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與同事交談
在與同事和工作夥伴的關係中,我們最需要重視的兩點就是“和諧”和“協調”。現如今,社會的風向是“尊重多樣性”,但是在日本的公司,人們還是更傾向於與其他人保持步調一致。我在很多企業擔任心理谘詢工作時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
職場中人際關係的特點,就是大家會對彼此之間的差異十分敏感,如工作經驗的多少、年齡的大小、進公司順序的先後、結婚與否等。因此,即使是在日常的閑聊中,我們也要注意與周圍的人保持協調一致。
如果有人擾亂了職場中和諧的氛圍,那麽就可能會被其他人排擠或是疏遠。為了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大家一定要記住三個原則:不要總是彰顯自己的獨特;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態度去壓製對方;不要忽視對方。多為彼此考慮一下,及時做好溝通,這樣才能構建理想的職場環境。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很多時間都是與同事一起度過的。這些同事也許會與我們切磋琢磨,成為一生的夥伴。
第46條
當你幫了別人的忙時
想必大家在工作時,都有過幫同事收拾會議室、大掃除或是複印資料的經曆。雖然本是好心幫忙,但如果加上了不經意的一句話,就很可能會使對方心生不快。
例如,當一個人對你說“我幫你複印了一份資料,下次記得請我吃飯哦”的時候,你會怎麽想呢?他先是用“我幫你”來強調自己的施恩之舉,然後又要求你請客吃飯,還他的人情。聽到這樣的話,你會不會覺得他的好意完全是多此一舉?這種賣人情的做法甚至可能會招來別人的怨懟,因為在對方看來,自己壓根就沒有請求過幫助,卻莫名其妙地欠了一份人情。
如果你是出於好意主動幫了別人的忙,那麽也沒必要特意去跟對方說。就算是需要告知對方一下,也要顯得若無其事一些,別讓對方過意不去,比如“我把你的資料也複印好了,你要是忙不過來的話可以叫我來幫忙”。平時愛多管閑事,或者覺得自己比別人能幹的人更是要多注意這方麵的問題。因為這兩種人往往有過分渴望他人認同的傾向,總是希望別人能夠認可自己的價值。
當你看到同事很忙的時候,可以上前說“你要是忙不過來的話可以跟我說”“我現在手頭沒有事情,有什麽我能幫上忙的嗎”,這樣對方也一定會很開心,對你表示感謝,你們之間的信賴關係也會進一步加深。
第47條
當同事換了新發型時
大家在評價異性同事的外表時,一定要多加注意。特別是“瘦了”“胖了”之類的話題很容易被視為騷擾,最好還是避開為妙。
如果你想要稱讚對方的穿著打扮,可以說“你今天也穿得很好看啊”,這樣就相當於是在告訴對方“你平時也很好看”。反之,如果說“你今天怎麽穿得這麽好看”,對方就會理解為“你平時穿得都不好看”。甚至還有人因為這樣的一句話而深受打擊,不願意再去公司。
看到這裏,你也許會心想“以後對異性的外表還是絕口不提為妙”。然而,當同事徹底改換了發型或是穿衣風格時,如果我們裝作沒看見,什麽都不說的話,也會顯得太過於漠不關心,使人際關係受到影響,對方可能會因為沒有人注意到自己的變化而感到十分失落。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對對方說“你換新發型啦”,讓對方知道我們注意到了他的變化。如果這個新發型看起來很不錯的話,我們還可以再稱讚一句“這個發型很適合你”。
此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拿對方的新發型去和以前的發型作比較,說“之前的發型更好看”,也不要用個人的喜好去評價,說“我不太喜歡這種發型”。趁機打探別人的私生活,問對方“你是不是交男朋友啦”“你是不是分手啦”更是禁忌中的禁忌。這樣的話很可能會被視為性騷擾,就算是在酒席上喝醉了也一定不能說。
第48條
