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
孔子在周遊列國多年之後,回到了魯國。魯國的當權者季孫氏本來是要任用孔子的,但最終卻沒有任用孔子,因為孔子批評了他。是什麽樣的批評,讓季孫氏如此惱火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①,友多聞,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損矣。”
①諒:誠信。
②便辟:慣於走邪道。
③善柔:善於和顏悅色地騙人。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交友有三種,有害的交友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誠信的人交朋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這是有益的;同慣於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於阿諛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慣於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這是有害的。”
孔子認為結交好的朋友,大家是可以一起進步的,但並不是任何朋友都是可以去結交的,這就需要自己去辨別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知道什麽樣的朋友值得去結交,什麽樣的人應該遠離。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①;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②;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③.。”
①色:女色。
②鬥:爭鬥。
③得:這裏指貪心。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覺:少年時,容易衝動,要戒女色;壯年時,脾氣火爆,要戒好鬥;等到年老時,身體已經衰弱,要戒貪心。”
我們在做人做事時,千萬不要貪心,在利益麵前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考慮事情要全麵,否則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②大人,侮聖人之言。”
①大人:指身處高位的人。
②狎:輕視。
譯文
孔子說:“君子敬畏的有三件事: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聖人的言語。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怕它,輕視王公大人,輕侮聖人的言語。”
越是有道德、高尚的人,就越會對生命充滿敬畏,對眾生抱以憐憫之情;而越是卑鄙小人,往往越會目無法紀,做出肆無忌憚之事。
同時,我們也要知道,孔子所講的王公大人,是帶有封建倫理道德色彩的。作為新世紀的學生,我們要尊敬、敬畏的不是這些“大人”,而是我們的老師、家長和其他品德高尚的人。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①為下矣。”
①斯:就,是。
譯文
孔子說:“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資質的人;經過學習後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還不學習的人,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我們在平時就要勤奮好學,不要等遇到困難再去學習。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習並不是為了別人才學的,是為了自己。如果在遇到困難時才想起學習,那就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