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便利店主的煩惱
早晨,沈先生接到店員露西的電話,說店門玻璃被砸碎了。露西已經報警,請他趕快去一趟。
昨天下午,沈先生接替露西,在便利店上班。到夜裏11點過,最後一個來買麵包的老太太走了,他才離開便利店。離開前,他仔細地關好了門窗,將監控攝像機打開。
沈先生趕快開車過去,警察已經到了。便利店的鋼化玻璃門整個成了一堆碎片,門前的櫃台也被損壞了。收銀櫃整個不見了。
他打開監控視頻,看得出是兩個人作案。他們先是用石塊砸門,砸了幾下,砸不動。於是,一人找來一塊大石頭,抱著衝向大門,石頭撞在門上,玻璃碎了一地。石頭又向前砸到櫃台,櫃台破了。兩人進來,把收銀櫃裝進一個大塑料袋,匆匆走了。
警察把錄像拿走了。此後,便沒有了消息。
沈先生經營位於多倫多市北部的這個便利店已經有十幾年了。便利店商品多為小食品和日常用品,品類繁多,價格不高,需求量大。便利店通常位於住宅區附近,營業時間長,方便群眾,其實就是“雜貨店”。國內許多城市都有的“SEVEN-ELEVEN店”就是便利店。
他是從一個韓國人手裏買下這個生意的。這些年來,沈先生感到,正是這個小生意,使他真正深入地了解了加拿大的社會,了解到了加拿大基層社會的狀況。
剛接店不久,一個人來買一條香煙,這對一個便利店來說,是一筆大生意。營業員高興地把香煙從櫃子裏取出,等他付款。那人說還要一罐果醬,於是營業員把香煙順手放在櫃台上,轉身去取果醬。但營業員剛一轉身,那人抓住香煙飛快地跑出門去。追是來不及了,況且,店開著,還有其他顧客在,隻好眼巴巴地看著搶劫者消失在門外。
這事對沈先生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他意識到,以前他所知道的加拿大,隻是加拿大的一個側麵,高大上的側麵。加拿大像其他所有國家一樣,還有另一個側麵。
陸陸續續發生的事情,證實了他的判斷。
隔三岔五的小偷小摸,順手牽羊,什麽都偷:巧克力、薯片、瓶裝飲料、衛生巾……
於是他和營業員都提高了警惕。他說,在行動上要把顧客“當作上帝對待”,但潛意識中要 “當作小偷看待”,才能既做好生意又防止貨物被偷。比如,要求顧客先交錢,然後才給他貨物。
然而,新情況又有了。一天傍晚時分,一個老太太牽著一條狗走進店裏,說要為她的狗買食品,又說出來遛狗,沒帶錢。沈先生熱情地說,沒有關係,你下次來帶來就行了。老太太拿著狗食品,說明天就把錢送來,牽著狗離開了。
但是,第二天她沒有來,第三天沒有來……約兩個星期後,老太太來了。營業員提醒沈先生說:老板,這位老太太欠我們狗食品錢呢。沈先生便問老太太,帶了上次欠的狗食品錢嗎?老太太似乎想不起來了: 我欠你們錢?真的嗎?沈先生和營業員便向她講述了當時的情況,買的什麽狗食品,欠了多少錢——8加元多一點兒。沈先生拿出一張紙,寫下欠賬日期,貨品名稱,數量,價格和欠錢數後,把紙條給她並對她說,這次你沒有帶錢沒關係,下次記得帶來。又是一個多星期後,老太太來了。再問她欠賬的事,老太太卻完全否認了。
也許是老年人記性不好,忘了。問題是年輕人也這樣幹。沈先生隻好規定本店概不賒賬。
加拿大商店有無理由退貨的規定,於是鑽空子的人來了。有人拿著從別的商店買的或不知道從哪兒弄來的商品來退貨。事實上這些東西根本不是在這個店裏買的。他們的對策是要求退貨人指出是在哪位營業員手裏買的?指不出來,也給台階下,請他在出售這件商品的營業員上班時再來退。
沈先生的便利店發生過兩次兩人配合實施偷盜的事。一個人先進店內,纏住營業員,要這要那,調虎離山。另一個就把成疊的刮獎彩票偷走。
