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進軍汶川:生命永存悲壯(下)002
您應該向女兒學習,堅強地活下去啊!汪玉明緊緊握住楊雲芳的手腕,安慰、鼓勵著她。
楊雲芳默然。
隨後,汪玉明憑著熟練的技術,為楊雲芳縫合了傷口。
汪玉明的事跡感動著每一個人。在災區,國家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題詞勉勵她:天災無情人有情,救死扶傷寫忠魂!因此,她的文職幹部證、衛生袖標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坐落於重慶直轄市,有著七十多年光榮曆史和鮮明軍事特色的第三軍醫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全國重點大學、軍隊21101程整體重點建設院校。
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王登高校長親自率領從西南、新橋兩所醫院抽調的六十七位專家,緊急奔赴汶川重災區映秀鎮。
當時,映秀鎮與外界完全阻斷,通信全部斷絕,救援人員心急如焚。他們從都江堰市冒雨出發,趕到紫坪鋪水庫。臨時碼頭擠滿了急於上船的救援部隊和搜尋親人的當地群眾,醫療隊員背著沉重的藥品,無法靠近衝鋒舟。
王校長再三與調度衝鋒舟的指揮員協調,由於船少人多,醫疔隊始終無法上船。
情急之下,王校長衝到船邊,抓住纜繩,朝忙亂的人群高喊:被救出來的重傷員如果得不到及時救治,就有可能死亡,醫療隊晚去一分鍾,就會失去許多寶貴的生命。
醫療隊終於上船了o王校長他們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河中逆行,在距離映秀鎮十五公裏的臨時碼頭上岸。
醫療隊從重慶出發時攜帶了大量藥物及醫療器械,但車輛無法通過。王校長當即決定:將價值五十多萬元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化整為零,由每個醫療隊員背著行進,十幾名身材瘦弱的女隊員和專家教授,每人背著三十多公斤重的醫療器械和藥品上路了。
女隊員劉珂汐比較瘦弱,背著沉重的背囊十分吃力,王校長二話沒說,拿過她的背囊,背在自己肩上。在攀爬一段陡坡時,身背兩個背囊的他,踩上了鬆動的泥土,身體快速下滑…-.危急時刻,他猛地抓住了深埋在泥石流中的一根樹枝,才沒有掉進咆哮的岷江中。
此時,地震已經將道路破壞殆盡。醫療隊隻能按大致方向沿岷江迸發,有路的地方走路,無路的地方翻山。由於出發緊急來不及裝備,整個隊伍隻有五隻手電筒用來照明。
餘震不斷,山體滑坡,幾噸重的滾石隨處可見。救援隊員每前進一步都伴有碎石飛落,而在他們腳下就是湍急的岷江。
時間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地過去了,王校長他們無法知道自己已經走了多少公裏,距離映秀鎮還有多遠,隻能在漆黑的危機四伏的雨夜裏奮力前行。途中,他們一次又一次遇到斷裂、被泥石流掩埋的路,一次又一次遭遇由餘震和下雨引起的山體滑坡和塌方,但救援隊員一刻也沒有停下腳步。他們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克服任何艱難險阻盡快趕到目的地!
5月14日14時30分,醫療救援先遣隊曆經艱險抵達映秀。
廢墟、遺體、傷員……醫療隊員們被這裏的慘狀驚呆了!漩口中學前的壩子上,六百多名受傷的群眾,有的躺在門板上,有的蜷綰在破舊的棉被中,有的直接睡在地上,到處是痛苦的呻吟聲。
看到這一切,王校長心如刀絞,他含著熱淚,嘶啞著嗓子喊道:鄉親們,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救治你們的!
