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艱難騰飛

第四章 艱難騰飛

1.彭德懷臨危受命後急電詢問“中央軍委能派出多少戰鬥機和轟炸機掩護”?斯大林中途變卦。周恩來和林彪深夜約見斯大林。毛澤東大手一揮:沒有空軍也要打!斯大林潛然淚下。

1950年10月4日上午。北京還沉浸在建國一周年的節日氣氛中,空中彌漫著爆竹燃放後的火藥芬香,一架小型運輸機悄悄起飛了。

近午時分,這架飛機降落在古都西安機場。從飛機上走下來2名幹部,他們乘上早已等候在機場的一輛轎車,向市區衝去。

半個多小時後,這輛轎車停在西北軍政委員會大樓前。

這天彭德懷主席正在埋頭審閱西北地區3年經濟恢複計劃。這時,門開了。

“毛主席請您立即乘飛機去北京開會。”

兩名幹部中一人氣喘籲籲地說。

彭德懷一楞,問道:“我已接到北京的電話,是原先通知的匯報會嗎?”

“不清楚。周總理交代說,飛機一到西安,就馬上接彭老總來,一刻也不能耽誤,還要嚴格保密。”

“那我總要給其他同誌打個招呼吧!”彭德懷說完,喚來西北局秘書長常綠夫,讓其分頭轉告西北局其它負責同誌。然後,讓秘書把西北地區各單位報來的經濟規劃方案,調查報告統統帶上。

下午4時許,專機抵達北京西郊機場。幾輛小汽車早在那裏等候著。彭德懷健步走下舷梯,前來迎候的人快步上前傳達毛澤東的交代,要彭德懷先到北京飯店休息一下。

“不是說不能耽擱嗎?先去中南海!”彭德懷不容可否地說。

中南海豐澤園。

彭德懷一到,周恩來就迎了出來。

“……會議在下午3點就開始了,來不及等你。”周恩來解釋道。倆人邊談邊步入頤年堂會議室。

中央領導人幾乎全部到場。

毛澤東首先發話:“老彭呀,你來得正好。美軍已開始過‘三八線’了,現在正在討論出兵援朝問題,請你準備談談你的看法。”

彭德懷坐定後,發現會議的氣氛很不尋常。隻好側耳靜聽。忽然,覺得肩膀被人捅了一下。彭德懷一扭頭,是高崗。

“老彭,你要有所準備呀!”高崗悄聲道。

彭德懷不解其意:“怎麽?”

高崗頗有深意地一笑,卻沒再說下去。

發言尚在繼續中,彭德懷漸漸聽出了個眉目:中央對支援朝鮮有不同意見,有的主張出兵,有的不主張出兵,有的主張暫緩出兵。後兩者理由是:國內戰爭創傷急待醫治;部分地區尚未解放;新解放區尚未進行土地改革;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無製空製海權;經過長期戰爭,有些幹部和戰士有和平厭戰思想等等。基於這些情況,參加會議的多數人認為出兵援朝問題應慎重從事。當時任代總長的聶榮臻元帥後來回憶這次會議的發言傾向是:“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打這一仗。”

毛澤東最後發話:“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不管怎麽說,別人要亡國了,我們站在旁邊看,心裏難過喲!”毛澤東站了起來:“美帝國主義要打,飯也要吃,散會散會,明天再接著討論。”

眾人起身離去。毛澤東喚住彭德懷。

“彭德懷同誌慢走一步,我還要跟你這個湖南老鄉談一談哩!”

高崗從彭德懷身邊擦肩而過,丟下一句話:

“要點你的將嘍!”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對出兵的問題,你晚上好好想想。明天見麵我很想聽聽你的意見哩!”

次日上午9時左右,鄧小平受毛澤東委托到北京飯店接彭德懷去中南海。因4號下午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一直未發言,毛澤東想聽聽彭德懷的意見。

彭德懷來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兩人坐下後,毛澤東說:“老彭,昨天你沒來得及發言。我們確實存在嚴重困難,但是我們還有哪些有利條件呢?”

毛澤東說完,從辦公桌上的卷宗裏抽出一份電報,遞給彭德懷。

電報是金日成10月1日發來的——

毛澤東同誌:

……我們朝鮮人民解放戰爭的今日狀況……在美國侵略軍登陸仁川以前,形勢不能說不利於我們,敵人在連戰連敗的情況下,被我們擠於朝鮮南端狹小的地區內,我們有可能爭取最後決定的勝利,美帝軍事威信極度地降低了。於是,美帝國主義為挽回其威信,為實現其將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之目的,急速調動駐太平洋方麵陸海空軍的差不多全部兵力,於9月中旬以優勢兵力在仁川登陸……

目前戰況是極端嚴重的。我們人民軍雖對上陸的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對於前線的人民軍,已經造成了很不利的情況。戰爭以來敵人利用約千架的各種飛機,每天不分晝夜地肆意轟炸我們的前方與後方。在對敵空軍毫無抵抗的我們麵前,敵人則充分發揮其威力了。各戰線上敵人在其空軍掩護下,活動大量機械化部隊,我們受到的兵力和物資方麵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同時,我們的機動力則更加減弱了。敵人登陸部隊與南部戰線已經連接在一起,切斷了我們的南北部隊。結果,使我們在南部戰線上的人民軍處於被敵切斷分割的不利情況裏,得不到武器彈藥,失掉聯係,甚至於有一部分部隊則已被敵人分散包圍著。……我們估計,敵人可能繼續向三八線以北地區進攻。如果不能繼續改變我們的各種不利條件,則敵人的企圖是很可能會實現的。要保障我們的運輸、供給以及部隊之機動力,則必須具備必要的空軍,但是我們沒有準備好的飛機師。

……我們一定要決心克服一切困難,不讓敵人把朝鮮殖民地化與軍事基地化;我們一定要決心不惜流血,流盡最後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民主而鬥爭到底!我們正在集中全力,編訓新的師團,集結在南部的10餘萬部隊,於作戰上的有利的地區,動員全體人民,準備長期作戰。

在目前,敵人趁著我們嚴重的危機,不給我們時間,如果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則隻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克服此危機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的地區的情況下,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我們謹向您提出以上意見,請予以指教。

金日成 樸憲永

彭德懷看完電報,沉思起來。毛澤東說:

“你看看嘛,形勢很危急嘍,美軍果然在仁川登陸,並已越過三八線。我們多次通過印度大使潘尼迦那個渠道向人家提出警告:不要過三八線;過了三八線,我們就要管。可是人家不理睬,人家要用軍事解決問題……昨天淩晨一點,恩來同誌還再次召見潘尼迦,重申我們的態度,不過,和我們許多同誌的擔心一樣,我看美國的好戰分子也料定我們不敢參戰,料定我們怕他們,所以才對我們的多次警告當耳旁風……”

彭德懷說:“主席,昨天晚上我反複考慮,讚成你出兵援朝的決策。”

毛澤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來回踱步,說:

“老彭呀,我這個決心可不容易下喲!一聲令下,三軍出動,那就關係到數十萬人的性命。常言道:人命關天嘛……打得好那沒麽子可說的;打不好,危及國內政局,甚至丟了江山,那我毛澤東對曆史、對人民都沒法子交待嘍!政治局擴大會上,大家的擔憂都是有道理的。不過,打還是要打。金日成危急了,我們要是不管,那我們將來危急了,斯大林也不管,都這樣的話,社會主義陣營還不是一句空話?我告訴你彭德懷,斯大林對我們黨是有些瞧不起哩,他認為我們不是什麽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來搞農民運動的土地改革者……農民嘛,當然是隻顧自家田裏的收成,但是我們就是不能隻顧自己,我們現在困難很多,這是實情,但我們畢竟是個大國,人口眾多,我們應該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無私地援助朝鮮……話又說回來,幫助朝鮮也有利於我們——我們的重工業都集中在東北,鞍山的鋼鐵,沈陽的機械工業,撫順和本溪的煤,還有鴨綠江上的大型水力發電站,我們不能讓敵人打到鴨綠江威脅我們東北的安全!”

彭德懷聚精會神地聽著。

毛澤東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合適?”

“中央不是已決定派林彪同誌去嗎?”

“老彭呀!我的意見,這擔子,還得你來挑,你思想上沒這個準備吧?”

