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記得讀中學時解答過這樣一道智力測驗題:有一個圓形迷宮,迷宮中有一小人,要求你畫出小人走出迷宮的路線。我用了好長時間,也沒有找到走出迷宮的路線,於是準備放棄了,大腦一放鬆反而有一個新想法迸了出來:出去的路線不就是進來的路線嗎?於是我從迷宮外向裏畫線,不費吹灰之力,就畫出小人走出迷宮之路。這給我很大啟發,有時把問題倒過來想一想,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這倒過來想一想的辦法雖算不上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但也可偶爾用它解決一些小難題。在農村老家住的那年秋天,我家自留地種的玉米喜獲豐收,收獲的金色玉米棒子堆在一間房的地上,用一些草簾子之類的東西圈著,不料卻引來無數偷吃的老鼠。為了消除鼠患,我家從鄰居家借來大黃貓,但老鼠根本不把貓當回事,大黃貓總是睡大覺,老鼠便肆無忌憚地興風作浪。後來,采取放鼠藥、放鼠夾的辦法,雖有老鼠偶爾上當,但並無大礙。無奈之下,我便倒過來想了辦法,不再去一味地抓老鼠,而是在修糧倉上做文章。我用幾根木柱子做支架,建了一個簡易的懸空糧倉,老鼠來了後,發現上不去,吃不到糧食,於是光顧者越來越少了,糧食的鼠患迎刃而解了。

我想,開始一味地打老鼠、捉老鼠並沒有有效地遏製老鼠,因為作為老鼠,它很難抵禦糧食的**,即使冒些風險,但它根本不在乎。而建立懸空糧倉,就消除了老鼠吃到糧食的條件,這樣,即使它想吃,也毫無辦法。

由此,我聯想到反腐敗。我以為,加強對腐敗分子的查處打擊力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效的,但這種辦法的作用是有限的。明朝朱元璋以強硬的反貪而著稱於世,他規定,官員貪汙銀子六十兩以上者,削皮填上草立於衙門外,以警示後來者。但朱元璋這種嚴酷的反貪做法並未從根本上遏製社會腐敗之風,很快走上了以往朝庭腐敗的老路,其中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竊以為,我們的反腐敗鬥爭應把著力點放在消除腐敗的條件上,說白了就是建立健全對權力的監督製約機製,當然,這裏的文章很多,在此不再贅述。這樣,使一些想腐敗的人無法腐敗,或剛一腐敗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老鼠們”遠離“糧倉”,這樣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使社會政治、經濟、生活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我想,在這方麵,我們一方麵要自己認真想自己的辦法,同時不妨借鑒一下外國的一些經驗,比如,在澳大利亞,部長因多報了幾千澳元的補助,而被記者們曝光,使部長引咎下台。這說明澳大利亞對腐敗的容忍度相當低,腐敗在幾千澳元就打住了。在一些國家,監督製約機製十分有效,腐敗者無法藏身,無法立足,縱然有些人有腐敗之心,也無腐敗之膽,腐敗之機,因為腐敗就是自取滅亡。這些很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原載2001年2月16日《濟南日報·陽光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