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位勇敢而高貴的婦人 荷蘭淪陷了,但女王逃脫了
在1940年5月10日黎明時分,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輕輕搖醒了她的女兒。她對朱莉安娜(Juliana)公主說道:“他們來了!”
這一次,淩晨的入侵者是從空中抵達的。幾千名德國傘兵從天而降,越過教堂和風車的尖頂以及橙色瓷磚的屋頂,落到了荷蘭寧靜的綠色海灘和開滿紅黃兩色鬱金香的原野上。荷蘭人被飛機發動機的轟鳴聲驚醒,許多人穿著睡衣和睡褲從家裏跑出來,向天空張望。當送牛奶的人正挨家挨戶遞送時,當家庭主婦們正走向菜市場時,德國空降兵正降落在郊區的花園和城市的街道上。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這似乎是一個迷人的“新遊戲”。
威廉明娜女王卻不那樣想。像哈康國王一樣,她多年來一直在警告政府注意來自希特勒和德國的日益增長的危險。但像挪威一樣,政府官員也並不把他們君王的意見當回事。德國入侵時,還是萊頓大學法律係學生的埃裏克·哈澤爾霍夫·羅爾澤馬(Erik Hazelhoff Roelfzema)回憶說,女王“長期以來一直預料納粹德國會入侵。在這一點上,她在荷蘭幾乎是唯一一人”。即使在其他國家都淪陷之後,“整個荷蘭仍拒絕相信我們會是下一個國家。當戰爭吞噬我們時,我們根本不知道該幹些什麽”。除了1830年當比利時崛起並從荷蘭獲得獨立時曾發生過一場短暫的戰爭之外,自他們和英國人一起在“滑鐵盧戰役”中與拿破侖作戰以來,荷蘭人在和平中一直生活了125年。像挪威人一樣,他們在大戰中一直設法保持中立,直到5月10日那天,他們還執著地希望並相信他們能在這場戰爭中仍然保持中立。
然而即使無法想象的事情發生了,德國確實發動了攻擊,荷蘭人也還自信能沿用他們在幾個世紀以前成功抵抗了西班牙和法國的防禦手段來圍困侵略者。當入侵發生時,東北和南部的數千英畝的土地將被海水淹沒,而荷蘭軍隊將撤回並捍衛堡壘——荷蘭。這包含了荷蘭的主要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烏得勒支、萊頓和海牙。
然而,那個計劃沒有考慮到這樣一個現實,即空降部隊現在可以跨越被海水淹沒的地區,直接降落到堡壘的中心——而這正是德國軍隊現在正在做的事情。5月10日那天,當由坦克和機械化步兵打頭陣的德國軍隊越過兩國邊界時,德國傘兵就已奪取了鹿特丹港和橫跨馬斯河的位於穆爾代克和多德雷赫特的重要橋梁。第二批空降部隊預定在荷蘭的中心——海牙降落,並抓住女王、她的部長們和最高層的軍事指揮官們。
海牙以其茂盛的公園和寬闊的林蔭道而聞名於世,它是一個安靜優雅的文化城市,距離荷蘭海岸和北海隻有幾公裏。希特勒的主要策略是迅速占領,他特別要求德國軍隊在襲擊發起的最初的幾個小時之內抓住女王威廉明娜。他命令進攻荷蘭的空降部隊指揮官必須以最大的尊重和榮譽來對待女王。他甚至要求在她被俘之後要送上一束鮮花。他宣稱絕對不能傷害威廉明娜,“因為她在荷蘭人民中和在全世界是如此受人歡迎”。
在努力爭取挪威國王支持納粹事業的事情上,元首未能如願以償,現在他又決定向荷蘭女王施展魅力了,原因是女王的母親、丈夫和女婿都是德國人。他的意圖注定是失敗的,因為他對這位59歲的女王根本不了解。盡管與德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女王認為第三帝國的製度是“不道德的製度”,並將希特勒及其追隨者斥責為“一群匪徒”。
1939年11月的《時代》雜誌指出:“近年來,希特勒給威廉明娜帶來了極大的麻煩。”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這樣的時候會直言不諱地談論元首,而威廉明娜早已明確地告訴了希特勒和其他所有人,“任何威脅我們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我個人的敵人。”在德國攻勢開始,不到四個小時,她通過荷蘭廣播電台宣布:“我對這一明目張膽違背誠意,公然詆毀文明國家之間體麵的暴力行動提出最強烈的抗議!”
