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龍門二十品引發的反腐話題

講一則故事:上世紀70年代初,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到河南洛陽訪問,在龍門石窟博物館遇見有賣北魏書法傑作《龍門二十品》拓片的,周總理酷愛書法藝術,對《龍門二十品》向往久已,鑒賞再三後想買一套。誰知一問價錢要500元一套,他搖搖頭,戀戀不舍地又把碑帖放回原處。在場的洛陽市領導見狀後說:“總理,我們送你一套吧!”周總理轉過頭來,正色批評道:“你這個同誌怎能說這樣的話,國家財產怎可隨意送人?”在周總理看來,個人愛好是私事,用公款埋單,事關以權謀私,是個原則問題。這件事,後來被寫入了《洛陽市誌》,成為一茬又一茬洛陽黨政領導廉潔自律對照檢查的一麵鏡子。

四十餘年過去,當年周總理喜愛的《龍門二十品》,早已今非昔比,作為國家珍寶,鐫刻二十品的那座石窟,已經奉國家文物局之命封門上鎖,嚴禁拓臨。民間僅存的二十品拓片,一套已經在市場上飛漲到百萬。但是,同樣是那卷拓片,今天卻演繹了另一則完全不同的故事。

報載,某落馬高官,曾位高權重,執掌官員升遷大權,可謂一言九鼎。但此人嗜雅成性,尤其酷愛古字畫拓片。有知其雅興者,便投其所好,高價購得《龍門二十品》送上。此官大悅,欣然笑納。不久,送禮者便如願被破格重用。故事並非到此,此後,又有求官者打聽此“首長”嗜好,貼身內侍便悄聲相告:首長別無所好,唯字畫拓片而已。內侍舉例,比如像《龍門二十品》。求官者搖頭,哀歎無購此物之道。於是內侍點撥:出價80萬元便可購得。求官者喜不自勝。於是那卷曾被“首長”笑納的珍寶拓片以80萬便被回賣到了求官者手上,原拓片便再原封不動又被送於此官,此官再次笑納,求官者如願。如此往複,一件拓片,就這樣被來回賣了十數次。自然,賣官者得金,買官者得官。珍寶拓片,不過淪落為買來買去的象征物。自然,此類買來爵位的官們,他們關心的是盡快收回成本,在新的位置上急不可待地貪而再貪。指望他們為民謀利,那是萬萬不能的。

同樣一幅拓片,相隔四十年,竟演繹了迥然相異的故事,個中可洞見的是官德人品。以字畫珍稀之物行賄,習稱“雅賄”。雅賄之稱,非始今日,它源出漢唐,明清最盛。古代一些名載史冊的奸相佞臣,以“雅賄”“雅貪”而遺臭萬年的,不乏其例。

最著名的,當數北宋宰相蔡京,此人被史家列為北宋奸臣之首,他擅書法繪畫,名列“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京,一說蔡襄)”四大書家之一。此人就是靠給有同樣雅好的皇上宋徽宗送名家字畫,最後官居宰相。此人一旦居於高位,便誤國害民,為了收集名家字畫,多次逼人家破人亡。蔡京發配嶺南路上,百姓恨其雅貪誤國,毀了江山,便拒絕賣粥供水給他,最後他竟餓死嶺南途中。古代要說雅貪數量之大,當數明代內閣首輔嚴嵩,此人也能詩善文,精通書畫。當世字畫凡被他看中,便假手總督巡撫勢力,不惜奪物害命。其雅貪成嗜,買官賣官,他兒子被斬於市,他本人最終“寄食墓舍”而死,落得個遺臭萬年的下場。查沒貪贓時,其家藏足可開一家國家博物館。其中國寶級的,如蘇東坡的《墨竹》、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徽宗的《秋鷹》、吳道子的《南嶽圖》等等。至清代,富可敵國的大貪官和砷,同樣以雅貪臭名昭著。和珅也能書善畫,所藏字畫,多為國寶。其字畫珠寶財富之多,有當時民謠為證:“殺了和珅,富了嘉慶”。