當你在會議或是飯局上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有些人在工作的會議、活動或是飯局上碰到了意料之外的人時,立刻驚訝地說“誒?你也在啊”或是“你也是這個會議的成員啊”。言外之意是“你出現在這裏真是令人意外”“沒想到開會竟然還會叫上你”,很容易使對方感到不快,甚至是給對方造成傷害。
如果對方是你不太喜歡的人,那麽隻要簡單地互相打個招呼即可。保持公事公辦的態度,就不會使關係出現摩擦。反之,如果對方的出席令你感到驚喜,那麽你也可以把這種積極的情緒表達出來,如“你也來參加,真是太好了”。
無論是工作還是同事,都不能憑個人喜惡來挑選。話雖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合得來與合不來的人,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去控製自己的情感。
我在企業中培訓員工時,也會讓大家不要把個人情感帶到工作中來。比方說,如果有人在工作中總是給周圍的人添麻煩,我們可以直接點明這一事實,告訴他“你遲到的次數太多了,這樣下去會影響工作”。對方的性格是否招人喜歡,這並不是重點。把存在問題的事實指出來,再做出具體的要求,這樣的溝通方式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解決問題。
第49條
當你收到了同事從外地帶回來的特產小吃時
公司的同事去外地出差,有時會帶回一些當地的特產小吃來跟大家分享。在工作的間隙吃一點美味的小零食,享受輕鬆一刻,這也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情。
然而,有的人吃完後,會用一句“味道還可以”來評價。“還可以”會給人一種“不好也不壞”“勉勉強強”的感覺,這種模棱兩可的評價難免會讓送東西的人有些尷尬。
以前我帶點心回家時,家裏人吃完後也對我說“還可以”。我問他們“還可以究竟是好吃還是不好吃”,結果對方回答我說“就是不難吃”,這讓我有些失落。別人特意為我們買了吃的,我們卻用“還可以”“還行”來評價,這實在不是很禮貌的做法。
如果吃完後覺得味道不錯,那麽我們可以稱讚說“很好吃”“我很喜歡這個味道”。如果覺得不合自己的口味,那麽我們也可以用一句“謝謝”來感謝對方的分享。
同理,當別人請我們出去玩,或者是送了我們禮物時,也一定不要用“還行”“還可以”來表達自己的感想。從聽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意味著“雖然不算差,但也並不令人滿意”。這種模棱兩可的答複還是少用為妙。
第50條
當你和同事討論用來接待客戶和吃午飯的餐廳時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和同事談論起美食和餐廳的話題,比如“哪家餐廳適合用來接待客戶”。此時,如果對方給出的全是差評,那麽我們的心情可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例如,當有人說“那家米其林餐廳的法國菜味道大不如前了”的時候,聽者也許會心想“你不就是在那跟客戶吃了幾次飯嗎,搞得像自己很懂一樣”。
如果換一種說法,比如“那家店我好長時間沒去,上次去了一下,感覺和以前不太一樣了”,結果又會如何呢?這樣一來,對方可能就會接過話頭,表示自己也聽說過這件事,還會對你生出信賴感,認為你不是一個喜歡說三道四、到處散播謠言的人。
類似的還有“那家店我已經吃膩了”“咱們這個年紀還去快餐店吃飯太丟人了”“出差住那麽便宜的酒店怎麽能行”這種居高臨下式的負麵評價。說這種話的人往往是想通過貶低這些事物,來顯示自己對高端的追求。本質上是內心缺乏自信,想要維護自己的地位。當然,這樣的做法也隻會給周圍的人留下負麵的印象。
“那家快餐很實惠,每次吃都覺得很好吃!”—像這樣凡事都往好處想的人,才會讓身邊的人感到愉悅。如果實在很想把某個餐廳的缺點告訴對方,可以說“那家店的××要是能改善一下就更好了”,這樣表達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第51條
