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本書創作過程和緣由

1909年,我還是紐約最鬱悶的毛頭小夥之一。當時的我以銷售卡車為生。我不懂卡車行駛的原理,不僅如此,我根本就不想搞懂。我討厭自己的工作。我討厭住在第五十六大街西區一間裝修簡陋的房間裏——這間房子裏到處都是蟑螂。我仍然記得,我有幾條領帶,就掛在那間屋子的牆上。如果哪天早晨我伸手去拿一條新領帶,這些蟑螂就會四散逃去。我討厭在廉價、肮髒的餐館吃飯,那兒或許也是蟑螂遍地。

每天晚上,我都會帶著偏頭痛回到孤零零的房間,這頭痛是失望、焦慮、痛苦和嫌惡等情緒引起的。我之所以嫌惡,是因為大學時代的夢想已經變成了夢魘。這就是的人生嗎?這就是我熱切向往的、至關重要的人生經曆?幹著討厭的工作,終日與蟑螂為伍,吃著令人作嘔的食物,對未來失去希望,難道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我渴望有閑暇去閱讀,去寫幾本書——這曾是我大學時代的夢想。

我知道,放棄這份令我討厭的工作有百利而無一弊。我不求大富大貴,隻希望能讓生活豐富多彩。簡而言之,我到了破釜沉舟的時刻,到了大多數年輕人開始創業做出決斷的時刻。所以我做出了一個徹底改變我一生的決定。這個決定讓我在過去的35年裏盡享快樂,得到的回報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

我的決定是:放棄這份討厭的工作,並且以在夜校教授成人培訓班為生——因為我在密蘇裏州沃倫斯堡州立師範學院學習過四年教育學。這樣,我就可以利用白天的空閑讀讀書,準備講稿,寫寫小說和短篇故事。我希望“為創作而生活,為生活而創作”。

我該在夜校裏給這些成年人教些什麽課目呢? 我回顧並分析了自己在大學裏接受的訓練,發現對工作和生活最有實用價值的就是公眾演講方麵的訓練和經驗,它比我在大學期間學過的所有其他課程加起來都更有價值。為什麽呢?因為正是這些經驗**滌了我的怯懦,增強了我的自信,讓我有勇氣和信心與人相處。這些經驗也表明,通常那些勇於闡述自己想法的人才是有領導能力的。

我向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大學申請在他們的晚間延長班教授公眾演講課程的職位,但是這兩所大學認為,沒有我的幫助也能開展工作。

那時的我失望之極——但現在想來,還真該感謝上帝,因為他們拒絕了我,才讓我得以到基督教青年會的夜校授課,那兒是一個需要教學效果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地方。這是多麽巨大的挑戰啊!這些成人學員可不是為了獲取大學學分或者提高社會威望才來聽課的。他們來此隻有一個原因: 他們想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希望在商務會議上能站直腰板說上幾句,而不會因為恐懼而暈倒。銷售員們希望無需在大街上繞上三圈才能鼓起勇氣去見難纏的客戶。他們希望提升自信,希望在職場獲得成功,他們希望為家裏多賺點錢。這些學員的學費都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的,一旦覺得學習沒有收獲,他們可以立刻停止付款。我領的也不是薪水,而是一部分分紅,所以,為了糊口,我必須使我的課程具有實效。

當時,我覺得自己是在巨大壓力之下進行教學,但是現在我認識到,那是一種寶貴的訓練。我必須調動學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必須讓他們感到每次課程都有收獲,這樣才能吸引他們繼續來上課。

這是一份令人興奮的工作,我熱愛它。我驚奇地看到,這些職業人士迅速地建立起自信,很快得到了晉升和加薪。這些班級取得了成功,遠遠超乎我最樂觀的期望。起初,基督教青年會連每晚五美元的工資都拒絕支付給我,可三期培訓班之後,他們居然付給我每晚三十美元的分紅。開始,我隻教授公眾演講課程,但是過了幾年,我發現這些人也需要有贏得友誼、影響他人的能力。因為當時找不到一本合適的關於人際關係的書,我就自己動手寫了一本。這本書是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寫成的,它是在這些培訓班學員的經驗基礎上逐步凝練而成的,我把那本書命名為《人性的弱點——怎樣贏得友誼、影響他人》。