時至今日,雅賄之惡習再度橫行,說穿了是封建社會餘孽遺毒沉渣泛起。有紀檢幹部談及近年來的雅賄之風,感慨很多:不送金銀送字畫、不送豪宅送古玩已相沿成習。這些年,隨著一個又一個貪官落馬,與受賄之黃金白銀、豪華住宅、被包養的二奶等同為社會矚目的,恐怕就是貪官們所收受的各類名人字畫、古玩玉器了。雅賄盡管披著雅的外衣,但再雅也是貪,再雅也是賄。在近幾年查處的貪腐高官中,有雅賄惡名者數不勝數。其中最出名者,莫過於沈陽那個貪官市長慕綏新。慕綏新雅貪成嗜,收受字畫古董貪得無厭,其數量之大,名冠當今,以至於事情敗露後,十幾名工作人員整整忙了三天竟還沒理出個頭緒。後來辦案人說,這個慕綏新其實並不真懂字畫,也無關雅好,他貪的不過是字畫後邊的價值和錢財。當然,貪官中也不乏真有字畫雅號者,浙江海寧副市長馬繼國就是一個,此人平時不近女色,不沾煙酒,唯一的嗜好是名人字畫。為了收字畫,他不惜一切手段,甚至賣官許願。後來東窗事發,辦案人員查獲價值連城的珍寶級字畫5大箱。如此例證,不勝枚舉。

其實,興趣愛好人人皆有,本無可厚非,但君子愛物應取之有道,如果到了玩物喪誌,甚至以身試法的地步,就絕非是雅好了。古語曰:好船者溺,好騎者墜,君子各以所好為禍。行賄者言,不怕官員不愛錢,就怕官員沒愛好。貪色者送美女,貪財者送金條。因雅貪而落馬者,往往與他們的雅好密切相關。報載,廈門海關那個緝私局長接培勇,就曾是個以愛好書畫聞名的“風雅之士”。開始他根本不買賴昌星的賬,很瞧不起賴氏,但後來卻沒能經得住“賴氏雅賄”的**。當賴昌星聽說接局長有字畫嗜好後,便重金聘請國內九名大畫家聯袂創作巨幅《牡丹圖》相送,最終將其拉下水,這位以字畫嗜好而聞名的局長,一幅《牡丹圖》成了他倒台的潰堤蟻穴,他最終倒於牡丹花下,接受了法律嚴懲。類似此局長經曆者,當世貪官怕為數不少。

雅賄之興,今天囂張成風,已經成為新時期反腐倡廉的一大勁敵。這種以雅好為掩護的貪腐,雖然具有較高程度的隱蔽性,但作為字畫古董,一旦進入政務活動的等價交換領域,其本質便是權與錢的交易,便再也無文化可言,更無關雅俗。也決不意味著其披著文化的外衣便可從輕處罰,而必須接受法律嚴懲。雅賄之風,已經成為今天貪腐的新形式,它嚴重敗壞著社會風氣,嚴重影響著黨政幹部的形象。此風不除,同樣關乎國家興亡。根除雅賄之風,當然必須從各級領導幹部嚴於律己著手,慎其所好,擺正工作與生活、權力與愛好的關係,是一個為官者的基本官德。防止雅好成貪,首先應堅決把住自己的興趣愛好關,留神投己所好之人,嚴防人品官德深陷興趣愛好的泥潭不能自拔。當然,僅靠自律畢竟是有限度的,要徹底根除雅賄痼疾,最根本的還是要靠製度,比如各級機關要以製度管好錢袋子,構築嚴防雅賄侵入的“防火牆”,而且一定要讓“高壓線”帶上電,出重拳,下狠招,讓雅賄的行賄受賄者都付出身敗名裂的代價,如此不管雅賄也好,俗賄也罷,或許就不敢那麽囂張了。

(原載2014年8月23日《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