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我在英語學校的一天

早上八點四十分,我走進英文學校的教室,取出資料夾、鉛筆和電子快譯通後,去餐廳用電熱壺燒一壺開水,泡上一杯茶。快九點時回到教室,同學們陸續到了。有兩位手裏還端著咖啡杯,這是在樓下的小咖啡館買的。學校設在一棟寫字樓裏,租了兩層。樓內還有多家公司、另一間學校和一家牙科診所。

我上的英文學校簡稱為“林克(LINC)”,是“加拿大新移民語言教育課程(Language Instruction of Newcomers to Canada)”的縮寫。由加拿大聯邦移民部資助,學校遍及全國。

移民定居後,如果需要學習英語、提高英語能力,就可以去當地的林克學校免費學習。

進林克學校前需要去當地的語言測評中心測評,目的是評估英語基本水平,看看適合到哪一個級別學習。當然也是免費的。

考試由一位考試官考一個學生。先進行一些簡單交談,然後拿出幾張畫片,要求按順序描述畫片上的內容。接著看一段對話錄像,要求複述聽到的內容,考官再就對話內容提問。測試了口語、聽力之後,是書麵的閱讀和寫作考試。三套題:第一套閱讀題較淺,限時45分鍾。第二是寫作。兩段短文,一是外出時的留言條,要求寫出什麽時候,去了哪裏,為什麽去,和誰去,何時返回;二是寫一封信,談買房子的事情,要求對房子作描述,決定買房子的原因及何時搬家等等。限時40分鍾。第三套又是閱讀題。讀三段文章,然後每段回答8—12個問題,答案是選擇式,4選1。第一段是關於燒傷及救治,第二段是顧客在與商店或製造廠在商品質量出現爭端時應當采用的策略,第三段是關於對嬰兒學習說話的研究。限時1個小時。

考試完成績單也出來了,上麵記載了我獲得的英語基準水平——聽、說和寫都是三級,閱讀是六級。

考官問我是否打算馬上去上學,想去哪一所學校?

我預先就了解過一下,知道我們密西沙加市有十來所林克學校。我卻選擇了離我家較近但在另一個城市的一個大學——謝瑞丹理工學院附設的林克班,我可以騎自行車上學。她告訴我,想去這個學校學習的人很多,需要排隊等候,有的學校今天就可以去上課。她說,他們會通知謝瑞丹理工學院,把我列入等候名單中。學校在幾天內會與我聯係。當然,我也可以隨時去別的林克學校學習——直接去就行了。

兩天後,謝瑞丹理工學院給我來電話,告訴我現在名額已滿,若下學期有座位會通知我。我於是來到現在這所學校,“皮爾新移民中心”,遞上身份證和測評成績單。五分鍾後,我就坐在教室裏了。

林克學校一個學期是三個月12周,一年四個學期。除了八月份放兩周假、聖誕節放兩周假以外,學期之間沒有假期。

在“新移民中心”上完英語三級,我又與謝瑞丹理工學院聯係,到那裏上完四級。上五級時,秋天到了,天開始冷起來。我不能騎自行車去上學了,謝瑞丹理工學院又不為學生提供免費車票。我就又轉回原來在市中心的“新移民中心”,讀完了英語五級、六級。其間我多次停學回國或去女兒家探親,學校一律照準,回來後隻要班級教室有空位,接著上就是了。後來我還到另一所學校上口語課,每天隻上2小時。

在林克學校,像我這種上學——退學——又上學——又退學的情況並不罕見。我班上一個中國人來加拿大五年多了,剛來時就上過半年,找到工作後退學打工。幹了一段時間覺得英語不行,又辭職上學。學了一陣,經濟上感到緊張了,再去打工。這次是拿著失業補助金來上學的,決定多學幾個月。還有一些人更瀟灑——我認識幾位從國內來的投資移民。他們不需要打工,但要不時地回國處理生意上的事情。所以他們在學校,在同一個班裏反複讀上幾學期,甚至一年也不稀奇。我認識兩個年輕婦女,我讀三級時她們就在讀四級,我讀六級了她們還在四級。蹲班重讀的原因很多,如上麵提到的讀讀停停的,還有基礎差、進步慢的,更多的是半工半讀的。林克學校裏許多學生是有工作的,他們有上夜班的,下班後緊接著來上學,也有下午上班的,下午課上一半就匆匆忙忙趕去公司、工廠上班。他們不能專心於學校,缺課也是很經常的事兒。

