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等待輕軌
我們住的老年公寓後麵有一片樹林。樹林靠我們樓房一側的邊上,有四棵大樹已經死了兩年了。樹幹上的小樹枝也被風刮斷掉到樹叢裏了,隻有幾枝粗樹丫還在,光溜溜的。夏天,樹林綠樹婆娑,這四棵枯樹有點兒刺眼。不過也沒誰在意。
一天,突然來了兩輛車。一輛帶有可伸縮臂的起重機,另一輛是貨車,後麵拖著一台黃色的什麽設備。車上下來5個工人,周圍觀察了一下,又看那幾棵枯樹,然後調整車位置。一個工人頭戴安全頭盔,身係安全帶,爬上起重機長臂端上的白色的工作鬥裏。一會兒,起重機吊臂慢慢動起來,鬥裏的工人升到空中。幾經調整,終於接近了一棵枯樹。他拿出電鋸,把幾枝粗樹丫鋸斷,掉到地上。
地麵上一個工人把粗樹枝拖到那台黃色設備旁,把粗樹枝送入黃色設備,另一工人啟動設備,立刻聽見“嘎嘎”的噪聲大作。隻見樹枝自己向前,越來越短。黃色設備的另一頭碎木片噴出來,飛進卡車貨廂。
起重機鬥裏的工人下來了。幾個人坐下抽煙,喝水,聊天。
起重臂又緩緩升起,這次鋸掉了那棵樹最高最細的一段樹幹,照樣送入黃機器,粉碎的木片木屑飛入卡車貨箱裏。然後,第二段。樹幹比較粗,大約兩米長一段。鋸了一半,又從另一麵鋸,但並未鋸斷。鋸木工把鋸放回鬥內,起重臂上升。到腰與樹幹頂部平行時停下,他伸手向樹林方向輕輕一推,樹幹咚一聲掉入樹林裏。然後,第三段……都掉入樹林裏。
半下午,第一棵樹終於隻剩下一段矮矮的樹墩。起重機和貨車開走了。第二天,鋸了兩棵。第三天,第四棵枯樹鋸完,起重機、貨車及粉碎機都走了。
為什麽他們要花那麽多功夫來鋸掉這幾棵枯樹呢?是為了安全。這幾棵樹旁就是兩棟老年公寓的菜園。菜園是公寓管理公司開發的,分成三十幾塊,提供給住戶種花種菜。入住公寓後就可以去申請,排隊等候,要好幾年才能等到。這幾棵樹死了幾年了,木質開始腐朽,如果不處理掉,哪一天刮大風,又正好倒向菜園砸到種菜的人,問題就大了。這片森林雖然在市中心的住宅旁,但我感覺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因為大樹、灌木、雜草都是自由生長,沒有人打理。枯樹橫七豎八倒下的,隨處可見,任其慢慢腐爛重回泥土。隻有林邊可能對人造成危險的枯樹才處理掉,就像這4棵樹。
隻是,三天時間,5個工人使用三台設備,鋸掉了4棵枯樹。這效率似乎低了一點兒。
這種情況很普遍。還是說這片樹林吧。這片樹林長有1公裏多,寬100-200米。林中有一條小溪穿過,小溪裏有鴨子,樹叢中有鬆鼠、野兔。沿小溪有一條步行道。這是我們這一片的居民,特別是兩棟老年公寓的老人們除了冬季外幾乎每天都去散步的地方。但是,小溪被春季雪融化和夏季大雨大水衝刷,邊沿坍塌。於是,有一年,來了工程隊。許許多多大型機械,大量的材料運到,路封鎖起來,開始整治這段溪道。
森林散步是不行了,去社區中心和公園也要繞道。於是大家天天盼著早日完工。一年以後終於撤掉路障,又可以去樹林裏散步,穿過森林去社區中心和公園了。
小溪修得很好,兩岸都用石塊或石片鋪就,寬了,有幾處還形成了一個個小水塘,鴨子群很喜歡待在那裏。
可是,樹林入口處的幾十米道路卻沒改善甚至沒恢複到原來的水平。路麵雖寬了一些,卻還是石頭子和泥土。下大雨後泥土被衝走,路麵坑坑窪窪,許多積水。有時隻得踩著路邊的青草。以為很快會來把這段路修好,99.9%都非常好,怎麽把這麽一小段留下了呢?
