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借景

前不久在揚州參加一個對話會,有位外語學校的女同學說,她喜歡懷舊,卻又有些惶惑,不知該當做優點對“舊”繼續大懷特懷下去,還是把懷舊當做壞毛病盡力克服?當時會場上發出一片笑聲,可能覺得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子大談懷舊,未免有些滑稽,她能有多少“舊”可“懷”呢?總不至於老懷念第一次吃麥當勞的經曆吧?

當我知道她為什麽愛“懷舊”以及懷的是什麽“舊”時,不僅笑不出來,還覺得她的問題很難回答。實際是這個女孩子格外敏感,道出了一種揚州的文化現象。在揚州愛懷舊的並不單是她這個剛上初一的學生,整個揚州無時無刻不在“懷舊”。往實裏說,揚州人津津樂道的是“早晨皮包水”(喝茶、吃湯包以及一道道的湯湯水水),晚上水包皮(泡澡堂子);揚州的“三絕”是“三把刀”:廚刀、剃刀、修腳刀。

再往大處說,揚州的媒體、領導幹部以及文人騷客,寫文章、作報告乃至一般性的發言,也喜歡張口先引用幾句古詩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樣既省事,又顯得精彩,好與揚州這個人文古城相稱。因為形容揚州最精彩的話,似乎都被古人說過了,你不引用這些經典,就無法準確而生動地描述揚州,會被認為沒有文化。

這也難怪,揚州已建城兩千五百餘年,古文化的積澱深厚而輝煌,形成一股強大的威勢。第一為揚州揚名的是大禹,據《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時分天下為九州,揚州為其中一州,並因“多水而揚波”得名。一些代表著中國文化高峰的詩文聖手,如李白、歐陽修、蘇東坡等,甚至連清皇帝康熙、乾隆,也都為揚州做過廣告……這誰能比得了?

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天眼睛看的、耳朵聽的,多是古人的東西,如果不“懷舊”反倒不真實了。那個女孩子學的是英語,每天還要接受大量現代意識和新鮮事物,即“所懷多舊事,入耳有新聲”,有時“古”和“今”難免會有衝突,這就讓她不能不產生惶惑:喜歡懷舊,卻又不得不活在現代。

而令她惶惑的卻正是揚州文化的精髓:“借古人”、“借傳統經典文化”,以肥沃和提升現代文明的品位。

我積大半生到處采訪的經驗,每到一地主人總是先安排看大企業,參觀名牌產品的生產基地。我們到揚州,第一天看瘦西湖公園、個園,第二天看何園……揚州並非沒有大企業,不然GDP就達不到兩千一百一十三億元,也不是沒有名牌企業,像德國的奔馳公司、美國的高露潔公司、荷蘭的飛利浦公司等等,在經濟上他們是很“洋”的,或者叫很現代的。盡人皆知,當今世界是文化決定經濟的成敗,主人要給我們看他最拿手的,是再正常不過了。這也表明揚州對自己的人文景觀充滿自信,尤其是園林文化。

古來就有定評:“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果然,瘦西湖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類似一場古文化轟炸,楹聯令人叫絕,匾額提綱挈領……先輩的文化巨匠們,把瘦西湖當成了考場,在明著比試,暗著較勁,看誰更能出語驚人。

這就讓現代人仿佛走進了一個大私塾課堂。天下並不缺湖,一“瘦”竟成奇觀,可湖水又怎樣分胖瘦呢?相比之下,如果把杭州的西湖叫成“胖西湖”,便毫無美意了!揚州的瘦西湖“瘦”在哪裏,又美在何處呢?這就是文化的偉力,古人的功德,倘若當初叫成“小西湖”或“窄西湖”,便不會有以後的絕世佳景。就是這一個“瘦”字,成就了千古絕唱。後來瘦西湖的發展,就完全在這個“瘦”字上做文章,要想瘦得美,瘦得精巧,就得“借景”。

