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打銅街到解放碑
我就從民族路端頭,陪都時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連接上下半城的打銅街說起。
顧名思義,“打銅街”即打銅人聚居之地,據考清末民初這裏有十多家銅製品作坊,每天從早到晚敲敲打打、叮叮當當不絕於耳,年深月久人們漸漸淡忘了“懶陽坡”老地名,約定成俗幹脆叫起了“打銅街”。1929年重慶建市後,城市發展加速,這地方離碼頭近,新建公路瀕臨,如雨後春筍般的新建築不斷冒出,老作坊被擠占,到陪都時就隻剩下一家叫“四而銅器鋪”以造兼修的門店了。
這家技藝精湛、顧客信賴,不倫不類奇葩店名的“四而銅器鋪”,常常引起顧客和路人關注,無論人們怎麽打聽“四而”,祖籍綦江的老板兼銅匠李小白總是笑而不語,言此而意他。這個秘密一直雪藏了數十年,一個偶然的機會碰見其孫女才道出天機,“四而”,取自《三字經》,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李銅匠討口彩期盼生意興隆、財源滾滾、聚沙成塔,為此把銅匠鋪取名“四而”。李銅匠錢沒賺幾個,夫人王成烈給他生育了十個子女,隻要出門他便戴著上麵寫著“老李滿子”的草帽洋洋自得、招搖過市。
打銅街有川康(底樓金庫抗戰時曾存放過兩千餘箱故宮國寶,現今的郵政支局)、和成、中央、交通(建行重慶分行,社會名流杜月笙抗戰中後期曾住於此,坐鎮指揮為抗戰籌措資金和戰略物資的中華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川康銀行側邊曾是前店後廠的老字號“日昇桃片”、顧客盈門的“斷香鋪茶舍”、朝天門派出所。
周邊有美豐、中國、川鹽(國民政府經濟部、中國航空公司曾經在此大樓辦公)等銀行大樓。1941年在渝總行達十八家、分支機構近百家、錢莊票號五十餘處,主宰了整個大後方的金融市場。打銅街、小什字交叉處的美豐、川鹽、中國銀行的鋼骨水泥建築,是阻斷震驚世界——重慶市1949年,“九·二”火災大蔓延的功勳建築。
“九·二”火災當天下午四時許,陝西路贛江街協和油蠟鋪小孩玩耍失火,此時天幹物燥又正值江邊東風勁吹,沿江陝西路、中正路(新華路靠江邊段)兩側基本上是磚木、木竹捆綁的穿逗房、吊腳樓,火勢迅猛蔓延燒連營,東水門、陝西路、朝天門、千廝門、中正路一帶成為火海,信義街口麵對兩江交匯的河神廟也未能幸免,此劫後再也沒有恢複,大火至次日早上八時許撲滅。災後《中央日報》《國民公報》《大公報》等報道,大火共燒毀大街小巷四十餘條,銀行錢莊、商鋪門麵、機關社團、學校倉庫等一百餘處,火災禍及九千六百餘戶,掩埋屍體兩千八百多具,四千餘人輕重傷。
打銅街旁有四川省輪船公司、廢舊物資回收公司、重慶市食品公司、二商業局機關、1929年開業的教會瑪麗醫院,解放後更名為重慶第一人民醫院(前清老重慶城隍廟地域、民國時這一帶又叫“模範市場”)。走出打銅上街口,便是與新華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也有老重慶稱此處為“神仙囗”,映入眼簾的是馬路中央的交警崗亭和雨棚鐵架上四麵皆有表盤指針,“亨得利”鍾表行義捐的一米見方時鍾。“文革”前公路上車少人稀,科技經濟都還欠發達,交通要道尚無紅綠燈,十字街口車輛高峰時由交警手勢指揮,小什字崗樓是重慶交警第一崗,依次是臨江門崗樓、民生路崗樓……
