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行有車
這些年,隨兒女移民或探親到加拿大的中國老年人越來越多。在享受天倫之樂與加拿大的優美環境的同時,老人們也有一些苦衷,就是變成了“啞巴”和“瘸子”。“啞巴”是指不會英語,無法與人交流;“瘸子”是指不會開車,出門不方便。
我以前在中國學過開車,考取了駕駛執照,不過自那以後就沒有摸過方向盤。由於有這麽一點兒基礎,過來後就打算去考一個加拿大駕照,不當瘸子。
來加拿大前,兒子要我去公證處把我的駕照做一份英文公證書,說有用。
過來後沒幾天,兒子給了我幾頁材料,是加拿大的交通規則。那是幾十道關於交通標誌及規則的中文版選擇題,內容很簡單,有許多與中國相同,也有的我看不懂。
比如一道題是“看到停牌(STOP)怎麽辦?”
問問兒子才知道,“停牌(STOP)”是一個在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和三岔路口隨處可見,十分重要的標誌。車到“停牌”前任何時候都必須停車,並且要停死,然後眼睛左——右——左,觀察至少三秒鍾。若有步行人要過馬路,必須讓步行人先行;即使步行人還沒有到達路口,但已經接近並有跨過路口的意圖,也必須等他先過去。若有車輛,則由前麵無停牌的車先行。要踩死刹車,把車停穩,而不能隻是減低速度慢慢往前溜。三秒要停夠,即使路口沒有任何行人、車輛。我們一位朋友就是因為沒有停夠三秒,吃了一張罰單。
“停牌”規定了步行人優先的原則。除主幹道上用紅綠燈外,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公園的路口,到處都有“停牌”。這對減少交通事故特別是人身傷亡事故確實有很大作用。國內沒有“停牌”,司機也習慣了**,人讓車。一位在國內開了多年車的司機,在這裏竟然連考三次執照沒有通過,因為每次考試時他都對“停牌”視而不見,直接開過去了。
我記熟了那些試題後,兒子帶我到駕駛執照考試中心參加考試。照相、填表登記完,就到隔壁一間房間小考試。試卷有好幾種文字,我當然要了中文的。考題猶如複習題,也分交通標誌及交通規則兩部分,各20題,共40分。大部分複習題上都有,我很順利地在選擇欄的方框裏劃上X。也有幾道題沒見過,隻好自我判斷一下,做了回答。我把答卷交給那個看起來像印度人的女考官。她拿出一張上麵有一些小方孔洞的硬紙板,套在試卷上,大部分孔洞裏出現了我劃的X,也有幾個空白。有X的是答對了,空白則是選錯了。還好,我得了37分,通過了。我把考試成績單交給登記處的職員,他立即給我簽發了一張臨時G1駕照,並說帶有照片的正式駕照會在一周內寄來。
出得門來,兒子說:“老爸,要不要你來開回家?”我問:“我這就可以開車上馬路啦?”兒子答:“是啊,隻是我必須坐在副駕駛員位子上,我有G牌。”
原來,安大略省的駕照分三級:G1、G2、G。
筆試通過可以獲得G1級駕照。有G1駕照者就可以上馬路開車,前提條件是必須有一位具有G駕照並有四年以上駕齡的駕駛員陪同。
在獲得G1駕照一年以後,才有資格考G2駕照。這也是兒子要我做中國駕照公證的原因。有了中國的駕齡,考試中心同意我三個月後可以考G2駕照。
G2駕照考試是路考。於是我開始練習駕駛。在中國學的是手動換擋,現在開的是自動換擋車,感覺容易很多。每個周末甚至周日晚飯後兒子都陪我出去開一陣。我們在密西沙加市的大街小巷到處轉,駕駛技術進步了,對街道也熟悉了許多。除了技術,對交通指示牌和交通規則也逐漸熟悉,在駕駛中一絲不苟,嚴格執行。開起車來才發現與中國不一樣的地方真是很多。例如在行進中換線,中國教練教的是打方向燈後,就可以換,隻管前麵,不用管後麵。他說:“撞了車是他(指後麵車的駕駛員)的責任。”這裏不僅要求從後視鏡觀察有無接近的車,還特別要求要扭過頭看看有無與自己車已經靠得很近因而在後視鏡裏處於盲區的車輛。後來自己開車後,感覺這個規定真是非常重要。我好幾次這樣的經曆:後視鏡看無車,扭頭一看,旁邊一輛車車頭已與我的車尾平行。如果不扭頭觀察就換線,非撞上不可。
練了幾個星期,兒子又為我請了一位專業教練,進行考前正規訓練。教練原來是越南難民,會說廣東話,現在也能說一些普通話。教練不時糾正我的動作,告訴我所遇到的交通標誌應如何處理,有時要我停下來給我講解。跟教練練了一個半鍾頭,感覺很有收獲。第二次,教練讓我去熟悉考場。他說,考場主要是考試中心周邊的街道,每次考試的街道和方向都由考官臨時決定。不過,我們把周圍正反方向都跑兩遍。於是我根據教練的指示,按照正規的駕駛程序練習起來。我們經過了工業區、住宅區、學校區及車水馬龍的主幹道,還有一棟大飯店門前的路窄車多的小路。後來,兒子陪著我又去練了兩次。我自己也覺得“差不多”了。