彭德懷沉思片刻,說道:“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這我就放心了。現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北冒進,我們要盡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請你擺擺你的看法。”

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在頤年堂對是否出兵援朝問題再次進行討論。還是兩種意見。

輪到彭德懷發言:

“我看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最多就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可是,如果讓美軍擺在鴨綠江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如讓美國占領了朝鮮半島,將來的問題更複雜,所以遲打不如早打。”

聶榮臻元帥回憶道:“彭德懷在會上的堅決態度,給我以深刻印象。”

政治局會議結束後,毛澤東對彭德懷說:“給你10天作準備,怎麽樣?出兵時間初步定在10月15日。”

彭德懷向毛主席建議:在戰鬥打響之前,應絕對保密。打響之後,新華社在報道和廣播方麵也應注意分寸。要設法轉移敵人的視線,使其產生判斷上的錯覺,以便我軍各路部隊迅速隱蔽過江,取得戰鬥的主動權,力爭初戰勝利,以提高士氣,穩定人心,扭轉被動局麵。

10月8日,毛澤東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誌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勝利。中國人民誌願軍轄13兵團及所屬之38軍、39軍、40軍、42軍及炮兵1師、2師、8師。須立即準備完畢,待命出動。任命彭德懷同誌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誌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指揮並負責保證之……

8日上午,2架飛機先後從北京西郊機場起飛。1架載彭德懷和高崗前往沈陽;另1架載周恩來飛赴莫斯科,秘密會見斯大林,商談購買蘇方武器裝備和蘇聯出動空軍支援中國人民誌願軍入朝作戰問題。

黃昏,金日成派內務相樸一禹到沈陽與彭德懷、高崗會談,樸一禹傳達了金日成首相要求誌願軍迅速出動,首先控製鹹興和新安州的意見。次日上午,彭德懷和高崗在沈陽召開誌願軍軍以上幹部會,宣布中央出兵援朝決定。

在會上,各軍幹部最擔心的是在出國作戰時有無空軍支援。於是,會議還在進行中,9日上午11時,彭德懷和高崗就急電毛澤東詢問:

“我軍出國作戰時,軍委能派出多少戰鬥機和轟炸機掩護?何時能出動並由何人負責指揮?盼速示。”

彭德懷沒有料到,他剛到安東的第2天晚上,機要參謀急匆匆送來一份毛澤東剛剛發來的急電:

彭高,鄧洪韓解:

(一)十月九日命令暫不實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二)請高崗德懷二同誌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

毛澤東

這天是10月11日。當晚,正百思不解的彭德懷接到聶榮臻電話,說蘇聯空軍方麵未準備好,暫無法支援中國誌願軍入朝作戰,要彭德懷火速回京開會。

彭德懷恍然大悟。沒有空軍,這仗可是不好打!

斯大林不是答應了毛澤東嗎?我們負責地麵,他們負責空中。可斯大林為何突然中途變卦了呢?

美軍此時在朝鮮投入的兵力(包括李承曉的軍隊)總計達40萬,擁有各種飛機1100多架,各型軍艦300多艘。無論從兵力上還是裝備上都遠優越於我軍。更主要的是沒有空軍的支援,這仗是沒法打了。即使要打,代價將是異常昂貴的,它意味著誌願軍要多流血,多增加傷亡數字!

毛澤東心裏是很清楚這一點的。

10月13日中午,彭德懷和高崗回到北京。下午,毛澤東在頤年堂主持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

10月中旬,莫斯科就已開始飄雪了。紛紛揚揚的雪,給寒冷的冬季平添了幾分空寂。已是深夜時分,莫斯科街巷和寬闊的紅場已人跡寥寥。

這時,一輛黑色的伏爾加橋車飛快地穿過紅場,停在克裏姆林宮宮牆內的一層小樓前。從車上下來幾位中國的來訪者。

此刻,在約·維·斯大林的辦公室裏,斯大林和外交部長維辛斯基正在等待著中國總理兼外交部長的周恩來,還有正在南俄養病的林彪。

這兩位蘇聯領導者已經猜到了,周恩來是為空軍而來,尋求蘇聯的實際支援。

眼下,蘇聯空軍突然暫緩出動,中國方麵出兵會不會有變化呢?斯大林最耽心的就是這一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在歐洲和亞洲的許多地區,就麵臨著從德、意、日法西斯的魔爪下解放了的國家恢複什麽樣的政權的問題,諸如波蘭、意大利和東歐諸國;在亞洲,則有越南、朝鮮等國。無論美、英、蘇三國首腦的談判桌上怎麽明爭暗鬥,最後的結局還是一個,那就是到底是蘇聯還是美國控製著那個剛剛解放的國家,在蘇聯軍隊解放的土地上,毫無疑問,堅信共產主義的斯大林當然要扶持民族解放和獨立的進步運動,擺脫新老殖民主義的統治,建立人民的政權;否則就相反。比如,美軍單獨占領日本,則導致了日本的美軍基地化。而朝鮮呢?斯大林看著那條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緯度線,覺得這根細細的而又清晰的線緊緊地牽著他的神經。不錯,在北朝鮮的後方,那片廣闊的中國領土上,已經建立起共產黨的政權,這是讓人感到意外的,以前斯大林曾經認為美國會幹涉中國的解放戰爭,派軍隊與中國共產黨作戰,但是那種事情沒有發生。可是,朝鮮的事情就沒有那麽順利了。誰都知道一個道理,間接援助和直接參戰顯然不同,現在美國公然入侵一個主權國家,幹涉該國內戰,不惜冒打一場世界大戰的風險。是杜魯門估計斯大林不敢那麽做,還是決心美國與蘇聯見個高低?

在“雅爾塔會議”期間,斯大林曾與羅斯福談過戰後的朝鮮問題。從曆史上看,朝鮮是個曾經一度依附於中國的王國。到19世紀的中日戰爭後,朝鮮便受到了日本的統治,繼而到本世紀初,日本吞並了朝鮮,把它當成日本的一個省份。在這次會議期間,斯大林向羅斯福提到了另一次會議——開羅會議,“開羅宣言”中,羅斯福、蔣介石和丘吉爾都同意在適當的時候,使朝鮮獨立……於是,就形成了後來的四國托管朝鮮的政策。

美蘇在以三八線為界實施對朝鮮軍事占領後,朝鮮問題便更加複雜化了。金日成長期率領朝解人民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勝利,然而,美軍卻在其占領區內匆匆忙忙扶植起一個李承曉政權,本來已經望見和平獨立曙光的朝鮮人民的夢隨之破滅。金日成為實現祖國的統一,開展收複國土的統一而鬥爭,美國卻借聯合國之名譴責金日成侵略大韓民國。這種說法等於是,一個國家自己侵略自己!何等荒謬。

現在,美國發動了對社會主義陣營的進攻,麥克阿瑟在仁川登陸後真是有恃無恐。製止侵略,維護和平是斯大林應盡的責任,但蘇聯如果直接出動,恐怕將導致世界大戰,尤其是美蘇兩國都已掌握著核武器。如今所幸的是,毛澤東給斯大林解決了這個難題,中國決定派誌願軍參戰,這就避免了美蘇直接對抗。

斯大林正是基於上述考慮,才延緩蘇聯空軍出動,但是他很擔心,沒有蘇聯的空軍支援,中國軍隊能否打贏這場戰爭,或者說,中國對出兵的決心有多大?

早在10月2日,毛澤東就拍來了一份電報:

菲裏波夫(斯大林的代號)同誌:

(一)我們決定用誌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誌。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二)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第一,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誌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工業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三)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

如此說來,毛澤東決心已定。

但是,中國沒有空軍,能否頂住美國軍隊?一旦頂不住,被美軍打進東北……

斯大林不敢想象下去了,這種可能是存在的。

中國領導人擔心的也是這一點:沒有空軍,即喪失了製空權,大部隊,大兵團作戰……簡直無法想象……蘇聯不想出頭露麵,以中國來出這個頭,毛澤東一再告誡自己:要慎重!

如果我們也暫緩出兵,斯大林會怎麽想呢?

毛澤東讓周恩來飛往莫斯科,向斯大林當麵闡述中國方麵的困難。毛澤東為慎重起見,讓駐蘇大使王稼祥通知正在南俄養病的林彪,一起去麵見斯大林。林彪曾在蘇聯養過病,後在蘇軍總參謀部工作過一段時間,與斯大林比較熟悉,對軍事方麵也比較內行。

雙方在斯大林的辦公室見麵了。

周恩來:“毛澤東同誌讓我代他問候您!”

斯大林:“我們已經知道中國已下令向朝鮮出兵,任命了彭德懷同誌做統帥——聽說這個彭德懷作風勇猛,仗打得不錯?”

周恩來:“是的,無論在紅軍時期領導了軍團,還是在解放戰爭的西北戰場,彭德懷都打得不錯。”

林彪:“不過和美軍作戰,情況會有不同。”

斯大林:“美軍有什麽了不起呢,林彪同誌?要知道,他們是在別國領土上進行的不義之戰,士氣必然低落,你說是嗎林彪同誌?”

林彪:“當然,美軍師出無名,是不義之戰……不過,我們部隊目前的裝備太差啦,一個野戰軍僅有幾十門火炮,還不抵美軍一個團的火力,而且,裝甲部隊又極少……按目前我軍的裝備情況和美軍作戰,我估計……至少要集中五倍至六倍於敵的兵力,才能取勝……”

斯大林:“是的,你說的也許有道理……中國軍隊的裝備有待改進……你們提出要蘇聯幫助你們裝備40個師,我們同意,但要分步驟來。目前,我們可以立即著手先為你們裝備20個師……不過,依我們的經驗看,不必等裝備好了再作戰,應該邊作戰邊改裝,這樣士兵會更快地熟練運用這些裝備,在實戰中提高部隊的戰鬥能力……”

周恩來:“我們黨中央感謝斯大林同誌對我們的援助。毛澤東同誌一再囑咐我向斯大林同誌表示我們衷心的謝意!但是,我們還想向您反映一下我們的困難情況,那就是我們的空軍目前還剛剛組建,飛行員正在訓練,還不能立刻投入戰鬥……因此,毛澤東同誌和中央政治局決定,暫緩出兵……希望斯大林同誌……”

斯大林:“怎麽?你們不是已經出動了嗎?”

