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居有房
加拿大的民居與中國很不一樣。大部分加拿大普通居民的住宅在中國被稱為“別墅”,不過在加拿大它的名字就是“房子(house)”。
我家住的是一棟半獨立房。獨立房是一家單獨一棟房子,半獨立房是兩家共有一棟房子。不過這“共有”並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隻是共有一堵牆壁。除了這堵牆壁,一切都是分開的,就像把兩棟獨立房緊貼在一起似的。還有一種“鎮屋(town house)”,就是把三五棟以至七八棟房子連在一起。除此之外,就是“高樓大廈”的公寓樓。公寓樓又叫“康杜(condo)”。
獨立房和半獨立房基本上是兩層樓加一個地下室。大部分鎮屋也是這種結構,少數沒有地下室的就有三層樓。
就以我家的房子為例子說說房子的結構。從下往上,先說地下室。地下室其實有三分之一在地麵上,有窗戶,隻是小了點兒。地下室裏有鍋爐房、洗衣房和冷藏間。鍋爐房燒天然氣,每天24小時供應熱水,冬天供暖。供暖的溫度由安裝在一樓起居室牆上的自動控製器調控,非常方便。洗衣間安裝有洗衣機、烘幹機。冷藏間,是儲藏葡萄酒的地方,就是一個小酒窖。其他空間我們自己進行了裝修,(順便說一句,加拿大人自己搞裝修的非常多,有的成了一種業餘愛好)做成了一個家庭影院和一個健身房。家庭影院設置了大屏幕電視和立體聲音箱,健身房裏有一張乒乓球台。
一樓是一家人的主要活動場所,有廚房、餐廳、起居室和家庭室。廚房是開放式的,有天然氣灶、大冰箱、烤箱、洗碗機、環形灶台、水槽和抽油煙機,以及兩排儲櫃。起居室有一個歐洲式的壁爐,也是燒天然氣而不能燒木柴。實際上由於有鍋爐供暖,壁爐已淪為裝飾品。小孩們的鋼琴及電視機,上網的電腦也都在起居室和家庭室裏。一樓還有半個洗手間。所謂“半個”是指有洗手池和抽水馬桶,沒有浴缸和淋浴設備,全都有的稱為“一個”。
二樓有四個臥室和兩個洗手間。孩子們的房間裏有書桌,每個房間都有大壁櫃。
我們房子的公稱麵積近2000平方英尺,大約180平方米。這是一樓和二樓使用麵積之和,地下室、車庫及前後院大約200平方米草坪不計算在內。
獨立房麵積大一些,通常在220-360平方米,帶兩個車庫。在一樓有更多房間,如書房,兒童室等。洗衣間也放在一樓。
更大的獨立房帶三個車庫,後院有遊泳池或網球場的豪宅在密西沙加路兩旁隨處可見。主人多半是企業主、醫生、律師、商人。信德河邊及安大略湖畔,一些像宮殿一樣的房子不僅有泳池、網球場,甚至還有一片森林。
當然,鎮屋一般小一些,大約在1500平方英尺上下,也帶有車庫,草坪。
房子的建築材料也與中國有很大區別。整座樓除地下室外,沒有水泥。蓋房子時,先用水泥澆注好地下室。然後,用木柱搭出整座樓房的框架。再在框架上釘上木板,形成一座木頂、木牆、木地板的房胎。房頂上鋪上油氈,再蓋上一片片也類似油氈的黑色或棕色的“瓦片”。木牆內填上保溫棉,再釘上一層“幹牆”,使保溫棉夾在木板牆與幹牆之間。所謂幹牆,是一種夾在厚牛皮紙中的石膏板。木板牆外再鋪上防水防潮油氈層。最外層,再砌上磚。牆體有五層之厚,保溫、隔音效果非常好。
移民們通常有個住房三部曲:租房、買小房子、買大房子。我們才走到第二步,附近我們認識的華人大多已經賣掉半獨立,住進獨立房子了。
這幾年加拿大房價漲得也挺快。我們這棟2003年購買的新房,花了29萬元加幣。現在2010年估價到了35萬至40萬加幣。要說明的這個不是國內那樣的清水房價格,而是裝修完畢,即可入住,並且包括了我上麵描述中的一切設施、電器(除了電視機,乒乓球台),植上草的草坪以及後院的圍牆在內的價格。
2009年加拿大中等家庭稅後收入為63800加幣。買三四十萬的房子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收入低一點可以買鎮屋或康杜。房價與地理位置關係很大。密西沙加地理位置之於多倫多,大約相當海澱區之於北京市中心。多倫多中心區一套公寓房也會賣到30萬至40萬加幣,密西沙加市則在20萬加幣上下。再往西或北一點,20多萬加幣可以買一棟獨立房子。一般來說,加拿大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花在住房上。