當你對上司感到不滿時
如果你和職場中的人都相處得十分融洽,那的確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在職場中遇到一兩個相處不來的人,因此偶爾可能也會想要跟別人吐槽一下。
如果你和某個部長發生了矛盾,然後跟同事抱怨說“×部長的脾氣真差”,而對方聽了也深有同感,那麽你們也許會聊得很投機。但是這種抱怨的話說得越多,就越會使工作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還會影響工作效率。況且,這些抱怨的話指不定會傳到誰的耳朵裏,也可能會給自己招來禍事。
為了規避這種風險,還是不要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為妙。
如果實在是很想跟別人吐吐苦水,那麽可以把重點放在自己的經曆和感受上,如“×部長說的話讓我有點難受”或者“我覺得×部長的性格和我不是很合得來”。這樣的話,對方也更容易理解你的心情。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很不愛聽別人在自己麵前說第三者的壞話。甚至有的人曾經因為同事總是在自己麵前說上司的壞話而感到鬱悶,來找我做心理谘詢。
要是大家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喜歡的人,也可以選擇跟工作以外的人傾訴。向家人和朋友吐吐苦水,內心一定會輕鬆許多。在傾訴的過程中,我們也能變得更加冷靜,有時甚至可能會發現原因出在自己的觀念上。
第52條
當你看到同事帶便當來上班時
當你發現了一個人意外的一麵時,會不會忍不住感歎道“真是沒想到”“完全看不出來”?這些用來強調對方的內在與外表不符的話語往往帶有一定的負麵含義,平時還是少說為好。
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當一些看上去不太居家的人做了便當帶到公司時,其同事往往會驚訝地說“真是想不到你居然會做飯”“你竟然會自己做便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當事人聽到了這樣的話,可能會感到有些失落,心想“原來我平時看起來連飯都不會做”。如果是想要稱讚對方的話,直接說“你的廚藝看起來不錯啊”或是“自己做便當真健康,我也想跟你學習一下”就可以了。
類似的表達方式還有“看不出來你都結婚了”“沒想到你還會穿這種風格的衣服”“你竟然不會喝酒,真是人不可貌相啊”,這樣的話語都會使對方感到心煩。每個人都會下意識地在腦海中為自己設定一個形象,希望自己能夠給周圍的人留下這樣或是那樣的印象。而當他們發現別人對自己的印象與自己的預期不符時,心中就可能會感到沮喪或是煩悶。
很多人都會被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傷到。因此,當你發現了別人新的一麵,想要稱讚一下對方時,一定要注意使用積極的語言來表達,如“你好厲害”“你的這個愛好真不錯”等。用自己的主觀臆斷去評價對方,很可能會招來意料之外的麻煩。
第53條
當同事說自己想減肥的時候
我們在和同事聊天時,有可能會談到減肥的話題。當對方提出“我想減肥”的時候,有的人會附和對方說“你要是能瘦下來的話,應該還挺好看的”,然而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合適。因為這就相當於在告訴對方“你現在還沒瘦下來,所以不怎麽好看”。
為了避免惹對方不快,我們應該對對方現在的狀態表示肯定,如“瘦一點的話一定會更好看”或是“我也想減肥,咱們一起加油吧”。當然,最好的做法還是避開與外表相關的話題。
除此之外,我們還經常會在同性之間的對話中聽到“你這件衣服看起來好貴啊,在哪裏買的”“你的這個發型真好看,可惜我學不來”之類的話。這種對別人的外貌刨根問底、跟自己對比的做法也很容易被視為嫉妒和諷刺。
直接問別人“花了多少錢”也有些不禮貌。如果覺得別人的衣服或是發型很好看,隻要稱讚一句“這件衣服(這個發型)很好看,非常適合你”就足夠了。