維辛斯基:“為什麽要暫緩呢?要知道,朝鮮的情況非常緊急……”

斯大林似乎明白了,由於蘇聯空軍的暫緩出動,中國方麵也暫緩出動了。

斯大林:“關於空軍問題,我們還可以再設法解決。維辛斯基同誌,我們應該告訴總參謀部,空軍方麵應該加緊對中國空軍進行戰前訓練。”

維辛斯基:“是,斯大林同誌,這件事我們馬上辦。”

斯大林:“請原諒。目前蘇聯空軍尚不能出動。飛機到了空中,很難劃定個界限,如果和美國全麵衝突起來,仗打大了,也會影響中國的和平建設,特別是你們還處在戰後恢複階段……”

林彪:“我看蘇聯空軍可以穿中國誌願軍的服裝,以誌願軍的名義作戰。這樣,既可以解決我軍的製空權問題,又避免了美蘇直接衝突……”

斯大林:“可是,如果有的飛行員被對方捉了俘虜,那隻穿一身中國誌願軍的衣服又有什麽用呢?”

斯大林:“那麽您此次來莫斯科,就是來通知我們這件事的?”

周恩來:“是的,斯大林同誌,沒有蘇聯空軍的配合作戰,我們暫不出兵。”

斯大林:“那麽好吧。我們是不是應該通知金日成,讓他在東北通化建立流亡政府?”

林彪:“不過,金日成可以帶遊擊隊上山打遊擊嘛!北朝鮮山多林密,背靠東北,適合開展遊擊戰……革命一定會成功的,斯大林同誌……”

斯大林:“我理解中國方麵的困難,應該能夠充分理解,隻是暫緩要緩到什麽時候?你們看,朝鮮的事情對於我們最好的結局是:既不引起世界大戰,同時又能有效地製止侵略……”

周恩來:“也許朝鮮問題在短時間內得不到解決,但是我們還要做好戰爭準備。希望蘇聯方麵答應提供我們的20個師的裝備能盡快運到,而且,我們還需要大量的運輸汽車……”

……

會談結束了。周恩來和林彪一行返回中國駐蘇大使館。

天將拂曉,周恩來和林彪卻毫無睡意。

早飯前,周恩來草擬好向毛澤東匯報的電文,請林彪過了目,正要派人送大使館發出,大使館卻派人送來一份電報:

恩來同誌:

……與政治局同誌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在第一時期,隻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製。

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毛澤東

一九五〇年十月十三日

周恩來立即讓人要通蘇聯外長維辛斯基的電話:請盡快安排他同斯大林再次會見……

當這天下午,雙方再次在淩晨的同一地點會見時,周恩來朗朗地對斯大林說:“毛澤東同誌和政治局剛剛拍來電報,我們中央已經再次做出決定,立即出兵朝鮮!”

斯大林半晌無語。

少許,斯大林才喃喃自語道:“還是中國同誌好……還是中國同誌好……”

多年以後,許多回憶錄文章和史料在記載這個場麵時,都說“斯大林聽說中國已決定出兵後,潛然淚下,誇中國人好。”

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後來說:這乃是鱷魚的眼淚……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奉令入朝作戰。

2.“抗美援朝一晝夜”;“保家衛國20天。”空軍官兵望著隔岸的天空淚流滿麵。毛澤東指示空軍:“采取穩當的辦法為好。”空軍艱難地出征。

1950年10月19日,侵朝美軍攻占了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首都平壤。當晚17時30分,我誌願軍分3路跨過鴨綠江,秘密開赴朝鮮戰場。

首先入朝作戰的是第13兵團之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2軍及炮兵部隊。

第40軍和第39軍主力及炮兵第1師從安東渡過鴨綠江。

第39軍117師、炮兵第2師和高炮團從長甸河口渡過鴨綠江。

第38軍、42軍和炮兵第8師從集安渡過鴨綠江。

由於誌願軍是秘密入朝,為嚴守秘密,過江從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日淩晨4時停止,天亮以前隱蔽完畢,因此,侵朝美軍一直被蒙在鼓裏。他們太相信麥克阿瑟了。在麥克阿瑟看來,中國根本就不會介入,“中國沒有參戰的實力。”

美國的情報機關估計:7月8日,中共在滿洲的正規軍約有116000人;8月8日約有217000人;8月30日,約有246000人;到9月21日,從華南和華中調至滿洲的軍隊到達以後,滿洲的駐軍估計增加到45萬人。麥克阿瑟得到的情報說,中共沿鴨綠江配置了18個師,在滿洲則總共有38個師。此時,因仁川登陸勝利的五角大樓似乎預感到有種不祥的訊息,華盛頓感到周恩來的“聲明”好象不僅僅是為了恫嚇、威脅,忙在電報中提醒麥克阿瑟,“如果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中共軍隊就有公開參戰的可能。”

五角大樓可不是麥克阿瑟,他們知道,中國是有參戰能力的,但是要確定中國是否真的打算這樣做則是件很複雜的事情。直到9月26日,美國情報部門的判斷還認為中國入朝作戰不會成為事實,除非蘇聯決定要促成一次全麵戰爭。然而,9月底,我國通過印度駐華大使一再向杜魯門政府“暗示”,如果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我們就要管。10月3日,周恩來通知印度大使說,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就將派軍隊到朝鮮保衛北朝鮮。周恩來還說,如果越過三八線的僅僅是南朝鮮軍隊,中國則不會采取軍事行動。莫斯科和斯德哥爾摩也發出了相同的信號。10月10日,周恩來再次發表聲明說:“中國人民在自己的鄰國受到侵犯時,不能置之不理。”這時,杜魯門政府才確信周恩來的聲明不是“訛詐”了。10月10日,杜魯門同意了參謀長聯席會議發送給麥克阿瑟一項補充指示:“今後如果有大規模的中共軍隊在朝鮮任何地方事先未經宣布而進行公開或隱蔽的活動,隻要根據你的判斷你現在指揮下的軍隊能夠取得勝利,你就應繼續作戰。但無論如何,你應從華盛頓獲得許可後才能對中國領土內的目標采取軍事行動。”

麥克阿瑟對杜魯門以:“如果他們(中蘇)在戰爭的頭一兩個月內進行幹涉,這種幹涉就會有決定性意義。現在我們不再怕他們幹涉,不再對他們以禮相待了。中國在滿洲境內有30萬人,沿鴨綠江布置的不會超過10萬到12.5萬人,隻能把5萬到6萬人送過鴨綠江。他們沒有空軍。現在我們的空軍既然在朝鮮有了基地,如果中國人企圖南下到平壤,他們將會受到前所未有的最大的一次傷亡。”麥克阿瑟說中國“沒有空軍”的話和美國遠東空軍關於中國人至少有300架作戰飛機的估計,連美國人自己都承認是相互矛盾的。

麥克阿瑟隻想重演一遍他在二戰時的“英雄演義”,為自己的英雄形象再踱一層光輝,但就作戰對象來說,麥克阿瑟已是時過境遷了。

麥克阿瑟沒有想到,彭德懷給了他致命的一擊!

朝鮮戰爭爆發後,在中國高層領導人中,空軍能否參戰成為焦點。真正焦急的人恐怕要數劉亞樓司令員了。

劉亞樓,這位一向被認為精明強幹、精力充沛的年輕司令一夜之間,兩眼深陷,枕上一層落發。

這位空軍司令手中隻有一張牌,也是唯一的一張王牌,混4旅。

從飛機性能及火力各方麵看,當時4旅裝備的飛機是很難擔起空中掩護重任的,那時,6所航校學員所學的仍是螺旋槳,活塞式飛機,而50年代,世界各國空軍已經開始轉入噴氣式飛機的生產和裝備部隊。

一場迅速改裝米格—15噴氣式飛機的重擔壓在他的肩上。

按照中蘇兩國政府的協議,1950年8月,蘇聯空軍別洛夫師到達我國東北擔任防空任務。這是一支噴氣式殲擊機師,全師裝備米格—15噴氣式殲擊機122架。

隨著朝鮮局勢的不斷惡化,我國空軍加緊了訓練和組建。大批米格—15運抵中國。

4旅的第10、第11兩個殲擊機團首先投入改裝米格機。

蘇聯教官也趕到了上海。

4旅卻犯難了,有了米格機,但是沒有教練機。

蘇聯教官直搖頭攤手聳肩:怎麽辦?

時間不等人,中國空軍再次創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跡:“直上米格—15!”

蘇聯教官當場就傻眼了。

隻有中國人才有如此膽量和氣魄!“老大哥”們是徹底服了。

據撰文記載:第一個直上米格—15的飛行員是鄒炎。山東人,典型的山東大漢性格。

高速度的米格機很對這位山東漢子的脾氣。蘇聯教官將第一批上米格機的飛行員集合起來,看他們做示範飛行。

蘇聯教官進入座艙後,向他們揮揮手,有時豎起大拇指,然後,一拉杆,噴氣式的米格機宛如離弦之箭,刹那間無影無蹤。直把地上這幫飛行員們饞得又是搓手,又是瞪眼吐舌的,個個饞相百出。

“真他媽的來勁!”

“過癮!”

地上正議論紛紛。米格機瞬間又衝回機場上空,俯衝,停在跑道上。

飛機剛停穩,飛行員們就圍了上去。

漢語俄語混在一起嘰哩呱啦的好一陣子。

“太棒了!”