那兩個婦女倒不是因為這些原因,也不是她們不用功,而是因為她們孩子太小。許多林克學校設有免費托兒所。帶小孩的父母上課時,托兒所為他們照看小孩,讓他們能安心上課。所以她們與其在家孤單無聊帶孩子,不如來學校學英語,孩子有人免費照管,又可交朋友,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她們會陪著孩子慢慢讀,孩子不上學,她們就會繼續學下去,反正不花錢。(當然,這也造成資源浪費。後來學校規定,無特殊理由不能在一個班複讀三次。)

前麵已經提到,林克學校是移民部資助的。但是它並不是由移民部或國家“辦”的,不像中國的學校屬於什麽“事業”單位,而是一種私立辦學機構。

注冊一所學校,租上幾間教室,聘請幾位有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師資格的教師,經移民部專家評審合格,一個林克學校就誕生了。學校隨即可以打廣告招生,開學上課。移民部按學生人頭向學校撥款。據說目前是一個學生一學期3000加元。一學期是三個月,12周,或者說60個學習日,算下來國家每天為每個學生補貼50加元。

為了吸引學生,學校也做足了功課,如允許學生遲到早退,允許學期中途插班——這對有工作的學生很有吸引力;辦免費托兒所為帶小孩的父母學生解除後顧之憂;給家離學校較遠的學生發公共汽車票,以及組織文化娛樂活動如春節時組織以中國學生為主的聯歡晚會等等。

也有的學校既無托兒所、也不給車票,還不允許中途插班,學習要求嚴格,隻允許在一個級別複讀一次。我讀過的謝瑞丹學院就是這樣,它適合讀完英語準備上大學的年輕人。

移民部對林克學校有嚴格的監督和檢查。辦學質量不達標或有違反規定情況,移民部會停止資助,學校就隻有關門大吉。在我上學期間,我們市就有一所林克學校倒閉。

好,回到課堂上來吧。

今天第一堂課是看電影《綠山牆的安妮》。這部影片上周看了一半,今天是看後半段。影片是根據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蒙哥馬利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講述一百年前,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上,住在有著綠色山牆的農舍的年老的馬修兄妹,打算從孤兒院領養一個男孩來幫助幹農活,並且以後繼承他們的財產,沒想到卻錯領來了11歲的紅頭發女孩安妮。善良的他們留下了這個孤苦伶仃的女孩。活潑、愛幻想、純真、好勝的安妮在馬修兄妹和村莊裏淳樸、充滿愛心的人們嗬護下,成長為當地第一名女教師。

影片中的對話不是全能聽懂。看完電影,老師又對其中一些情節做了解釋,複述了一些對話。

然後,老師要大家逐一自我介紹並說幾句話,對今天新來的一個同學表示歡迎。

隨時會有學生退學,也隨時會有學生加入,這也是林克學校的一個特點。退學的原因很多,比如找到工作了、夜班改白班了、回國了、搬家了等等。前幾天就有一個婦女退學,原因是她丈夫在卡爾加裏找到了工作,要搬家到那兒去。新學生有剛入境的新移民,有從別的地方遷來的,有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重新來讀書的等等。今天新來的是一位波蘭婦女,來加拿大兩年多了,剛從蒙特利爾遷過來。每個新學生來,老師都會做自我介紹表示歡迎,然後學生們跟著做——這也是一種聽說練習。

第二節是閱讀課。今天文章的題目是《女兒的生命禮物》。一篇挺長的、關於“器官移植及倫理”的文章。

美國底特律的一個老年人患有嚴重的慢性心髒病,需要心髒移植,等候了多年。他的女兒從小就看見父親忍受病痛,因而投身學醫,希望成為一名外科助理,並且簽名表示自己願意將來把器官捐獻給需要的病人。在她22歲時,與朋友外出度假,不幸發生車禍,造成她腦死亡。一位器官捐獻協調員建議這老人接受他女兒的心髒。但他拒絕了。他說:“我不能肯定我能承受每次心跳都提醒我:那是女兒的心髒。”但在家人和醫生的勸說下,老人最終接受了女兒的心髒。女兒的腎和肝則捐給了別的病人。現在老人有了健康的身體,可是卻因為思念女兒而心碎,“如此又甜又苦的心景。”

讀完後做練習,回答有關這篇文章的問題。也有與文章內容關係不大,如“年輕病人是否應優先於老年病人進行器官移植?”,“移植失敗的病人是否應重新排隊等候?”,“是否應給那些因不良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煙、藥物成癮等)造成需要器官移植的人與其他病人同等機會?”等純粹的社會倫理問題。

