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乾隆對曆史的八大貢獻

乾隆在位60年,做的事情很多,光記載他言行的《清高宗實錄》就達1500卷,其主要曆史功績歸納起來有八個方麵。

(一)編修文化典籍

如果說康熙是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位改革型皇帝,那麽,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麵做的事情主要有:(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乾隆帝繼位以來,經常在想,如果把明末戰亂時散失的書籍都收集整理出來,豈不是一件很好的功德?這樣既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充分顯示自己重視文化的積累,又可以借機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去掉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內容,真是一舉兩得。於是,乾隆下詔特赦被充軍新疆的紀昀回京來做總纂,組織文人學者

開始整理編輯。

紀昀,字曉嵐,是清朝著名的大才子,才華出眾,機敏過人,又擅長說笑,很受乾隆喜歡。由於他為人耿直,不趨炎附勢,所以屢遭和珅等人的忌妒陷害,曾沉浮多次,但由於乾隆帝格外賞識,因此才多次危中脫險。在編纂書籍時,有一次乾隆問紀昀:“紀愛卿,此書取個什麽名字

呢?”

紀昀才華過人,也十分機敏,當乾隆問他時,他已想好名字,但他知道乾隆博古通今,文才出眾,不敢貿然回答,看著皇帝沉吟、微笑的神態,似有所得,於是躬聲回答說:“皇上是否想把古書皆藏於經、史、子、集四庫之中,而取名《四庫全書》?”

乾隆高興地說:“正是,書名就叫《四庫全書》,你們編寫書籍的地

方叫‘四庫館’。”

此後,在總編纂紀昀的帶領下,戴震、錢大昕、趙翼、王鳴盛等300多位名流學者開始了辛勤的工作。他們收集古今圖書兩萬多種,然後加

以篩選。

經過紀昀及四庫館全體人員20年的共同努力和認真工作,這項巨大的《四庫全書》工程終於完工了。全書共收書3461種,79309卷,裝成了6275冊。《四庫全書》總共抄寫了七部,藏於皇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避暑山莊的文津閣、沈陽的文溯閣、杭州的文瀾閣、鎮江的文宗閣、揚州的文匯閣等七處,這對後人研究我國古代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產,

四庫全書

是一項重大貢獻。但應該指出,由於在《四庫全書》編撰過程中有幾千冊書籍被認定為不利於清朝統治而銷毀,給漢文化的流傳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但總體來說,《四庫全書》的編撰應該是功大於過的。

2)編修《滿文大藏經》。乾隆命令將漢文、蒙古文《大藏經》譯成滿文,由章嘉呼圖克圖總領這件事,並要求每翻譯一卷,立即上呈乾隆帝,以等裁定,這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

3)整理《無圈點老檔》。《無圈點老檔》(又叫《滿文老檔》《老滿文原檔》《舊滿洲檔》)是以無圈點老滿文為主書寫的,是現存最為原始、係統、詳盡、珍貴的清太祖、太宗時期編年體史料長卷。該檔形成於清入關前,到乾隆中期已經百餘年,文字難以辨識,紙張年久老化,

字跡漫漶不清。

乾隆命令編纂人員對《無圈點老檔》進行整理,用無圈點老滿文和加圈點新滿文分別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內閣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沈陽崇漠閣各一部,並抄出存上書房一部,總計共抄七份。

4)敕編《八旗通誌》《滿洲源流考》《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等。

5)命編《禦製五體清文鑒》,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重視京師文化建設。表現在:一是編繪了《京城全圖》,二是於敏中等奉命撰《日下舊聞考》,共160卷,為北京曆史文獻集大成之作;三是編修《國朝宮史》,對宮廷的曆史、建築、文化、典製等做了

載述。

(二)維護並興建皇家園林

乾隆時,在北京及其周邊地區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即頤和園)、圓明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甕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顆顆明珠,現在

多數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三)貢獻詩文才華

乾隆帝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詩人和學者,他不僅精通新滿文,而且熟知老滿文,不僅對漢文十分精通,還懂蒙文、藏文、維吾爾文等多種語言文字。

乾隆一生寫了大量詩文,其中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傳》所收唐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有《樂善堂全集》、《禦製詩集》(五集)、《禦製詩餘集》等詩集;文章1350餘篇,有《禦製文初集》《禦製文二集》《禦製文三集》《禦製文餘集》等文集。當然,這些詩文中,有一部分是他人代作的。

(四)免除天下錢糧

據統計,乾隆十年(1745年)、三十五年(1770年)、四十三年(1778年)、五十五年(1790年)和嘉慶元年(1796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累計免除賦銀2億兩,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需要說明的是:乾隆的免除錢糧是在社會經濟繁榮的狀況下進行的。當時,有大臣提出反對意見說:“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

對此,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

姓,那將施於何處?”

乾隆的這一思想是一種仁政愛民的思想,特別是他“民富則君足”的觀點,值得人們深思。因此,乾隆的行為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詔下之

日,萬方忭舞”。

(五)統一新疆

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其成功之一就是統一了新疆。在北疆,他兩次平準噶爾,使土爾扈特部回歸,基本解決了北疆問題。清軍平定北疆後,南疆回部貴族試圖擺脫清朝,自掌一方。為此,清軍同回部軍在庫東、葉爾羌(莎車)等幾座重鎮進乾隆朝服像行了激戰,最終獲勝,重新統一了南疆奠定了新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的事實。

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製,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讚大臣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又製定《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製進行改革。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製,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對新疆地區

的管轄。

乾隆平定準、回各部,統一新疆,不僅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而且鏟除了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

藏的社會安定。

(六)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曾兩次派兵打敗喀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製定了《欽定西藏

章程》,章程中規定:

1)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

2)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

3)達賴、班禪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自監督下,用金奔巴瓶掣簽決定轉世靈童,這是乾隆的一個創造。當時設立的“金奔巴瓶”有兩個,一個放置在雍和宮,現已成為文物;另一個放在西藏大昭寺,此瓶沿

用至今。

4)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

5)西藏貨幣一律用白銀,正麵鑄“乾隆寶藏”四字。

《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曆史上的重要文獻,標誌著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麵有效的管轄,同樣奠定了西藏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的曆史事實。

(七)修砌浙江海塘

浙江原有的柴塘、土塘經不住海潮的衝擊,乾隆命撥銀兩將柴塘改為石塘,其修建石砌海塘四千餘丈,加強了這一地區抵禦海潮侵襲的能力,

這是利民的一個舉措。

(八)中華各族一統

乾隆在其祖宗已有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並開拓了中國的疆域版圖,維護並加強了中華多民族的統一。乾隆時的中國疆域,東起大海,西達蔥嶺,南至曾母暗沙,北跨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清朝“三祖三宗”——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和太宗皇太極、世宗雍正、高宗乾隆最大貢獻就是維護了中國的邊疆版圖,鞏固了

中華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乾隆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麵都有建樹,確為一代有為之君,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有生之年做出的“禪位”決定和行動。

早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乾隆就宣諭說:“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自己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

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85歲的乾隆皇帝,在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和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慶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次年為嘉慶元年,到期讓政。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和殿舉行了內禪大禮,乾隆被奉為太上皇,乾隆禪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二天,後人於是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禪而不退。不過,縱觀中國自秦始皇以下兩千年的皇朝曆史中,內禪讓政者,前君罕見,後君亦無。宋仁宗儲位既定,鬱悶不樂;宋英宗立太子後,潸然淚下,比起這些來,乾隆的禪讓還是有一點超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