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公元1141年,嶽飛被秦檜一夥毒死在風波亭的監獄裏。後人十分崇敬嶽飛,同時十分痛恨秦檜。“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句傳誦千古的詩句,就是最好的明證。後來,曆史學家們經過認真研究,發現秦檜雖不是什麽好鳥,但讓秦檜自己承擔殺害嶽飛主謀的責任似乎於理不合。道理很簡單,嶽飛戰功赫赫,英名遠播,至少也算得上部級幹部,如此重要的人物若沒有最高統治者趙構默許、支持或者指使,那麽嶽飛不可能讓秦檜輕而易舉害死的。實際上,殺害嶽飛的主謀應該是宋高宗趙構,秦檜隻不過是一個執行皇上旨意的打手罷了。從這一意義上講,嶽飛之死毫不為奇。在封建社會“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曆朝曆代,都有很多大臣都因皇上一句話而身首異處,這是封建專製使然。大臣如此,老百姓就不用說了,所謂草民,老百姓就像草芥一樣,啥時大難臨頭,真是說不準。

我們把嶽飛看成是英雄大好人,把秦檜看成是敗類大惡人,這其中可能包含著很大成分的感情因素。事實上,嶽飛和秦檜都屬封建官吏,都擁有封建的愚忠思想,他們屬於同僚,雖然個人品質有很大區別,但從他們的社會屬性上看,他們是大同小異,或者說是一樣的,我們把一個捧到天上、一個摔在地下,也許是不符合道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嶽飛帶給我們的負麵影響要甚於秦檜。因為,同是在封建社會下扭曲變形的封建官吏,我們知道秦檜壞,我們都防著他,唾罵他,我們不會向秦檜學習的,但對嶽飛不然,嶽飛是英雄已是大家認可的事,學習嶽飛那是沒有人反對的,也許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把嶽飛當成精神楷模,把一個勇敢但帶著濃厚封建思想的嶽飛當精神楷模,那是多麽可怕的事情呀!我們從“五四”時期就提出了反封建的口號,反對孔夫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從四德”等封建思想,如今已過去80多年了。如果嶽飛身上的封建忠君思想可以忽略不計較,那恐怕不是什麽好兆頭。

我想,這樣說可能會傷害很多人對嶽飛的深厚感情,但理畢竟是理,感情終歸是感情。憑感情用事是靠不住的。

其實,嶽飛屬於“成也愚忠,敗也愚忠”的人,他懷著對徽宗、欽宗的一片忠心,提出了“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的口號,帶領嶽家軍打敗兀術帶領的金國大軍,從金國隊伍傳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說法,嶽飛及其嶽家軍從此聲名大振,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愛戴和擁護,嶽飛成了人們崇敬的英雄。可正當他躊躇滿誌地準備“搗黃龍迎二帝”的時候,他收到了朝庭撤軍的命令。我不知道當時嶽飛是否知道宋高宗趙構和二帝的矛盾關係。一個國家隻有一個皇位,你迎回二帝,豈不是讓趙構把皇位交出去。在宋高宗趙構眼中,皇位是最重要的,嶽飛這一舉動與反叛差不多,總之,嶽飛威脅了趙構的皇位。因而嶽飛的悲劇命運就不可避免了。

嶽飛先是被召回,後被殺。愚忠使嶽飛名滿天下,愚忠又使嶽飛命歸九泉。

縱觀曆史,曆代皇帝都要求臣子對自己忠心,在宋高宗趙構的眼中,嶽飛的忠顯然不及秦檜,嶽飛的忠是對二帝忠心而秦檜的忠才是對自己的忠,秦檜對自己言聽計從,也算忠心可貴。他替自己消除了當皇帝的障礙嶽飛,應該是功勞不小。因而秦檜害死嶽飛後,盡管老百姓對秦檜罵聲一片,但宋高宗卻不理這個茬,一直在重用秦檜,一直到秦檜病死,從這一點講,秦檜的忠君的技巧勝過嶽飛一籌,假如嶽飛一心一意忠於宋高宗趙構,我想不至於落得了那樣的下場。應該說嶽飛與秦檜都是忠臣,隻是他們忠的對象不同,因而命運也不同,但其實質都是一樣的。

有趣的是,首先宣傳嶽飛“先進事跡”的人是宋高宗的兒子宋孝宗,宋孝宗覺得嶽飛的忠君思想有利於鞏固自己的皇權,於是給嶽飛平了反,追封嶽飛為“鄂王”,還在臨安給嶽飛蓋了一座廟宇,供人們憑吊祭祀。人們可以名正言順地宣揚嶽飛、憑吊嶽飛,嶽飛的故事也寫進了史書,他的故事也得以廣泛流傳。如果沒有宋孝宗的平反之舉,嶽飛的名字在史書上出現的時候可能這樣寫:一員戰將,因違反軍令被殺。假如嶽飛也威脅到宋孝宗的皇位,那麽宋孝宗還會說嶽飛是忠臣麽?

還有一點需要探討的是,嶽飛長期以來被說成是民族英雄,這一點也有推敲的必要。按常識講,捍衛中華民族獨立、自由和利益,在抗擊外國侵略鬥爭中表現無比英勇的人可稱為民族英雄。比如戚繼光抗擊倭寇成為民族英雄,鄭成功收複台灣(抗擊荷蘭人)成為民族英雄,而嶽飛抗擊的金國,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何來的民族英雄。假如當時宋朝把金國當成外國,不當中華民族,嶽飛是民族英雄,還興許有點道理,但現在我們仍說嶽飛是民族英雄,把當時金國當成外國那麽就有違常識了。

嶽飛的精誠與勇敢令我佩服,但嶽飛被扭曲了精神和人格,令我心寒不已,我們同情嶽飛沒有錯,佩服他的勇敢沒有錯,但嶽飛精神不可學。想一想,一個被扭曲精神的民族,能夠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