台頭仰望右側是上海綢緞大王王延鬆建造的“建國銀行”,蘇澤九在20世紀30年代創辦的“九園包子”店,就選擇在“建國銀行”平街層開張。在這鱗次櫛比的門店中,有圖書雜誌、過期報紙專賣店,有以“銀耳大王”作為店招,經營南北道地藥材的國藥行,浙江朱姓人開的“朱記鎖王”,段姓老板開的專門給兒童拍照的“六一照相館”,相館把握孩子情趣、心理的裝修布置十分搶眼,因抓拍孩子最佳瞬間出色而生意紅火。
這些沿街門麵的裏麵便是棉花街,棉花街尾滄白路囗有一棟陪都時周恩來、吳玉章、陳立夫、郭沫若等政要名人常來此作抗日演講的“南國大廈”。經多方求證,20世紀30年代初,齊白石攜豐都籍夫人胡寶珠拜望嶽家,應四川軍閥王瓚緒之邀赴蓉路過重慶便在此下榻,就是這次齊白石在成都為王瓚緒所繪的山水12條屏,解放後王瓚緒在重慶捐公,現在是三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後來重慶交警一中隊曾在此辦公。
千廝門高坎上“南國大廈”緊鄰的滄白路,那故事就多了,原重慶市文化局、工商局、政協機關,嘉陵江索道旁就是陪都時租用民族實業家、曾與鄧小平同船赴法勤工儉學,忠縣人沈芷仁公館作蘇聯大使館武官處,這裏還是重慶市渝中區上半城糞便集收站。為紀念重慶籍辛亥革命元老楊滄白,於1943年12月25日,將原名炮台街更名為滄白路。滄白路瀕臨嘉陵江高崖之上,崖下是重慶特色獨具,重巒疊嶂、貧苦人家居多的吊腳樓最密集之地,由天成巷、紙鹽河街、鎮江寺和千廝門行街和巴渝十二景之一的“洪崖滴翠”組成。
明初指揮使戴旭在新築重慶城九開八閉城門時,洪崖門是閉門,明末為抵禦張獻忠溯江而上攻城,於是在城牆上安裝了兩門據說能炮打“江北人頭山、彈落長壽城”威力巨大的神威大炮又叫“大明神炮”,其中威力巨大的那門,曾安放在枇杷山博物館花壇。沿著滄白路臨崖高坎延伸,便是母城當下最直觀、最險要、壁立千仞,與江麵垂直落差達六十餘米,重慶保存最完好的老城牆遺跡戴家巷段。
榮昌人氏、辛亥革命元勳、中國民主革命先驅、蜀軍政府都督、成渝合並後任四川都督府副都督的張培爵,被袁世凱誘調北京加害,就義時年僅39歲。國民政府1935年頒令國葬、1943年3月,決定在滄白路建“張烈士培爵紀念碑”,碑文隸書體題字係張培爵榮昌同鄉、辛亥革命元老、民國陸軍上將,解放後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司法部長、著名書法家但懋辛所題。
1949年1月16日,時任重慶市市長楊森與全市政要、市紳、商會代表,曾在滄白路滄白堂為從滄白路修到江北水府宮,全長460米的嘉陵江大橋舉行過奠基典禮,由於局勢動**、經費不濟,因此隻有開工,沒有下文。2006年10月,在遷出所有原住民後,在廖長光、何永智的小天鵝投資控股集團領銜下,引進資金注入新元素,把洪崖洞打造成著名的商業地產和吊腳樓景區,現在是全國最火的網紅打卡地。
“九園包子”,馬路對過的筷子街旁有一家專售紀特郵票的集郵門市部,交換郵票的人常常阻斷人行道。走過筷子街便是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的“羅漢寺”,寺內羅漢堂500尊智度無極、栩栩如生的造像,曆史上曾經幾度坍塌、被日機炸毀、文革砸壞而又幾度重建,“羅漢寺”三字係清康熙年間成都知府冀應熊所書。寺外左側臨街可一溜並列五台消防車的“羅漢寺打火隊”,是山城的一道靚麗景觀,隻隔幾個鋪麵便是陪都時期真資格的“丘二館”燉雞麵、蘇杭味“鬆鶴樓”及“大陸百貨”。
