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案例集]隻要將圖表稍加改動,即可傳達所有信息 1 常見的“失敗案例”要這樣改善

即使掌握了基本原則,還是無從下手

“隻要讀了這本書,就能掌握圖表製作的基本原則和整體思路。”

我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始終懷抱著如此宏大的目標,結果如何呢?你是否也做到了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我會很開心,關鍵點已經講完了,接下來就隻剩下動手實踐了。或許我也可以就這樣順勢寫下“後記”,然後麵帶微笑地結束整本書的創作。但是……

真正坐在書桌前時,卻沒有任何好的想法……

諸如此類,沒有具體的參考示例就遲遲難以動手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我偶爾也會經曆同樣的狀況,當然也甚是為難。從零開始做出些什麽,有時的確是值得讚揚的創造性做法,但會花費大量時間。

在Chapter 4中,我將匯總、介紹過往我曾見到過的部分圖表,以及相關的“失敗案例”。

然後,針對這些失敗案例,我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改進,並呈現給大家。當然,我所做的改進不過是眾多改善示例中的一種做法而已。正如我反複強調的那樣,這並不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因為,圖表的形式是由信息的主題決定的。

即便是相似的示例,隻要主題發生變化,那麽就需要對圖表重新進行加工。

下麵我將同時呈現“失敗案例”與“改善示例”,希望大家可以在對照兩種示例的過程中確認改善點。

漫無目的地隨意翻閱49個案例

這裏介紹的49個示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4類。

·工序圖·流程圖 ·對比·一覽表

·圖表·表格

 ·文字·排版

這種分類也許會限製你的想象力。一心想著“做張圖表”的人,滿腦子想著的都是圖表,很難跳出來。而這種現象,從圖表製作方法的基本原則來看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主動思考有沒有什麽不同的呈現方法,有時也是至關重要的。

即便如此,我還是選擇進行上述分類,原因在於這種分類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成為圖表製作方法的索引。

在我看來,比起整體參考某一個圖表案例,分別參考多個案例的部分技巧會更好,比如,“這裏是不是可以進行這樣的處理”。希望大家能以這種態度去看待接下來的案例集,如此就可以跳出主題,在製圖的過程中獲得一些靈感和幫助。

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漫無目的地隨意翻閱接下來的案例集。當然,隻要你看過了,應該多少也會對資料的表現手法有一些新的構思,希望大家在發現(Discovery)階段搜集素材時也能靈活使用案例集中的元素。

重要的是,以這本書所呈現的案例為開端,盡可能多地參考我們身邊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思路反複進行素材的重組。

01 工序圖·流程圖 靈活運用方框、排列等方式

×常見的失敗案例

簡單的信息僅通過文字傳達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越是簡單的信息越要用圖表的形式吸引對方的注意

有時我們會遇到那種內容簡單,不到一行文字就能說明的信息。“這種信息誰都能理解,沒必要特意做圖說明吧……”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

但是,如果是內容簡單的信息,那麽做成圖表的形式既不用花費太多時間,還能吸引對方注意。越是這種時候,越應該積極主動地利用圖表。

請大家先觀察一下“失敗案例”。這是一個簡單的公式,但是隻有文字,讀者很難立刻掌握整體的含義,反倒顯得很複雜。

“改善示例”不過是將各要素放在方框內,加上了計算符號。但就是如此簡單的加工,也讓圖表變得清晰易懂了許多,你應該也有同感吧。

以下兩點是大家在將簡單的信息進行圖表化呈現時可以借鑒的關鍵技巧,請務必銘記於心。

改善點

·將不到一行的簡短文字進行圖表化呈現

·用方框框住,排列時保留適當的距離

×失敗案例

僅憑文字說明,難以理解具體含義

淨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總利潤(盈利時)

淨銷售額-銷售成本=銷售總損失(虧損時)

