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內婆”
“內婆”是從小帶棒棒長大的保姆,之所以稱她“內婆”,是相對外婆而言的。保姆來帶棒棒時已經六十多歲了,棒棒應該叫她“婆婆”,可棒棒媽媽的媽媽還健在,棒棒叫媽媽的媽媽外婆,所以就將保姆喚作氣“內婆”。不過,棒棒剛學說話那陣子,很難發出“內”的音,隻會發一個單字“婆——”,吹氣似的,音拖得很長。後來就一直把“內婆”叫成“婆——”了。
“婆——”來我們家時,棒棒還在媽媽的肚子裏。介紹人將“婆——”的年齡隱瞞了兩歲,說她是58歲。爸爸媽媽雖然覺得這個年齡帶孩子老了一些,但看她的人長得高高大大、白白淨淨;又聽說她自己生了五個孩子,都是自己帶大的;又聽說她雖然不識字,原先卻還是生產隊裏的婦女隊長;又聽說她信佛,還會念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和大悲咒,這麽些條件把年紀偏老的缺點比下去了,爸爸媽媽非常滿意地接納了她。
棒棒出世後頭一個月,是跟爸爸媽媽及“婆——”同住在一間屋子裏的。棒棒滿月後,就單獨跟“婆——”去睡了。待棒棒稍懂人事,就跟“婆——”最親,一到晚上,就非要“婆——”抱不可,任誰都碰她不得。棒棒小時候很“刁”,“婆——”哄她睡覺,非得抱著她,輕輕搖著她,在屋子裏兜圈子,嘴裏還得嗯嗯呀呀哼催眠曲。“婆——”畢竟有點年紀了,有點氣喘籲籲的。“婆——”便想出個省力的辦法:抱著棒棒坐在沙發上顛。沙發裏有彈簧,彈力很足,“婆——”用不到花很大力氣就可以將棒棒顛人夢鄉。等棒棒長到兩歲半,可以上托兒所的時候,我們家客廳裏的長沙發已經徹底散了架,彈簧都斷了。性能再好的沙發,也經不住“婆——”加棒棒一百多斤的分量在上麵顛了近九百個日夜呀。爸爸媽媽覺得這隻沙發為哄棒棒睡覺出了大力氣,倒也很值得呢。媽媽為了從“婆——”那裏奪回棒棒的心,曾使出“絕招”,哄棒棒睡覺時一刻不停地唱歌,棒棒果然被吸引住了,不吵著要“婆——”了,也許那些歌曲比“婆——”哼出的沒有旋律的催眠曲好聽些吧?當時媽媽非常後悔往日裏不愛聽時尚的流行歌,臨到用時搜盡枯腸也找不出幾首唱得全的歌,隻好將一兩句歌詞反複唱,幸虧棒棒那時還聽不懂詞意。有一段時間,棒棒吵得厲害,日夜顛倒不肯睡覺,任“婆——”的“顛”和媽媽的“唱”都失去了作用,大家都急得要命。“婆——”便果斷地說:“我來給棒棒念經吧獷於是她漱淨了口,關起門,嘰嘰咕咕地念起來。媽媽隔著牆壁側耳聽,非常動聽呢。念經的那一天,“婆——”是堅決不沾葷腥的,可見心之虔誠,很讓人感動。念了幾天經,棒棒似乎是不大鬧了,日醒夜睡了。一向自詡為徹底的唯物主義的外婆和爸爸竟也半信半疑起來:這菩薩還真有點靈啊?後來,棒棒學會的第一個動作就是將兩隻小手合攏起來拜菩薩,當然是“婆——”教的哄。隻要“婆——”說一聲:“棒棒,拜拜!”棒棒的兩隻小手就合攏了,引得鄰舍隔壁的阿婆阿公們歡喜得不行。
棒棒才出世的時候,市麵上流行一種叫“愛子美”的奶粉,據說是了不得的有營養。雖然很貴,媽媽仍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大堆。可是棒棒不喜歡吃奶粉,棒棒喜歡吃米湯和白開水。隻要將奶瓶塞進她的小嘴,她就用舌頭把奶嘴吐出,用小手把奶瓶推開。棒棒的外婆是軍人出身,離休前當過區長、局長,哪容得小外孫女任性?嗬斥道:“光吃米湯白開水能長得大嗎?”非得將奶嘴塞進小嘴中。這種時候,“婆——”總是堅決站在棒棒一邊的,她反駁外婆道:“誰說米湯養不大小圈?我五個孩子個個長得壯實得很。”“婆——”雖然不識字,卻還是很懂策略的。她並不全盤否定外婆的理論,還要照顧棒棒的情緒,於是她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棒棒睡著的時候給她喂奶;棒棒睡醒了,就給她喝米湯。