還是一個小女孩時,威廉明娜公主就已經把她的英國管家所定下的人生目標——“做一個大膽而高貴的女人”牢記在心了。她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像她那些著名的祖先:曾在十六世紀領導了荷蘭反對西班牙的獨立戰爭的沉默者威廉,在一個世紀之後捍衛了荷蘭和英國抵抗法國入侵的奧蘭治的威廉一樣,去完成“偉大的事業”。
但令她非常失望的是,她沒能看到實現夢想的可能。作為她年邁的父親威廉三世最年輕且唯一幸存的孩子,她是在被稱之為令人絕望的“籠子”中長大的。她後來說過,荷蘭皇室的帶壓迫性的正規禮儀和嚴格氣氛排斥了“任何一種主動性,不讓人有機會表現出生機勃勃的勇氣”。父親去世之後,害羞、嚴肅的小公主在十歲時成了女王,她和幾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朋友玩伴一起長大。沒有人被允許與她深交。當她冬天溜冰時,指定的池塘或河道會被清場,她被迫單獨一人溜冰。人們曾聽到她偷偷地和她的一個布娃娃說:“如果你頑皮的話,我會讓你成為一個女王,然後就不會有任何其他孩子和你玩耍了。”她與一位德國王公,1934年去世的梅克倫堡-什未林公爵海因裏希(Heinrich)的婚姻並不幸福。多少年之後,她確定她那不幸婚姻的唯一後代——朱莉安娜將得到她能夠給女兒的盡可能同普通人一樣的教養。
從她開始統治的那一天起(她在8歲時承擔起了女王的職責),堅強的威廉明娜就決心突破“籠子”,在這個世界上留下她的印記。19歲時,她提供了她在海牙的一處宮殿作為仲裁國家之間分歧的場所,從而避免以戰爭來解決爭端。這一行為最終導致了海牙國際法庭的建立。1900年在布爾戰爭期間,20歲的女王命令荷蘭軍艦無視英國對南非的封鎖,救出了布爾人的總統保羅·克魯格。18年後,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她向德國的愷撒·威廉二世提供了庇護,並在後來拒絕了同盟國將愷撒作為戰犯引渡的要求。
同盟國因她的無禮而感到惱怒!荷蘭仍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而不是一個現實世界中的二等國家。這樣的看法並沒有錯。雖然荷蘭的黃金年代,曾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產生了如倫勃朗·哈爾曼鬆·範·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和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那樣偉大的畫家,並控製了一個擁有浩瀚疆土的帝國,但這一切在兩個多世紀前就已經結束了。然而,女王和她的人民堅信他們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荷蘭在海外的資產確實大大減少了,但她仍然控製著巨大的殖民地“寶庫”——荷蘭東印度群島,那是從緬甸延伸到澳大利亞的一係列群島。島上豐富的財富包括橡膠、石油、咖啡、煙草、錫和金。盡管荷蘭土地和人口的規模都很小,但它仍然是全球領先的銀行和貿易中心之一,也是諸如飛利浦、荷蘭皇家殼牌公司和聯合利華這樣的藍籌集團總部的所在地。
就她個人而言,威廉明娜決心堅持自16世紀以來統治荷蘭的奧蘭治家族的偉大傳統。但是,她的部長們反複向她說明她已不再擁有奧蘭治威廉和其他著名前輩曾擁有過的權力了。自19世紀中葉以來,荷蘭就像英國和挪威一樣,一直是一個君主立憲製國家,這意味著威廉明娜隻有喬治六世和哈康所擁有的同樣的權利:鼓勵、警告、被谘詢和知曉國情,這讓她很失望。但是,正如在挪威發生的那樣,在執政期間主持國家事務的聯合政府領導人沒有向她谘詢,當她給予他們不請自來的意見時,他們通常很少會注意甚至完全忽視她的意見。
威廉明娜比哈康更加“專橫”和直率,對發泄自己因被忽視而感到的憤怒毫無顧忌。英國曆史學家約翰·惠勒-貝內特(John Wheeler Bennett)曾指出:“在某些方麵,她像維多利亞女王一樣,在不高興的時候,會讓索爾茲伯裏(Salisbury)勳爵那樣的貴族戰栗,或讓俾斯麥王子那樣的貴族渾身出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溫斯頓·丘吉爾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我不怕任何人,隻怕威廉明娜女王。”)在30年代中後期,隨著戰爭威脅的不斷增加,女王得到了許多“發聲”的機會。她為她的部長們和她的人民無視納粹德國而大發脾氣。她後來指出:“當1938年春希特勒入侵奧地利時,對我來說一切都很清楚,德國的政策將導致歐洲的巨大災難。”但是荷蘭人“在一個叫作中立的枕頭上睡著了……我有必要在戰前不久指出,希特勒曾寫過一本書,查看其中內容可能會對我們了解希特勒的意圖有一些幫助”。