“噴氣式嘛!”蘇聯教官很自豪。

鄒炎上了飛機,按捺不住狂喜和激動的心情,心中卻默記著動作要領,衝上跑道。

升空。加速。嗬!過去的P—51,拉—9簡直就是笨牛。

一高興,油門快加到了頂點。嚇得他回了回頭——幸虧沒有教練機,否則他又要挨教官的訓了。他在天空歪歪扭扭地劃了幾道線。

降落。蘇聯教官看上去很高興,但還是一點一點地強調動作要領。

8月的上海,酷熱難當。飛完一個起落,全身汗了個透濕,沒人有半句怨言,再接著飛。從天放亮一直飛到暮色降臨。每個人的心裏隻有一個信念:多飛、早一天飛出來,哪怕早1個小時也行。

4旅駐在上海。陳毅是上海市市長,華東軍區司令。4旅要啥,陳老總給啥,毫不含糊。陳老總一口四川話,說話幽默、風趣、瀟灑,上海剛解放不久,工作千頭萬緒,他還不時來到4旅駐地。

陳老總一來,氣氛總是很熱烈。那情景就像多年不見的親人會麵。

“咦?上天現代化,落地土包子,連塊手表也沒有哇?”

那時的飛行團,從飛行員到團長都沒有手表,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陳老總馬上給他們每人送來一塊瑞士造歐米加手表。

按常規,改裝訓練需半年之久,可他們改裝隻用了2個月。

軍委組織驗收,委托陳老總負責,空軍常乾坤參加,蘇聯顧問、專家陪同。

虹橋機場指揮官的房頂平台上,設置觀閱台,陳老總和驗收團一行觀看新中國第一支噴氣式殲擊機部隊飛行表演。

仿佛老天爺要故意刁難第一代噴氣式飛機飛行員們。觀閱那天,上午10點多鍾烏雲不散,雲高僅有300米。

這批飛行員還未飛過這樣複雜氣象。

蘇聯教官頗有點擔心。一名顧問裝著詢問技術上的事,走到飛行員隊伍邊,問團長夏伯勳:

“你們行嗎?”

“行!”夏伯勳信心十足,但心裏也沒多少底兒。

第一個編隊是4機,夏伯勳、阮吉州、劉玉堤、鄒炎。

鄒炎快言快語:

“大劉,怎麽樣?”

劉玉堤很幽默:“隻要你不掉下來,我就能跟上去。”

“你看這雲,弄不好一穿雲就散隊了。我們要保持好隊形,按編隊要求飛。”

劉玉堤嫌囉嗦,一揮手:“行!”

噴氣式速度大,分秒的偏差就造成上千米的距離。飛機一進雲,上下左右一片混沌,就象鑽進一個黑布口袋裏。等4機鑽到了雲上,隊形全亂了套。於是,隻好在雲上重新集合、編隊。

觀閱台上的陳老總,左等右等不見飛機回來,問:“飛機上去怎麽不見回來?”

旅的幹部們也著急。正擔心呢?

一個機靈的參謀忙插話道:“噴氣式速度大,飛得遠,一下子回不來。”

4機在雲上重新集合,編隊,穿雲而下,以整齊的隊形,在200米高度上通過指揮台,盤旋、落地。

陳老總高興地站了起來,大聲說道:“我們的飛行員了不得喲!飛得好!飛得好!”

隨著誌願軍先頭部隊的入朝,空軍也開始北上。

空軍首次出征,格外引人注目。那聲勢和陣容絕不次於陸軍老大哥們。長龍般的軍列車廂上貼滿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大幅標語,沿途各站都有人群簇擁歡送。軍列到天津後停了下來,晚上又開了。飛行員們天亮時一看,又回到了上海。

蘇聯的米格—15大批量運抵上海,緊急改裝,飛行員們匆匆忙忙飛了幾個起落後,又接到命令:開赴前線。

空軍第2次北上,進駐安東。東北的冬天已經到來,冰天雪地,風吼雪飄,陰晦的天幕下,黑雲翻卷。大多數飛行員還沒有飛過北方如此的複雜氣象,他們一個個望著對岸的衝天炮火,聽著美機的轟炸聲,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們住了20天,沒能參戰,隻好又拉回後方訓練。

空軍戰士們望著對岸的天空哭了。

他們羞辱自己:保家衛國20天。

1950年10月底,空軍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專門研究組織誌願軍空軍參戰問題。與會者一致認為,中國人民誌願軍地麵部隊,主要是以步兵和為數不多的炮兵、坦克兵參加作戰。與擁有陸、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國軍隊作戰,製空權必然操在美軍手中,這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戰鬥行動極為不利。嚴重的戰爭形勢,要求誌願軍空軍必然迅速開赴前線,支援誌願軍地麵部隊同美軍作戰。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等到練好再打,隻能是邊打邊建,邊打邊練,在戰鬥中鍛煉成長。當時空軍麵臨的作戰方針問題,是怎樣為地麵部隊服務。誌願軍的地麵部隊是強大的。在朝鮮戰場上,打仗主要靠陸軍,最後殲滅敵人、解決戰鬥還是要靠陸軍。所以,空軍部隊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應該是配合陸軍作戰,在各軍兵種協同作戰中,空軍部隊的活動應該以保障地麵部隊的戰鬥活動,滿足地麵部隊的需要為前提。根據這一認識,進一步明確了為陸軍服務,以陸軍的勝利為勝利的指導思想。

誌願軍空軍作戰兵力的使用,空軍黨委認為如果零打碎敲地使用兵力,不僅效果不大,而且還會造成與敵人拚消耗的不利局麵,這是敵人最歡迎的。因此,不應該過早地零星使用兵力,而應該將訓練出來的部隊逐漸積蓄起來,在達到一定數量時,即至少可以出動100架到150架飛機時,選擇適當時機集中機動地使用出去,直接給敵人以最大的殺傷,這樣才能有效地發揮空軍的威力。而在正式參戰之前,則應以飛行大隊為單位進駐前沿機場,在友軍(蘇聯幫助我國東北地區防空作戰的空軍部隊)的掩護下,選擇有利時機,進行實戰練習。

12月3日,劉亞樓將空軍兵力使用設想報告毛澤東,毛澤東於4日批示:“劉亞樓同誌:同意你的意見,采取穩當的辦法為好。”這就形成了誌願軍空軍“積蓄力量,選擇時機,集中使用”的方針。

誌願軍空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最初的計劃是進駐朝鮮境內機場,直接配合誌願軍地麵作戰。後來改為主要使用鴨綠江沿線機場等在中國境內的幾個基地作戰,也是貫徹的這個方針。

後來的事實證明劉亞樓的最初設想是十分正確的。

那時上急下切,彭德懷發脾氣,他急需空軍,空軍部隊官兵也是求戰心切。作為空軍司令的劉亞樓稍有不慎,就會有失。一方麵,他不斷給彭德懷寫信,講明空軍的目前情況;另一方麵他下到飛行部隊,穩定官兵訓練情緒。

他說:“同誌們,你們到了空軍。空軍不比陸軍拚刺刀,光勇敢不行。勇敢加技術,才能勝任空戰。我們麵對的敵人很強大,我們首要的任務是迅速強大自己。你們急於參戰,戰場上也急切需要你們,如何縮短訓練場到戰場的距離呢?這決定於你們,你們飛行技術提高的速度!”

劉亞樓像魔術師一樣組建空軍。

除原已組建的空軍部隊外,從1950年11月下旬到1953年3月,他又分4批組建了24個航空兵師56個航空兵團。

即:1950年11月20日至12月27日組建強擊機第5師,殲擊機第6、第7、第9師,轟炸第8師。

1950年12月下旬至1951年5月組建了轟炸第10師,強擊第11師,運輸第13師,殲擊第12、第14、第15、第16、第17、第18師。

1951年11月至1952年5月組建殲擊第19、21、24師,轟炸第20、23、25師。強擊第22師,偵察機獨立第1、第2團。

1952年12月至1953年3月組建殲擊第26、第27師,強擊第28師,運輸機獨立第3團,轟炸機獨立第4團。同時,又開始將每師2團製逐步擴編為3團製。

此外,在1953年底和1954年初,組建了殲擊第29師,裝備偵察機的獨立第5團。

從1951年10月至1954年初,空軍邊打邊建,共組建了28個航空兵師70個航空兵團,擁有各型飛機3000餘架。

全部的飛機來源是:蘇聯空軍巴基斯基部的119架飛機裝備了空軍第1批組建部隊(混4旅)。

蘇聯空軍別洛夫師122架米格—15,16架教練通訊機裝備了中國空軍第2批組建部隊。

1950年10月、12月,蘇聯空軍擔負中國防空的13個航空兵師全部裝備,裝備了中國空軍的第3、第4批組建部隊。

中國空軍的第5批、6批、7批航空部隊的裝備,主要是從蘇聯進口和中國空軍內部調整、替換解決的。

為解決空軍的裝備問題,據統計,毛澤東、周恩來曾先後向斯大林、布爾加寧等蘇聯領導人發電報、信件32次!1952年2月14日,毛澤東親自與蕭勁光等海軍領導人商量,把準備購買艦艇的外匯轉買了飛機!