中國剛開始談論房地產稅問題,在加拿大這個稅收卻早已是政府的一個重要財政來源。房產稅率在百分之一左右,高的近百分之二,也有百分之零點幾的,房產稅率由各個城市(鎮)政府自己決定。這個稅收所得主要用於本市(鎮)的教育。收得多,學校經費就多,就可以請好的教師,買好的設備,學校教學質量就高。
當然,購買後房地產所用權是永久的,沒有時間限製。為了安全起見,一般家庭還會為房子買保險,一年需交幾百元保險費。
再來說說公寓樓康杜。不像國內城市到處高樓林立,密西沙加市隻有市政廳附近有比較集中的三四十棟高樓,其中還有一些是寫字樓。還有幾十棟分散在全市其他地方。
誰住康杜呢?大致有這幾類人:新移民(或從其他地方新遷入者),老年人,低收入者,還有就是不喜歡打理草坪和院子的人。我認識的一家韓國人就是這樣的,他們換了幾次公寓了,但就是不願去住別墅。
新移民初來乍到、收入較低、家底較薄、環境不熟,先租住康杜。待穩定下來,手裏有了積蓄,便邁向第二步,買房子。也有的先買下康杜,待走第二步時再出售或留下出租,做投資。
老年人住康杜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退休後收入減少。賣掉大房子,獲得一大筆現金,還減少了開支,使以後生活更有保障。二是減少打理房子的繁重的勞動。加拿大由於綠化搞得好,空地上都植樹種草,除了建築工地外見不到黃土,即使刮大風也無塵土飄揚。室內的灰塵都是衣服、地毯等織物的絨毛,從無室外進來的泥沙灰塵。室內衛生並不繁重,累人的體力活在室外。春夏秋三季,草坪澆水、割草、施肥。天旱時有時需要天天澆水。割草每周一次。這對老年人來講,都是不輕的活路。如果園裏或旁邊有幾棵大樹,秋天掃落葉的事兒就輕鬆不了。落葉要裝入專用的樹葉大紙袋,交垃圾車運走。我們一個熟人家,一個秋季收集了200多袋落葉,累得不行。第二年雇人收集,花了好幾百元。更討厭的是樹葉落到房頂上,把雨水槽堵住。那非得花錢請人清理疏通不可。冬季是掃雪。多倫多地處五大湖區,安大略湖畔空氣濕潤,冬天多雪。冬天,住宅區裏街道上也難見人影。但下雪天一旦雪停,家家戶戶都出來掃雪。馬路上,市裏的掃雪車一邊把路上的雪鏟到路兩旁,一邊把鹽粒撒在路上,阻止結冰。自家門前的通道,車庫前的車道及房子旁的人行道,是住戶自掃門前雪的範圍。在這裏,住宅區裏的馬路也是有人行道的,從前院的草坪上穿過。人行道上的雪由所在草坪的主人清掃。如果主人不及時清掃積雪,有人路過時因而摔倒,主人要承擔賠償責任。有人可能覺得掃雪很容易。那是你不知道加拿大的大雪有多厲害,有時一次就下50厘米厚;有時見雪停了,趕快去掃,可還沒有掃完,又下開了。往往掃完雪,內衣都被汗濕透了。其實掃雪是很累人的活,更由於天氣寒冷,極易引發心髒病,老人因掃雪而猝死也發生過。老年人入住康杜,一切室外的活兒都有管理人員打理,無掃雪等後顧之憂。
一些低收入家庭也購買或租住康杜。如果家庭收入低於房產市場康杜租金的三倍,則可申請補貼房,也就是廉租房。
密西沙加市有70多棟補貼房公寓樓,還有一些補貼鎮屋。補貼房並不屬於政府,也不由政府直接管理。這些房子屬於一些非盈利組織,如某個基金會、慈善機構甚至私營公司。隻是政府有一個管理機構,對補貼房的入住資格進行審批。要求入住者須向它提出申請,由它審查是否合乎入住條件,並安排排隊等候。入住後不論收入高低,住戶繳納月收入的三分之一作房租。租金低於市場租金的差額部分,由政府補貼。例如,某套公寓市場租金是1200加元,該住戶月收入1700加元(相當於目前安大略省最低收入),隻需繳納租金566加元,不足部分634加元由政府承擔。住戶租金隨月收入的提高而增加,當月收入達到市場房租的三倍,住戶須退出補貼房,轉入市場租住或購房。
與補貼房類似,還有一種老年公寓,提供給低收入的老年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申請這種公寓,租金也是月收入(養老金,低收入補貼等)的三分之一。密西沙加市有十幾棟老年公寓,都建在方便的商業區附近。每棟都有活動室,圖書室,有的還有遊泳池。
“居者有其房”是人類的一個普遍的社會理想,在加拿大可以說實現了。當然,房子與房子之間差距也是挺大的。不過,人類大約永遠也無法實現人人都住同樣的房子,能實現的是人人都有一處能避風寒和酷暑的、符合人類健康要求的、可靠的棲身之地。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