聽到我們的稱讚後,如果對方主動說“衣服是在×××搞活動的時候買的”“發型是在×××理發店做的,要不要介紹給你”,那當然再好不過。這樣一來,相信你們一定會越聊越投機。
當我們和同事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後,工作也一定會變得更加順利。
第54條
當對方的穿著引起了你的注意時
有些人在注意到別人的穿著後,會說“你喜歡這種風格的衣服啊”。但是對方聽了以後很可能會在心裏揣摩你的用意,搞不清你所說的“這種”究竟是什麽意思。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在上班時穿過一條比較日常的寬鬆連衣裙,結果她的同事看到後說“原來你喜歡這樣的衣服啊”,讓她覺得有些尷尬。事後她一直在想,自己的穿著是不是太土了,同事是不是覺得自己胖了,穿這種款式的衣服來上班是不是不太合適,等等。
當你覺得同事的衣服很時髦或很有品位時,可以直接告訴對方“很好看”“我也很喜歡”,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讚賞。如果你不喜歡同事的穿衣風格,那也沒必要特意去告訴對方。
這一點不僅適用於穿著,還適用於興趣愛好等話題。“這種”“這樣的”等指示代詞很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被當成是一種嘲諷。
除此之外,大家還需要注意,不要用“好”和“壞”來評價別人的服裝與物品,如“你的這個包挺好的”“你的這個手表還不錯”等。這樣的話語也會給別人留下高高在上的印象。特別是當一個人想要跟別人攀比或者向別人炫耀的時候,經常就會用這樣的話做開場白,大家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
坦誠地向別人表示你的讚賞,不要拐彎抹角,這樣才能建立起一個良性循環。
第55條
當你看到單身的同事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時
有些人結了婚有了孩子後,會擺出一副“過來人”的架勢去勸說那些單身的後輩。然而,類似於“你每天光顧著工作能行嗎?可別到最後變成剩男(女)了”這樣的說法其實很容易傷害到別人。
近年來,人們對職場騷擾有了一定的認識,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但是這樣的話題依然常常出現在職場之中。“過了30歲可就沒人追了”“女人得在最佳生育期內生孩子才行”—聽到這樣的話,無論是誰都會感到惱火,認為對方是多管閑事,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別人的身上。
有些人看到別人的工作能力很強,還會說“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這種帶著醋味的發言明顯就是在嫉妒對方的能力,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敗。總是愛以“忠告”的形式來諷刺別人的人,很容易為自己招來反感。
反之,當一個人打心底裏對同事或下屬的工作態度感到敬佩,想要稱讚對方,或者向對方學習時,就會使用更加謙虛的方式來表達。他們會說“你每天都這麽努力工作,取得了這麽好的成績,真的很令人佩服”,向對方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對方聽到這樣的稱讚後一定會很開心,也會更願意和我們一起工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在發言前,最好先想一想自己聽到後會有怎樣的感受。
第56條
當你想跟同事表達自己對婚姻的向往時
我曾經在許多企業擔任過心理谘詢師,發現職場中的女性經常會在閑聊中談到戀愛與結婚的話題。
