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本書最後收尾的時候,孩子們跑過來,問我書名是什麽?我說,我想寫一本從女人到當媽媽的故事。哥哥聽到之後說:“那你要把帶我長大的每個月寫進去。”我笑了,問他:“我就是要寫這個欸,你怎麽知道?”弟弟接話說:“媽媽你寫書寫累時,聞我的兔兔補充體力。”這個梗是因為有一天我寫到很累在發呆,弟弟跑過來問我怎麽了,我說頭腦空空的不知道要寫什麽,借我你的兔兔,讓媽媽聞一下補充體力。
這樣的畫麵是我在單身時完全無法想象的,包含這些場景,以及這些場景中的我。一幕幕中有著每個無眠夜哄著孩子入睡的我、受傷流血了還是咬牙擠母乳的我、上幼兒園第一天和孩子一起哭的我、和孩子一起玩恐龍搭出租車遊戲的我。當然,還有那些疲累到感覺空洞的我、想念著和朋友狂歡大笑的我,於是成就了想為女人與母親做一些事的我。
在台大醫院工作的最後幾年,院方成立了婦女心理谘詢的門診,那像是一個開始,不隻是個心理師,更是個以母親的身份重新和每位來谘詢的女性的人生交會,我共感了很多原生家庭失落的悲傷、在母職壓力下的困惑、在伴侶關係中的孤單,以及在空巢期的失落茫然。我記得我在離開醫院前最後一場臨床報告的題目是“那些女性教我的事”。到現在,我還是持續在發掘從女人心裏開出的花以及收集種子,和她們一起找尋新的土壤,期待用一抹新綠映照著她們的內在。
從女人走到母親,僅僅用不同的生命經驗形容這個過程我覺得太簡單,這個過程更像是放了一個新的靈魂進入身體,和舊有的靈魂交織對話著,慢慢融合成一個時而母親、時而自己的個體。其中有你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能量,火力全開的前額葉功能;當然還有一些你自己不喜愛甚至也不願意看的灰暗,也許是想逃離母職的聲音、覺得永遠都不夠好的自貶,還有一些覺得沒有被好好愛著的寂寞。
那都是你心裏的聲音,有的震耳欲聾,有的你希望開靜音,可以的話也許你想找個地方把這些聲音埋起來。而且,這非常有可能是你在單身或產前,完全沒有想到的狀態。所以你的不知所措,都極其合理。
這本書,看似是工具書,也像是心情日記本,那都是我想陪你一起聽著你內在聲音的路徑。我常和個案比較,進行心理谘詢或治療的過程,像是把原來我們隻能一個人看見的、沒被整理過的資料,放到與心理師共享的雲端硬盤,一起整理、分類和去蕪存菁,甚至我們也可以一同改寫一些資料。現在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是我和你的雲端硬盤,看著、讀著,就仿佛被聆聽著、理解著。
書中有些谘詢場景、有些個人故事,那都不是單一個案的經驗,而是我腦中所有的人生百態經過過濾後,想留給你共同思考的生命足跡,真實而非指涉,但你應該會有共鳴。
也許你已經度過了懷孕階段,沒關係,你可以從育兒部分開始閱讀;也許你還不確定你是否要成為母親,而你也不見得要成為母親,你仍然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一種參考,陪著你做選擇。
最後,我想送一句話給翻開這本書的你:無論你來自哪裏、要前往何處,我希望你無所畏懼地喜歡自己的選擇,不論哭或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