王校長迅速把醫護人員分為檢傷組、輕傷組、重傷組、護送組、手術組,依序對重傷員進行初步救治處理後,用直升機送往成都後方醫院進行救治,對創傷稍輕者進行骨折外固定、清創縫合、消毒包紮。經過緊張有序的救治,全部傷員得到妥善處理,為送治傷員贏得了黃金時間。
在映秀的前四天,食品成了困擾醫療隊的最大難題。16日,醫療隊每十人隻能分一瓶礦泉水,王校長一瓶不留全部送給傷員。醫療隊沒有給養,四天沒進熱食,護士們上山挖了一些野菜和土豆弄熟了給大家吃,王校長卻把自己的那一份留給了值班醫生。
短短的八天時間,這個醫療隊醫治了六千餘名輕傷員,成功救治轉送出五百餘名重傷員。被救生還者中有九人被埋壓時間超過一百小時,最長的達一百七十,八小時二十二分鍾。
在映秀鎮的一頂頂醫療帳篷裏,隻要有病人送來,他們就立馬搶救,誰也不願意休息。醫生、護士相當疲倦,一些醫生幫病人包紮傷口時都快睡著了,然而沒有人抱怨。即使感冒、高燒,也會繼續堅持搶救病人。他們好幾天吃不上一頓像樣的飯,睡得很少,還時常遭遇餘震威脅。
一位二十多歲的女護士,內急忍不住了,隻能用衣服遮擋—下,迅速就地解決。
另一位女兵不乏調侃地說:戰火紛飛中我隻有戰士的感覺,沒有女人的感覺了。
阿壩州州委書記、抗震救災總指揮侍俊看到一名名傷員得到及時的救治,緊緊握住王校長的手說:多虧第三軍醫大學醫療隊,要不然,那麽多重傷員都不可能得到及時救治,你們為奪取抗震救災初步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我代表災區人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謝意!
在這個醫療隊裏,楊占宇的特殊經曆引起了我的注意——
楊占宇是三醫大附屬西南醫院肝膽外科的教授、主任醫師,是唐山市豐南縣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他剛剛10歲。那次災難中,他的母親、弟弟都不幸罹難。當時,楊占宇被埋在廢墟中,右腿骨折,全身大量軟組織損傷。七天後,他才被送到吉林省白城市的解放軍321醫院,做了手術治療。他的腿上至今還留有殘疚。1984年楊占宇考上第三軍醫大學軍醫係,本科畢業後又考上三醫大西南醫院韓本立教授的研究生。
聽到四川汶川發生地震的消息,楊占宇馬上向領導請求,到前線去,到災區去。楊占宇認為,自己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又有切身體會,真希望馬上就到前線去,心情急迫。自己是軍醫,病人看到穿著軍裝的醫生出現,會不由地產生信任感。
下麵是楊占宇搶救傷員的一個故事——
12日,在汶川映秀鎮臥龍稽征所工作的沈培雲吃過午飯後,像平常一樣到二樓休息室去午休。地震後,稽征所七層樓的房屋瞬間倒塌,沈培雲就這樣在睡夢中被活埋,而這一睡就是一百四十六個小時。
17日中午,沈培雲同事的哥哥再次來到廢墟,想再試試自己的弟弟是否有生還的可能,他站在廢墟上大聲地呼喊著弟弟的名字,然而廢墟裏一直沒有任何回音。失望的他準備離開時,卻聽到一個微弱的聲音從廢墟中傳了出來。
這裏還有人活著,快救人。他立即叫來救援隊。
不到半小時,消防隊員趕到現場進行救援。這時,沈培雲已經在廢墟裏待了一百四十個小時,沒有水喝、沒有東西吃,由於脫水,此時的他已經很虛弱。為了保證沈培雲的性命,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肝膽外科楊占宇等四名醫生來到現場,為沈培雲送去營養液,並作心理幹預,在救出他前,想方設法讓他挺下來。
我下去跟他談談。楊占宇主動提出要親自下去鼓勵沈培雲。在消防隊員的幫助下,他第一次進入廢墟巷道裏麵。
你腳能動嗎?
