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聲名漸起 一

潁上縣距離定遠縣不過三四百裏,劉福通等人舉事之後,為了互為羽翼,他又派人遊說各地豪傑舉事,這其中自然包括了“小柴進”郭子興。

在最初的半年裏,郭子興出於謹慎,未敢輕舉妄動,等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底,他風聞東、西兩係紅巾軍已經四麵開花,才開始蠢蠢欲動。這天,他召集了孫德崖、馬大威等五位兄弟來商議大事。郭子興首作開場白道:“現今劉福通、彭和尚、芝麻李等都鬧騰起來了,而且還鬧騰得有聲有色,我等既以仁義相標榜,想在江湖上一舉揚名,現今可不正是大好時機嗎?再上一層,中原逐鹿,小者王,大者霸,也不是空談嘛。眼下濠州官軍都一心盯在潁上,我們正可殺他個措手不及,一鼓作氣奪了濠州,豈不痛快?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鋌而走險,馬老弟,你意下如何?”

馬大威係宿州閔子鄉人,家世背景、為人都跟郭子興差不多,但因是一個“及時雨”宋江式的人物,所以敗家也很快。他年輕時膂力過人,威震鄉裏,而且一向行俠仗義、疾惡如仇。後來因殺人被迫帶著全家逃至定遠一帶,不久之後,就與意氣相投的郭子興結為刎頸之交。

馬大威早就受夠了流亡的日子,巴不得有一天殺回宿州去,因此聽郭子興這麽一問,便慨言道:“郭兄所言甚是,小弟別無異議!不過,小弟有一個提議,不知當說不當說?”

“咳,你我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客套?”郭子興道。

“郭兄,實不相瞞,小弟這幾年來一心想回家鄉,那裏還有我不少兄弟,而且民心可用,小弟略有虛名,到時必定一呼百應。此番我就趕回宿州,咱們約定了時間一同舉義,豈不可以互為膀臂,勝算更大嗎?若是一方不幸失利而一方得勝,那咱們就合兵一處,長長遠遠做一場好兄弟!”

“哎呀,這個主意是極好的,”郭子興拍手道,但他馬上又眉頭一皺,“不過你畢竟離開宿州多年了,如今貿然回去,怕是有不少風險,不如你就留下來,跟老哥哥我生死都在一處吧!”

郭天叡是郭子興的長子,英武頗似其父,當時他就侍立在父親一旁,於是附和道:“是啊,馬叔,恁就留下吧!”

孫德崖等人也一齊勸道:“老馬,留下吧!”

馬大威沉吟了半晌,拱了拱手道:“郭兄、諸位都知道,在宿州地麵上,人家都認小弟是個‘及時雨’式的人物,不是小弟誇口,如今隻要小弟振臂一呼,響應者必定過千過萬。另外,小弟如今已經聽說,為了隔斷劉福通和芝麻李,宿州城及其周邊已經駐紮了四五千官軍,非得小弟在宿州攪他一家夥,才足以減輕郭兄的擔子啊!這七八年來,小弟吃住都在郭兄家裏,感激之情自不必講,小弟一心思報,如今這等好機會若是放過,豈不要抱恨終天?”宿州位於濠州以北約三四百裏處,而定遠則位於濠州以南幾十裏處。

郭子興左右為難,他一時無法說服馬大威,又深知馬老弟為人,覺得他所言有理。經過一番艱難抉擇,郭子興隻得說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宿州吧。不過我的好閨女秀英你不要帶走,而且一旦你發覺勢頭不好,要立即趕回定遠,曉得嗎?”

“那是自然,秀英一個妮子家,小弟自然不便帶在路上,就拜托郭兄替我好好照顧她吧!咱秀英她娘死得早,她也沒個兄弟,她大姐嫁到那王家,受我牽累,如今也不知下落了。唉,咱秀英真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啊!”馬大威說著,竟流下了眼淚。不過,他很快又轉悲為喜道:“郭兄也知道,凡人都說咱秀英是大富大貴的命,她又知書達禮,若小弟果真有個不測,那拜托郭兄和嫂子務必給咱秀英挑個好夫君吧!”

