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分析焦慮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如何分析和解決焦慮問題
我有六個忠實的仆人
(他們教會我所知的一切);
他們的名字是:事件、原因、時間、方式、地點、人物。
——拉迪亞德·吉卜林
用第一部分第二章提到的開利的“神秘處方”,能解決所有的焦慮問題嗎?當然不可能。
那麽,應該怎麽辦呢?答案是:我們要通過學習以下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來武裝自己,以便解決各種焦慮帶來的困難。這三個步驟是:
1、獲取事實材料
2、分析事實材料
3、做出決斷並付諸行動
就這麽簡單?不錯,這是亞裏士多德教導別人並切身運用過的。如果想解決那些侵擾著我們、讓我們日夜如臨地獄的難題,那麽我們也必須用上這種方法。
我們先來看第一步:獲取事實材料。為什麽獲取事實材料如此重要呢?因為隻有把事實查清楚,才有可能理智地解決問題。弄不清事實,我們就隻能在混亂中一籌莫展。你以為這是我的想法?不是,這是已故的郝伯特·霍克斯的思想,他在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當了22年的院長,幫助過20萬個學生解決了焦慮問題。他曾對我說,“困惑是產生焦慮的主要原因”。他是這樣說的:“世人的焦慮,大多是因為對事實缺乏了解就試圖做出決斷。譬如說,我碰上了一個的問題,必須在下周二下午三點之前予以解決。那麽在下周二之前,我肯定不會嚐試就此做出任何決定。在這段時間裏,我會專注於獲取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情況。我不會焦慮,不會為此憂心忡忡,也不會輾轉反側。我隻會專心致誌獲取事實。等到了星期二,如果我已經弄清了全部的事實,問題基本就迎刃而解了。”
我問霍克斯院長,這是否說明他已徹底戰勝了焦慮呢?他答道:“是的,可以坦率地說,我現在的生活幾乎與焦慮不沾邊兒了。我發現,一個人如果致力於公正、客觀地查清事實真相,他的焦慮就會在智慧之光照耀下煙消雲散。”
請允許我重複一下他的話:“一個人如果致力於公正、客觀地查清事實真相,他的焦慮就會在智慧之光照耀下煙消雲散。”
可是我們大多數人是怎麽做的呢?如果我們還算關注事實的話——托馬斯·愛迪生非常嚴肅地說過:“人們懶得思考問題,為此會不擇手段。”——如果我們還算關注事實的話,也隻是像獵狗一樣,緊盯著那些我們已經考慮到的部分,卻忽視了其他一切。我們隻想獲得支持自己行為的事實——這些事實輕而易舉地就滿足了我們的主觀願望,讓我們先入為主的偏見得到合理的解釋。
正如法國作家安德烈?莫洛亞所說:“任何事情,隻要與我們的個人願望一致,似乎就是可信的,如果不一致則會讓我們大為光火。”
既然這樣,我們找不到解決難題的答案還有什麽好奇怪的呢?如果我們就是認為二加二等於五,那麽在做二年級的算術題時不也會遇到同樣的困難嗎?可是,這世界上就有很多人,堅持認為二加二等於五,甚至是等於五百,從而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對此,我們能怎麽辦呢?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要排除個人情感,就像霍克斯院長說的那樣,必須“公正、客觀”地弄清事實真相。
這對於深陷焦慮之中的人們來說並非易事,因為我們焦慮的時候往往情緒激動。不過,我找到了兩種辦法,可以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從而以純粹、客觀的態度對待事實情況:
1.在獲取事實材料的時候,我假裝不是在為自己,而是為他人搜集信息,這樣有助於我保持冷靜和公正,也可以幫助我剔除個人情感因素。
