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餘瑣記

我記得剛從南京來到北京的時候,是1949年的秋天。

北京的秋天有點涼,涼也擋不住外鄉人對它的興趣,因為這是一座濃縮著曆史的城市,街道、胡同、店鋪、人家,都像一本厚厚的古籍,耐人仔細尋味。那一份怎麽也拂拭不去的陳舊感、古老感,使人覺得蒼涼,更覺得沉重。也許那時的北京沒有如今人多,走在小巷子裏,除了鴿哨,除了飄落的樹葉,除了你的腳步聲的回響,連個人影也見不著的,好像時間的鍾擺,已經凝滯在那裏似的。

北京就是這樣的嗎?我在納悶。有一天,走在東單牌樓那條街上,一家茶葉店的樓上,忽聽一班洋鼓洋號的管樂隊,吹吹打打做廣告,使我吃驚得站住了。茶,和薩克管,和架子鼓,應該是很不搭界的。然而,這份淺薄的喧噪,令我對滄桑的古城,有了不同的認知。在我記憶中,上海的茶莊,雖在十裏洋場,置身鬧市,但惟恐其不古色古香,盡量斯文禮貌,端莊儒雅,盡量商人氣少,書卷氣濃。而古城的茶葉莊,卻如此摩登、趨時、市俗化,實在有些不解。

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北京人的茶趣。後來,才漸漸明白,老北京人對於飲茶之道,和茶葉主產地的南方人,那舌尖味蕾的微妙感覺,有著難以調和的差別。“大碗茶”出於北京,就憑這三個字,便大致概括了京城百姓的茶品位。

這一年的冬天,我參加京郊的土地改革運動,就在海澱藍靛廠一帶,第一次喝到了地道的北京花茶。那時,藍靛廠是真正意義的郊區,進得偏遠一點的村莊,往往見土牆上,用石灰水畫的大圓圈。初不明何意,後經老鄉解釋,方知那是嚇唬狼的。因為狼性多疑,一見白圈,不知深淺,便多掉頭而去。如今,若將當時土改工作組有人受到狼的狙擊事,講給那一帶的人聽,一定以為是天方夜譚。

所以,分到各村去的工作人員,一路灌足了夾帶著沙塵的西北風,再加之對狼的提心吊膽,到了老鄉家,坐在熱炕上,喝一盞香得撲鼻的花茶,是多麽滋潤安逸的享受了。

藍靛廠周圍村莊,多為旗人聚居地。他們大多不從事農業勞動,因而不能分田分地,但有關政策還是要向他們宣傳的。旗人由盛而衰,雖衰,可還保留著一點盛時餘韻。譬如禮數周到,譬如待客殷勤,客至必沏茶,必敬煙,古風依然。水壺就坐在屋當央的火爐上,整日嘶嘶作響,陽光透過略有水蒸氣的窗戶,有一種朦朧溫馨的感覺。我第一次喝到北京的花茶,就是一位穿著長大棉袍(即使當時也不多見)的旗人老太太親手沏的。

遞在我的手裏,眼為之一亮,杯子裏還浮著一朵鮮茉莉花,那在數九寒天裏,可真是稀罕物。以前在上海家中,隻知綠茶和紅茶,也僅識得綠茶的炒青、瓜片、毛尖和紅茶的祁門、英德、寧紅種種,不知花茶為何物。40年代在南京讀書時,隨著當地同學去泡茶館,南京人講究“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泡茶、泡澡,視為人生兩大樂事。這才聽跑堂問,“先生阿要香片?”

香片者,即花茶也。這位曾經進過宮,給太後娘娘(我估計為光緒的瑾妃,後來的隆裕皇太後)磕過頭、請過安的老太太,不說花茶,而說香片,這是一種派,一種過過好日子,見過大世麵,輕易不肯改口隨俗的自尊。前幾年,到台灣,與那邊的朋友談北京,有人很留戀北京香片,說那一股沁人心脾的氣味,至今難以忘懷。看他年紀,不用問,三四十年代肯定在北平呆過,屬於在旗老太太那一類的香片茶友。現在,幾乎沒有人說香片了,“文革”期間,到茶葉店裏,連花茶也不說,招呼聲來一兩“高碎”(即高級茉莉花茶碎末的簡稱),服務員也就明白了。花八毛錢,捧回家來,挨批遭鬥之餘,喝上一杯,也是無言的自我安慰了。

