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第五
本篇中,孔子對於眾弟子及他人的評價,或有讚揚,或有批評,比如孔子肯定冉雍的仁德,而否定浮華的言語;欣慰於漆彫開的謙虛;對於子路忠誠的肯定,對其好勇的否定;對於申棖欲望過多的批評,等等,都是孔子從弟子為人處世的現實中肯定他所弘揚的“仁”,也說明了“仁”的標準是多麽嚴苛,非常人所能及。讓我們來看看,這些標準都有哪些內容吧!
子謂公冶長①,“可妻②也。雖在縲絏③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④妻之。
①公冶長:姓公冶名長,字子芸,齊國人,孔子的弟子。
②妻(qì):把女兒嫁給他。
③縲絏(léi xiè):捆綁犯人用的繩索,這裏借指牢獄。
④子:古時無論兒、女均稱子。
譯文
孔子評論公冶長說:“可以把女兒嫁給他。他雖然坐過牢,但這並不是他的罪過呀。”於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我們不應該歧視那些曾經犯過錯誤的人,他們並不是天生就是壞人。
或曰:“雍①也仁而不佞②。”
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③,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①雍:孔子的學生,姓冉名雍,字仲弓。
②佞(nìng):能言善辯,有口才。
③口給:指應對敏捷,說話又快又多。給,充足。
譯文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
孔子說:“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俐齒和人辯論,常常招致別人厭惡。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古人認為,一個人隻要有仁德就足夠了,不需要能言善辯、伶牙俐齒,多說漂亮話不如多做漂亮事。但這個道理在現代社會已經不是很行得通了,現在的人才不僅要求品德好,而且在各個方麵都要求很高。因此,我們少年兒童更應該全麵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於海。從②我者,其③由與!”
子路聞之喜。
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④。”
①桴(f%):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②從:跟隨、隨從。
③其:副詞,大概、恐怕。
④材:通“裁”,裁處、安排。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隻有仲由吧!”
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
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但你不知道該怎麽裁度事理。”
我們做人做事光有勇氣是不夠的,還應該努力學習,增長自己的知識,隻有這樣,才能成為“有勇有謀”的人。
子曰:“吾未見剛者。”
或對曰:“申棖①。”
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①申棖(chéng):孔子的學生,姓申名棖,字周。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剛毅不屈的人。”
有人回答說:“申棖就是這樣的人。”
孔子說:“申棖這個人欲望太多,怎能稱得上剛毅不屈呢?”
一個人如果沒有世俗的欲望,就不會因為得到與失去而歡喜憂慮,內心就會變得無比強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浮華褪去,那一抹平淡的真實方顯人性真正的偉大。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②與天道③,不可得而聞也。”
①文章:這裏指孔子傳授的詩書禮樂等。
②性:人的本性。
③天道:天命。
譯文
子貢說:“老師講授的禮、樂、詩、書的知識,依靠耳聞是能夠學到的;老師講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論,我們無從聽到啊。”
禮、樂、詩、書等具體知識都是有形的,隻靠耳朵聽就可以學到。但對於深奧神秘的道理,卻不是隻通過耳朵聽就可以學到的。對於我們來說,學習高深的知識必須從內心深處細心感悟,才有可能心領神會。
子路有①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①有:又,再次。
譯文
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卻沒能親自實行的時候,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我們做事就應該像子路一樣穩紮穩打,勇於實踐。一個人喜聽善道,固然是好事,但是隻聽而不實踐,和不聽的效果差不多。
子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②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①孔文子:衛國的執政上卿,姓孔,名圉,字仲叔。“文”,是他死後的諡號。
②敏:聰敏。
譯文
子貢問道:“為什麽給孔文子一個‘文’的諡號呢?”
孔子說:“他聰敏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卑下的人請教為恥,所以用‘文’作他的諡號。”
勤奮而帶有濃厚興趣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請教,也要向自己的同學,甚至看起來學問沒有自己高的人請教,他們也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子曰:“晏平仲①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①晏平仲:齊國的賢大夫,姓晏,名嬰,字仲。“平”是他死後的諡號。
譯文
孔子說:“晏平仲這個人善於與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別人越發恭敬他。”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時間越久就越能看出一個人的本質。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以誠待人,把自己真實、善良的一麵展現出來,才會獲得朋友的尊重。
子曰:“臧文仲①居蔡②,山節藻棁③,何如④其知也!”
①臧文仲:姓臧孫名辰,“文”是他的諡號。因不遵守周禮,被孔子指責為“不仁”“不智”。
②蔡:國君用以占卜的大龜。蔡這個地方產龜,所以把大龜叫作蔡。
③山節藻棁:節,柱上的鬥拱;棁(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鬥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繪以水草花紋。這是古時候裝飾天子宗廟的做法。
④知:通“智”,智慧。
譯文
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隻大龜,藏龜的屋子鬥拱雕成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他這個人怎麽能算是有智慧呢?”
不尊重規則的人都稱不上有智慧,因為規則的背後意味著所有認同規則的人的力量,不尊重規則就是在同這股力量為敵,這樣遇到的阻力必然會很大。
季文子①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再,斯②可矣。”
①季文子:魯國的大夫,姓季孫,名行父。“文”是他的諡號。
②斯:這。
譯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
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
三思而行確實是小心謹慎,但很多事情往往沒有那麽多考慮的時間,如果不能當機立斷,就會錯失許多機會。因此,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不能瞻前顧後,考慮得太多,要果斷而行,以免錯失良機。
子曰:“寧武子①,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②。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①寧武子:衛國大夫,姓寧名俞。“武”是他的諡號。
②愚:這裏是裝傻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個人,當國家政治清明時,他就顯得聰明;當國家政治黑暗時,他就裝傻。他的那種聰明別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種裝傻別人就做不到了。”
世上的事情,處不變容易,處變難;發揮自己的才能建功立業容易,隱藏自己的智慧而成功難。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在麵對事物變化的時候,要學會內心以平靜的狀態來應對,這樣才有機會成為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子曰:“孰謂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當時的人認為他很直率。
②醯(xī):即醋。
譯文
孔子說:“誰說微生高這人直爽啊?有人去問他要點醋,他(不直說沒有,而是)到他的鄰居家要了一點,給了那人。”
表麵看,微生高樂於助人,寧可到鄰居家借醋也不願讓求助的人空手而歸。但細細一想,這並不是直率,而是虛偽。對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就要坦誠地說做不到,這並不丟人。
子曰:“已矣乎①!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②者也。”
①已矣乎:表示感歎,好比說“罷了”。已,止。
②自訟:自我責備。
譯文
孔子說:“算了吧!我還沒有看見過能夠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又能從內心責備自己的人。”
古往今來,人們往往能夠一眼看到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有的人即使明明知道自己有錯,也因為顧及麵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絕承認,更談不上從內心去責備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錯誤,不去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任推到別人頭上。這些都不是君子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