銷售成本=期初商品庫存餘額+購入淨額-期末商品庫存餘額

√改善示例

隻需用方框圍住並排列,就製成了一張圖

02 工序圖·流程圖 避免將複雜的信息匯總在一張圖表中

×常見的失敗案例

用一張圖表完美地呈現整個過程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遇到複雜的信息,建議分解成多張圖表呈現

在介紹流程或某個機製時,創作者往往追求盡可能翔實地進行說明,但大多數情況下會適得其反。原因在於,讀者喜聞樂見的都是些看起來簡單清晰的資料,對那些複雜晦澀的信息大多有些抵觸。無論是文章還是圖表,都一樣。

首先觀察下麵的“失敗案例”。商品和資金的流向全部體現在一張圖中。但是,體現的信息越多,整幅圖就變得越複雜。

我們可以在這裏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信息真的必須用同一張圖來呈現嗎?

答案是,視信息的主題而定。倘若並不需要同時傳達兩個主題,那麽完全可以分解成兩張圖。

“改善示例”就是將“商品”和“資金”這兩個主題分開加以說明。雖然圖表的個數有所增加,但每一張圖都變得清晰簡單了許多。

對信息進行分解的優點在於,可以讓讀者將注意力集中於單個主題上。

希望大家能從主題出發加以判斷。

改善點

·將複雜的內容分解成多張圖表呈現

·為了保證多張圖表看起來有關聯性,統一多張圖表的設計風格

×失敗案例

如果圖表中信息元素過多,那麽整幅圖就會變得複雜難懂

√改善示例

對圖表進行分解,內容就會變得簡單易懂

03 工序圖·流程圖 製作圖表時優先考慮主題而非氛圍

×常見的失敗案例

製作業務引導圖時更重視有氣勢的氛圍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製作與主題相契合的圖表,比起氛圍更要重視主題

企業的宣傳冊上總是印有宏偉的企業簡介或是業務介紹圖,但有時也會遇到那種看了又看,可就是看不明白的情況,請大家觀察下麵的“失敗案例”。

這個案例所犯的正是企業宣傳冊“最典型的錯誤”。

希望大家能夠關注到標題上寫的文字與圖表內容存在偏差。一邊強調“客戶至上”,一邊卻用很小的字號將“客戶”二字放在整幅圖最不起眼的位置。

在強調本企業的優勢時,往往會出現以本企業為中心的傾向,但是讀者最想直觀了解的恰恰是這種優勢與自己有什麽關聯。如果無視對方的訴求,有可能就會被解讀成“自吹自擂”。

即便寫下來的文字完全相同,僅僅改變要素的配置也會讓讀者的印象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希望大家在製圖的過程中多加注意,在要素的配置、排版上一定要保證讓信息直接關聯讀者。

“改善示例”則實現了緊貼文字含義,將企業最強調且最重視的“客戶”放在了圓圈的正中心。

優先考慮主題,而不是氛圍,就能讓圖表活起來。

改善點

·重新審視標題中出現的文字的含義

·在要素的配置、排版上力求信息直接關聯讀者

×失敗案例

文字與圖表內容的偏離產生違和感

√改善示例

從主題出發製作圖表,給讀者的印象就會有所變化

04 工序圖·流程圖 說明文字與圖表是一個組合

×常見的失敗案例

用序號將文字與插圖關聯起來進行說明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說明的文字必須“陪伴”在圖的“身邊”

在介紹某項作業的步驟、工序時,若能將文字緊貼在插圖的旁邊,就能減少讀者的誤解和閱讀時的遺漏。

因為直接對照圖表和文字就能理解信息。

請大家對比下麵的“失敗案例”和“改善示例”。

“失敗案例”中,插圖和文字是分開的。每個步驟的文字和插圖是相互分離的,無形中增加了讀者理解的負擔。

反觀“改善示例”,始終保持插圖和文字上下關聯的形式。步驟數越多,“改善示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就越顯著。

對比具體的事例,想必任誰都能理解這個道理,然而一旦在工作中真正需要自己動手做圖表,介紹操作步驟時,大多數人又會不自覺地將插圖和文字分割開來,用序號和符號建立起兩者間的聯係。你應該也見過類似“失敗案例”的圖表。

