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稱將軍是當今的一大弊症

一個稱謂,如果到了由統帥機關下發文件加以規範的程度,足以說明這個由稱謂帶來的問題,已經非管束治理不可了。這個當下被規範的稱謂,便是軍語詞匯裏的常用詞“將軍”。為此,總政治部向全軍下發的關於規範大型文藝演出和加強文藝隊伍教育管理的規定裏,有一條就明確寫道:專業技術三級以上文職幹部不得稱將軍或者文職將軍。規定甫出,社會普遍叫好,稱軍隊管理文藝隊伍看來動了真格兒的。

一個稱謂問題,驚動總部機關,並非小題大做。若說語言稱謂講究規範嚴謹,恐怕非軍隊莫屬,比如軍隊有專用的軍語詞典,而其他行業鮮有。“將軍”,屬於軍語,稱謂從來就有嚴格規範。關於將軍定義,軍語寫得更是清晰明確:將軍,乃率軍征戰之官也。或決勝千裏之外,或運籌帷幄之中,或披堅執銳所向披靡,或擺兵布陣力挽狂瀾。所以古往今來,為將軍頒詔授銜,曆來是軍中大事。今天為將軍授銜,依然是件很隆重的事,要有三軍最高統帥的命令,將官中最高軍銜,甚至由國家領袖親自頒授。

然而,這麽一個極其嚴肅的稱謂,這些年卻出了問題。個中原因,源於社會對軍隊稱謂的茫然無知,更準確說,是對個別文藝明星職級的一種誤讀。翻開這些年的娛樂報刊,你會發現,稱某某軍旅歌唱演員為“將軍”,某小品明星為“將軍”的報道,已經屢見不鮮。甚至一些級別很高的主流媒體,也時見如此錯誤稱謂。其實,身為軍人大都明白,被稱為將軍的技術三級文職幹部,實非將軍,之所以被稱為將軍,是因為他們軍裝上的飾物與真實的將軍大同小異,便常常被以將軍誤讀。正是這種誤讀,讓不明就裏者真以為部隊唱歌跳舞、畫畫寫字、說個小品演個戲,都能當上將軍似的。有兩則有趣的真實故事:2006年,一部電視劇《亮劍》轟動全國,某單位想特招劇中年輕女主角入伍,有關領導當麵征求此女意見,女娃兒一臉稚氣,認真回答:老師,我沒啥要求,若進團就能給個將軍當,這個表我就填吧。領導苦笑,木然無語。無獨有偶,某軍區文工團那年招考演員,一位功底極好的女孩過關斬將,最後政審,關鍵一關,招考老師問:為何立誌要當部隊文藝兵?女孩兒一本正經回答:因為唱歌能當明星,當明星就能當將軍,這誰不知道啊?招考老師搖頭,無以言對。

其實,不可錯怪這些文藝青年,他們並不知道,他們心中所仰慕的將軍,真實身份多是技術三級的文職演員。關於文職幹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分冊》裏定義十分明確:“中國人民解放軍之員額內不授予軍銜的幹部。”既然不授軍銜,何來將軍之謂?這當然事出有因。早在2001年,為了體現科技強軍戰略的總要求,中央軍委決定,提高部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其中就包括演藝人員)的待遇,這個提高的措施,首先就是軍裝飾物的改變。凡技術三級的文職幹部,原本是很普通的肩章,改變後的肩章外端,加綴一枚將官才有的鬆枝葉,原來的軍帽帽飾的銀灰色也改成了金黃色。正是這個變化,與真正的將官便非常相似。前幾年,換發新式服裝,飾物與將官幾乎難辨異同。還有,為體現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關心,在生活待遇上,技術三級以上文職幹部與將官待遇大致趨同。於是,這些技術三級以上的文職幹部,便常常被以“將軍”相稱。其實,明白人都知道,他們的服飾或生活待遇的變化,並無關“文職幹部”在軍隊的員額構成中的本質變化,他們依然還都是文職幹部。

