趨於美好,這個社會、這個民族和這個地區的狀態,也將是健康、向上和趨於積極與美好的。
中國古人曰:“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又雲:“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
執政一方,勤政者得民心,明政者得天下,精政者得曆史。
我們看一看1998年時所說的“20年後的德清”,也就是今天的德清。今天的德清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與周邊的縣市同樣很難比較,或許國內生產總值(GDP )不能比,或許財政收入不能比,然而今天的德清卻是讓德清人自豪感、幸福感十足的德清,更是讓域外人羨慕和向往不已的德清……這,就足夠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我們的立場是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既要大膽探索、勇於開拓,也要穩妥審慎、三思而後行。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切實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我們要的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民生改善、就業比較充分的速度,是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經濟活力增強、結構調整有成效的速度,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症的速度。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德清縣委、縣政府正是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走出了一條為民創造幸福、讓德清更加美麗並為此而自加壓力的康莊大道。
一個並不大的縣域,這裏的每一個社會細胞,代表著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縮影。治理好和引領好它,就是執政者的職責與使命。假如“100”是滿分,那麽在“1~99”之間,便是執政者的德行濃度和分差。
我以為,德清的執政者隻選擇在“99~100”之間的濃度,因為他們認為,為百姓做事,“基本滿意”就是不夠滿意,“比較滿意”就是不太滿意,“完全滿意”才是真正滿意。然而,百姓的滿意閾值也在提高和變化,這樣就需要執政者不斷提升自己,對“滿意”概念和事物發展作出判斷,真正做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需要的是永不懈怠的至高追求和努力拚搏的精神付出。
“所以,我們一直在加壓……”縣領導用這樣一句簡單明了的話回答了我對德清為什麽“攬”了100多項國家、省級的改革與試點的疑慮。
“每一個試點或試驗,就可能是一場驚心動魄、深挖人心、對痼疾刨根的革命,你不親力親為,可能就紋絲不動,寸步難行!”縣委改革辦的年輕主任這樣說。
第一次到德清采訪,正值鄉村實施“垃圾分類”的攻堅階段。“縣領導每周都要開一次視頻直播會,好幾次聽她說話嗓子都是啞的……你想,農民幾百年、幾千年在鄉村、在自己的宅前屋後,養成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現在要他改變和規範某些行為有多難嘛!但這是為了大家好,也為了每個人好,所以還是要去動員、鼓勵甚至勸導所有人一起來做好,這樣的難度可想而知。最難的不是改變百姓的陋習,而是我們幹部是不是真正把心用到了、把力使上了。現在有了視頻直播,我們的觸角可以到達全縣的每一個角落,書記、縣長可以直接與每一個鄉村甚至每一戶百姓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再檢查幹部工作是否紮實到位,什麽時候才能達標,什麽時候大家看著都滿意了,最後讓百姓來評斷我們工作的質量。”德清的幹部說。
“那你們的工作一定很累吧?”
“肯定是很累的。你想,僅僅為了抓垃圾分類這一件事,一周要開一個視頻直播會,關心每個鄉村和居民、農戶家……全縣的事有多少?大大小小至少有一百件等著領導去處理、去關注,甚至還要到現場檢查情況,肯定是累得腿肚子發顫!但幹完、幹好了一件事,老百姓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說我們一句好,這份滿足是甜美的,甜美的東西可以讓人有一種幸福感和滿足感,有了幸福感和滿足感的人,是永遠年輕和充滿朝氣的。我們德清人、德清幹部就是這樣的心態:事情幹好了,百姓的日子好了,德清的發展和未來好了,累一點、煩一些,不覺得是虧了,反而感覺心裏更實了、勁道更足了。反倒是,大家的日子不好了,德清的發展落後了,我們就會緊張、著急,甚至坐立不安。所以現在你到我們德清來,就會發現:我們每天都在尋找新的事情做、新的高度攀登、新的要求去對照……”
瞧,這就是德清幹部的心態。
正是在這種心態下,德清人一直在反省,一直在追求,一直在向上,一直在觀察和回望自己所走過的路是否正確,是否獲得百姓的支持和滿意,是否比左右前後做得更好、更快,是否還有更遠的目標、更高的高峰去攀越與奮鬥。
是的,“德清”的精神實質,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自覺端正的一種心態,它其實就是一種不甘落後、努力奮爭、尋求“麵子”和“夾裏”一樣光鮮的心態。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22年前的德清人為什麽能有敢讓天地動容的警世叩問——“我們為什麽落後了?”
其實落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後了仍然不願承認、不願正視、不去反省。
今天的德清,已近乎完美地繪出了這樣一幅繁華落盡、江山致遠、人民幸福的新“富春山居圖”。我們應當感謝當年那些敢於發問的人,是他們的叩問,才讓不甘落後的德清人重新邁出了鏗鏘有力的步履,重拾信仰堅定的意誌力,以及實現目標的執行力!今天的德清,美得可令山川笑開顏,可讓雲天捧歡淚……
這就是德清人的奮鬥與追求至高的心態所帶來的最好回饋。因此,我們理當需要致謝22年前的那一曆史性的叩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