為了讓讀者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理解每個步驟,請大家務必牢記,說明文字要始終“陪伴”在圖表的“身邊”。

改善點

·改用說明文字和插圖上下對應的形式呈現

·刪除說明文字前的序號

×失敗案例

一旦將圖表和說明文字割離開來,就無法很好地與說明文字銜接

√改善示例

將圖表和說明文字同步呈現,即可保證讀者的視線緊跟說明文字

05 工序圖·流程圖 盡可能直觀地傳遞信息

×常見的失敗案例

乘車路線信息盡可能簡練地說明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不采用簡短的文字說明,而是借助圖表直觀傳達

乘車路線信息往往會被安排在整個版麵最不起眼的角落,大部分做法都是在周邊地圖的旁邊附上簡短的文字,以此來說明乘車路線。

請大家觀察“失敗案例”,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僅僅閱讀一遍這些文字說明,完全沒有該從哪裏往哪裏去的具象認識。光憑這個文字是否能抵達正確的目的地呢?或許讀者心裏會很不踏實吧。

那麽再來看看“改善示例”。如果版麵空間允許的話,建議大家準備這樣可以直觀地傳達信息的圖表,有了這張圖,讀者就會踏實許多。

另外,乘車信息可靈活運用“step by step”技法,這是傳達交通方式和路線的最佳方法。

隻要有圖表,即便有多種路線,讀者也能很方便地選擇最佳路線。

乘車路線是否簡單易懂,有時甚至會影響來訪人數。所以,請大家一定要嚐試使用直觀的視覺化形式。

改善點

·由文字說明改為圖表

·通過“step by step”技法使各路線更易對比

×失敗案例

簡潔的文字說明很難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前往新產品項目展示會的乘車路線

▼從地鐵“A站”下車,從5號出口前往公交站9號乘車點乘坐“大學醫院”方向(A20係統)的公交車,在“商務廳前站”下車,步行1分鍾後到達。

▼從地鐵“B站”下車,從連接2號出口的南口站前公交站乘坐“區立博物館”方向(N50係統)的公交車,在“商務廳前站”下車,步行1分鍾後到達。

√改善示例

改用圖表,即可直觀地理解整體信息

06 工序圖·流程圖 依據功能,選用恰當的箭頭

×常見的失敗案例

重視整體形象,統一箭頭的形狀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箭頭有3種功能。依據功能,改變形狀區分使用

其實我們有很多使用箭頭的機會,其用途也非常廣泛,比如自己做筆記,抑或是製作說明材料等,都會用到箭頭。但是,箭頭的3個功能卻鮮少有人了解。一旦將這3個功能混為一談,就會變成“失敗案例”那樣。你應該也體會到了一種莫名的違和感吧。

那麽,這3個功能具體是什麽呢?

即行為、關聯、連續性。

我這樣說你可能還是不理解,但是如果能合理、恰當地依據這3個功能區別使用箭頭,就能變成“改善示例”那樣。接下來,讓我們依次展開學習箭頭的3個功能。

在案例中,實線箭頭所表示的是“行為”,即將信件裝入信封並投進郵筒等動作。

虛線箭頭指代的是“關聯”,箭頭將名稱與項目連接起來,發揮指示信息的功能。

“連續性”的作用在這兩張圖中都是由大粗箭頭表示,代表從某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時間性流動。

在使用箭頭時,倘若能以目的為導向有所區別,就會有效梳理信息,使表達意圖變得更加明確。

改善點

·梳理圖表中各個箭頭的功能

·不使用同一形狀的箭頭,依據功能改變箭頭形狀

×失敗案例

使用同一顏色、同一形狀的箭頭,會弱化圖表的傳達力

√改善示例

依據功能區分使用箭頭,箭頭的含義就變得明確清晰

07 工序圖·流程圖 信息都有易於理解的順序

×常見的失敗案例

介紹步驟時,大膽地使用整個版麵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介紹步驟時,盡可能將各步驟排列成一條直線