1950年12月,空軍第3次北上,在悲壯、和艱難中邁出了國門……

3.李漢首寫朝鮮戰爭空軍擊落敵機記錄。美國空軍大駭:空戰從來沒有這種打法!共軍用的什麽戰術?多年以後,美國空軍仍在研究這種“沒有戰術的戰術”。

1950年12月,誌願軍空軍開始以大隊為單位進駐前沿機場進行實戰練習。

空4師奉令率先出征。

空軍黨委決定以大隊為單位輪番進入戰區鍛煉,目的是取得戰鬥經驗,揭開空戰之“謎”,樹立起戰勝美國空軍的勇氣和信心。

任務落到了第28大隊的肩上。

空軍首長在命令中指出:這次參戰是誌願軍空軍第一次戰鬥行動,參戰成績的好壞影響極大,必須十分謹慎小心,絕對不能馬虎行事。

28大隊大隊長是李漢,26歲。飛行員有中隊長趙明、飛行員宋亞民、吳奇、張洪清、孫悅昆、魏夢雲、趙誌財、褚福田、李憲剛。

他們都是來自陸軍的優秀幹部,年齡最小的李憲剛隻有18歲。他們都是在東北老航校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用速成的辦法學會飛行的,可是在極短的時間裏改裝成為噴氣式飛機駕駛員的。每人平均飛行時間隻有200多小時,在噴氣式飛機上才飛了15小時左右。飛行課目剛剛飛完高空中隊(4機)編隊和單雙機攻擊照像等訓練課目,8隊編隊隻飛了幾次,還很不成熟,空中動作量一大就要散隊。但他們都是共產黨員,在接受戰鬥任務後,莊嚴宣誓:堅決打好第一仗,以戰鬥的勝利回答祖國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為了這次出征,空軍首長先後多次來到4師,檢查和視察戰備工作。

11月7日,劉亞樓和吳法憲(當時的空軍政委)來到4師駐地遼陽,劉亞樓在聽取了工作匯報之後,著重向4師麵授了作戰任務。劉亞樓說:美軍飛機在朝鮮的活動十分猖狂,誌願軍的作戰受到較大影響,誌願軍司令部要求空軍派飛機支援。但是,我們當前隻有剛組建的2個驅逐旅,飛行員的駕駛技術尚不成熟,還不會空戰,指揮員也不會搞指揮,部隊對空戰還是一個謎。如果將這樣弱小的空軍部隊貿然地投入戰鬥,同強大優勢的美國空軍交手,後果很難預料。但是,我們又不能等待把部隊訓練好了再打,革命的軍隊從來不是學好了再打,而是打起來再學習,“從戰爭中學習戰爭”。我們要按照毛主席的思想辦事。我們建設空軍要過“三關”:第一關是自己辦航校,培養航空技術人員;第二關是自己訓練部隊,培養空中戰鬥員;第三關是作戰,學會空戰。前兩關你們都闖過來了。現在要過第三關,在空中消滅敵人,培養空軍的戰鬥能力。空軍黨委決定把這項任務仍然交給第4旅(16日改為師),相信你們有能力完成這個任務。

劉亞樓提出空軍的指導思想是“從實戰中鍛煉,在戰鬥中成長”。11月16日,4旅改為師。4師師長方子翼、政委李世安、副師長袁彬、參謀長王香雄、政治部主任謝錫玉。

11月30日,朱德總司令在劉亞樓陪同下,冒著嚴寒,來到遼陽機場,對空4師進行視察。

4師全體官兵整齊排列在跑道上,熱烈歡迎朱總司令。朱總司令觀看了兩個中隊的飛行表演後,異常興奮激動。接見了在場的幹部和空勤人員。

朱總司令的話,至今還在他們的耳際回**:我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空軍。你們的部隊很整齊,你們飛得很好。你們的任務很光榮,你們即將開赴前線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前方的部隊在盼望著你們,希望你們在政治思想上和技術戰術上不斷提高,成為戰無不勝的空中英雄……希望你們初戰必勝!

12月4日,空軍首長正式給空4師下達了作戰命令,要空4師以大隊為單位輪番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煉,並確定從28大隊開始。電報說:“……如果駐鞍山的友軍(蘇聯空軍)已進駐安東,則我10團28大隊在準備工作完成後,可立即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煉,並由方子翼到安東直接領導。”“這次參戰的目的是取得戰鬥經驗。”“戰鬥出動以2架、最多4架飛機為單位,在敵情不嚴重的情況下,隨友軍參加空戰。”每個飛行員少則參加2次,多則參加4次空戰即可,一個大隊參戰完畢即可轉回遼陽,另換一個大隊前去。“這次參戰是我空軍破天荒第一次,要十分謹慎小心領導之,絕對不能馬虎行事。”每次空戰前,必須將任務交代清清楚楚,一切準備工作都要有周密檢查;每次空戰後,都要召開檢討會,總結經驗教訓,並逐步改進戰法。

可以這樣說,空軍黨委對空軍部隊的參戰指示已經細得不能再細了。

劉亞樓深知:萬事開頭難!

4師領導當即分工:師長方子翼率隊出征,政委李世安主持基地工作,副師長袁彬負責飛行訓練和戰備,參謀長王香雄負責組織作戰的指揮、通訊、機務、供應等方麵的保障工作。

空軍首長對4師首次作戰,殫精竭慮,費盡心血。

14日,方子翼去安東途經沈陽時,劉亞樓又特地對他作了具體交代:第一,為了慎重穩妥,在初期階段,隻給他派遣一個雙機或一個4機出動的指揮權限,前4機未落地,不得出動後4機,何時能指揮8機作戰,要聽他的命令。第二,指揮決心要根據情況決定,膽大心細,既不優柔寡斷,又不盲目蠻幹,天氣和敵情不宜時則不出動。第三,要與蘇聯友軍搞好關係,以期得到他們盡心盡力的帶領或掩護。第四,不要怕麻煩,每日戰鬥結束後,第一件事就是向他發報報告當日的戰況,他的複電定於次日5時到達方子翼的手中。第五,到安東後與蘇聯友軍協商一個實戰鍛煉計劃,送他批準。

計劃送到沈陽,劉亞樓當即批準。

為了便於協商問題和向巴什蓋維奇師長學習指揮,雙方決定將友我兩個師的指揮所設在一起。為了擴大指揮員的視野,雙方決定將指揮所移到浪頭機場北端西北側山坡上的一個舊木板棚子裏。

這是一個隻有15平方米的木板棚,稻草頂、泥土地,四麵透風,寒氣襲人。指揮所的全部設備隻有一張標圖桌,兩部對空台,5部電話機。

這就是人民空軍的第一個驅逐機師的戰地指揮所!簡陋得真夠可以的了。然而,正是在這種簡陋的條件下,拉開了朝鮮空戰的序幕。

21日,10團28大隊大隊長李漢率10架米格—15飛機,進駐浪頭機場。

26日和27日順利地進行了中隊和大隊戰區試航,熟悉了戰區地形。

12月28日,28大隊開始進行實戰鍛煉的戰鬥值班。我空軍10名飛行員分為兩個4機,一個雙機(備份),與友軍的部隊混合編成戰鬥序列。當天中午,雷達發現在安州地區有敵機活動,巴什蓋維奇決定起飛8機迎擊。按照協同計劃,方子翼令李漢4機隨友軍出動。起飛後,與友軍混合編成大隊縱隊,保持目視聯係。起飛、集合、編隊、聯絡均正常。編隊飛過鐵山以後,敵我機群相距30公裏,兩位師長各向自己的編隊通報敵我關係位置,令其注意搜索。忽然,友軍的無線電裏一陣嘈雜。接著,李漢報告說友軍的前後中隊都衝前下降、失去聯係。方子翼忙問巴什蓋維奇何故。

“空中發現F—80敵機,正在空戰。”巴師長說。

“那28大隊怎麽辦?”方子翼問道。

“令他們迅速返航。”

“為何不帶領李漢去打?”

“語言不通,指揮不靈,怕打誤會吃虧。”

方子翼沒再說什麽,隻好令李漢返航。但電台功率小,未聽到李漢編隊的回答。

其實,這時李漢已率隊衝了下去,但未發現敵機,隨即返航了。

當晚,方子翼組織召開檢討會,大家認為,我們缺乏經驗,戰鬥動作不熟悉,未能發現敵機,但也有收獲,實際演練了一次戰鬥動作,觀察了友軍的戰鬥行動,很有啟發。

此後,28大隊每天都有戰鬥出動,每次也都跟隨友軍向敵機方向衝去,但都因友軍不盡心帶領和無線電聯絡不暢,接連5天仍未打上一仗。戰鬥員的情緒開始急躁,提出脫離友軍掩護,自己單獨幹。

方子翼也有點心動了。但害怕無線電聯絡不暢,指揮失靈,導致空戰失利。

方子翼自己可不敢這麽冒險。於是請示劉亞樓。劉亞樓司令員1月2日複電,讓方師長再找巴師長談一次,請他盡心帶領。並說:若還得不到解決,隻有靠自力更生,單獨作戰,但一定要在敵少我多(即我4—8機對敵2—4機)的有利條件下進行,力爭每個飛行員實戰鍛煉2—3次。

當天,方子翼向巴師長談了自己的意見,希望友軍起碼讓我們的編隊也打上一仗。巴師長表示盡量滿足我們的願望,但作了許多解釋。

方子翼覺得巴師長的話雖然有道理,但他的諾言不會立即兌現。為改變現狀,方子翼決心“單幹”。

俗話說:“舍不得孩子打不著狼”,有可能吃點虧,但隻要不吃大虧就行。

方子翼向巴什蓋維奇借了一部短波電台作對空台,以解決空地聯絡通暢問題。同時,他又和李漢研究了一個方案:在形式上仍按協同計劃出動,到了空中,當地麵通報敵我相距30公裏時,以及敵我關係位置時,空中編隊自動取正高度差500—1000米,並向敵機方向嚴密搜索。發現敵機後,打一次攻擊即退出戰鬥,不要戀戰。就這樣一仗一仗地打,定能取得經驗,逐漸提高。

1951年1月5日上午,我機進入龜城地區作戰,當空中編隊距敵30公裏時,方子翼和巴同時向空中通報了敵我關係位置。友軍編隊增速向敵機方向衝去,李漢亦率隊向前衝去。

友軍領隊長機向巴報告,要李漢不要衝前,以免打誤會。巴告訴方子翼,但方子翼並未阻止李漢攻擊。仍照常通報敵情動態。這次因敵機逃走,友我雙方均未接敵,但我編隊確實擺了打的架勢,許多戰鬥動作都做了,大家非常高興。

當時,由於誌願軍發動的第3次戰役,把美軍趕到三八線以南,駐朝的美國空軍從金浦、水源等地撤至大邱、日本,敵機到清川江以北活動減少,友軍擬從安東撤出一部分部隊回鞍山。

這真是個千載難逢的鍛煉的機會。劉亞樓當即指示:敵機活動減少,但在前方實戰鍛煉比後方訓練逼真,我們必須抓緊這個良機,加緊鍛煉。10團不僅28大隊不要後撤,而且第29、30大隊還要迅速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煉。

遵照這個指令,第10團團部率第20、30大隊於1月17日進駐浪頭機場。同時,方子翼拿到一枚尚方寶劍:可以指揮8機出戰!