下麵麻了不能動,隻有手能動。
沈培雲微弱的聲音讓楊占宇心裏很難受,他發現此時的沈培雲臉上、眼睛裏、頭發上、嘴裏已經全是泥土,楊占宇幫他把嘴裏的泥土弄出來,然後將事先準備好的營養液管子遞給他,一滴滴救命的營養液,順著一根四米多長的軟管,流進了他的嘴裏。
我在這裏待了多久?喝完營養液之後,沈培雲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自己的處境。
你睡了不到兩天呢。為了不涼嚇到他,楊占宇撒了善意的謊言。
14時,楊占宇再次進入洞中,給他鼓勵。
15時36分,被困一百四十六個小時的沈培雲被成功營救。
沈培雲被救出來後,立即被送上了直升機。楊占宇一直護理著。
我不想活了。由於身體不舒服,沈培丟一直在飛機上念叨著。
楊占宇卻不厭其煩地勸導他:現在大家花了那麽大的努力救你出來,你一定要堅強起來。
一遍遍地勸說,沈培雲這才慢慢地安靜了下來。
17時30分,沈培雲被送到成都軍區總醫院。
在沈培雲和命運抗爭的路上,楊占宇成了他的定心丸,一直陪著他來到成都。
真的很感謝你,真的很感謝,不是你我活不成了。沈培雲躺在病**,說話聲音仍然很微弱,用力地喘著氣,雖然眼睛被紗布包著,仍不停地向站在旁邊的救命恩人致謝。
當有人問到楊占宇為何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沈培雲時,他如此解釋說:我救他,除了醫生的職責之外,更是對救過我的人的一種感激。
多麽坦誠和豁然的一種詮釋啊!
19時37分,沈培雲的妻子張蘭菊從都江堰趕了過來,看著躺在病**幸運脫困的沈培雲幾乎號啕大哭,他們一家緊握著楊占宇的手,有說不完的感激。
而楊占宇已經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思想準備。如果可能,他希望搶救病人之後,自己還能幫助當地的政府做好後期的防疫工作。
在這場前所未有的大震中,我們不得不驚歎軍隊高科技手段對救災的作用。
5月17日午夜,應前線抗震救災醫療救治需要,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又派出遠程醫療救護車疾馳映秀鎮重災區。由於通往地震重災區的陸路交通仍然不便,他們幾經周折,於19日淩晨2時,通過輪渡將遠程會診車送達映秀鎮。
遠程會診車到達映秀鎮後,通過衛星首先與解放軍總後勤部遠程醫療信息中心取得了聯係,而後又成功與西南醫院遠程醫療信息中心對接。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校門前的遠程會診車上,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副院長吳軍,通過視頻,向遠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遠程醫療信息中心的醫院院長李景波、政委陳征友,詳細地匯報了醫療隊在抗震救災一線的工作開展情況。隨後,醫院院長、政委詢問醫療隊有什麽困難,並與醫療隊員一一見麵致意,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再接再厲,多救傷員。時接過程中,雖因遇餘震,信號稍有中斷,但聲音和圖像都比較清晰。
遠程會診車到達抗震救災一線後,不僅可實現信息上的互聯互通,實現對抗震救災醫療隊的有力指導、高效指揮和精確保障,更重要的是,可對重、危傷病員實行遠程會診,有效救治傷員。
5月14日18時10分,南京軍區第411醫院醫療隊、第85醫院醫療隊,第455醫院醫療隊到達成都溫江機場。他們將連夜趕往災情最重、受災群眾最多、環境最惡劣的汶川縣執行醫療救治任務。