現在小什字家樂福正門對麵,是重慶市第二中醫院,順街重慶最具發藝功夫的“新描容理發室”便在老地名“木牌坊”(南岸“仁濟醫院”即第五人民醫院,就是美國美以美會國外布道團在“木牌坊”興辦的醫院,1921年嫌場地窄小,又與“寬仁醫院”近在咫尺,因業務衝撞而遷至南岸黃荊廟)、“九尺坎”街口,市裏領導人出國或出席重要外事活動,他們的頭發皆請店裏的理發師打理。這裏有家建於1935年的“英年會電影院”,還有一位叫尹明洙的朝鮮人開的“平壤口腔科”,由於尹是外僑,解放後他的私人診所一直受到保護,但還是沒有躲過文革劫難。旁邊有家抗戰逃難來渝蒙姓廣東人開的,以經營廣式早茶和粵菜為主的“四季花開”飯莊,這裏也曾經是重慶市醫藥公司的辦公場地。
馬路對麵的“留真相館”是上海留日博士黃少懷陪都時期重金裝修的,相機是世界頂尖的德國萊卡,膠片相紙是美國柯達,由於技術超群,是當時諸如文化名人郭沫若、曹禺,影星白揚、金山、蘭馬,貴胄孔二小姐等達官顯貴、社會名流最喜歡的“留真”處。解放後留真一直是出國人員標準像指定拍照點,也一直以名師名店維係著藝術人像質量第一的老大地位。就在這一排,“大昌祥綢布莊”“重慶金店”“順慶羊肉館”“川北涼粉”依次展開。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位於此的重慶市農資公司,兩毛一隻靠關係才能批得到的日本尿素口袋,不知惠及了多少生活艱難的拮據者,他們穿著輕薄耐磨,有著搓不脫洗不掉醒目尿素商標口袋拚接縫製的衣褲,穿行在大街小巷,引起不少路人無奈的目光和苦澀的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戲謔農資公司的街頭俚語:農資的幹部、近水先得月、穿起抖抖褲、瀟灑大街走。前麵是日本、後麵是尿素、含氮率三十、重量二十五。
拐個彎的白龍池口是中國著名書法家、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書寫招牌的名食名店“老四川”牛肉館,於老精飲饌烹飪之道,又係關西人氏,對牛肉尤其偏好,隻要進城若有閑暇必來“老四川”享用美食。“老四川”的鹵牛肉、白汁牛肚、紅燒牛肉、燈影牛肉係列,幾十年裏一以貫之,每天外買隊伍排老長。小說《紅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地下黨員甫誌高老婆酷愛“老四川”的燈影牛肉,當組織告訴他麵臨危險趕緊撤離時,他為了把燈影牛肉送回家,置鐵的紀律於不顧,被軍統特務抓獲,扛不往嚴刑,出賣江姐和黨組織,淪為可恥叛徒。
“老四川”最具特色的是油寡不膩、味正湯清、啟齒即爛的“清燉牛肉湯”,同樣久負盛名的還有“清燉牛尾湯”“清燉牛鞭湯”,這耗工費時、分外考究烹飪功夫的這碗“湯”,折磨出特級廚師陳青雲和女愛徒淩朝雲兩代全國勞動模範。為寫兩位勞模材料,我曾兩次跟班看他們選料、漂洗、切塊、煨燉、打沫、控火,通宵不眠地操作,現在的人哪有他們那樣認真負責,真乃一分耕耘一分成就,功夫不夠味道折扣。20世紀60年代初朱德委員長在潘家坪國賓館療休,特別喜歡老四川陳青雲妙手精心的“清燉牛肉湯”,那時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女經理梁傑是作為政治任務,每周兩次專人專車送湯。
下麵我們來說說瀕臨解放碑會仙橋附近的商家,會仙橋口右側,王府井百貨地塊曾有一家四川省主席劉湘題款的“祥林永南北山珍海味行”,這是家父張壽康陪都時與人合夥的生意。經營的品種是北方的發菜、鬆茸、岩耳、裙邊、駝峰……南方的金鉤、鰩柱、魚翅、瓊脂、海參等。“祥林永”是重慶第一家引進並獨家銷售被譽為“味之精華”——“味精”的,那時的“味精”工藝繁複,原材料消耗大產出低,幾乎與黃金等價。裝“味精”的瓶瓶大的就像“藿香正氣水”那麽大,小的就如裝“金靈丹”瓶瓶一樣,出售時配有一竹製挖耳,佐餐時用挖耳掏出,放那麽一點點在菜肴或湯裏提鮮,珍貴由此可見,一般人家和餐館是用不起的。直到上海民族實業家、化工專家吳蘊初,抗戰避敵把天源化工廠內遷重慶,研製出“佛手牌”天廚味精,通過改進工藝、提高產量、降低成本、擴大經銷,價格才逐漸降低,使用者才逐步增加。