28大隊進駐安東近1個月,作戰值班20天,戰鬥出動7次,戰場地形和戰場生活均已熟悉,空戰動作基本熟練,仍因未打上仗而焦躁。

1951年1月21日,他們終於迎來了第1次空戰。

這天上午,美國遠東空軍出動20架F—84戰鬥轟炸機,沿平壤至新義州上空轟炸我鐵路線和清川江橋。

6架米格—15衝入雲端,直撲戰區。李漢撰文回憶:

他們一麵爬高,一麵編隊。李漢為了先於友軍接敵(友軍出動8機),高度不足3000米便出航過江。他們加大油門,以最大的航速向戰區疾馳。1時40分,他們飛臨定州以西上空。

“101注意,目標120度,高度6000至7000米,距離80公裏,注意搜索!”李漢耳機裏傳來師長方子翼的命令。

“101明白!”

李漢一邊回答,一邊確定我機接敵方案。以己之長擊敵之短,這是克敵製勝的重要手段,敵人在技術和戰鬥經驗上比我們強,但敵人突出的弱點是怕死。兩軍相逢勇者勝。我們首先要在精神上壓倒他,使他們的水平發揮不出來。於是,李漢擺了個與敵打對頭相撞的架勢,迫敵先躲,為我擊敵創造有利條件。

“101注意!你們和敵人在一起了……”又是方師長的通告。

上麵是碧藍藍的天,下方是碧綠綠的海,茫茫一片。

敵機呢?

耳機裏,方師長的通報聲越來越急:“敵機就在你們下方!敵機就在你們下方!”

李漢眼珠都快瞪圓了,也沒發現敵機。

這時,7號機孫悅昆報告:“左前方發現敵人!”

看見了!看見了!豆粒大的黑點同時出現在李漢他們眼前。4、6、8,一共16個!黑點迅速放大,敵機十字型,是F—8.4,飛機員們稱它為“油挑子”,上下兩層,每層8架,都是4機在前,左右側後各有雙機掩護。

敵機高度處於明顯劣勢,但在數量上占優勢。怎麽打?李漢一邊率編隊繼續前進,一邊迅速做好戰鬥準備。

“101,敵機向太陽方向轉來。”方師長再次通報。

“101明白!”

見此態勢,李漢來了個將計就計,敵機到達右下方時,編隊集中兵力攻擊最上層,以奇製勝,打它個措手不及。

李漢命令編隊:投掉副油箱!準備攻擊!自己率先衝向敵機。

6架米格—15迎頭撲了上去。

李漢太激動了,把憋了多少年的勁全用在了駕駛杆上,以致動作過猛,刷地一下從敵機的肚皮下麵衝了過去。

F—84機群顯然沒想到這種突如其來的交鋒,急忙中,憑著熟練的技術,很快拉開架勢占據有利高度。

李漢迎頭一衝,敵機編隊給衝亂了套。

李漢他們因是初戰,沒有經驗,一見敵機,就像在步兵時端著刺刀躍出戰壕一般,頭對頭,麵對麵,不躲不閃地照直衝了過去。

沒料到他這麽一衝,自己的編隊也亂了方寸。各自為戰,頭對頭嘩啦啦的全上了。

F—84從來沒見過這種空戰戰術,機群一下子全亂了有的從米格機頭一躍拉起,有的與米格擦翼而過,動作快的轉身就逃。

敵機的弱點立即暴露了:怕打對頭。李漢順勢左轉機頭切敵半徑跟蹤咬尾,先瞄敵長機,但因速度太大,前置量拉不出來了,隻好改打敵3號機,在300米距離上開炮,3米炮彈曳光直向敵機刺去,“中了!”敵機拖著濃濃的黑煙,向地麵飄去。

1架不行,李漢有點貪,接著攻敵4號機。由於衝速過大,一下子衝進敵4號機尾噴管處,還沒來得及開炮,敵機尾噴管處的強大噴氣渦流把他的飛機吹翻了過去。李漢忙將飛機改平,向後方警戒,此時,敵機另外8機向他攻擊,擔任掩護的中隊立即迎頭衝上去,火力截擊。雖沒有擊中敵機,但暴露了敵機駕駛員怕死的本性,敵機逃了……

我機編隊勝利返航。

李漢的射擊照像膠卷,經友軍判讀定為擊傷F—84飛機1架。

朝鮮戰爭,開創了世界航空史上噴氣式對噴氣式飛機空戰的新時代。

一個是最古老國度的最年輕的空軍;

一個是最年輕的國家的最老牌空軍。

交戰結果1:0!這在雙方的心理上造成的震撼是極大的。

後來,有一名被擊落的美國飛行員在審訊時說:

“我們費了很多功夫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共軍用的究竟是什麽戰術?研究了很久,終於明白,原來中共的空軍沒有戰術。”

這似乎象則幽默笑話。

然而,中國空軍果真沒有戰術嗎?多年以後,世界各國空軍仍在研究中國空軍空戰戰術,並進入教科書中。一位叫邁克·斯及克的英國戰術專家曾在《殲擊機空戰戰術》一書中,把朝鮮戰場的空戰戰術專門列出一章,作為研究之用。書中這樣記載道——

1950年11月8日,噴氣式殲擊機首次與F—80遭遇。但是不僅人們便發現了米格—15是個可怕的對手……於是美國便運來了後掠翼的F—86佩刀式。首批於1950年12月抵達朝鮮。

米格—15以中國一側的安東、鳳城、大孤山和大東溝4個機場為基地。從地理位置上看非常有利於對北朝鮮的工業區和後勤基地進行保護。

米格—15在很多方麵都優於佩刀式。它是一種簡單的輕型殲擊機,除陀螺射擊瞄準具以外沒有什麽華而不實的東西。在爬升時可以輕而易舉地勝過佩刀式,升限也高得多。高度超過20000英尺時,它比佩刀式飛得快;高度越高,這種優勢越明顯。它也能夠通過盤旋來製勝它的美國對手。它的火力很強,有兩門23毫米炮,每門有炮彈80發;一門37毫米炮,炮彈40發。它的射擊時間雖然有限,隻有7秒多鍾,但是通常隻要命中一、兩發就足以摧毀一架佩刀式……美國空軍第355中隊的喬治·瓊斯中校介紹他在35000英尺高度上向鴨綠江接近時的情形時說:“我在大約3點鍾方向的上方發現了一個亮點。我搖動著駕駛杆,晃動機翼,以引起僚機的注意。他朝我這邊看,我打了個‘投副油箱’的暗號,接著我又暗示他使用最大戰鬥功率。我們在亮點下麵開始緩慢地盤旋。這時,前方太陽方向又出現了許多亮點。我是突然看見它們的。開始時我什麽也沒有看到,隨後它們躍入了我的眼簾:一群米格飛機正以稀稀拉拉的縱隊隊形,一麵過江,一麵爬高。”

米格飛機的戰術變化很大。1952年2月以前,他們通常是在鴨綠江以北完成編隊,從內陸很遠的高空飛越邊界。他們的基本隊形是4機指尖隊形,每個機群由7~8個小隊組成是屢見不鮮的,一般是各個小隊依次跟進,采用下階隊形,但偶然也有采用上階隊形的時候。在大規模出動時,則采用3個機群的跟進隊形,總數幾乎達100架。這種我們稱之為“敵機列車”的3個機群,其中的兩個往往以橫向間隔約40英裏的距離飛越鴨綠江,發現正在巡邏的佩刀式後,便派出小隊交戰,其餘小隊在40000英尺或更高的高度上繼續南飛,在平壤上空會合後轉彎返航,在返航途中與遇到的佩刀式交戰。第3個“敵機列車”則於此時飛越邊界以掩護前兩個機群返航。這種大規模的搜索行動按說是十分厲害的。

米格飛機有時也采用橫隊隊形。由5個跟進小隊組成。每個小隊有8個雙機編成橫隊,這甚至比距離拉得很長的“敵機列車”更不靈活。要使正麵有8個雙機的編隊在高空作90°度轉彎而仍能保持隊形,這需要高超的技術。1952年2月,大編隊由4機小隊所取代,通常是4機指尖隊形,有時也采用縱隊隊形。在這期間,米格飛機出動的數量仍然很多,但是他們並不試圖保持嚴整的隊形,隻是滿足於共同在某個空域巡邏,互相支援。與大編隊相比,這種編隊形式要靈活得多,是戰術上的一大進步。