指揮部決定:人員及物資已經全部到達的411醫院兩支醫療隊率先向汶川方向進發;85醫院和455醫院的四支醫療隊在機場待命,待其藥品和相關保障器材隨下班飛機從上海到達成都後,一並往汶川開進。當時,四支醫療隊在運輸車上宿營。
18時40分,指揮部十人和411醫院醫療隊共七十四人,搭乘成都軍區青藏兵站部七輛運輸車前往都江堰紫坪鋪水庫大壩,準備乘衝鋒舟前往映秀,通過映秀往汶川城進發。
5月15日深夜1時,車隊停止了行進,紫坪鋪大壩已到。據大壩工程維護指揮部預告,由於大壩水位過高,上遊山體存在嚴重坍塌可能,出於安全考慮,原來準備送醫療隊過江的衝鋒舟暫停輸送人員。於是,六十多台運輸車、三百多名醫護人員隻能就地待命。
淩晨4時,從出差途中緊急趕到災區的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前進指揮所總指揮薑國禹趕至成都,決定先與到災情最重的汶川方向的411醫院醫療隊和指揮部人員會合。
10時,薑總指揮趕至紫坪鋪大壩。雖然離汶川隻有一山之隔,然而,強烈的地震以及密度很大的餘震使這座壯觀的水庫多處存在隨時決口的危險,因此乘衝鋒舟到達對岸的計劃擱淺。當時,來自解放軍總醫院、二醫大、海軍、空軍、北京軍區、沈陽軍區、廣州軍區總醫院以及地方醫療機構的四十支醫療隊、八十台運輸車正在大壩一側的山路上滯留。山路一麵是陡峭的山崖,一麵是水流湍急的岷江,路麵由於地震已經有近三分之-的地方塌方,滿是從山上滾下來的大石頭,加之五至六級的餘震時有發生,隨時有塌方和山體滑坡的危險。
進還是退,是擺在大家麵前的難題。進發處於震中的汶川縣城,是大家此行的主要目標,但由於公路尚未恢複,衝鋒舟又無法進入,除了步行攀岩外沒有他法。再重新申請任務,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捉下多救治受災群眾。
薑總指揮當機立斷,向汶川進發的決心絕不動搖!哪怕是向汶川方向前進一步,就是向勝利的方向前進了_一大步。但在車輛無法進入汶川,進入映秀鎮需步行八個小時,加之很多給養和醫療設備無法帶入的情況下,首先要組織人員盡快從紫坪鋪大壩撤到安全地帶,再計劃進入汶川的具體方法。
二十分鍾後,薑總指揮帶衛生部副部長吳誌成、沙紀根到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都江堰前指和四川省抗震救災都江堰指揮部,代表南京軍區黨委和軍區趙司令員、陳政委向總參孫建國總長助理匯報了軍區醫療隊派出進入情況,以及紫坪鋪大壩大量醫療隊滯留的情況,強烈要求指揮部盡快給南京軍區醫療隊下達進入汶川重災區的任務。
我們是南京軍區的部隊,是軍區部隊的代表隊,一定要到抗震救災最前線、最重要的地方去展示我們服務人民的能力!薑總指揮請命說。
考慮到紫坪鋪大壩的醫療隊數量眾多,總長助理孫建國決定,由二醫大張校長負責牽頭協調各單位抽組精幹分隊,輕裝隨救災部隊一道步行進入汶川救治傷員,其他醫療隊先就近在都江堰地區配合當地醫療機構執行救治傷員任務,各醫療隊必須立即從紫坪鋪大壩撤到都江堰市安全地域,並立即通知成都軍區聯勤部組織車輛回撤。
10時50分,薑總指揮找到二醫大張校長,協商派出醫療隊進入汶川執行任務具體事宜。經協調明確,411醫院抽組一支四十人醫療隊,帶輕便給養和器材,與二醫大醫療隊隨救災部隊一起進入汶川,其他人員配合都江堰市人民醫院做好傷員收治工作。
15時,南京軍區趙司令員、陳政委分別作了重要指示,趙司令員指示部隊要主動請戰,爭取最艱苦的任務;陳政委要求入川部隊積極主動爭取任務,創造條件完成任務,盡可能地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