在什麽都憑證的年代裏,隻有茶葉,和中國老百姓在一起,真不易。

不過,說實在的,我對這種花非花、茶非茶的香片,不是十分熱衷。我更喜愛喝閩北的武夷岩茶,閩南的安溪鐵觀音,台灣的凍頂烏龍,粵東的鳳凰單樅。記得有一年坐長途大巴,行駛在閩粵交界處的山區公路上,路況不佳,顛簸困頓,饑渴難忍,加之驕陽似火,酷熱難熬,眾人遂要求在路旁的小鎮歇腳。就在熱得不可開交的那一刻,一小盅燙得不可開交的功夫茶,澆入喉間,頓覺暑熱全消,心曠神怡,如蘇東坡詩中所寫“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那樣,竟有飄飄欲仙之感。

古人喝茶,是要煮的,現代人喝茶,通常都是衝泡。古人煮茶,還要放進別的什麽東西的,也許花茶是更古老的一種喝法呢?“昨日東風吹枳花,酒醒春曉一甌茶”,唐人李郢這首《酬友人暮春寄枳花茶》詩,或可一證。但是,要想喝到茶的全自然品味,當數綠茶,因為它最接近原生態。能喝到杭州龍井、蘇州碧螺春,或者陽羨、婺源這些有名氣的綠茶,自是口福不淺。其實,“天涯何處無芳草”,有一年,在皖南黃山腳下,逛徽式古建築村落,走得累了,在一農家院落裏大影壁下歇涼,自然要討口水喝。主人頗知趣,忙汲井水,著小妮子燒開,抓兩把新茶,投入碩大的茶壺中。連連說無好茶招待,但斟上來一盞盞新綠,同樣也喝得齒頰生香,餘甘不盡。其實,得自然,得本色,得野趣,便是佳茗。有茶助興,便雌黃文壇、嘲笑眾生、海闊天空、心馳神往起來。

茶,能醉人,我想,那一天,我是醉茶了。

蘇軾詩雲:“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如果允許說兩句醉話,綠茶似童稚少女,紅茶似成熟少婦,烏龍似介乎兩者之間的鄰家女孩,更嫵媚可愛些。那麽,北京人鍾愛的花茶呢?就是打扮得過頭,甚至有點張狂的女郎,倒遮住了本來的應該是率真的美。

然而,茶是好東西,在人的一生中,它或許是可能陪伴到你最後的朋友。

一般而言,抽煙,是二三十歲時的風頭,架二郎腿,噴雲吐霧,含淡巴菰,快活神仙;喝酒,是四五十歲時的應酬,杯盞碰撞,酒淺情深,觥籌交錯,你我不分;可到了六七十歲以後,醫生會諄諄勸你戒煙,家人會苦苦求你禁酒,到了與煙告別、與酒分手之後,百無聊賴之際,口幹舌燥之時,恐怕隻有茶,陪你度過夕陽西下的餘生。

我在劇團呆過,團裏的那些老藝人,都是老北京,都是花茶愛好者,一上班,先到開水房排隊沏茶。然後你就聽吧,他們喝起茶來,發出日本人吃麵條的吸溜之聲,此起彼伏,壓倒了政治學習讀報紙社論的聲音。由於他們茶葉的消耗量大,所費不貲,所以,他們都喝那種不是很貴的花茶。如果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在末尾,對老藝人來講,這最後一位的茶,卻是第一位的需求。

舊時,京劇演員在台上唱著唱著,跟班會送上去一盞茶,或停下來,讓他潤潤嗓子,這叫“飲場”,藝人離不開茶的程度,可想而知。我在的那個劇團,說唱曲藝的,通常都攜有一個半公升大小的搪瓷茶缸,茶缸上掛著的茶鏽,至少有好幾微米厚,足以說明其茶齡之悠久。他們從做徒弟時捧這個茶缸,捧到當師傅,捧到退休養老,捧到賦閑曬太陽,看樣子,一直要捧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會撒手。

人這一生,說起來,是一個加和減的過程,先是加,加到一定年齡段以後,就開始減了,最後減到一無所有為止,每個人都會遇上這樣一個漸漸淡出的局麵,煙,會離你而去,酒,會離你而去,甚至老婆、情人、朋友、相好,都有可能離你而去,隻有這一盞茶,不會把你拋棄。

茶好,好在有不囂張生事,不惹人討厭,平平和和,清清淡淡的風格;好在有溫厚宜人,隨遇而安,怡情悅性,而又矜持自愛的品德。在外國人的眼裏,茶和中國是同義詞,你懂得了茶,也就懂得了中國。