這本書隻是為我自己的成人培訓班編寫的教材,而且我寫的其他四本書也一直不為人知,因此我做夢也沒想到它能成為暢銷書,或許我是健在的暢銷書作家裏最感到意外的一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這些成人學員另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焦慮”。我的學生當中大部分是職場人士,有經理、營銷人員、工程師、會計,幾乎遍布各行各業,而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存在焦慮的問題!我的班上也有女學員,有白領女性,也有家庭主婦,她們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很明顯,我需要一本關於如何征服焦慮的教材,所以我再次嚐試尋找一本這樣的書。我去了位於第5大道和第42大街的紐約最大的公共圖書館,令人驚訝的是,以“焦慮”為書名的隻有22本。同時我也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以“蠕蟲”為書名的卻多達189本,其數量幾乎是前者的九倍!感到吃驚了吧?既然焦慮是人類麵臨的最大問題之一,你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每一所高中和大學都應該有一門關於“如何克服焦慮”的課程吧?可是,即便某所大學開設了這方麵的課程,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難怪《如何成功克服焦慮》的作者大衛·西伯裏在書中寫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太缺乏經驗上的準備,等到麵對壓力時,就會像一個書呆子被叫去跳芭蕾舞那樣,笨手笨腳,不知所措了。”

結果如何呢? 醫院裏過半的床位都被患有精神和情感方麵疾病的患者占據著。

我仔細查閱了閑置在紐約公共圖書館書架上那22本有關焦慮的書,還購買了所有我能找到的關於焦慮的書籍。然而,我還是找不到哪怕一本適合用做成人培訓教材的書。所以我決定自己動手寫一本。

七年前,我開始為寫這本書做準備。怎麽準備呢?我閱讀了曆代哲人有關焦慮的論述,還讀了數百本名人傳記,從孔子到丘吉爾,無所不包。我還采訪過各行各業中的傑出人物,比如傑克·登普西、奧馬爾·布拉德利將軍、馬克·克拉克將軍、亨利·福特、埃莉諾·羅斯福和多蘿西·迪克斯。但這隻是個開始。

我還做了一件比采訪和閱讀重要得多的事情,在一所研究如何戰勝焦慮的實驗室工作了五年,這個實驗室就建立在我的成人教育班上。

據我所知,這是世上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此類實驗室。我們的做法是這樣的:首先教給學員一套如何克服焦慮的準則,讓他們將這些準則應用於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然後回到班上匯報所獲得的結果。也有一些學員匯報的是以前運用過的一些技巧。

正因為有了這麽多的經驗,我敢肯定我是世上聽過有關“如何戰勝焦慮”演講最多的人。此外,我還閱讀了數百篇世界各地有關“戰勝焦慮”的演講稿,這些是別人郵寄給我的。我們在世界各地都舉辦有成人教育培訓班,這些演講稿正是在這些班級上獲過獎的。所以這本書並非出自象牙塔,也不是學院派關於“如何戰勝焦慮”的說教之詞。相反,我要寫作的是一部緊湊、簡明、紀實性的報告,講述成千上萬成年人戰勝焦慮的經驗。有一點是肯定的:本書絕對實用,這一點你可以完全放心。

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這本書中絕對找不到關於“張三”或“李四”這種虛構人物的故事,那樣就沒人能確認他們的身份了。除了極少數的情況,本書都使用了真實姓名和真實地址。我可以保證,此書中所使用的例子都是真實的、有據可查的。

法國哲學家瓦雷裏說過:“科學就是成功秘訣的匯總。”這本書收集的就是經得起時間考驗、克服焦慮的成功案例。不過,我得提醒你:你在本書中找不到什麽新鮮玩意兒,大都是你原本就知道的,隻是沒有去實際應用而已。其實,你我都不需要什麽新觀念,我們已知的方法就足以讓我們享受完美的人生。我們都讀過耶穌的金箴和登山寶訓,我們的問題不在於無知,而在於無為。本書的目的是重新闡述、說明、優化一些古老的基本道理,並將它們發揚光大,從而督促你采取行動,應用它們。

你拿起這本書不會是為了了解它的創作過程,你是為了付諸行動。好,那就讓我們行動吧!請先看看本書第一、第二部分,如果讀完後仍然不覺得有什麽克服焦慮、享受人生的新動力和新啟發,那麽就把這本書扔了吧,它對你沒用。

戴爾·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