近年來,抽大麻合法化,酗酒的人也越來越多,輕微偷盜情況日益增多。以前,就是偷了一個麵包,報警後警察也會來,抓住小偷。現在出現小偷,報警後會讓你在網上填表報案,然後就不了了之。總之,感覺加拿大的治安狀況和社會生活狀況在每況愈下。
就便利店來說,還有其他一些情況。
一個顧客交費時,見收銀機抽屜裏有大額鈔票,伸手抓起就跑。
還有一個華人開的便利店,店主自己經營。一次不經意間把香煙賣給了不滿18歲的年輕人。加拿大的法規規定,香煙必須擺放在商店裏不顯眼的地方,不能出售給18歲以下年輕人。偏偏,那個年輕人抽煙又被警察抓住了。警察發了警告信,但那位老板沒有接受教訓,又一次重複了這個錯誤。第二封警告信到了。店主的太太是個精明人,立即決定,把便利店賣掉了。因為,若第三次發生,收到的就不是警告信而是吊銷營業執照的通知。那樣的話,他們買這個生意的幾萬元就打水漂了。
曾經有過一個夜晚,連續幾家中餐館門被砸破,收銀櫃被偷。餐館隻得貼出告示:“本店無現金”。這大概與中餐館喜歡收現金有關。
許多加拿大人是有錢就花光的。沈先生的便利店收現金和銀行借記卡,而不收信用卡。因此經常出現顧客選好了商品,卻沒有錢付賬的情況:口袋裏現金沒有了,借記卡刷不出錢來,一元,兩元都刷不出來。他們都是有工作的,每半個月發一次工資。然而常常口袋裏空空如也。
我們有時討論這個問題,是不是與每年移民數量成倍增加,大量難民湧入有關。有一個感覺是,移民和難民來了以後,缺少指導教育,放任自流。LINC英語學校有一些這方麵的內容,但不多,仍是以語言學習為主的。這可能是由於加拿大人認為,遵紀守法,文明禮貌是常識,人人都從小就知道,就執行,因而不需要專門教育提醒。
另一方麵,樂善好施,慷慨大方的人也隨處可見。在便利店,則主要表現為為無家可歸者買食品和生活用品。
一天,一個流浪漢在店門口向一位路過的年輕人乞討。年輕人把流浪漢帶進店裏,讓他自己挑選他所需要的東西。流浪漢從口香糖、巧克力、薯條、薯片等食品到洗滌用品,選了許多東西。流浪漢一邊挑選,沈先生一邊默算計價。到60多元時,沈先生提醒他:夠多了。可那位流浪漢卻並不停手,又要了香煙、飲料等。年輕人在門外抽煙,等候。終於選完了,金額已達110多元。年輕人掏出銀行卡,毫不猶豫地刷了。
平時,為流浪漢買三五元食品的人很普遍。
總的感覺是,這十多年來,加拿大社會也在經曆一個不太安定的時期,原本平靜和諧的社會也有波浪翻滾。也許它一直就是這樣,隻是我們作為移民對社會認識較淺,不知道而已。
沈先生在做國際貿易中,也遇到過兩次有計劃、有目的的欺詐。
一次,一個與他合作了好幾年的大商人要他送一些中國產品去。他高高興興地備好產品,送到那個商人的倉庫。商人給他支票時,似乎不經意地說了一句,最近周轉有一點緊張,希望他一周以後才去銀行兌現。他很爽快地答應了。過了兩天,那商人又要一車貨物。這次,那商人又提出延遲一周兌現的要求,他又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絲毫沒有想到會有什麽風險。但是,當第一批產品送去後一周,他去銀行兌現支票時,銀行告訴他支票無法兌現。他立即趕往那家公司,卻發現公司已經倒閉。後來財產清算,他因為金額比較小,一元錢也沒有要回來,損失了兩萬多加元。另一次被騙走六七千元,方式也大致相同。
這類事情,在任何國家都可能發生。想說的是,移民們對加拿大都心存好感,容易把他們想象得太好,以至受騙,吃虧。在一個你不熟悉的社會,多一些警惕性是必要的,特別是有經濟往來的時候。加拿大是一個經濟發達文明程度比較高的國家,但不是天堂。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天堂。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