西洋人好喝咖啡,中國人愛喝茶,咖啡是在亞熱帶陽光充分的肥沃土地裏生長出來,咖啡豆成熟了以後,紅得十分鮮豔,因為它凝縮了太多的陽光。而茶葉通常都種植在雲霧迷漫、空氣濕潤的高山之巔,茶樹的每個葉片,雲蒸霞蔚,雨露滋潤,匯聚著大自然的精靈之氣。如果說,陽光,是熱量的總匯,那麽,精靈,則是智慧的結晶,所以,喝咖啡的西方人和喝茶的中國人,在感情上,便有外在和內向之別;在性格上,便有衝動和斂約之分;在行為上,便有意氣用事和謹言慎行的不同;在待人接物上,西洋人講實際,講率直,重在眼前,中國人講禮貌,講敦厚,意在將來。所以,喝茶的中國人,喝出了五千年的悠久文明,而喝咖啡的西方人,也有過曆史很輝煌、很漫長的國家,但現在有的已經消亡,有的也不很振作了。

所以說,茶之可貴,因為它能成為我們每個人的終身之友,它那一股衝淡的精神,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盡量禪悟的根蒂。

一杯在手,在縷縷茶香中,你會暫時把生活的煩惱,日子的艱窘,工作中的不愉快,事業上的阻難,家庭裏的糾葛,妻子兒女丈夫情人之間的矛盾,上級的白眼,小人的不可得罪等等頭疼事,放在一邊,這就是隻有一盞清茶能起到的功效了。我記得1949年的冬天,在京西藍靛廠,記不得是火器營,還是鑲黃旗,一位旗人老太太給我端過來的茶,那漂浮在杯子裏的一朵茉莉,真像在沙漠中跋涉的旅行家,得到一片歇腳的綠洲,幾乎等於上帝向我展開了笑臉。

學會衝淡,這是茶給我的啟迪,雖然覺得悟得太晚了一點,如果按古人所言,“朝聞道,夕死可也”的話,悟得晚比不悟,終歸要好一些。

一般來說,琴弦繃得太緊,就有斷的危險。陡冷陡熱,杯子就會爆裂。一個人,神經要是總處於緊張的競爭狀態之中:你多,我沒有你多,想方設法要比你多;你名,我沒有你名,不擇手段要比你名,總是沒完沒了的折騰,沒準會生出毛病。我認識的好幾位同行,就這樣把自己折騰沒了。

所以,要學會飲中國茶,要懂得飲茶的寬容放鬆之道。君不見茶館裏何其熙熙攘攘,又何其氣氛融洽!高談闊論與充耳不聞並存;驢吸鯨飲與徐徐品味同在;偉大的空洞,渺小的充實,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神滿足;昨天為爺今日為孫,此刻為狗他時成龍,完全可以並行不悖,互不幹擾。在茶館裏,沒有什麽一定要領袖群倫的人物,讓大家懾服於龍威之下,你在你的桌上哪怕稱王稱霸,全球第一,宇宙第二,我在我桌上也可以不理你,不尿你,談不上誰買誰的賬,大家在喝茶這個領域裏,應該是平等的。也隻有這樣的氛圍,心才能靜得下來,氣能平得下去,這就是隻有茶能起到的調和作用、稀釋作用、淡化作用、消溶作用。

如果是酒的話,火上加油,雙方肯定劍拔弩張不可。因此,以茶代酒,永遠不會胡說八道。以茗佐餐,必然會是斯文客氣。這世界上隻有喝茶人最瀟灑,最從容,不鬥氣,不好勝,我們聽說過喝啤酒的冠軍,喝白酒的英雄,但飲茶者才不屑去創造這些記錄呢!有一份與他人無幹,隻有自己領受的快樂,就足矣足矣了。

咖啡太強勁,可可太甜膩,飲料中防腐劑太多,汽水類含有化學物質,惟獨茶,來自本國土地的飲品,有著非舶來貨所能相比的得天獨厚之處。清心明目,醒腦提神,多飲無害,常飲有益,尤其茶的那一種衝淡清逸、平和凝重、味純色雅、沁人心脾的品格,多多少少含有一點做人的道理在內。

多一點恬靜,少一點狂躁;多一點寬餘,少一點緊張;多一點平和,少一點乖戾;多一點善自珍攝,少一點幹擾他人。也許,這就是多餘的茶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