誰知道,竟然拖了兩年。兩年後,鋪上瀝青,終於完工了。
這種事我們看到不止一兩次,做事效率實在不敢恭維。
這幾個都是小事情。說一個大的。
密西沙加是一個新城市,大約一二公裏平行的公路主幹線,把整個城市交通線編織成縱橫交錯的公路網。剛來時,我認為絕不會有堵車的情況。所以,當2010年,聽說要在休倫安大略路上建輕軌時,還懷疑是否有必要。但是,現在南北向馬路,高峰時段條條堵車。看看現在的交通情況,還得說這個想法是有遠見的。
休倫安大略路密西沙加這一段正好是城市的中軸線,的確負擔太重。現在甚至連周末也堵車。周末,兒子來接我們時,休倫安大略路是必經之路,他通常上403高速路再轉401高速路,繞一圈又回到休倫安大略路。即使這樣,兒子說也省時間,省油耗。好,我現在就來查一查。現在是星期三下午2點正,在穀歌地圖上輸入出發點和達到點,結果是直接走休倫安大略路,一條直線,5公裏,23分鍾;上403高速公路轉401高速公路,再返回休倫安大略路,10.5公裏,12分鍾。
2010年3月,密西沙加市認定輕軌是解決交通問題的優先選項。7月,市政委員會接受輕軌計劃。
2011年,輕軌列入城市總體規劃。初步設計及評估。
2012年,數次開放日,聽取市民意見。
此後,2014年有消息報道,輕軌項目取得進展,密西沙加市與布安普頓市之間建設一條全新的輕軌線。線路全長18公裏﹐從密西沙加市安大略湖邊的港口火車站起,到布安普頓市公共汽車總站﹐包括19個車站。線路計劃2024年底建成通車﹐預計屆時每天輸送旅客上萬人次。密西沙加市市長說:這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天﹐經過10多年的不懈努力﹐輕軌線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我期望早日破土動工。
2015年4月,安大略省交通廳長史蒂芬說,這條輕軌線將擁有26個車站。項目將在2018年動工,2022年投入使用。
2019年的某一天,見休倫安大略路邊一塊空地上搭建起一個售樓部。大幅廣告說樓盤臨近有輕軌,交通便捷,還有一幅輕軌的畫片。
一直不知道密西沙加市的輕軌會是個什麽樣子。回國在重慶乘地鐵,真是大開眼界。重慶的軌道交通,地下——地麵——空中一穿而過。線路在空中的部分,許多路段就是在馬路中軸線上修建T字形橋墩(也有門形的,倒L形的),再用鐵軌把T形橋墩連接起來,雙向開行空中列車。這就是輕軌。
因此我想,密西沙加市的輕軌也應該是這個樣子。因為,道路建在地下(地鐵),在密西沙加市這樣人口密度不大的地方沒有必要。在地麵上既要占用現有車道,遇紅燈還得停,效率不高。空中輕軌最好,一路暢通。並且,比重慶容易建設很多。這裏一馬平川,休倫安大略路是一條平平的直線。而山城重慶坡坡坎坎,道路起伏上下,拐彎抹角,修路難度不知高了幾十百倍。因此,我認定了密西沙加市的輕軌一定是重慶那樣在天上飛馳而過的。
但是,那幅畫上輕軌是在地麵上的,就是一輛有軌電車!
OK,有軌電車就有軌電車吧。可是,如今已是2021年12月了,路上還看不見輕軌的任何蹤跡。隻是有幾段路麵,挖開又填平,不知是否與輕軌有關。 現在冬季降臨,已經不 能施工。即使到 2022 年底, 也隻有半年施工期(由於密西沙加市氣溫低,冬季及初春季節都不能施工),2022 年建成可能嗎?