解放前商品出售散貨多,包裝捆紮是各店必具的基本功。家父合夥人袁位臣,練有一手包裝捆紮絕活,他視顧客所購商品種類形狀、份量多少,分別用包裝紙並附上商標,以極快的速度用細麻線包裝捆紮成有棱有角、讓人賞心悅目的方形、圓形、三角形等等,同時可把三五件、七八樣拚加一塊方便提攜。袁位臣的這手包裝絕活,多次在重慶商會和同業公會組織的包裝捆紮競賽、觀摩中拔得頭籌。
緊鄰的“醉東風酒樓”招牌是曾資助鄧小平留法的重慶市商會會長汪雲鬆題寫,聞名遐邇的“皇後餐廳”“大光明歌舞廳”“好萊塢酒吧”(後來成為“人道美”暢銷金獎“金鉤豆瓣”、散裝醬油天天排隊打擁堂之處)、“聚美珍南貨店”、江浙菜“三六九”、老字號傳統名牌“張小泉剪刀”、作品獲世界金獎的“北碚玻璃器皿廠門市”“怡和翰墨丹青篆刻社”(出售名家字畫、名家篆刻,後來的國營旗藝社)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陪都初期一位曾在美軍聯絡處當過餐飲領班的田雲輝先生,辭職後借朋友、情侶心心相印之意在熱鬧的民族路中段開了家經營咖啡、西餐的“心心咖啡館”,主廚是從上海百樂門挖來的洋人,店裏招待皆是二十歲左右,麵容姣好,燙著小花的頭發上戴著鮮花發卡,穿著潔白印著雙心圖案的花邊小圍群,每人都會重慶話、國語和英文,麵帶笑容熱情周到服務賓客。這片街區天天車水馬龍、霓虹閃爍,身著長衫馬褂、西裝革履、旗袍坎肩、綾羅綢緞者,出入這社交中心的常客是軍政要員、各色洋人、賢老富紳、貴婦名媛、文化精英、演藝明星,他們在這裏演繹出無數趣事逸聞。
這地段最著名的莫過黃埔五期、時任重慶警察局偵緝總隊長、袍哥義字大爺許忠武,憑借政軍商界人脈,陪都初定各路人馬齊聚渝中,他盯準商機在民族路中段開業裝修豪華、時尚富貴、規模宏大的“皇後餐廳”。融匯下沉舞廳、音樂茶座、中西餐館、克朗台球、標靶棋牌室等,名人要員宴會應酬皆選於此以彰顯身份地位。解放初期西南局領導鄧小平、劉伯承、賀龍,重慶市市長曹荻秋主持的一些重大活動和宴請皆安排於此,1952年底帶有封資色彩的“皇後餐廳”不合時宜,便以所處地段更名為“民族路餐廳”,繼後劃歸重慶市飲食服務公司。
寫到這裏有一則曆史軼聞值得一敘,1940年4月4日,田漢作為特邀司儀,開場白是:“皇後餐廳擺喜宴、一對璧人老舍牽”,郭沫若是證婚人,擺宴30桌,陪都影劇演藝單位和麾下明星、政商要員、文化名人齊聚一堂。戲路和為人一貫憨厚、質樸、仁義、善良的魏鶴齡與袁世凱族妹袁蓉(原名:袁世蓉)結為“師侶藝伴”,郭沫若揮毫“千裏姻緣一線牽”相贈。婚禮**一是參與上海拍攝電影《馬路天使》的演職人員趙丹、周璿、趙慧深、錢千裏、謝添等幾乎悉數到場,二是趙丹、周璿合唱田漢作詞、賀綠汀譜曲的“四季歌”。這對璧人在陪都最耀眼的婚禮上,應諾了群賢祝福,終生相濡以沫互敬互愛不離不棄。2005年,魏鶴齡與一生交好的結拜兄弟、“千麵演員”趙丹,在中國電影百年之際,雙雙被追授“中國電影世紀獎”。
