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隻“鶴”飛來

一連兩個星期天,我陪愛人去學騎自行車。終於,她能輕巧地跨上這部彩車向前奔去了。

我們家的又一隻“鶴”起飛了。

這是我們家擁有的第四輛鬆鶴牌自行車。

1984年初,我調動工作,原單位發給我的車交還了,新單位沒有發車給我。我走進商店,在眾多的自行車中,竟看中了她——鬆鶴。她當時雖然默默無聞,但她的輕巧,她的美觀,使我喜歡上她了。

兩年以後,單位上發給我一部車。真巧,又是一隻鶴。我把原先的那隻鶴,讓給了上中學的兒子,自己騎上這部新的鬆鶴車。不久,我到山區采訪。無意中竟撞到了這“鶴”的故鄉——一個躲在深山老林裏的工廠——湘華機械廠。這輕巧、美麗的鶴,竟是從這裏飛出來的,這使我大為感慨!而更使我意外的是,在這裏見到了我幾位分別多年的戰友。

1965年,他們離開部隊,來到這裏時,這裏還是一片荒山。100個複員軍人,100個共產黨員,就在那小河上的兩座風雨橋上鋪下了鋪蓋,成了這個軍工廠第一批拓荒者。從此,這片荒地,一年一年興旺。到了1980年,上級突然沒給這個廠下達一項任務,隻撥來1000多名工人一年的工資。怎麽能夠坐吃社會主義?他們在深山裏尋起路來,終於,廠子裏產出了第一批自行車,一共9輛。短短兩三年,數十萬隻鶴,飛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個廠也像鶴一樣,從深山飛到了株洲市,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我深深地被戰友們的創業精神所感動,被他們為國分憂、為民分憂的精神所感動。我同這高飛的鬆鶴,結下了深深的情誼。當女兒提出要買一部自行車上學的時候,我沒加思索地為她到商店選了一部帶不鏽鋼雨板的女式彩車……

前不久,我們搬了家,年過四旬的愛人,離上班的單位遠了,決心學騎自行車,我又為她選購了這個廠子出的新產品——小輪彩車。車子剛剛買到家,發現一個小零件壞了,無法使用,我給廠裏去了一封信,很快廠裏就把這個小玩藝從信封裏寄來了。據說,一輛單車上大大小小的零部件有上千個,缺少一個就不好用。他們廠每年生產數十萬輛車,出現質量問題的,也許隻是萬分之一,或千分之一。而這千分之一落到某一個顧客的頭上,就變成百分之百了。他們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用百分之百為顧客負責的精神,來對待產品中出現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的質量問題。這是何等的可貴啊!

啊,鬆鶴,你飛進了我的家庭,飛進了我的生活!在你艱難的起飛中,我看到了一個工廠創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