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裏的標準

當今世界上最好的自然景觀多在溝裏,如九寨溝、雅魯藏布江大峽穀、科羅拉多大峽穀……峽穀也是溝,連太平洋底下都有一條神秘的深溝。

或許正因為是溝,野獷雄蠻,神秘莫測,人類難以涉足,才使原始的自然景物得以保存。不要說那些神秘的大峽穀,就是開放多年的九寨溝,我有兩次到了溝邊上都進不去。一次是因為大雨衝壞了進溝的道路,第二次是因為遊客太多,從溝口到溝底的幾十公裏全是車,遊客從早晨排隊到下午三點鍾還無法進溝。九寨溝最佳日容量一點二萬人次,最大日容量一點八萬人次,拒絕超出它最大接待能力的遊客。這讓我感到新鮮,遊客都是給九寨溝送錢來的,這個年頭有誰還會嫌錢多了燙手啊?

這或許也可稱之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就是規矩,就是標準。符合標準,多多益善,不符合標準,多一分也不要。於是,我開始關心九寨溝的標準,搜集有關九寨溝的資料,向去過九寨溝的人打聽溝裏的境況,漸漸地竟發現了一些別有趣味的現象。

比如,凡是關於九寨溝的資料,以及所有去過九寨溝的人回來談九寨溝、寫九寨溝,都愛用形容詞,愛打比喻,遣詞造句極盡華麗。自以為九寨溝是詩人的搖籃,去一趟回來就都成了詩人,殊不知九寨溝正是扼殺詩人的地方。在那裏數文字和語言最無力,它的美霸占了想象力,文人們越誇飾、炫耀地賣弄文字,就越顯得矯情、做作、膚淺。就我的視野所見,到目前為止,凡寫九寨溝的詩、文章以及繪畫,都不及一幅九寨溝的攝影作品更美、更自然、更真實感人。

九寨溝隻需原樣不動地複製,就已經非常神奇。任何人為地錦上添花,都隻會貶低它、傷害它。等到我也終於有機會走進了溝裏,才知道這原來就是它的標準:保護第一,開發為後,保護好就是開發,開發隻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

據說以前溝裏布滿大大小小的旅館,共有七千個床位,一聲令下全部拆除,恢複九寨溝的自然原貌,遊客一律“溝裏遊,溝外住”。其實,光是“遊”就已經夠可怕的了,九寨溝不過百裏長,一年要承受二百萬人次的踐踏,若沒有保護措施,時間一長九寨溝還不得變成“九寨大道”。於是,六十公裏長的木板人行棧道建起來了,野趣自然,與溝裏的環境相諧調,遊客走在棧道上,水在腳下流,花在道邊開……

九寨溝的湖光山色自然令人驚奇,但更讓我驚奇的還是為了保護這湖光山色而製定出的一係列“溝裏的標準”。在我的印象裏,似乎還從未見到過像九寨溝這麽幹淨的旅遊熱地,無論是在溝的大麵上,還是溝裏的角角落落,你絕對見不到一點垃圾。九寨溝人多,來自世界的四麵八方,其中當然就有自覺的和不自覺的,溝裏為自覺者提供了各種便利,包括遊覽的便利和丟棄垃圾的便利。比如外麵的車輛一律不得進溝,不論公家的私家的、高檔的低檔的,進溝想乘車遊覽,就隻能乘坐以石油液化氣為燃料的綠色環保觀光車。

那麽,對待不自覺的呢,就得用點笨辦法。九寨溝裏遊動著一種身著綠色環衛服的人,他們大多是溝裏的原住藏民,對溝裏的每一寸土地都進行了分段包幹,遊人多的地段可以隻負責幾百米,遊人略少的地段要包管千米。他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不允許在自己負責的地麵上有丁點垃圾,哪怕是一片紙屑。事情就是這樣,再不自覺的人,到了一個非常幹淨的地方也會收斂許多。即便是再沒教養的人,你在前麵丟,人家跟在你後麵揀,揀來揀去就會揀得你不好意思再亂丟了。

但,有一種垃圾是不能隨丟隨揀的,這就是糞便。廁所是所有旅遊景區的難題,最是煞風景,可沒有廁所又不行。何況九寨溝的生命是水,汙染了溝裏的水也就等於毀了九寨溝,解決這個世界性的難題,需得用眼下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於是九寨溝建起了“打包廁所”。人少的時候一天一清,人多的時候一天兩清,將糞便打包運到溝外處理。

然而,旅遊勝地的垃圾又豈止是這些有形的東西,還有一種垃圾是無形的,可稱之為“文化汙染”。比如,將所有景點都穿鑿附會成一個淺俗的民間故事,解說詞像哄著兒童猜謎語,有巨石俯向水麵,就會說像不像“老牛飲水”呀?山頂上有塊狗頭石,就可以將一個景觀命名為“天狗吠日”等等,等等。而九寨溝的導遊員,隻介紹每一個景點的自然背景、曆史資料和物理指標,諸如長多少,寬多少,深多少,都有什麽成分,含量多少……九寨溝的現實勝過一切神話傳說,它是絕無僅有的,無須再把它想象成別的東西以招徠遊客。

九寨溝是大自然的恩賜,進溝應該有朝聖般的潔淨感和敬重感。人類經曆了痛苦的受製於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漫長過程,終於認識到人類起源於自然,自然永遠都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必須要尊重自然和保護自然,以自然能夠接受的方式,跟自然和諧相處。九寨溝製定的“溝裏的標準”,也可以說是自然的標準、自然的規則。遵守這標準,九寨溝自然,遊人也自然,也隻有讓山水自然,人才能自然。自自然然,才有真的快樂。

200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