改革開放後,“會仙樓賓館”衝破不能超過解放碑高度的禁錮,在原“皇後餐廳”位置建起瑤台瓊閣仙人雅集傳說的屋頂花園,超解放碑一倍的14層高樓,成為重慶聞名多年的新地標。頗有幾分仙氣的“會仙樓”三個招牌大字,是時任常務副總經理、著名書法家張健親書。“會仙樓”開業後,餐飲部重啟“皇後餐廳”名號,市飲食服務公司重點關注,調集徐德彰、陳誌剛、何玉柱、何美虹等冷菜、熱菜、糕點、招待、理發等多位特師,很快便把“會仙樓”打造成餐飲質量、服務一流、顧客滿意,中商部表彰聯係的樣板單位。會仙樓1982年建成開業,2009年為環球金融中心騰地被爆破拆除。
邁過五四路口,進入解放碑黃金地段,建國十周年前夕,中蘇正值蜜月期,重慶大溪溝發電廠、長壽獅子灘水電站、九龍坡發電廠、望江機器廠、重慶機床廠、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等不少單位都有蘇聯專家。從政治需要、友誼考慮,在全市財貿單位海選品貌端莊,高矮胖瘦比例協調,十八歲左右的姑娘擔任售貨員,統一服飾化妝上櫃,專門以服務蘇聯專家為主的“重慶友誼商店”,在原“兼善餐廳”“中華貿易行”“白天鵝娛樂廳”基礎上改建裝修而成。“友誼商店”左邊重慶市供銷社是在原“新川電影院”舊址上新建,街口有“新華皮鞋商店”,右側是人民銀行重慶渝中區分行。
街對麵街心花園旁邊,當今著名書法家呂彭祥之父,與著名作家、書法家潘伯鷹,於右任,辛亥革命元老、國府陸軍大學校長、陸軍上將楊傑,共和元老、朱德恩師、民國陸軍上將李根源等墨道名宿交好、並肩齊名的留日醫學博士呂季子四層中西結合“呂園”居邸在此,門楣上方“呂園”牌匾係一代書法宗師於右任親筆。呂宅與劇院戲園、藝術展覽館近在咫尺,係書畫醫界名人常叩之門,雅集品茗低吟淺酌、談詩論藝的理想之所。至今在呂彭祥先生手中還完好地保存著,李根源當年在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陳潛官邸寫的“要求富貴福澤天主張,由不得我。要做賢人君子我主張,由不得天。——季子世兄雅鑒,民國二十七年元日在長沙,印泉李根源”。
專營小商品的“新生市場”,是1941年6月被日本飛機炸毀的“陪都商場”“旺食牛肉麵鋪”上重建的,“新生市場”旁是“六一童鞋廠”門市部,隔壁是銀行解放碑分理處。再隔壁的“中國百貨公司”原係一陳姓老板經營,日本投降,國民政府職能部門、軍事指揮機關、避戰躲禍的學校團體,政商要員、外籍人士、金融機構、名門世家、演藝單位、企業和雇員,還都的還都、回籍的回籍,因抗戰而繁榮的大都市,頓時蕭條冷寂,商場生意凋敗麵臨倒閉。國民政府重慶臨時參議會議長、美豐銀行董事長康心如盤下這家公司重新裝修布局,一二樓按鍾表黃金、典當委托、糖果糕點、服裝鞋帽、布匹綢緞、文具紙張、**用品、玻璃搪瓷、日用百貨等分隔成各具特色的四十餘個小鋪麵,壯闊氣派惹眼的圓拱大門兩側各一碩大商品展示櫥窗。
新業態頓時生意興隆,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於右任應請寫招牌“瓊林市場”,1957年,銀行家、市場資方代表康心如被錯劃“右派”身陷囹圄,公私合營轉國營後的1959年,市場重新裝修,打破小開間,拓展成敞開大商場,迎接國慶十周年,市長任白戈重新題寫招牌“群林市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群林市場”麾下的“九龍”服裝,口碑甚佳,它量體裁衣、特師掌脈、做工精細,曾是重慶出國人員唯一服裝製作定點單位,這項職能一直保持到改革開放後。1996年2月5日,一場衝天大火,把八千餘平方米磚木結構的四層營業場地和四十餘住戶燒個精光,從此“群林市場”淡出人們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