馬大威就要頓首拜謝,郭子興連忙扶起道:“哈哈,這個無須老弟多慮,我與你嫂子盡心竭力就是!秀英就是我郭子興的親閨女!”

發動舉事的大計已無異議,具體的步驟和時間還須細細定奪。孫德崖是個農家出身的粗鄙漢子,空有一身力氣,隻聽他甕聲道:“就定在明年二月吧,這是春荒最重的日子,民心最是不穩!”

郭子興想了想,覺得這農夫說的不無道理,最後拍板道:“好!那就定於明春二月舉事!在此之前,我等一定要拿出些誠意來,別叫兄弟們動搖才好!”

眼看著春節過了,正月也快過完了,舉事的日子近了!

這天上午,大夥要為馬大威一行人送別,他的女兒秀英也在場。秀英年幼喪母,她不願再失去父親,自然早已泣不成聲。她紅腫著眼睛對父親沙啞地說道:“眼下秀英就爹爹一個親人了,若是爹爹有個三長兩短,秀英豈不成了孤兒?往後可如何是好?”

馬大威輕撫著女兒的肩頭,如今女兒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他心裏自是快慰不已。但身為江湖豪客,他自然有自己的命運,豈能牽絆於兒女情長,讓江湖上的朋友們笑話?為了安慰女兒,馬大威便當著眾人的麵道:“英兒啊,你現在虛歲都二十一了,早就是大姑娘了。常言道: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你馬上就得嫁人了,那時爹爹想留你也不成了,這幾年爹爹拚命留你在身邊,已經讓人家笑話了,哈哈!你郭伯父、伯母都很喜歡你,早就想把你收作養女,若是爹爹真的回不來了,那郭伯父、伯母就是你的親爹娘!”

郭子興的獨生女郭天珍已經十四歲了,生得花容月貌。這幾年相處下來,她早已跟秀英情同親姐妹。她在一旁也安慰秀英道:“姐姐,不管別人怎麽樣,我永遠都是你的親妹妹!”說著,她一把抱住秀英哭泣起來。

郭子興夫婦在一旁微笑著。張氏是郭子興的續弦,也是郭天爵和郭天珍的生母,她一邊安慰自己的女兒,一邊和顏悅色地對馬大威父女說道:“咱秀英是忒標致的好姑娘,又知書達禮,我們郭家能收她做養女,那是我們祖上有德!從前我還想著叫咱秀英給我做兒媳婦呢,老郭就罵我糊塗,說爵兒是個紈絝子弟,外麵看著漂漂亮亮,裏麵是一堆草包,根本配不上咱秀英!”

秀英知道父親有父親的事情要做,她根本攔不住。她也知道郭家一定會將自己視同己出,絕不會讓自己受到半點委屈,隻是骨肉至親畢竟無法取代。她平素在做女紅之外還常讀史書,心知父親這等秉性和這番作為,是注定不會有好收場的。此次離別,也許就是與父親的永訣,所以她始終無法說服自己克製奔瀉的感情,把眼淚都快哭幹了……

馬大威雖不是鐵石心腸,但也不想在眾人麵前丟了名聲,最後他對女兒叮囑道:“女子在世,不過求一個‘貞’字;男子在世,不過求一個‘義’字;那做臣子的,則求一個‘忠’字!這就是文山先生說的‘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了。英兒啊,你讀了這些年書,又有算命先生那些話,爹爹平生無子嗣,但爹爹相信你雖是女兒身,卻一定可以光耀門楣的!你自己多保重吧,爹爹去也!”

然後,馬大威便與眾人拱手作別,在十幾個人的護送下,騎著馬揚塵而去……

既然父親提到了文天祥,秀英立馬記起了文丞相死前給妹妹寫的信。文丞相要盡自己的忠道,隻好忍痛放棄了父女親情,把自己的女兒托付給了妹妹,他對妹妹道:“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

想到這裏,秀英覺得今日之事何其相似,成仁取義者總是難得的、可敬的,她的心反而不那麽痛了!