大多數荷蘭人都強烈地反對納粹,荷蘭弱小的法西斯政黨——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在1937年的大選中隻在議會的兩院中各贏得了四個席位。與此同時,許多荷蘭人在和平與繁榮中感到滿足,認為希特勒的崛起純粹是德國人的事,對荷蘭的潛在影響或危險性很小。德國也是荷蘭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荷蘭不能刺激它強大的鄰國,因為與德國的貿易對荷蘭的經濟是至關重要的。一位年輕的荷蘭人曾寫道:“在我們的小片土地上……仍像往常一樣在過日子,好像戰爭是不適合荷蘭市場的外國產品。”
直到德國在1938年10月占領了蘇台德地區之後,荷蘭政府才不情願地開始準備戰爭。他們加強了國防防務力度,試圖使荷蘭的武裝力量現代化,但這一切都來得太晚了。荷蘭的工廠無法生產他們所需的全部飛機、武器和裝備,英國和其他國家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武器可提供。結果,荷蘭軍隊調動了30萬人,裝備卻是19世紀的卡賓槍和同樣古老的大炮。在空軍的118架飛機中,僅有少數幾架是最近幾年生產的。隻有主要任務是保護荷蘭東印度群島的海軍,在戰爭開始時還有一些最新的艦船和裝備。
在女皇的敦促下,荷蘭政府在1939年8月,在英國和法國向德國宣戰之前的幾天,動員了全國的武裝力量。與此同時,自十幾歲時起就熱切倡導世界和平的威廉明娜,與歐洲其他五個中立國家——比利時、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的領導人一起,提出了由他們出麵“斡旋”,找到一個非暴力解決波蘭危機的辦法。倡議的發起人——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三世宣布,他和其他領導人希望建立“一種偉大的新的力量——通過小國聯合展現的道德和精神力量來改變世界的看法……讓世界的良知蘇醒過來!”
中立國家拚命試圖阻止他們所看到的即將到來的災難發生,隻是英國和法國感到不快。當宣布開戰時,中立國家,尤其是荷蘭和比利時,拒絕參加正式的軍事會談,這更加大了對盟軍的刺激。不過在幕後,英、荷兩軍特別是兩國海軍,仍在悄悄地交流情報,並製定了德國襲擊荷蘭時的應變計劃。
當德國發起閃電戰時,女王、她的女兒和女婿,以及她的兩個小外孫女(年幼的才9個月)都住在離海牙不遠的鄉村官邸裏。她的衛士告訴她德國傘兵正降落在隻有幾英裏遠的地方。事實上,其中一名衛士剛剛擊落了一架德國飛機,那架飛機墜毀在附近的一個公園裏了。
威廉明娜的衛士們將皇室成員送進汽車裏,在大批車輛和龐大人群造成的交通堵塞中開辟通道,護送皇室成員到達相對安全的努兒登堡宮,那是女王在海牙城中的主要居所。
在接下來的三天裏,當戰事遍及全國各地時,女王和她的家人躲進了努兒登堡宮花園裏的一個小小的防空洞。威廉明娜對與外界隔絕非常不滿,一再要求外出,去親眼看看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情。她的宮廷衛士拒絕了她的要求,向她解釋說他們接到命令不能讓她出宮。當她無法與她的部長們聯係時,她更加憤怒了,因為沒有跡象表明部長們想與她聯係。她又一次發現自己被困在討厭的“籠子”裏了。
在入侵開始幾小時後,荷蘭政府就要求英國提供軍隊和空中支援。“大惑不解,好像根本就不知道遭什麽東西打擊了”的荷蘭外交部部長和殖民地部部長乘坐海軍飛機前往倫敦,親自提出要求。代表英國總參謀長的“帕格”·伊斯梅將軍告訴他們,他們的要求是不可能實現的。英國的小型遠征軍正在比利時戰鬥,沒有多餘的飛機或士兵能被送到荷蘭去。伊斯梅後來回憶道:“即使有部隊可以使用,我們也無法及時把他們送到那裏。我記得當時是這樣說的,‘唉,我們沒有魔術地毯’。”那天晚些時候,在內維爾·張伯倫辭職後成為首相的溫斯頓·丘吉爾這樣描述那些荷蘭官員——“麵容憔悴並疲勞,眼睛中充滿了恐懼”,他給他們的也是同樣的壞消息。