林克學校有一個統一的教學大綱,規定了每一級的教學內容及程度,卻沒有統一教材。具體教材則由老師自行選取,活頁複印,每天隨堂發給學生,少時一天三四頁,多時十多頁。從問路、打電話、正式和非正式場合的寒暄,到讀廣告、租房子、看病、寫簡曆和麵試,以至如何看食品營養成分表,如何選防曬霜等,包羅了有關國家、文化、法律、商業、教育、人際關係、健康及安全、社區和政府服務等內容。但沒有馬克·吐溫的,沒有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內容。

接下來是寫作。我上一次上英語5級班時並無多少寫作課。老師說,前不久移民部對林克教學進行了一次評估,發現一些學生就業後在寫作方麵困難較大,所以要加強寫作教學。今天教了非正式的便條、信函、電子郵件、通知及正式的商業書信的格式、用語、內容以及適用場合等。老師講解完,便要求同學們動手寫作,並說在明天的計算機課上會要求大家將所寫的內容輸入計算機並打印出來。

離下課還有十來分鍾,帶孩子的母親們(有時也有一些父親)便起身離開教室,去樓下的幼兒園接小孩到餐廳吃飯。

餐廳裏有十幾張大圓桌,幾張較矮的方桌和十來把給幼兒喂飯的高椅,兩個大冰箱,四個微波爐以及洗碗槽、開水壺。餐廳裏人聲鼎沸:熟人見麵打招呼的,邊吃邊聊天的,小孩們追逐打鬧的,高椅上不願吃飯的幼兒高聲哭叫的,還有大屏幕彩電正在播放的動畫片裏唐老鴨的聲音混成一片。並且除了唐老鴨說英語外,你能聽到世界上的各種語言,也能聞到剛從微波爐裏取出來,冒著熱氣的食物散發出的奇奇怪怪的氣味,看到幾十個國家的家常便飯。

下午英語4級以上的班級集中在飯廳聽講座。學校請回了三位比較成功的校友,介紹他們如何應聘、麵試,得到工作以及他們所感受到的加拿大公司文化等。學校經常舉辦這類講座,讓學生了解社會。我聽過警察(講治安、吸毒、網絡安全)、消防隊員、社會工作者(講社會救助及防止家庭暴力),還有銀行職員的講座,對加拿大社會有了更多地了解,獲得許多靠自己難以得到的知識和情況,受益匪淺。

講座結束回到教室,繼續上課。今天的內容是學生演講,主題是衛生及健康。一位同學講述水對人體健康的作用。她先發給每個同學一瓶礦泉水(是她自己掏錢買的),請大家喝一口,然後開始講解。講演時間要求每人15分鍾。另一個同學講了維生素對人健康的影響。

從英語4級班開始,每學期都有講演課。老師規定一個大方向,比如介紹自己祖國的文化,你所知道的加拿大名人,健康及營養等。由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編寫講演稿,然後登台講演。講完還要回答同學的提問。

我曾講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還把筆記本電腦帶去放了一段《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大家很有興趣,一個伊朗姑娘說,他們國家也有類似的故事。老師也問有沒有錄音帶,想再聽聽。這一次我介紹了中國傳統醫藥。我這方麵知識其實也很少,隻是在網上搜尋到一些介紹中醫藥的英文資料,刪繁就簡,編了一個講稿,介紹中醫的診斷、治療方法和中藥的特點。沒想到講完下課,就有一個韓國婦女來找我,要我給她介紹本市最好的針灸醫師,為她治療偏頭痛。

林克學校是學習實用英語的一個好地方。大多數人學完4級或5級英語班就去應聘工作了,在實踐中再熟練提高。一次去樓上的旅行社,一個職員說,他就是在樓下學完5級英語班後找到這個工作的。如果讀完6級英語班還沒找到工作,還可以上“提高班”。“提高班”課程的目的已經不在學習語言本身,而在求職技巧的培訓,例如如何寫簡曆,如何麵試等,中國人幹脆把它叫作“求職班”。我們學校還辦過“商務班”,專門為打算自己開公司的學生講解如何注冊公司,如何了解市場、如何從銀行貸款等。一個中國同學去聽了,告訴我,“非常有用。”

林克學校也是了解加拿大社會、文化的好地方,是新移民進入社會的一座橋梁。我來加拿大後好幾個月的時間,總感覺自己隻是一個“遊客”。上學大約兩個月後,一天在上學的公共汽車上,突然覺得周圍的一切都不再那麽陌生,有了一種我也是這裏人的感覺。

(201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