到了下個月,戰術又有了變化。米格機除了在拉煙層仍保持大量米格飛機以分散佩刀式的注意外,還在拉煙層上方難以被人發現的高度上配置了擔任高空掩護的飛機。與此同時,還設法在這個空域18000—25000英尺的高度範圍內塞滿了以雙機為單位的米格飛機。各個雙機之間保持目視聯係,隨時準備互相支援。這時是佩刀式的一個艱辛階段:每當他們發動攻擊時,總有其它米格飛機繞到他們的尾後。為此,佩刀式以雙機為單位塞滿這個空域。他們的目的便是在米格飛機喪失其性能優勢的高度上與之交戰,並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獲得好處。

英國皇家空軍派駐美國第4殲擊機聯隊的哈比森少校說:有些米格部隊充分利用了他們高空性能的優勢,總是呆在35000英尺以上的高度上,保持很大的速度,利用高度向佩刀式俯衝實施攻擊,又拉起來飛往射程之外。當以雙機為單位飛行時,使用一種常有效的所謂“喲喲”戰術:當一個米格機雙機組的尾後突然遭到兩架佩刀式的俯衝攻擊時,往往分散開來,長機上升轉彎,僚機平飛或小角俯衝。這樣,如果F—86緊追高度較低的那架飛機不舍,上麵的那架米格長機最後終將占據有利位置,從這個位置上可以向追擊它的僚機的那架佩刀式發起俯衝攻擊。這一戰術使用得當時是十分有效的。因為佩刀式如果追擊上麵那架米格純粹是浪費時間。

中國空軍戰術不僅像教科書中提到的那樣成功而有效地實施“喲喲”戰術,還創造了“高速喲喲”、“低速喲喲”戰術。後來,馬塞勒在北非使用了這種空戰戰術。

從空戰史看,空戰分為發現、接近、攻擊、機動和脫離5個階段;並由4個條件決定,其重要順序依次為突然性、協同作戰、機動製勝和武器威力,但是,飛行員的技術水平和士氣則始終應居首要地位。

如此說來,空戰中人的因素還是占主導地位的。

28大隊初戰告捷。空軍首長發來賀電:這次空戰“證明年輕的中國人民空軍是能夠作戰的,是有戰鬥力的。”

1月23日,李漢複率隊升空,與敵展開反封鎖和反轟炸的大空戰。

當日晨,美國遠東空軍的30多架F—84在幾十架F—80的掩護下,偷襲新義州地區的3個機場,28大隊和蘇聯友軍奉命反擊。

當28大隊起飛時,10多架F—80竄到浪頭機場上空,封鎖跑道,壓製起飛。我年輕的飛行員們毫不畏懼,強行起飛,堅決反擊。編隊尚未集合就將敵機擊退,並追到新義州上空,同友軍一起與幾十架敵機展開了激烈的空戰。這場空戰打了半個來小時,雖未擊落敵機,但自己也未受到損失。對於這次空戰,美國空軍反應非常強烈。《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空軍》稱:“33架F—84飛機與30架米格進行了30分鍾的激烈空戰,”“這是一次規模最大的空戰,”“1月23日空中活動的這個**過去以後,遠東空軍希望能夠在朝鮮西北部所保持的空中優勢的程度日益減弱了。”

1月26日,帕特裏奇不得不將他的第49聯隊撤出大邱機場,至日本築城。但在大邱仍然留了一個加油掛彈分隊,為臨時駐在該地執行戰鬥任務的F—80飛機服務。在1月底以前,第27聯隊的部隊也全部從大邱撤走,把F—84飛機集中在板付。第5航空隊在所有噴氣機都疏散到日本南部以後,不得不通知遠東空軍說,要想為在朝鮮最西北部活動的B—29進行護航已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了。

1月23日的空戰,雖無戰果,但中國年輕的空軍收獲不小,支援了友軍,保衛了目標,鍛煉了自己,取得了經驗。尤其是敢於與敵大機群作戰,這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1月29日,我空軍與遠東空軍又進行了一次空戰。這天午後,雷達發現在定州、安州、清川江橋地區有敵機活動,28大隊奉命和友軍再次出擊,李漢率8機起飛。編隊飛抵定州即發現一群敵機在攻擊地麵目標。李漢率隊利用陽光隱蔽接敵,向上層的8層敵機進行攻擊。敵機慌忙逃散,李漢追擊敵3號機,距300米開炮射出後,在機動飛行中又向另一架敵機進行了射擊。根據射擊照像膠卷判讀結果,李漢在此次空戰中取得了擊落擊傷F—84各1架的勝利。

由於1月23日在新義州上空的大空戰對敵人的打擊和友我空軍向清川江以南地區的頻繁出擊,迫使敵機的活動退到平壤以南,清川江以北便成了米格飛機的天下。侵朝美國空軍承認:米格飛機在清川江與鴨綠江之間,幾乎占了絕對的統治地位。自此,美國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便把這一地區的空域稱為“米格走廊”。這個具有特定涵義的稱謂,在朝鮮戰爭期間一直被沿用。

10團29、30大隊進駐安東以後,也進行了多次戰鬥出動,隻因敵機北上活動減少而未進行空戰。但是,對敵情規律、戰區地形、戰場生活等,都有了詳細了解和實際的體驗。為了給12團早日進行實戰鍛煉,空軍首長令10團於1951年2月2日返回遼陽休整。

2月3日,12團進駐安東進行實戰鍛煉。12團的飛行員全是新手。他們在航校速成班訓練了9個月,飛行時間不足80小時。分到戰鬥部隊後,在米格—15噴氣機上飛行不足20小時,剛完成大隊編隊、雙機空戰課目。與10團相比較相差了大約5年。這種情況,除了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中革命軍隊的空軍以外,恐怕就要算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了。憑這樣的空中閱曆和飛行技術,同老牌的美國空軍作戰,顯然太嫩了。

2月8日,12團開始戰鬥值班。前兩天,戰鬥出動很順利,但在10日和12日的戰鬥出動中,接連發生兩起戰鬥飛行事故,加之敵機到清川江以北活動極少,戰機不多,12團後雖多次出動,但未空戰,加上安東地區瀕海,初春頻降大雪,雲霧較多,訓練有限。空軍首長認為,在此種情況下,部隊久駐安東無益有害,遂命12團於3月3日轉回遼陽整訓,待夏季再回安東輪戰鍛煉。

空4師即結束了第1次作戰。

殊不知劉亞樓正在醞釀一個空軍長期的作戰計劃。

4.斯特萊梅耶犯了心髒病。麥克阿瑟對妻子說:“瓊尼,我們可以回家了。”四月對美國遠東空軍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月份。

正如一位作家所說的那樣:“我們的空軍就像一個小孩,剛搖搖晃晃學邁步,就要他飛跑,剛會跑,就參加世界級田徑賽。”但誰又知空軍的苦衷!

誌願軍入朝作戰,打的是一場現代戰爭。美國是陸、海、空立體攻防,而我誌願軍起初打的仍是一場地麵戰爭。沒有空軍的掩護,地麵部隊裝備又差,這仗怎麽打?盡管如此,我誌願軍入朝部隊還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將美軍趕回到三八線以南。

誌願軍空軍是迫不得已才投入戰鬥。

1951年初,美國情報機關獲悉中國空軍有650架作戰飛機,“以後每月都有增長,到1951年6月它即將擁有1050架作戰飛機。每個月都有更多的後掠翼米格—15戰鬥機交了貨,因此,到1951年6月間,中國就將擁有445架這種第一線飛機。”“3月份,遠東空軍收到了一個可靠的消息,有兩個裝備伊爾—10型地麵攻擊機的航空團正在滿洲開原附近的一個機場進行訓練。”五角大樓得知這些情報後,驚恐萬狀。美國政府立即搞出一個報複計劃:“如果共軍對在朝鮮的聯合國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空中攻擊時,美國空軍有權襲擊發動此次攻擊的飛機起飛機場。美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團把此項預定的報複計劃秘密地通知了出兵朝鮮的其它會員國代表。”

蘇聯裝備我國空軍的米格—15飛機航程較短,這種飛機不能夠攻擊離基他100哩以外的戰術目標。因此,劉亞樓計劃在朝鮮西北部建立一個“空中優勢”區。《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空軍》稱:“2月間,第五航空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在朝鮮西北部進行空戰。共軍的飛行員在清川江與鴨綠江之間地區內占了幾乎是絕對的統治地位。”“在2月份當中,至少有4次活動的結果是悲慘的。”於是,美國空軍大批量地將F—86噴氣機運抵朝鮮戰場。

據資料介紹:F—86時速1100公裏,升限15100米;米格—15時速1072公裏,升限15500米。這兩種機型可謂棋逢對手,各有千秋。然而,這兩種飛機性能到底如何呢?據世界著名飛行員、美國空軍準將耶格爾在自傳中介紹:1954年2月,他在衝繩島嘉手納的美國空軍基地先後試飛了這兩種機型。據資料介紹:耶格爾是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空軍英雄。“王牌駕駛員”。他是第一個駕駛X—1飛機突破“音障”,從而實現了人類的超音速飛行;他試飛過近200種(包括螺旋槳、噴氣發動機、火箭推進的)飛機,飛行10000多小時的“世界上最優秀的試飛員”。