2.在搜集與那些引起焦慮的問題有關的事實材料時,我有時會設想自己是對方的辯護律師。換句話說,我要盡可能獲得一切對我不利的情況——一切違背我的初衷、讓我不願麵對的情況。
然後我把正反兩方麵所有事實情況都記錄下來,一般都會發現,真理其實就存在於這兩個極端之間。
我想強調的是,無論你我,甚至是愛因斯坦或美國最高法院,都無法在查明事實真相之前對任何問題做出明智的決斷。托馬斯·愛迪生知道這一點。他去世的時候,留下了2500本筆記,裏麵記滿了他所麵臨的各種問題的事實根據。
所以,解決問題的第一個原則是:獲取事實材料。讓我們效仿霍克斯院長的做法吧:在嚐試解決問題之前,以公正的態度弄清全部的事實。
然而,僅僅獲取全部的事實材料並不能給我們帶來什麽好處,我們還要對它們加以分析、判斷。
代價不菲的經曆讓我發現,把事實寫下來再作分析,這樣要容易得多。實際上,把事實寫在一張紙上並且說清我們的問題,就已經對我們做出合理的決定大有幫助了。正如發明家查爾斯·凱特林所說的:“把問題陳述清楚,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
下麵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來看看這種說法的實效。中國人有種說法,叫“百聞不如一見”。就當我給大家展示的是一幅可以看見的畫吧,看看人家是怎麽把我們正在談論的東西轉化為實際行動的。
就舉蓋倫·利奇菲爾德的例子吧。我認識他已經有些年頭了;他是一個在遠東地區非常成功的美國商人。1942年日軍侵入上海的時候,利奇菲爾德先生正呆在中國。下麵是他來我家做客時對我說的:
“日本佬偷襲珍珠港後不久就湧進了上海。我當時是上海亞洲人壽保險公司的經理。他們給我派來一個‘軍方清算員’——他其實是個海軍上將——並且命令我協助他清查我們公司的財產。我當時別無選擇,要麽和他們合作,要麽看著辦。這裏的‘看著辦’當然意味著死路一條。
“我隻得奉命行事,因為我沒有選擇的餘地。不過,有一筆大約75萬美元的保險費,我沒有填在那張要交給日軍將領的清單上,因為這筆錢歸我們香港分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資產無關。不過,我還是很擔心,怕萬一日本佬發現我的所作所為,我就會陷入麻煩。他們果然很快就發現了。
“他們發現的時候我不在辦公室,不過我的主辦會計在場。他事後告訴我說,那個日本將軍暴跳如雷,破口大罵,說我是小偷、叛徒!說我沒把日本皇軍放在眼裏!我知道那是什麽意思,我要被抓進橋樓裏去!
“橋樓就是日本蓋世太保的刑訊室!我有幾個朋友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被關到那個鬼地方。我的另外幾個朋友在那裏經受十天的刑訊折磨之後死掉了。現在輪到我進橋樓了。
“該怎麽辦?我是星期天下午聽到的這個消息。我想,我應該嚇壞了。要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我真會被嚇死。多年以來,每次遇到憂心的事情,我總會坐到打字機前,寫下兩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答案:
1.我擔心的是什麽?
2.我能做什麽?
“過去我嚐試著給出答案,但不把它們寫下來。但是幾年前我就改變了做法。我發現,把問題和答案都寫下來能讓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
“所以,在那個周日的下午,我徑直回到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的住處,拿出打字機,開始寫道:
1.我擔心的是什麽?
我害怕明天早上會被抓進橋樓裏。
2.我能做什麽?