考官是一個白人婦女。根據她的命令我把車開出考試中心停車場。一出來就連續兩個停牌立在那兒。我規規矩矩停下車,左顧右盼,然後鬆開刹車,輕踩油門,繼續前行。一路走來,遇紅燈就停,遇綠燈則行。速度也控製得恰到好處:學校區40公裏/小時,在主幹道上我也及時把速度提到了70公裏/小時,其他道路50公裏/小時。快回到考試中心了,在工業區路邊停著一輛車,考官要我做平行停車,我照做了。重新上路前行時,我從後視鏡觀察,遠遠的有一輛車,於是我把車開出來,向前走。這時後邊那輛車快速跟上來了,考官說了一句:“太靠近了。”我於是加速往前開去。回到考試中心,停好車,考官說我其他都挺好,隻是平行停車後再啟動時,後邊車太靠近,太危險了。因此,我考試失敗了。她在考試單“失敗”欄 畫上一個圈,遞給我,說“十天以後你再來考”,說完揚長而去。
嘿,是後麵的車“太靠近”我,不是我“太靠近”它!怎麽成了我的錯?在中國路考時,是在一條人少車稀的直路上,才開了不到500米,警官大哥手一揮,我就通過了。在這裏開了至少四五公裏,什麽路況都有,卻因為別人的錯把我給考糊了。
不管怎樣,隻好再考一次,通過了。
獲得G2駕照可以獨立開車了,但還沒有萬事大吉。G2有效期是5年,在此期間還需要參加高速公路考試,通過後獲得G照。G駕照才是終身有效的。
有了駕照當然方便了一些,和太太去朋友家串串門,去較遠的大公園溜溜,甚至去鄉村兜兜風,都不用勞動兒子了。
加拿大車價、汽油價格都比國內便宜,高速公路和過橋不收費,養車比國內容易,這大家都知道。但也有花費高的地方,就是違反交規被罰款。不僅罰款,而且下一年的保險費還會大幅升高。如果以後不再被罰,也要大約3年後保險費才能回落到原來水平。這個“重點懲罰”對提醒司機遵守交規應很有作用。
還有一點值得說一下的是,如果你被警察開了罰單而又不服的話,可以上法庭打官司。我認識的一個人一次被開了罰單,說他把車停在消防栓旁。當時是冬天,馬路兩旁堆積的雪像小山,什麽都蓋住了。他當時就拍了現場的照片。他去了法院,並且贏了。
其實密西沙加市公共交通也是挺發達的。公關汽車線路很多。住在任何地方,步行不出五分鍾,一定會有公共汽車站。去多倫多和附近其他市、鎮還有郊區火車和地鐵。問題在由於家家有車,出門就開車成了一種習慣,哪怕去500米遠的地方,也非開車不可。我家兩個孫子都十來歲了,還沒有坐過公共汽車呢。公共汽車乘客少,班次也就少,一般20分鍾左右一班(但在一些繁忙路段,5分鍾就會有一班)。因此,讓人們感到“不方便”。
公共汽車是有時間表的。每一個車站的時間表可以在政府網站上查到,也可以臨時在車站用手機打電話查詢。每個車站的站牌上都有查詢電話的號碼,輸入這個號碼,按語音要求再輸入車站編號(也在站牌上),即可聽到下一趟車的到達時間。
公共汽車的另一個特點是“轉車票”。乘客如果需要轉車才能到達目的地,上車後可向司機要一張“轉車票”。票上有該張票的有效時間,這個時間是從本次車發車時間起兩個小時。在此時間內,乘客可以憑它轉乘密西沙加市任何一輛或數輛公共汽車。從我家到第一商業廣場公共汽車需20分鍾,如果在商場買東西不超過一個半小時,就可以還用這張轉車票乘車回家。
公共汽車的車頭都是可以升降的。凡有嬰兒車、殘疾人輪椅甚至行動緩慢的老年人,司機都會立即降低車頭,方便他們上車。車頭升降很容易,三秒鍾而已。對了,這裏嬰兒車、殘疾人輪椅都可以上公共汽車。自行車則可以掛在車前麵的一個架子上。
照顧殘疾人的護送人員是不用買車票的。老年人也有半票優惠,在非高峰時段,則可享受四分之一票價優惠。但從未見過免費優惠。
相對國內許多城市都給老年人免費乘車優惠,他們顯得有些吝嗇。但我感覺這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是一個值得研究的管理問題。許多城市都有過對老年人在交通高峰時段擠車的抱怨。2010年廣州亞運會時,市政府送了一個交通免費“大禮包”。沒承想,首日地鐵擠爆,市民用“震撼”來形容洶湧客流,慨歎免費“午餐”不易消化。勉強維持了幾天,匆匆宣告結束。後來,還給市民發鈔票補償沒有兌現的幾天免費乘車的“損失”。
這裏還有一種合夥用車(CAR POOL)的交通方式,就是幾個家庭相近,工作地點也相近的人,上下班輪流出車,互相搭載。這種方式省油、省人力、減少交通流量、減少空氣汙染。
在這裏,出有車,出門不難矣!
(2009-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