大家在談論這種話題時要多加注意,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在炫耀自己有多麽受歡迎。“我已經談戀愛談夠了,想快點結婚”“我這個人比較受已婚人士歡迎”“有人向我求婚,被我給拒絕了”“追我的人我總是看不上”等就屬於這一類。她們說這種話的目的,是想要告訴別人“我雖然沒有結婚,但是特別受歡迎”。
如果換一種說法,直接告訴對方“我想快點結婚”,那麽對方也會更容易理解你的心情,想要為你加油。說完後再加上一句“你要是遇到不錯的人,別忘了給我介紹一下”,那麽對方可能也會積極地做出回應,跟你說“我回去問問我老公身邊有沒有靠譜的朋友”。
結婚與否是個人選擇,旁人並沒有插嘴的餘地。但是我認識的很多人,都是在向周圍的人宣布了“我想結婚”後,成功尋覓到了良緣。
無論是找對象結婚還是工作,積極努力的人都會得到周圍人更多的幫助。把自己的想法坦誠地說出來,主動為尋覓良緣而努力,這樣的人往往會更順利地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第57條
當你覺得同事的穿著打扮很有品位時
職場中會有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忙於工作和育兒,很容易忽略自己,當她們看到同事打扮得光鮮亮麗時,可能就會忍不住脫口而出“我平時要照顧孩子,根本沒時間去打扮自己”,把照顧孩子的辛勞當作借口。
然而在對方看來,這樣的話語中仿佛帶著一絲譏諷,像是在說“我們這種有孩子的人可不像你們這麽清閑”。甚至有的人會認為這個人表麵上在說自己辛苦,實際上是想要炫耀自己家庭的美滿。
如果你的確想要多花一點時間去打扮自己,那麽就沒必要特意去提孩子的事情,隻要用一句“你穿衣服總是這麽有品位”來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想即可。
同時,也要注意別太過自卑,比如有些人會嘲諷自己說“我平時都穿得太邋遢了”。最好是拿出積極的態度,詢問一下對方“等我有時間了,也想學一學穿衣打扮,你到時候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與別人攀比隻會讓我們越發覺得自己不行,導致自信心下降。在攀比的過程中,無論是主動比較的一方,還是被比較的一方,都隻會受到負麵的影響。在聊天的過程中,不要特意去提自己結沒結婚、有沒有孩子。這種話題往往比較敏感,很容易給別人造成心理壓力。
第58條
當你想要在同事麵前誇讚自己的另一半時
很多人都會跟別人抱怨自己的另一半,然而也有人很愛在別人麵前炫耀另一半,比如“我對象會幫我做各種家務”“我老公經常給我做飯”等。對方也許並沒有惡意,隻是單純想要誇讚一下自己的另一半。
當她們炫耀完後,周圍的人可能也會出於禮貌附和一句“你老公對你真好,你真幸福”。而她們聽到了這樣的話,還會進一步勸說對方“你也讓你老公幫你多做做家務”“你也最好早點結婚”,殊不知,有的人跟自己的另一半相處得並不融洽,還有的人很享受現在的單身生活。“我對象買了我喜歡的包包送我”“今天是我老公開車送我上班的”—像這種“秀恩愛”的話語,在別人聽起來可能就變成了刺耳的炫耀。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告訴對方“這都是我辛苦得來的結果”,那麽也許就會給對方留下完全不同的印象。“我花了整整三年時間,才讓老公學會幫我做家務”“他以前根本就不會做飯,所以我專門去給他報了烹飪班學習”“我和他平時都要上班,現在家裏終於寬裕了一點,他也能買個包送我了”—當對方得知了你的不易後,一定也會更加由衷地為你高興。
無論是誰,想要獲得幸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在誇讚另一半的同時,把自己努力的過程也講一講,這樣對方就不會認為你隻是單純地想要炫耀。
第59條
當你和同事聊起車和房的話題時
有些人理所當然地買了車和房,還會試圖把同樣的價值觀硬塞給其他人。然而對那些對買車買房沒興趣的人來說,被別人這樣勸說隻會心生不快。
大家有沒有聽到過“買輛車多好啊”“買房絕對比租房劃算”“你打算住出租房住到什麽時候”之類的話語?