也是聽有經驗的人士介紹,雞蛋補腦子,小孩子每天至少要吃一隻雞蛋。“婆一”每天早早地就為棒棒蒸好一碗嫩嫩的蛋羹。概著棒棒玩得情緒高漲的時候,就喂她吃蛋羹。小家夥仿佛天生愛與大人作對,你給她吃什麽,她就偏生不愛吃什麽,蛋羹塞進嘴中總被她吐得一地,後來索性將小嘴抿得緊緊的了。開始媽媽還懷疑是不是蛋羹做得淡了鹹了?燙了冷了?經過反複嚐試,發現蛋羹味道很好,棒棒仍不肯吃,每天喂蛋羹又成了一道難關。還是“婆——”挺身而出攻難關,她將棒棒往手推車中一塞,棒棒就知道要帶她上街了,高興得手舞足蹈。“婆——”便將盛蛋羹的碗放在食品袋裏,一手推小車,一手托蛋羹,帶棒棒上街去公園了。走幾步路,看看街上的“叭叭嗚(汽車)”,塞一口蛋羹;再走幾步路,看看大樹上的樹葉子,又塞一口蛋羹。就這樣,“婆——”推著棒棒,從餘慶路走到康平路走到宛平路,走到衡山路口的衡山公園時,一碗蛋羹正巧喂光了。
棒棒出世的時候,有朋友推薦媽媽買進口的一次性尿片給棒棒用,說是既衛生又簡便,可省下大量洗尿布的人工和水費。媽媽看那種尿片軟軟的,色彩粉紅的淡綠的都很賞心悅目,便買了幾包捧回家。不料卻遭到“婆——”堅決的反對,“婆——”說:“想出這種東西的人都是懶胚!小孩子撒了尿還讓他兜著,小屁股不要捂出毛病來的呀?”媽媽對她說:“用這個省得你天天洗尿布,你年紀也大了呀。”“婆——”生氣了,說:“你們嫌我老啦?洗尿布也洗不動了?”媽媽隻好讓步了,由著“婆——”把舊被單嘶啦——嘶啦——地撕成一塊塊長條狀,給棒棒作尿布。“婆——”洗尿布洗得很“專業”,先用涼水浸,後用開水泡,天晴照太陽,天雨用取暖爐烘。“婆——”還有一絕招,看棒棒小臉上的表情就知道她要拉屎了,趕緊讓她拉在痰盂裏。每次拉過尿,“婆——”都要用熱水替棒棒洗淨,抄上幹燥鬆軟的尿布。棒棒身上從來聞不到一點尿酸味,也從來沒發過濕疹。那包花大價錢買回的進口一次性尿片,媽媽便拿去送人了。
棒棒要學步了,爸爸媽媽馬上買來了學步車,讓棒棒坐在裏麵滿屋子轉。“婆——”又提意見了,她說:“小孩子總坐在車裏,啥時間才能學會自己走路呀?”媽媽已經比較信任她了,問道:“你有什麽辦法呢?”“婆——”便用一塊長圍巾綁在棒棒腰間,自己拽著一頭,讓棒棒練走路。眼看棒棒要摔倒了,她便收緊圍巾,棒棒便被拽住了。這種辦法好是好,不過拽圍巾的人臂力要大,而且要眼快手快,否則小孩子就容易摔跤。“婆——”雖然年過花甲,但因為長期從事農田勞作,臂力是夠大的;隻是拽著棒棒學步時常會開小差,或跟旁人閑聊,或惦著煤氣灶上煲著的東西有沒有譜出來,往往沒注意到棒棒要摔倒的情景,沒及時拽緊圍巾,棒棒就摔倒了。棒棒摔痛了就要哭,棒棒一哭,爸爸媽媽就要怨“婆——”。奇怪的是,棒棒丁點兒大就懂得袒護“婆——”了,再摔跤,忍著不哭出聲,爸爸媽媽壓根不知道,當然也不會去埋怨“婆——”樓。棒棒也就在這樣的跌跌撞撞中學會了走步。
後來棒棒進托兒所幼兒園了,媽媽托人為她做了一架粉紅色的單人小床,棒棒不跟“婆——”一起睡了。可是棒棒依然保持著與“婆——”的親密關係。凡托兒所幼兒園發了好吃的東西,棒棒帶回家頭一個就是給“婆——”吃。“婆——”為了棒棒在我們家一直做了十年。“婆——”鄉下的兒子女兒常常來叫她回家,她都說:“棒棒還小,再做兩年吧。”有一次,“婆——”因故離開了我們家,棒棒吵得天翻地覆,任誰抱都不行。第二天傍晚,“婆——”突然拎著行李回來了,我們全家都像見了大救星似的擁上去,將棒棒往她懷裏一塞,棒棒馬上停止了哭泣。“婆——”說,她也離不開棒棒,住在別人家裏,一夜天盡做夢,夢見棒棒在哭。所以她也不顧別人家的苦苦挽留,堅決地回轉我們家了。
棒棒跟著“婆——”認識了社會上的很多人,譬如弄堂隔壁布店裏的舅舅阿姨呀,賣香煙的阿爺阿婆呀,修自行車的叔叔呀,賣魚蝦的嬸嬸呀……直到如今,棒棒看見他們,仍會熟穩地招呼:阿婆、叔叔、舅媽、嬸嬸……叫得甜甜的、熱熱的。因此,左鄰右舍都誇棒棒:這個小固好,懂禮貌。
棒棒10歲那年,“婆——”終於回鄉下去了,年歲大了,戀故鄉了。媽媽允諾“婆——”,棒棒不會忘記你的,過年時會給你寄錢寄營養品的。每逢過年,棒棒總會提醒媽媽:給“婆——”的東西寄走了嗎?媽媽懂得女兒的心,從來不忘記給“婆——”寄錢寄包裹。
“婆——”臨走時再三叮囑媽媽:“有空一定要帶棒棒到餘姚鄉下來呀,最好是春天,楊梅熟了的時候。”媽媽是滿口答應“婆——”的,可是總因為忙,這事那事的忙,總沒有機會帶棒棒去餘姚看望“婆——
前不久,“婆——”的女兒給媽媽打電話,說“婆——”因心髒病發作去世了。媽媽好一陣的痛心,好一陣的遺憾——“婆——”一定怪媽媽沒帶棒棒去鄉下看她吧?為此,媽媽一直沒敢告訴棒棒“婆——”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