好像又有2024年建成的消息,等吧,等吧!
拖拖拉拉做事早有先例。前些年密西沙加快速公交係統的建設就是一個例證。
1968年密西沙加從多倫多市獨立出來建製為鎮,1970年密西沙加鎮的交通規劃研究報告提出預留通道作未來發展公共交通係統之用。1974年密西沙加改製為市。市政府於1980年製定該市的發展大綱,確認將403高速公路旁的空間保留作日後發展區域性公共交通係統用地。
密西沙加市政府從1982年起複審城市交通發展方案,並於1985年發表《密西沙加交通研究》報告,指出市內急切需要一條與其他交通分隔的東西向快速公交係統。
但是,安大略省政府於1985年進行省大選,執政黨換了,該項目被取消。
此後,密西沙加市由於交通壓力加大,又重新啟動了快速公交係統項目。
1995年省選後再度經曆政黨輪替,新上台的政府大幅削減公共交通撥款,密西沙加市快速公交係統項目又胎死腹中。
終於,2008年聯邦政府和安大略自由黨省政府與密西沙加市政府正式簽署協議書,向後者提供撥款興建快速公交係統項目。這就是,前文《密西沙加這座城》裏提到的聯邦政府撥款,老太太市長抱怨說,錢太少了,太晚了。
密西沙加快速公交係統就是一條東西向的公共汽車專用公路,其他車輛不得駛入,與南北向的公路交匯處建立交橋,全程無紅綠交通燈。全長約18公裏,沿線設有12個車站。
項目於2010年8月動工,2014年11月部分開通,2017年全部建成。建設期長達7年。項目若從1985年正式提出開始算,到全部建成已有32年。
2020年2月19日,加拿大都市網《加拿大速度:艾靈頓大道輕軌,完工日期再次延後》報道稱,多倫多艾靈頓大道跨城輕軌建設工程一拖再拖。這項工程最初計劃於2020年完工投入使用。後推遲到2021年9月,現在則宣布,將會在進入2022年後相當一段時間的某一時刻才能完工。
這隻不過是又一個例子。
還是回來說說我在重慶乘坐過的輕軌2號線。下麵的一些數據摘要自重慶軌道交通網站。
2號線從原來我家所在的較場口出發,至臨江門這一段是地下。因為這裏是市中心的解放碑鬧市區。然後出隧道沿嘉陵江向北,在李子壩進入那棟有名的住宅樓,佛圖關至大坪區間以隧道穿越城區外,其餘部分為高架線,大部分線路沿既有道路中心線架設。軌道為寬0.85m、高1.5m的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梁。高架橋墩為適應架設條件,有T形、倒L形、門形等多種形式。
由於采用跨座式單軌係統,正線最小曲線半徑150m,最大限坡60‰,較好地適應了重慶市區地形起伏、道路狹窄的特點。2號線是中國在運營城市交通中落差最大的一條,總高程落差達115米,創下世界城市軌道交通之最。
采用了橡膠輪(內充高壓氮氣)加預應力混凝土軌道梁,運行噪聲及震動遠遠低於采用鋼輪鋼軌的傳統地鐵,因此2號線通過的居民區均不再另外安裝隔音屏障。經過5年的運行,被譽為“中國最安靜的軌道交通線”。
的確,我乘坐軌道2號線的感覺是平穩、快捷、安靜。
我常想,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中國的一個特色。重慶軌道交通的建設就是一個明證。如果密西沙加也學學重慶,輕軌線早就建成了。
還有,密西沙加市可以用中國的施工隊伍,中國的材料、設備、施工機械,以至資金。因為國內的大規模基本建設已經告一段落。大量的基建隊伍、材料、設備在尋找出路。如果能來密西沙加建設輕軌,豈不是雙贏?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