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亦正亦邪的狐靈怪:狐仙、狐妖題材隱喻的基調
狐仙、狐妖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和誌怪小說中非常重要的神異鬼怪類題材和經典文學形象。這一題材創作的曆史跨度極長,從東晉《搜神記》中的《宋大賢》、葛洪《抱樸子》謂“狐狸滿三百歲,化為人形”及其《西京雜記》古塚白狐化為老人入夢的故事,及至唐代《廣異誌》《宣室誌》和《太平廣記》中眾多狐事,一直到清代《聊齋誌異》中的《恒娘》《嬌娜》《蓮香》《辛十四娘》《紅玉》和《小翠》,經典狐仙、狐妖的傳說和誌怪小說創作可謂經久不衰。而且,這一類型的神異鬼怪形象還在平安時代傳入了日本,並對後世的日本狐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那麽,如果追溯這一題材作品和重要民間文化的源頭,就又不得不提到《山海經》中的九尾狐。九尾狐不僅是東亞最早的狐仙、狐妖形象,而且它的創造思路還為後世狐仙、狐妖的形式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九尾狐,明,蔣應鎬、武臨父繪
《山海經圖讚》雲:“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
九尾狐是《山海經》中最經典的狐類靈怪,但《山海經》中的狐其實遠不止九尾狐一種。在《山海經》中,狐類形象一共出現了10次,它們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
其一,是自然世界客觀存在的狐,也就是狐狸。《海內經》雲:“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北海以內,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河從這裏流出。山上有黑鳥、黑蛇、黑豹、黑虎、尾巴毛蓬蓬的黑狐狸。)以黑狐為代表的狐狸是自然界中的動物,它是其它狐類形象的基礎。
電視劇《聊齋之狐仙》劇照
《山海經》之後,狐仙、狐妖題材的誌怪小說大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東晉至唐,第二階段是清代,這是狐仙、狐妖題材創作的兩個高峰。這兩個階段的狐仙、狐妖題材與《山海經》中的狐靈怪最鮮明的差異就是後來的狐仙、狐妖大多能幻化為人形,參與到日常生活當中,這與傳統神話人神有別或人怪有異的模式有很大區別。在第一階段中,狐妖、狐仙的形象人格單一,均以害人的負麵形象示人,且無性別特征。而令今人愛恨交加、悲憫有加的狐仙、狐妖形象均出自第二階段。
此外,今天民間有稱生性****、狐媚的年輕女性為“狐狸精”的俗語,這一俗語則來自於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王的愛妃蘇妲己。商紂王本名帝辛,而據《晉語》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妲己原是商王朝外藩方國有蘇氏之女。周武王十二年(約前1044),武王征商,殷商軍隊在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嘩變,帝辛失國。殘義損善曰紂,賤仁多累曰紂,故周王朝給帝辛上諡號“紂”。而妲己作為亡國之妃,亦為後世文人口誅筆伐。由於妲己出身有蘇氏,有蘇氏又以狐為圖騰,所以《封神演義》的作者便以曆史中真實存在的有蘇女妲己為原型,塑造出了小說中蘇妲己的狐狸精形象。這也就是民間俗語“狐狸精”的由來。
事實上,在夏商之際,華夏中心文化圈以外,還有很多以狐為圖騰的方國或氏族。除了妲己的母國有蘇氏之外,還有大禹之妻塗山氏的母國塗山氏、後羿之妻純狐氏的母國純狐氏等等,都是以狐為圖騰的方國。由此可見,《山海經》中大量的狐靈怪形象正是新石器時代以來原始文化圖騰崇拜衰退過程中圖騰文化遺存、變異的真實寫照。
其二,是以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狐為基礎,被神話化的狐靈怪。這些狐靈怪一共有5種。
首先是九尾狐:九尾狐,又名蠪姪、蠪蚳。在《山海經》裏所有的狐靈怪中,九尾狐出現的次數最多,知名度也最高。《山海經》中,九尾狐的記載一共有4條,具體是:
第二次,《東山經·二次》有鳧麗之山,山中有種怪獸,“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姪,其音如嬰兒,是食人。”(它貌似狐狸,卻長著九條尾巴、九個頭,虎一樣的爪子,它的名字叫蠪姪。它的叫聲像嬰兒。這個怪獸吃人。)
第三次,《中山經·濟山》有昆吾之山,山中有種怪獸,“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蚳。食之,不眯。”(它貌似野豬卻長著犄角,它的聲音如同人的嚎哭聲,名叫蠪蚳。人吃了它,不會做噩夢。)
第四次,《海外東經》雲:“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大荒東經》雲:“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以上皆屬九尾狐。
《東山經·二次》有耿山,山中有種怪獸,“其狀如狐而魚翼,其名曰朱獳,其鳴自叫。見則其國有恐。”(山中有種怪獸,它貌似狐狸卻長著魚一樣的鰭,它的名字叫朱獳。它的叫聲和它的名字發同樣的聲音。它出現在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會發生恐怖的事情。)
《東山經·二次》又有姑逢之山,山中有種怪獸,“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其名曰獙獙,見則天下大旱。”(它的樣子貌似狐狸卻長著翅膀,它的聲音像大雁,它的名字叫獙獙。它出現,則人間會爆發大旱災。)
《山海經圖讚》雲:“朱獳無奇,見則邑駭,通感靡誠,維數所在,因事而作,未始無待。”
獙獙,明,蔣應鎬、武臨父繪
《山海經圖讚》雲:“獙獙如狐,有翼不飛。”
《海外西經》雲:“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名叫乘黃,它貌似狐狸,背上長著犄角,駕乘它的人能有兩千歲的壽命。)
乘黃,明,蔣應鎬、武臨父繪
乘黃多見於古籍,《周書·王會篇》《管子·小匡》《淮南子·覽冥訓》《漢書·禮樂誌》《博物誌·外國》及《初學記》等均載此靈怪。兩漢時,以之為神馬。曹魏時,引申作禦馬,並設置有官吏一人,名乘黃令,掌乘輿車及安車諸馬。自博士至乘黃令,並屬太常。
《山海經圖讚》雲:“飛黃奇駿,乘之難老,揣角輕騰,忽若龍矯,實鑒有德,乃集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