不過,這隻是被社會誤讀的外在原因,技術三級的文職幹部被作為社會熱點聚焦,被當作將軍炒作,還確實有內在的原因。這個內在原因,同樣源於一些演藝人員。有個對比,在人民軍隊的序列裏,技術三級以上的文職幹部,非演藝人員獨有,搞尖端科技、從事醫療等特殊技術行業的,也有不少技術三級的文職幹部,但是,社會卻很少有像熟悉演藝明星一樣熟悉這些科技精英的。原因何在?恐怕最主要的是因為這些演藝明星是公眾人物,他們身著“疑似將軍”的軍裝頻頻出現於公眾視野,拋頭露麵的機會比起那些科技戰線的無名英雄,自然要多得多。但實事求是分析,這也是問題的表象,社會對他們“將軍”的稱謂中,雖有羨慕和追捧,確也不乏批評和嘲諷。你看,“唱歌將軍”“小品將軍”“書法將軍”“畫畫將軍”“雜技將軍”“二胡將軍”這些網絡及小報中的常見詞匯,不就包含著批評者的辛辣嘲諷和帶貶義的幽默嗎?

細細追問,社會為何對他們加以批評和嘲諷?很值得深思。毋庸置疑,作為人民軍隊培養的有一技之長的藝術家,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在努力用自己的技術專長紮紮實實地為部隊建設服務,軍旅文藝這些年能創造佳績,引領社會大眾文化的發展,就包含有他們的努力和貢獻。但也毋庸掩飾,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人生觀價值觀這些年的確發生了偏移,有的人頭頂著軍隊藝術家的美麗光環,卻不怎麽熱心為軍隊建設服務了,軍隊文藝的許多優良傳統被他們忘了。有的人職級雖然很高,滿腦子想的卻是跑場子賺票子,用一技之長撈外快。有的人沒有興趣為兵服務,對出場費的多少卻錙銖必較。有的當紅大腕,唱一首歌,拍一集電視劇,十萬百萬進賬還嫌太少。他們中的一些人有了錢,便在那裏拚豪華比奢侈講闊氣,甚至幹一些與軍人藝術家格格不入的低級趣味的營生。如此,這些“疑似將軍”們,被社會詬病便在所難免。正是因為這些“個別人”,影響著軍隊文藝團體的整體形象,甚至影響著軍隊的整體形象。所以,總政治部頒文規範大型文藝演出,加強文藝隊伍的教育管理,可以說正當其時,是當前刹四風和進行群眾路線教育中一個實實在在的舉措。對一些不良風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整肅軍紀,嚴明紀律,勢所必然,這是建設現代化正規化新型人民軍隊的必然要求。

有個現象很值得注意,這些年,在一些公眾場合,一些演藝界大腕當被人奉為“將軍”時,其實他們心知肚明,自己並非將軍,但奇怪的是,多年來從來沒見有人公開站出來更正自己“疑似將軍”的身份。原因恐怕不是別的,是因為“將軍”這個稱謂不僅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心理滿足,更能強化自己的知名度,而且更能增加自己在市場角逐中的出場價碼。這是實實在在的好處。這裏,“將軍”的真假不再那麽重要了,它不過就是一個實現資本積累的外在“行頭”。其實,一個真正的有品位的藝術家,看中的是真正贏得人民的尊敬,不僅要把戲演好,更重要的是要把人做好。社會在意的,不在於你當沒當將軍,肩膀上扛沒扛星,而在於你為社會為人民究竟做了多少好事。既然成為一個為人注目的公眾人物,就該嚴以律己,為人師表。做一顆閃耀在人們心裏的“星”,而不是轉眼即逝的流星。一句話,一個有追求的人,不能一門心思做官當將軍,還是要踏踏實實為人民為社會做點讓人們記得的好事,用一技之長好好為人民服務,這才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正道。

補記:此文發表後,受到軍委總部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文章見報不久,總政治部便出台了關於加強文藝演出人員的嚴格管理,包括對演藝明星稱謂統一規範的嚴格規定的文件。

(原載2013年9月2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