在介紹步驟時,很多創作者都會用到箭頭。但是,使用箭頭也並不意味著信息就能很好地傳遞。

請大家觀察“失敗案例”。這張圖用了6個箭頭對步驟進行說明,從右上方開始蛇形排列到達右下方的終點。但是這項說明與這樣特別的路線並沒有必然聯係。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橫向書寫的資料,那麽信息的排列理應是從左到右、自上而下,如果是縱向書寫,那麽應該是自上而下、從左到右。

一旦打破了這一基本動線,就會讓對方產生困惑,甚至感覺到混亂,引發誤解。

相關研究也已經表明,不規則的排列會妨礙讀者對信息的理解。即使明確標注了數字,也不代表就可以淩駕於人們“由左至右”的思維習慣之上。所以,在介紹步驟時,還是要遵守普遍性的順序,盡可能排列成一條直線。

請大家觀察“改善示例”,這種將步驟自上而下排列成一條直線的排版,可以大大降低讀者看錯順序的風險。

改善點

·改進步驟說明的排版,刪除蛇形橫跨整個版麵的排列

·為了避免產生誤解,將各步驟排列成一條直線

×失敗案例

容易混淆的排列方式,會導致信息說明變得複雜煩瑣

√改善示例

排列成一條直線,即可簡單明快地進行說明

08 工序圖·流程圖 用箭頭和邊框突出各步驟的存在感

×常見的失敗案例

介紹步驟時,盡可能使用大箭頭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調整箭頭形狀,給各步驟加上粗邊框

很多創作者都喜歡用巨大的平麵三角形來代替箭頭。你應該也見過很多類似於“失敗案例”中的箭頭吧。

但是,你應該也能感覺到,這種箭頭其實並不適合指示方向。

因為這種箭頭隻有形狀顯眼突出,最關鍵的“方向”的存在感卻極低。

箭頭隻有在強調前進方向時,才能幫助對方理解信息。

“改善示例”中使用的是最傳統的箭頭,比“失敗案例”中的箭頭要小很多。但是,倘若從“指明方向”這一作用來思考,可以看出傳統箭頭更能有效發揮這一作用。

“改善示例”還給各步驟都加上了粗線條的邊框,如此一來每個步驟就變得更加明確,讀者可瞬間掌握這4個步驟。在對步驟進行說明時,如何提升每個步驟的存在感是極為關鍵的。

希望大家不要遺忘箭頭和邊框的關鍵作用。

改善點

·改用傳統形式的箭頭

·用粗線條的方框圍住每個步驟,強化各步驟的存在感

×失敗案例

各步驟間的界限模糊不清

√改善示例

用粗線條的邊框和簡明的箭頭明確信息架構

09 對比·一覽表 以對讀者而言很關鍵的信息為主軸

×常見的失敗案例

計劃表以時間線為核心

√提高傳達力的改善示例

以讀者最需要的信息為主軸

創作者們大多認為計劃表以時間線為核心會更加清晰易懂。但有時並非如此。請看“失敗案例”。

假設你是即將參加2級考試的考生,你認為這張圖好理解嗎?

隻需思考一下現實中你是如何讀取信息的,即可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想,假如你是考生的話,你想了解的並不是“這個月有哪個級別的考試”,而是“2級考試在什麽時候進行”吧。也就是說,你讀取信息的切入點並不是“時間”,而是“級別”。

讀者的思維順序會成為製圖過程中重要的參考意見。

“改善示例”正是以“級別”為主軸的圖表。僅僅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變化,整張表格給人的印象就截然不同了。

倘若要直觀地掌握考試的頻次,那麽“改善示例”會更加貼切。一整年,各級別考試是如何規劃安排的,一目了然。

但是,如果是給考官看的計劃表,那麽“失敗案例”可能反倒會更合適一些,因為在那張表格中,重點信息不在於“級別”,而在於“時間”。

改善點

·將核心由“時間”變為“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