到了5月13日,德國空軍已經摧毀了大部分荷蘭空軍。盡管裝備不良,荷蘭軍隊依然頑強地抗擊了德軍,但最終德國人還是控製了荷蘭的大部分地區。入侵之初,荷蘭士兵曾經成功地消滅了降落在海牙外圍三個機場的德國空降兵,沒讓女王和政府要員立即陷入德國人手中。然而,海牙的守衛者們無法長期抵擋德國人的進攻浪潮,這個城市大部分已經被包圍,在許多街道上都開始了近距離格鬥。
那天早上五點鍾,威廉明娜急切地向她的同胞君主喬治六世求助。在白金漢宮值班的侍衛叫醒了英國國王,告訴他荷蘭女王打電話來了。被驚醒的國王從來沒有見過威廉明娜,以為那是一個玩笑。但是正如他後來在日記中所寫的那樣,他接了電話,發現這真的是她。“她懇求我派飛機去保衛荷蘭。我把這個消息傳給了所有的相關人士後,就回到**去了”。當喬治仍在睡覺時,威廉明娜準備出逃了。在她向英國國王提出求救之後不久,荷蘭軍隊總司令溫克爾曼將軍就告訴她:德國軍隊正在前往努兒登堡宮的途中去捕捉她,她必須立即離開。
在前一天晚上,女王讓31歲的女兒朱莉安娜及其家人乘坐英國的一艘驅逐艦去了英國。這是荷蘭和英國海軍之間戰前商談的成果,當時就製定了荷蘭遭到入侵時撤離皇室和政府的計劃。威廉明娜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國家,決定前往荷蘭西南部的澤蘭省,那裏的荷蘭人在法國軍隊的幫助下仍在繼續抵抗敵人。在將官方文件匆匆裝進箱子之後,她就乘坐一輛裝甲車趕往鹿特丹附近的荷蘭角港。有幾千人(其中許多是猶太人)聚集在那兒的碼頭上,躲避著德國人的炸彈,同時拚命尋找逃出去的通道。
剛登上英國“赫斯福德”號驅逐艦,穿著救生衣,戴著頭盔,“冷靜並安詳”的女王就要求艦長駛向澤蘭。艦長告訴她,他接到的指令是不準停靠任何海岸,必須直接去英國。威廉明娜沮喪極了。她希望到戰場上去和她的軍隊在一起,正如她那些傑出的先驅多年前曾做過的那樣,也正如利奧波德的父親、比利時的國王阿爾貝特一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所做過的那樣。如果發生了最糟糕的情況,她已作好了準備,用奧蘭治威廉的話來說,“成為在最後一條戰壕裏倒下去的最後一個人”。她無法接受她被剝奪了完成“偉大事業”的機會。她將按照海軍部的指示去英國。但她決定一旦登陸,她將要求立即返回荷蘭,並帶上為她正在受難的國家所需要的更多的援助。
幾小時之後,當威廉明娜從英國哈裏奇港打電話給喬治六世時,他對她要求的答複是禮貌的“不行”。國王解釋說,自從她離開荷蘭的那天早上以來,荷蘭的軍事情況已大大惡化,她能回去將是不可思議的。他補充說,一列火車正等著把她帶往倫敦。那是一天中的第二次打擊,強悍、硬朗的女王接近淚崩。她怎麽能在曆史最糟糕的時刻,拋棄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她知道荷蘭人民不會理解她離開時的狀況,這會給每個仍在荷蘭的人造成一個“震撼人心的印象”。然而,除了遵循英國國王的指示乘火車去倫敦,她還有什麽其他選擇?她很清楚,她正在追隨奧蘭治威廉的腳步,他在兩個多世紀前就曾在英國首都居住。但他是帶著勝利去倫敦當英格蘭的新國王的,而她則是前去避難。
當威廉明娜乘坐守衛嚴密的火車於當天下午到達因煙熏變黑的倫敦利物浦街車站時,喬治六世和一隊身穿卡其軍裝的英軍儀仗隊在車站迎接她。臉色陰沉的女王從車上走下來,她的肩上扛著防毒麵具,帶子勒住了在驅逐艦上給她的鋼盔。在她的兩頰親吻之後,喬治國王陪著她到了白金漢宮。他後來在日記中寫道:“她自然很不高興,因為她沒有帶任何衣服。”
威廉明娜仍然希望她能回去,但是第二天德軍對鹿特丹的狂轟濫炸終止了她的計劃。5月14日下午,翼尖並著翼尖的一大批亨克爾He111轟炸機向鹿特丹市中心投下幾百枚燃燒彈,燒毀了該地區的大部分建築,造成近千名居民的死亡。德國官員宣稱,如果不投降的話,荷蘭的其他城市也將遭受同樣的命運。溫克爾曼將軍在當天下午簽署了投降書。
然而現實再一次證明,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按照德國人精心製定的計劃去進行。荷蘭的大部分黃金已經消失了,它們正在去英國和美國的途中,還有超過10億美元的國際證券,以及價值數千萬美元的鑽石都不見了。而最重要的是叛逆的荷蘭女王和她的政府的消失。像哈康七世的出逃一樣,這是德國人的又一次失誤,而希特勒很快就會為此而感到後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