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且珍惜自己的敏感和脆弱

我曾發過一條朋友圈:有朋友在評論區說自己“被戳中”。

事情源於前天晚上,我塞著耳機,一個人走在淩晨濕漉漉的鼓樓大街上,腦海裏忽然蹦出一個問題:“我性格中有什麽部分是我原來不喜歡,卻又慢慢接受了的?”然後我就發了上麵那一條朋友圈。

很多新認識的朋友說我腦子活、有想法,總能夠從很多別人注意不到的細節中發現有意思的東西。但是以前沒人誇我“敏銳”,他們都愛說我“敏感”。

敏感的人其實很慘,光是活著,每天都要受一千種細小的折磨,因為有太多日常小事情會讓我感到孤獨、憂慮和不自在,我永遠都不知道情緒的下一個波動來自哪裏。

在學校的時候,如果一個室友問了其他兩個人要不要去吃飯卻沒問我,我肯定會在心裏暗自琢磨很久很久;如果男朋友轉發了一個我不認識的女孩的微博,我可能把對方的微博翻到底;如果家人無意地說起哪個朋友的小孩考上了名校,我也會覺得語氣中有深深的失望。

我當然也知道這樣的舉動太“玻璃心”,太小家子氣,可是我就是無法無動於衷,無法說服自己去做一個堅強、無所謂的人。

這是我性格中天生的部分,怎麽可能連根拔起呢?

所以我常常小心翼翼地維護自己的心情,不會主動挑事,也會很自覺地避開那些會讓我不開心的場合和人,時刻在尋找平衡點,如同裝滿水的玻璃罐,稍微踉蹌一下,情緒就會翻湧出來灑一地。

那樣的我,盡量保持溫和善意,以為可以和周遭和平相處,殊不知在其他人看起來,懷有戒備之心的人其實更不可愛。

不過很意外的是,來到北京之後,我忽然發現其實像我這樣的人蠻多的,甚至他們的生活中有更多波折。同樣是玻璃心,隻不過他們比我高明的是他們懂得怎麽和那樣玻璃心的自己相處。他們懂得如何捧著一顆玻璃心,然後做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我在北京有個常去的小咖啡廳叫作Alba Cafe,一般作為自留地,和朋友聊天都會去那裏,不知道在那裏度過了多少個還算涼快的北京的夜晚,也聽過不知道多少個令人心碎的失戀故事。

我常常約出來的女孩叫小春。

與她相戀多年的男孩離開了她,小春本以為這不過又是一次“常規”的爭吵、分手,過不了多久對方就會來找自己,但她等了又等,回到家鄉,恰好在地鐵裏碰到前男友和一個陌生女孩靠得很近,女孩笑得很甜。

小春本來不屑一顧,覺得那個女孩對於前男友而言不過是自己的代替品,後來前男友說:“我是真的喜歡這個剛認識沒有多久的女孩。”

小春就崩潰了,生活一下子進入“冬天”。

她很清楚自己和前男友並不合適,他想要一個能夠乖乖留在武漢、找份安穩工作、把他當作依靠的小女人,但小春在北京漂著漂著就對這片土地有了感情,再也回不去了。

哪怕是失去一個並不合適的人,對於小春來說也是件痛苦的事。她在這種理性和感性中反複掙紮,說起來的時候眉頭還是緊鎖的,語氣有點激動,在喝一杯梅子酒之後緩了下來,抬頭很認真地告訴我:

“我很難過,但我告訴自己,就當拓展自己的情緒體驗吧。”

我很佩服她,她能在她的失落中找到意義,並且把消極轉到積極的那一麵。

前幾天我看到她發微博:

“從4月初就開始的糟心生活被自己一點一點地打理好了。現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也是我珍惜的。生活沒有打敗我,我會越挫越勇。”

我滿懷敬意地為她點了個讚。

另外一個朋友林阿P在結婚前遭遇了悔婚,未婚夫找到了一個各方麵條件更好的女孩,理所應當地離開了她。她的生活主題忽然被撤下,瞬間墜入茫然狀態,從北方小城孤身北上,開始了和畢業生沒什麽兩樣的生活。

林阿P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我覺得她的眼神裏還是隱隱有兵器的冷光,但她好像釋然了不少。

來北京一年多,她很好地適應了新的生活,雖然忙碌,但至少覺得生活是比以前更有意義的,至少,感覺在活著。

我沒有見過以前的她,不知道她為什麽性格這麽溫和,為什麽溫和裏有這麽淡漠的氣質。

昨天我問她:“你覺得離開小城來北京值得嗎?”

“值得。”

我就沒再問了,確認過眼神,是我喜歡的人。

我真的好喜歡這座城市,因為這裏有太多和我一樣其實並不是天生就那麽堅強的人。

他們都不是天生的英雄,不過是一個個執拗的愛哭鬼。但他們都一邊流著眼淚,一邊變成了更好的人。

不是所有敏感脆弱的人都可以做到,但的確,心碎是一種蠻荒的力量。你可以在痛苦的過程中逐漸把自己給拚湊完整。

我逐漸開始接受並且利用自己的負麵情緒,並且發現像我們這樣的人沒什麽不好的,敏感脆弱的人其實擁有更豐富的感知力和共情力,可以更快地與人產生情緒的鏈接,更易溝通。

2017年的金球獎頒獎典禮上,梅麗爾·斯特裏普獲得了金球獎終身成就獎,她在獲獎感言裏引用了剛去世的好友費雪的一句話: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讓你的心碎成為藝術。”

大多數人的童年被教育要“堅強”,不能哭,不能後退,不能認輸,仿佛哭泣和悲傷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但其實,這是人類再正常不過的情緒啊。

快樂並不等同於“正確”,難過也不是一種“錯誤”。情緒起伏本就是常態,維持一種“不興奮也不悲傷”的平衡狀態就好。你的悲傷和快樂其實一樣有價值,不如接受它們帶來的能量。

敏感其實是一種天賦,脫離了粗糲和麻木,讓人可以更深刻全麵地去感知生活和情緒。很多的藝術家、創作者,那些需要思考和表達的人,其實都是敏感的人。

比如我每次遇到讓我沒有安全感的事情,在每一個擔心失去和搞砸的瞬間,我就會這樣告訴自己:“大不了就當是積累寫作素材了。”事實證明,很多我自己認為真誠的質量尚可的文字,都是一次又一次細小的心碎換來的。雖然過程不太舒服,但我還是覺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