23時,薑總指揮召集吳誌成等人,了解軍區各醫療隊進入汶川執行任務進展情況。經調查,由於紫坪鋪大壩通往汶川的道路再次大麵積塌方,水庫水位進一步上漲,水路、陸路全部受阻,進入汶川的通道全部被切斷,反饋到指揮部的消息是暫停一切醫療隊進入汶川,就地待命。當時,都江堰市內均為一般傷員,大量醫療力量閑置,而重災區汶川方向大量受災群眾缺醫少藥。針對這種情況,薑總指揮下定決心:明早繼續請戰,不到汶川決不罷休1
5月16日7時30分,薑副部長帶吳誌成等人驅車到成都軍區聯勤部,薑副部長向董德元部長轉達了趙司令員、陳政委和聯勤部顧部長、謝政委財成都軍區在此次行動中給予的支持和保障的感謝,同時,代表軍區、聯勤部黨委首長向成都軍區聯勤部指揮所請戰。
成都軍區聯勤部抗震救災指揮所被薑總指揮堅定的決心和一再請戰的精神所打動,立即協調四川省都江堰指揮部,在自然條件暫不允許進入汶川的情況下,先安排411醫院臨床部兩支醫療隊赴尚未有醫療隊進入的、道路剛剛打通的綿陽安縣重災區執行醫療救治任務。
11時,從成都返回都江堰的車上,大家拿出地圖,仔細研究,並進行激烈討論。在當時,大多數醫療隊都還隻是在都江堰市執行一般傷員救治任務,能到安縣這樣的重災區執行任務是每個醫療隊都夢寐以求的,但是安縣距離汶川近百公裏,如果汶川道路打通,再調整部署很困難,而且先機喪失。薑總指揮心裏始終牽掛著汶川災區,首先安排411醫院兩支醫療隊赴安縣執行任務,一旦通往汶川的道路打通,立即派距汶川相對較近的部署在什邡的85醫院兩支醫療隊奔赴災區。
12時,411醫院醫療隊受命後立即著手轉場相關準備。
14時,薑總指揮帶吳誌成、沙紀根第二次到四川省抗震救災都江堰指揮部了解通往汶川道路搶修情況,並再次請求盡快將南京軍區醫療隊派往汶川重災區執行任務。
近乎是奇跡,正在這時,前方報告通往汶川第一個鎮水磨鎮的道路已經打通。
得知這一消息後,大家異常興奮,薑總指揮立即向指揮部申請將411醫院兩支醫療隊派去執行任務。指揮部隨即同意了醫療隊將原來派往安縣執行任務的計劃調整至汶川水磨鎮。
20時30分,411醫院醫療隊乘坐成都軍區提供的大巴車,開往汶川水磨鎮。
二十公裏左右的路,整整走了四個多小時。
一路上,都是被砸爛的汽車,一邊是滾下的石塊堆積,另一邊不到一尺的地方就是懸崖,看著非常可怕。路上偶爾還會看到往外跑的受災群眾,說你們不要去了,那裏有瘟疫。
經過幾個小時的奔波,411醫院醫療隊到達了水磨鎮,隨後立即開始救治工作。
5月18日15時,68歲的藏族老太毛躍珍被送到了醫療隊。由於房屋的坍塌,毛躍珍被砸傷的腰背部,出現了大麵積的皮下血腫以及皮下組織壞死,如果不及時搶救將會引發敗血症,危及生命。醫療隊爭分奪秒,在最短的時間裏從她身上抽取出了超過800毫升的血塊和壞死組織。
18時,醫療隊又收治了_一名重症傷者,叫英卓,是個彝族姑娘,懷孕已經八令多月了,送來醫療隊的時候由於大出血,人已經處於休克狀態,她的左側顱腦膿腫十分嚴重,醫療隊進行了全力搶救,英卓得以生命體征良好,母子平安。
為了更多地爭取到救援醫治的時間,醫療隊派出九支醫療小分隊五十二人,深入水磨鎮十四個村進行巡診,由411醫院胡佳樂副院長負責。
就在411醫院醫療隊在重災區水磨鎮忙碌時,南京軍區聯勤部副部長、前進指揮所總指揮薑國禹依然馬不停蹄。
5月19日早上7時40分,薑總指揮從電視中看到映秀鎮的道路剛剛被打通的消息,立即帶人前往成都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和四川省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搶任務,匯報T411醫院醫療隊在水磨鎮執行任務的情況,並懇切申請派出醫療隊進入映秀鎮。
南京軍區抗震救災前進指揮部的一再請戰,感動了當地政府。四川省都江堰抗震救災指揮部的一名副廳長隨即召集人員協商,十分鍾後通知薑總指揮可以派醫療隊趕往映秀鎮,但水磨鎮也有不少受災群眾,希望能夠兼顧。同時,這位副廳長還提醒薑總指揮他們,要注意安全,畢竟通往映秀的路上每天都有多次塌方事故發生,剛剛修複的道路也是十分脆弱的。