“我花了幾個小時思考這個問題,並將可以采取的四種措施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打了出來:
(1) 我可以去向這位日本海軍上將解釋清楚。可是他“英語的,不說”,如果找個翻譯來跟他解釋,沒準會再次惹毛他。那可能就意味著死亡,因為這家夥十分凶殘,可能不願多費口舌就把我扔進橋樓了。
(2) 我可以設法逃走。但是不可能。他們時刻監視著我,每天進出在基督教青年會的住處都要登記,如果我想逃走的話,極有可能被抓起來槍斃。
(3) 我可以躲在房間裏不再去辦公室上班。但如果我這樣做,那個海軍上將會心生疑竇,很可能會派兵來抓我,然後直接把我關進橋樓,根本不給我說話的機會。
(4) 星期一早上,我可以照常去辦公室上班。那樣的話,那個日本將軍可能會因為忙昏了頭而忘掉我做的那件事。即便他記起來了,也可能已經冷靜下來,不再找我麻煩。如果真的這樣,那我就萬事大吉。萬一他真的找我麻煩,我還有機會向他解釋一番。所以,周一早晨若無其事地照常去辦公室上班,這樣我會有兩次避開橋樓的機會。
“思索再三,我決定采取第四個辦法:周一早晨照常上班。主意打定,我頓時如釋重負。
“第二天早上我走進辦公室,那個日本海軍上將正坐在那兒,嘴上叼著一根香煙。他像平常一樣瞅了我一眼,什麽話也沒有說。謝天謝地!六個星期後,他回東京去了,我的擔心也就此結束。
“就像我說過的那樣,那個周日的下午,我坐下來把可以采取的各種措施以及後果寫下來,然後鎮定地做出決定,很可能就這樣救了自己一命。如果我當時沒有這麽做,就可能驚慌失措、猶豫不決,衝動之下做出錯誤的舉動。如果我不是在深思熟慮之後才做決定,那個星期天下午肯定會慌張焦慮,那個晚上也會難以入睡。周一早上去辦公室時也會心事重重、愁容滿麵,僅這一點就很可能引起那個日本將軍的疑心,促使他采取對我不利的行動。
“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向我證明了做出決定的巨大價值。不能明確目標,不能跳出胡思亂想的怪圈,這是讓人精神崩潰、遭受地獄般折磨的根源。我發現,一旦做出清晰、果斷的決定,50%的焦慮情緒就煙消雲散了,而另外的40%也將在付諸實施之際**然無存。
“所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去實施,就能消除我90%的焦慮:
1、清楚地寫下我所擔心的是什麽
2、寫下我可以做些什麽
3、決定該做的事情
4、立刻按照決定去做。”
蓋倫·利奇菲爾德現在是總部設在紐約約翰大街3號的斯塔爾·帕克·弗裏曼公司遠東區總裁,掌管著大量的保險和金融業務。
事實上,就像我前麵說過的那樣,蓋倫·利奇菲爾德是目前亞洲地區最重要的美國商人;他誠懇地告訴我說,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歸功於這種分析焦慮、正視焦慮的方法。
他的方法為什麽這麽好呢?因為它有效、具體,能直擊問題的要害。而其中最關鍵的是不可或缺的第三個步驟:采取行動。
我們要采取切實的行動,否則收集事實並進行分析就像是迎風吹口哨——純粹浪費精力。
威廉·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一旦下定決心,剩下的就是去執行了,此時要拋開一切顧慮,也不用關心結果。”(這裏威廉·詹姆斯無疑把“關心”當作“焦慮”的同義詞來用了。)他的意思是說,一旦你基於事實做出了慎重的決定,那就行動起來吧。不要左思右想;不要遊移不定,裹足不前;不要懷疑自己,那隻會讓自己迷失,引來更多的疑慮;不要再三回頭張望。
有一次,我問起俄克拉荷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韋特·菲利普,他是如何執行自己的決策的。他說:“我們不停地思考問題,一旦過度就會造成困惑和焦慮。有的時候,過多的查證和思索反倒無益。有的時候,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決執行,絕不回頭。”
你何不馬上運用蓋倫·利奇菲爾德的方法來解除你的焦慮呢?
以下是:
問題一:我在擔心什麽?(請用鉛筆把問題的答案寫在下麵的空白處。)
問題二:我能做些什麽?(請在下麵的空白處寫上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問題三:我準備采取的措施。
問題四:我什麽時候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