充分利用其“瘦”,才建成了“湖串園”的公共園林,又稱“百園之湖”:徐園、閔園、賀園、羅園、熊園……過去的富商巨賈們,誰買地建了園子,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是瘦瘦的湖水像一條曲折回旋的綠絲帶,將一個個珍珠翡翠般的園林串起來,“一路樓台梅嶺始,榭曲廊回直到山”。可想而知,這些園林的主人們必定要盡力突出自己的個性,窮盡玄思妙想,巧奪天工,出奇製勝。這樣就很容易犯一個現代人經常犯的錯誤,亂搭亂建,隻顧自己,不管整體,其結果肯定是每家的園子或許都不錯,但整體看上去不協調,或破壞環境,混亂不堪,貽害無窮;或相互攀比,相互模仿,景致重複,乃至俗不可耐。在現代城市建設中,這類錯誤早已司空見慣,讓人見怪不怪了。

然而,揚州之所以能有瘦西湖,能被尊為“人文古城”,就在於數百年前,那些各自發財的商人們,竟比現在的規劃局更有環境意識和全局觀念,審美品位也更高。被湖水串起來的百家園林,雖風格各異,各有千秋,卻又“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

他們的訣竅就是一個“借”字。首先就是“借水”。園林的主人們都很清楚,瘦西湖是魂,丟了這個魂,或毀了這個魂,誰的園子建得再好也一錢不值。誰若能將園林建得成為整個瘦西湖上的一個獨特景點,才算是大功告成。

另外,康熙、乾隆都分別六下江南,富豪們要把自家園林造得出類拔萃,就是寄希望能吸引皇上的目光,倘若聖駕光臨,那便是天大的幸事。即便皇上不上門,隻要是乘船遊過瘦西湖,也就等於皇上在自家門前經過了。這就是必須好好“借水”的妙處,“借”得好,整個瘦西湖都是你的,你也屬於瘦西湖的,皇上到了瘦西湖,就算是到了你的家。

其次是“借景”。後建的園林不是要把先建的園林比下去、壓過去,而是以原有的園林為背景,借旁邊的優勢襯托自己,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所以,徐園的風格偏實,“露中有藏,淺中求深”;而淨香園的特點就以空闊為主,“手指目顧,蒼遠無邊”……關帝殿內的一副對聯,集中表達了瘦西湖善於“借景”的真諦:“借取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

尤其是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的揚州個園,更將一個“借”字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第一是“借竹”自喻,取名“個園”。個者,竹葉也。一根竿子挺著個人,勁直有節。然後是“借石”,疊成四季山景。借來幾根長短不一、粗細不等的石筍,在一片竹林中破土而出,點綴春意。

進得春天的大門,借“皺、漏、瘦、透、秀、醜”的太湖石,壘成一座夏山,灰蒙蒙、濕浸浸,仿佛帶雲欲雨。山內空靈,有小橋曲折,穹窿石屋,還有大小不等的各種洞窟,“洞洞借景,風情幅幅”。最妙的是它能借來每個進山者的想象力,讓你覺得風從穴來,石壁生涼,小橋流水,魚遊鳥棲……再下麵是借紅褐色的黃山石,堆成秋山。山上遍植鬆柏,遮天蔽日,每當風來,鬆濤怒吼,柏枝亂抽,一片肅殺的秋氣。最後是借宣石壘成冬山,宣石純白,看似一場大雪覆蓋了山巒,常年不消,寒氣逼人。

營造冬山光是“借石”還不夠,還要“借風”,在背麵的牆上打了二十四個孔眼,名曰“風音洞”,實際是起到一個大音箱的作用,每當風起,呼呼有聲,為冬山製造“北風呼嘯”的效果。還有更絕的,走過冬山,在西牆上會發現兩個“窺春洞”,透過此洞可見外麵一片盎然生機,綠竹蒼翠,春筍挺拔……此謂“借春”!

采訪揚州,深為其“借”的藝術而歎服。舉一反三,一部人類的曆史到處一個“借”字,借道、借光、借錢、借糧、借兵、借槍、你借我、我借你……善於借景者智,善於借力者強。盛唐時期,揚州是東南第一大都會,到明清,揚州成為當時世界上十個擁有五十萬以上人口的大城市之一……

現今世界,既多極多元多中心,又呈現一體化趨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牽一發而動全身。誰想唯我獨尊,稱孤道寡,恐怕太難了。此時借鑒揚州文化中的這個“借”字,真是意味無窮,受用不盡。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