現如今,時代已經變了,人們不再把“有車有房”當作幸福生活的必要條件。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前段時間,我們時隔好久見了一麵,他就苦笑著跟我抱怨說公司的同事在催他買車,說什麽“三十多歲的人了總該有一輛自己的車了”,讓他感到非常厭煩。
“我要是沒有車的話,上班會很不方便”“我打算……,所以買了房子”—像這樣跟對方表達自己的價值觀,就完全沒有任何問題。沒必要非得說服對方,讓對方也擁有同樣的價值觀。
再者,居住在小城市和大城市的人,對買車買房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大城市的公交係統往往都比較完善,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必要買車。還有一些人更喜歡租房,哪怕是組建了家庭也沒有買房的打算。人總會有不同的觀念,如果大家都能夠明白這一點,那麽就不會有人總勸說別人買這買那了。
第60條
當你對對方說的內容不感興趣時
一說起話來就滔滔不絕的人,通常都有兩大特點:一個是表現欲很強,喜歡出風頭;另一個則是很愛依賴別人,想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在公司裏,我們一旦被這樣的同事抓住聊天,就會很難脫身。有的人聽到最後忍無可忍,就會質問對方:“你還沒講完嗎?”還有的人會更直接一些,拋下一句“我還有事先走了”,就起身走人。
如果是很多人聚在一起聊天,那麽中途離場也不會很引人注意,但如果是兩個人單獨談話,就會很難開口打斷對方。
被逼無奈坐在那裏一直聽別人講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這種痛苦我十分理解。但如果我們用比較傷人的方式打斷對方,那麽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很可能就會出現裂痕。我們對對方其實也並沒有惡意,所以最好還是用更加穩妥的方式從對話中脫身,這樣就不會留下什麽後患。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先把對方說的內容總結一下,然後再改變話題。“總結”是心理谘詢中常用的傾聽技巧之一。當我們總結了對方說過的內容後,對方就會知道我們理解了他想表達的意思。這樣一來,再想換話題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在開會時,如果有人發言總是會滔滔不絕,可以設置一個“單人發言時長上限”,規定每個人的發言最多可以持續幾分鍾,一旦超出了規定的時長就加以提醒,這樣就能夠提升會議的效率。現在手機上有很多計時器應用,到了規定時間就會響鈴,用起來也非常方便。
第61條
當你的同事總是不慌不忙,按照自己的步調做事時
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各有不同,工作方式、聊天方式、思維方式也都是各式各樣。當我們用積極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時,就會說出積極的話語。反之,當我們用消極的眼光去看待別人時,說出來的話也會帶有負麵的含義。
例如,當你的一個同事在工作中總是不慌不忙,不在乎周圍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做事時,你的心裏會怎麽想?如果我們喜歡他的這種性格,那麽就會對他說:“你做事情總是這麽從容不迫,我也要向你學習。”
反之,如果我們不喜歡這種性格的人,可能就會說出“你真是個慢性子”這樣的話。“慢性子”本身並不是貶義詞,用來形容自己的朋友也並沒有什麽問題,但是用在職場中就帶有一絲嘲諷的意味了。對方可能會以為這是在諷刺自己的工作效率太低,做事分不清輕重緩急。
如果你在職場中碰到了這樣的人,導致工作受到了影響,可以把具體的問題告訴對方,讓對方加以改善。越是這種性格的人,越是有可能根本就察覺不到自己哪裏做錯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能夠直接給對方一些建議,告訴對方“這種情況下應該這麽做”。如果你想要稱讚對方的話,那麽最好把“慢性子”換成“從容不迫”,這樣的話就不會招致誤解。
第62條
當同事過度在意一些細節時
自2020年起,人類就開始與新冠病毒抗爭。然而,同樣是處於這種看不見的威脅之下,不同的人也會展現出不同的態度,有些人對病毒十分恐懼,甚至變得有些神經質,而有些人則並不是很在意。
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經常會看到類似的現象。即使是在做同樣的工作,有的人會感到極大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卻能夠享受工作的過程。我們在和別人聊天時,也要尊重雙方在想法和價值觀上的差異。即使讓對方煩惱的事情在我們看來隻是小事一樁,我們也不應該直接跟對方說“不要去在意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否則很可能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當我們想要理解時,應該先學會“接受”對方的想法。例如,當同事過度在意一些細節時,我們可以先說“原來你會注意到這些方麵”,表示自己了解了對方的想法,然後再說“你真的很細心”或者“有沒有我能夠幫得上忙的地方”,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關切之意。
如果對方的心理狀態很不穩定,對工作造成了明顯的影響,那麽我們也應該盡早勸說對方去相關的醫療機構就診。需要注意的是,大家在勸說對方就醫前,一定要先判斷好對方“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否則,沒有任何依據就催促對方去看病,很可能會對對方的名譽造成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