411醫院第一醫療隊立即從水磨鎮出發,從8時45分開始,短短的二十公裏路程,他們用了近四個小時才趕到,其中有一段百米的路程就用去了_一小時二十分——並不是堵車,而是道路不時會有塌方,不時地被阻斷。
災後的水磨鎮和映秀鎮,信息閉塞,兩鎮下轄的二十八個行政村成為孤島,巡診小分隊帶著大包大包的藥品和醫療器材翻山越嶺,邊打聽邊探路。
特別是映秀鎮,是這次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之.,傷亡慘重,所以這裏也成為醫療隊最為集中的地方。除T411醫院第一醫療隊,這裏還有來自301醫院、軍事科學醫學院、三醫大等五個單位的醫護人員共三百三十九人。
任何一個片斷,任何一個場景,都讓我們感動——
在這裏巡診最怕迷路。放射科醫師馬戈在一次去白石村的路上,發現一對躺在亂石中的夫妻。地震發生後,這對夫婦心慌意亂地趕去三江鄉找兒子,謎路了o丈夫因過度疲勞衰竭而死,傷痕累累的妻子被411醫院的醫護人員抬回救治。土生土長的村民都會迷失方向,更何況初來乍到的醫護人員。雖然心有餘悸,但出發的腳步依舊堅定。
411醫院第一醫療隊在上級的要求下,立即在映秀紮營,把救治工作向周邊輻射,他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重新編組,建立了一個五人應急分隊,另外以五人為一組建立巡診分隊,為參與救災的官兵及周邊村組受災群眾進行巡診。
後來,411醫療隊又組建一個八人的醫療小組被空運至條件異常艱苦、斷水斷電缺食品的銀杏鄉。
隨後的一個月裏,411醫院醫療隊跑遍了水磨鎮的十八個村、映秀鎮的十個村,做到了救治不留死角。
哪JL有災情,哪兒就有紅十字方隊。
寫到這兒,我必須向讀者交代的是,雖然汶川是這次大地震的震中,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的身影也深深地鐫刻在這片曾經災難深重的土地上,但這僅僅隻是十三萬投入抗震救災的解放軍、武警和民兵預備役大軍中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個縮影,一個代表。
那是多麽令人心潮澎湃而又悲壯萬分的曆史大場景啊——
在廣達十萬平方公裏的震區土地上,大軍雲集:從軍種分,有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加上民兵和預備役人員,涵蓋了共和國武裝力量的六大支柱;從兵種分,有空降兵、運輸航空兵、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有偵察兵、通信兵、工程兵、防化兵、消防兵……三軍部隊各路精英紛紛亮相。此外,還有氣象水文、導航測繪、航天測控、航空遙感等專業部隊加盟參戰,提供保障。再加上配屬解放軍搶險行動的民航運輸、鐵路運輸以及國外、境外救援力量,搶險力量陣容蔚為壯觀。
三軍聯合指揮、陸空聯合搜救、多軍兵種聯合救災……
一架架軍用運輸機星夜起航,一輛輛軍車晝夜兼程,一支支精銳之師走上抗震救災戰場……
至今,還有數以萬計的人民子弟兵依然在災區,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人民子弟兵沒有辜負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錦濤主席的重托——拚命拯救生命、救助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汶川的故事沒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