在試飛這兩種機型時,艾伯特·博伊德敘述說——

科林斯與耶格爾在第一天用投擲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飛(米格—15),結果是科林斯贏了。我們已經知道米格在爬高方麵勝過“佩刀”(F—86),但並不確切知道它能飛的最高高度。科林斯爬飛到14630.4米時開始感到供氧不足。他下來後,我們商量了一下對策,耶格爾說他相信自己能爬得更高一些,我就同意讓他去試試。我對他說:“我將駕駛‘佩刀’緊緊地跟著你……”

我們一道爬高到15545米的高度,已到了“佩刀”的最高極限,但耶格爾還在繼續爬高。當爬到16947米時,他仍然端坐在座艙裏。

我們很快就了解到我們的“佩刀”所占有的明顯優勢——優越的火器係統和儀表設備。當然,米格—15在爬高速度、爬高極限和加速性方麵也具有若幹長處。根據試飛結果,我們建議我方飛行員在與具有推力和加速兩方麵優勢的米格—15交戰時,應保持不低於0.8馬赫的速度,以確保自己在格鬥過程中的優勢。

接著,他們又開會試飛。艾伯特·博伊德敘述道——

我們先爬到15240米高度,然後筆直往下俯衝。飛機速度達到0.98馬赫數時,耶格爾的米格機發生了劇烈的抖動,副翼失去了作用,失去對飛機的控製。當降到4876.8米時,才感到有點控製效果。3657.6米時,才開始改出俯衝。

……

如此說來,這兩種機型的空中格鬥,人的因素(包括經驗、技術)是第一位的。

中國空軍在經驗和技術上顯然不足,那麽,他們又是如何戰勝如此強大的對手的呢?年輕的中國空軍除了在心理上首先戰勝了對方,確實還有一種拚命精神。

3月1日早晨,遠東空軍出動18架B—29轟炸“米格走廊”內的目標,“遭到了9架米格截擊機的攻擊”,“那些勇敢善戰的米格飛行員擊傷了10架B—29,其中有3架傷得如此厲害,以致於不得不在南朝鮮作緊急著陸。”

據介紹:美國遠東空軍司令斯特萊梅耶是位很有修養的將軍:溫和、不易動怒,能控製自己的情緒。他犯有心髒病,醫生一再提醒他情緒不宜波動太大,原因是他的心髒承受不了這種折磨。但是進入4月份以後,斯特萊梅耶已經完全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每次當他的副手,遠東空軍副司令帕特裏奇將軍的麵孔出現在他眼前時,他都忍不住心跳的加速。《朝鮮戰爭中的美國空軍》這樣記載著4月的空戰戰況:

無論是在空中還是在地麵上,一切跡象均表明:1951年4月將要成為朝鮮戰爭中決定命運的一個月。帕特裏奇將軍就他自己這方麵來考慮,在任何時候都擔心共軍會發動一次全麵的空中攻擊。因此,他在3月31日向他屬下的所有的聯隊長警告說:“目前的世界緊張局勢表明,我們應該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動來應付突然的空中攻擊。”4月上半月所發生的事情一點也不能使我們有樂觀的理由。4月12日在鴨綠江上空進行的空戰中,米格飛行員顯示了他們的日益熟練的技術。在以後幾天裏,B—86的飛行員評論說,米格飛行員的技術正在提高。他們是積極主動的,並且有決心把到家門口的F—86打回去。他們表現出良好的部隊訓練,和日益提高了的4機編隊(一直到16機)的技術。共軍的飛行員在4月16日和18日的空戰中,互相掩護得非常好,以致於F—86的飛行員未能擊落任何敵機……

這是美國空軍的記載。

一架“孤獨的米格”竟敢在敵人數十架攔阻掩護的飛機窺視下,“鑽”入敵陣,將一架B—29擊落後又“逃之夭夭”!

這需要何等的膽量和氣魄!

4月12日的空戰更是驚心動魄。

雙方均出動飛機百架以上。

遠東空軍僅出動B—29轟炸機就多達48架!

“第19大隊的8架B—29在到達目標區前3分鍾,就遭到了40到50架米格的攻擊。結果1架B—29被擊落,5架被擊傷。”

“另外,大約有20架米格攻擊了第307大隊的12架B—29,其中有一架B—29被擊中,在敵區內墜毀,另外一架受重傷。”

“第98大隊的19架B—29轟炸機最後到達目標區上空……米格所采取的戰術也使F—84不能發揮其有利條件。米格不融F—86的高空掩護,從上方向B—29編隊俯衝下來,實際上根本就沒把擔任掩護的F—84,F—86放在眼裏,而驚惶失措的F—84飛行員,則對後掠翼的飛機(F—86也是後掠翼)不管它是米格還是F—86就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打起來……這3個B—29編隊的損失是夠慘重的。因此,斯特萊梅耶將軍指示:在能夠找到某些保護的方法以前,B—29應暫停在新義州地區的轟炸……”

斯特萊梅耶再也承受不了帕特裏奇每日帶來的“空中”打擊了。4月是日本的櫻花怒放時節,遠東空軍司令部大樓周圍繁花簇擁,斯特萊梅耶卻無心觀賞。

4月11日淩晨一時,杜魯門指示在白宮舉行特別記者招待會。杜魯門的新聞秘書肖特向記者們宣讀了一份聲明——

杜魯門總統聲明:

我深表遺憾地宣布,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已不能在他所擔任的職責事務上全心全意地支持美國政府和聯合國的政策。根據美國憲法賦予我的特殊責任,以及聯合國特別委托我的責任,我已決定更換遠東的統帥。因此我免去麥克阿瑟的各項指揮權,並已任命李奇微中將接替他的職務。

……

正式解職令文本如下:

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

我深感遺憾地的是,我不得不盡我作為總統和美國武裝部隊總司令之職,撤銷你盟軍總司令、聯合國軍總司令、遠東總司令和遠東美國陸軍總司令的職務。

你的指揮權將交給馬修·李奇微中將,立即生效。你有權發布為完成計劃前往你選擇的地點而必需的命令。

關於撤換你的原因將在向你發布上述命令的同時公諸於眾。

不久,這一消息通過新聞媒介傳到東京。在東京,麥克阿瑟正在午餐上款待客人。突然,麥克阿瑟夫人發現丈夫的助手西德尼·赫夫站在門口。她朝赫夫走去。當她聽到麥克阿瑟被解職的消息時,眼中充滿淚水。

馬修·李奇微接替了麥克阿瑟的指揮權。馬修·李奇微在朝鮮戰爭爆發的時候,是美國陸軍副參謀長,1950年12月,他被麥克阿瑟提名接替了朝鮮戰場的第8軍團司令官。

麥克阿瑟和李奇微都沒想到,5個月後,李奇微會坐在1號大樓的總司令辦公桌後麵。

麥克阿瑟被解職,自有被解職的理由。

3月24日,麥克阿瑟從戰場視察歸來,在東京向新聞界發表了一個聲明:

……敵人此刻必然已經痛苦地意識到,如果聯合國決定放棄它力圖把戰爭局限於朝鮮境內的容忍態度,通過把我們的軍事行動擴展到它的沿海地區和內陸基地,赤色中國就注定有立即陷於軍事崩潰的危險。弄清這些基本事實後,就朝鮮問題做出決定就不會有難以克服的困難了。但有個條件,那就是這些問題要根據本身的是非曲直來解決,而不是同諸於福摩薩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這類無關緊要的問題攪在一起。

……我作為軍事司令官的職權範圍內,不同說,我當然隨時準備與敵軍總司令在戰場上舉行會談,真誠地努力謀求不再繼續用流血方法實現聯合國在朝鮮的政治目標……

據說,杜魯門手捧著載有麥克阿瑟的聲明的報紙氣得“恨不得把他一腳踢進北中國海”。

杜魯門政府正在私下裏準備實行朝鮮停火,而麥克阿瑟似乎是在有意拆杜魯門的台。於是,杜魯門決心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

美國遠東空軍總司令斯特萊梅耶是深受麥克阿瑟器重的人。現在麥克阿瑟被解除了職務,斯特萊梅耶平日堆在臉上的那些善意的、極具魅力的微笑,頓時**然無存了。

斯特萊梅耶吞下兩片藥後,踱到窗前,滿院的櫻花開得燦燦爛爛,但有一些櫻花已經在開始凋零。

是花總有凋零的時候。

但凋零似乎早了一些。斯特萊梅耶心想。

1951年4月,對麥克阿瑟、對斯特萊梅耶,對美國遠東空軍來說,都是一個“黑色”的月份。

“由於聯合國飛機不能在朝鮮西北部與共軍飛機在同等或近乎同等的地位上作戰,因此遠東空軍便完全地盡量避免使其部隊進入被稱為米格走廊的地區。然而,這種方針實際上是默認了共軍在這個重要地區內擁有空中優勢。這個地區內的重要交通線目標沒有遭到轟炸,共軍的空軍日益強大了。”

1951年5月19日晚,李奇微視察遠東空軍第5航空隊,在指揮所,第5航空隊司令帕特裏奇神情憂鬱,頭發蓬亂,沒等李奇微開口,帕特裏奇便開口說:

帕特裏奇喘了口氣緩緩地、仿佛自言自語:“看樣子短時間內難以返回遠東了。”

事實是斯特萊梅萊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