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的靈感

大美須有大智。靈山勝境,“勝”在靈感。

靈感是人類極其神妙和珍貴的一種精神活動,世間恐沒有人不渴望自己有靈感。石破天驚的靈感,催生出神入化的創意,然後才有可能創造經典。

靈山,首先是“地靈”。有太湖千萬年的哺育滋養,鍾靈毓秀,此地就具有了特殊的靈感。古往今來吸引各種“人傑”到此,並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靈感。

地靈加上人也有靈感,以後的諸多神奇,便順理成章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東巡至此,駐蹕湖中小山。放眼一望,平山遠水,青峰臥波,水不深具大海氣勢,山不高卻峰巒疊嶂,林木蔥蘢,巍巍幾重,東西遙相鼎持。居中有一奇峰,孤懸於湖中,佳泉清冽,古樹參天,果然勝地。

人為景醉,不禁靈思飛動;馬被山迷,也似有所感,伏臥於崖久久不去。當秦始皇趕程揮鞭時,駿馬瞬間淩空,跡留石壁。這是神駒的靈感,“秦皇到此馬留跡”。至今崖上猶有四隻蹄印,是謂“馬跡山”。後被人簡化為馬山。

當時秦王受驚,右屣落於山間,還留下了“秦屣峰”的名號。

馬山深入太湖數十裏,宛若一條見首不見尾的巨龍。其最前端曆稱“黿頭渚”,是觀賞太湖的絕佳之處。“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七十二峰爭供奉,小靈山裏建禪場,大佛法中王。”

創建靈山勝境的靈感,便是這太湖龍脈上的點睛之筆。

而靈山得名,是來自中國佛教文化史上的奠基者——玄奘的靈感。

時至唐貞觀年間,馬跡山人杭惲,官至右將軍,歸田後選秦屣峰東南麓建刹,因其素與玄奘交好,便邀約大師來遊。已經從西天取經回來的玄奘,到此見層巒叢翠,風物佳嘉,驚呼:“無殊西竺國靈鷲之勝也!”印度靈鷲峰乃釋迦牟尼成佛之地,玄奘靈思一動便為此峰定名小靈山。隨後命大弟子窺基於此開法,世稱“小靈山寺”。後更名為“祥福禪寺”。

今日的靈山大佛,正是建在這寺後的小靈山上。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如電光石火般提出這個建議的,是當代佛教文化界的大德趙樸初。他的生命現象本身,也仿佛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種靈感。即便在社會動**、轉型時期,也能體現出一份清雅、一種智慧、一團祥和。由他總攝綱維,眾緣和合,靈感碰出靈感,天才引來天才。銜華佩實,神解佳妙,以絕倫逸群的才智創造了“淨土人間”的靈山奇跡!

正像自由女神像點亮了紐約的精神意象,升華了城市的品格和境界一樣,“身與雲齊”、“目垂海眾”的釋迦牟尼大佛,是靈山勝境的靈魂,且成就了我國東(靈山大佛)、西(樂山大佛)、南(香港天壇大佛)、北(雲岡大佛)、中(龍門大佛)“五方五佛,五佛五智”的融融大千世界。

“佛要金裝”,方能妙相莊嚴,光華燦爛。大佛周匝群峰環列,宛若靈鷲峰飛臨此地,雲氣縹緲,清光皎然。

靈山勝境,之所以引人入勝,首先是有一個天圓地方的闊大格局,勝境中的大型建築能超越想象,獨步千古,創造了佛教建築形態的最高境界。而在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也同樣需要靈感,做到盡善盡美、美輪美奐。

梵宮華塔的靈感來自“蓮花藏世界”。其狀若含苞待放的蓮花,高低錯落,遙指蒼穹。在一層層轉圜向上的花瓣間,含藏著一座座精巧的佛寺,數十丈高的華塔,提升著千萬朵蓮花與千萬座佛寺,“寺依花立,花聚成塔,塔在寺中,寺在花中”,環環相依,重重無盡。

巨幅琉璃的使用,是從“華藏世界”的立意中獲得靈感。五光十色的琉璃,在融融火光中鑄為群山,瀉為海水,流為祥雲,化為飛禽走獸、奇花異草,映現出華蓋、身光、蓮台等諸多神聖的圖像,八角垂芒,精光亂眼,呈現出變化莫測的華藏世界。

“五印壇城”是諸佛會聚的完美世界,是智慧普度之地,靈感得於四周環繞著八山八海的須彌山,此山被尊為世界的中心。盈盈一水,隔開執著與忘情的兩般世界。而壇城則坐落於香水海中,城的下部為一片明麗的白,上部有一抹沉鬱的紅,摩緣接棟,紅白輝映。“白是普降甘霖,懷柔萬物的慈悲;紅是抽刀斷水,浴火重生的智慧”,在此圓融歡暢,追逐著永恒。

還有,一片光海托著浩瀚星雲的“妙音堂”、高拔淨潔柔美無雙的曼龍飛塔……

“魔鬼在細節”是現代技術世界的鐵律,也是一句詛咒。中國有多少工程,毀在這“魔鬼”上?而靈山是有大佛的勝境,自然將“魔鬼”清除得幹幹淨淨,每個細微處都飽含著建造者的“一點妙明心”。天人合德,妙應無窮,才有了大氣磅礴、瑰麗璀璨的靈山勝境。

靈山勝境,以“靈”為山。

梵宮的巨大體量、無與倫比的莊重氣韻,體現出的卻是強大的內在力量。

現代社會由物質貧乏,走進物質主義;由精神空虛,走向精神多元;由偏執簡單,走到喧囂輕浮;因此格外需要能夠以重壓輕、由外及內的文化力量,感召和淨化人們的心靈。

無論建築還是人,唯內心的力量最強大。這也正是靈山之所以能成為勝境的意義。

靈山有一種令人不敢輕薄的崇高和輝煌,隻要進入靈山,自然而然地會肅然起敬,心靈無法不被觸動、不被震撼,就像每當“九龍灌浴”、蓮開見佛時,總有白鴿自周圍的青山中飛出,鳶飛魚躍,賢愚美醜,生命在此一律得到淨化。眾生和合,自淨其意,廓然無累,不囿所有。

這就是聖地,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靈山不愧為眾生的心靈歸所。

近幾十年來,我國建了多少樓堂館所?有最大的、最奢華的、最古怪的,也有一誕生就被起了外號、編了段子的,還有花錢最多的……可有幾個是被交口稱讚的?能成為經典的更是寥寥無幾。

而盧浮宮及其後來的凡爾賽宮、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印度菩提迦耶塔、聖彼得堡的冬宮等等,從一落成便被公認為經典。一座建築在剛誕生的時候不被看好,日後也很難成為經典。

真正的經典,甚至在被毀掉之後,也仍然能成為曆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或印在文字裏,或留在人們無限的追憶和想象之中,如秦代阿房宮、大漢未央宮、唐朝大明宮……

靈山的梵宮,從建成的那一刻起,乃至從“為未來留下文化遺產,為曆史建造裏程碑”的設計一開始,就注定會成為經典。

許多年來,我們拆了建,建了拆,造了多少為人所詬病的建築和“豆腐渣工程”。幸好橫空出世有了“靈山勝境”,也越發顯得其功德無量。“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

風光綺麗,人文凸現,山是金剛體,水是清淨心。作為建築藝術的經典,不僅是對現代物質世界的巨大貢獻,靈山勝境的精神之光,更能提升現代人的生命質地。

靈山勝境,以靈為勝。

勝境,勝人。

201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