半個月後的一天,晴日朗照,郭子興聚集了數千各色人等,其中不乏十幾歲的街頭混混這樣所謂的“少年”,湯和、周德興、費聚等人當時也在場。郭子興盡散家資,殺牛置酒,與四方來的大小頭目十多人結拜了手足之誼(將來彼此做聲援),這支隊伍的主帥還是郭子興,另有副元帥孫德崖等四人。

這支隊伍當天就攻占了定遠縣衙,次日開倉放糧,又臨時聚攏起幾千人。郭子興、孫德崖等便帶著這支臨時拚湊起的上萬人的隊伍前往攻打濠州城,在內應的配合下一舉破城。

得知濠州城失陷後,附近的兩千元軍立即趕來鎮壓,並先行奪回了定遠。郭天叡頗得老爹的真傳,他與自己的結拜兄弟邵榮都異常悍勇(但他不及邵榮有謀略)。為了在眾人麵前好好表現一番,為老爹臉上增添些光彩,經過輕敵的老爹首肯,他率領麾下千餘人出城與元軍展開了一場激戰。然而,缺乏作戰經驗的郭天叡不知深淺,被元軍團團圍困,邵榮等人援救不及,結果連人帶馬被元軍射殺。

雖說郭子興立即帶人殺退了元軍並搶回了兒子的屍體,但這一不幸的事實卻對老郭打擊至深,不僅是因為老二、老三都遠遠不及老大,而且他猛然意識到——造反果然是有莫大風險的。前幾天順風順水時雖然格外暢快,但一旦品嚐到難以下咽的苦果,還是令他覺得有些得不償失!

從此以後,不知不覺間,郭子興的進取之心竟漸漸淡了下去,他也開始不太在意所謂的江湖名聲了。

又過了幾天,從宿州傳來了馬大威的噩耗:由於事機不密,起事之初,馬大威就遭到了元軍重兵圍攻,他傷重被俘後遭處死,首級被懸掛於城頭示眾。依照郭子興先前的脾性,他非要殺到宿州為馬大威報仇不可,可而今卻隻有長籲短歎、捶胸頓足的份兒了!

何況他在濠州的日子也不好過,到了閏三月的時候,元軍將領徹裏不花又帶著三千元軍殺到。

對於父親的死,穎悟的秀英雖然早就已經預知到了,可是一旦成為事實,她還是無法輕易釋懷,於是愈加想念失散多年的姐姐了。

父親昔日在鄉裏時,總是喜歡扶危濟困,比如每年冬天他都要準備好幾條棉褲,不是因為他穿得浪費,而是因為他每次外出時,路上遇到在寒冬裏沒有棉褲穿的可憐人,就會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棉褲脫給人家,然後自己穿著單褲瑟瑟縮縮地回家。每一次,他都會笑著對秀英的娘說道:“哎呀,那個人的命實在是太苦了,你都想不到他凍成了什麽樣子,咱真的是看不下去!你們娘們兒就多忙活些,再多做條棉褲給咱吧!”

遇上災荒之年,一般的地主家擔心百姓來拚搶著“吃大戶”,往往會先拿出一些少得可憐的米糧來賑濟災民,其實也就是裝裝樣子,熬點稀得不能再稀的粥;可是每次隻要父親一出手,必定會實心實意為百姓著想,饃饃、大餅應有盡有。秀英的娘擔心家底被饑民吃空,父親便一笑道:“怕啥,反正咱家裏還有幾百畝地,不行就賣它幾畝!怎麽都比這些饑民強!”

莫說是閔子鄉,就是整個宿州,誰不知道他馬大威的仁義之名?哪個百姓不對他豎大拇指?偏偏父親還尚義任俠,喜歡打抱不平,結果得罪了當地的惡霸豪強,被逼得家無寧日,妻子重病而亡,最後終以被迫殺人、流落他鄉收場……

父親的慘死,既讓秀英覺得老天不公,也讓她得以仔細追憶起自己與父母生活的點點滴滴。如今父母都不在了,大姐也杳無音訊,這讓她更想有個可靠的歸宿,幻想有個子孫滿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