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之光

人住在城裏,城市在人的下麵。人眼習慣於平著看街道,橫著看街景。非特殊需要不會扭脖子仰頭上看。在天津住了幾十年,應該說對這座城市十分熟悉了。一到了空中,總不能很快地認出它,熟悉的城市變得陌生了。位置顛倒,方向錯亂,天津城失去了立體感,隻是一片由不同色塊組成的平麵圖。

乘客們的腦袋都擠到小小的舷窗前。外地人想得到看見天津第一眼的感覺,天津人想滿足從高空找到自己家的快樂,所有的人都想感受低頭俯視城市的滋味。

飛機喜歡兜彎子,我起飛的城市上海,明明在天津的南麵,卻繞到北麵進入天津的上空。機翼傾斜,緩緩盤旋,仿佛有意讓人們對天津看個夠。

這是天津?外地人問天津人。

天津人尷尬,正著急找不到門兒呢。鼓樓、炮台、鈴鐺閣,是天津古老的標誌,怎麽找不到?百貨大樓的樓尖也曾經是天津城的製高點,七十年代以前作為天津的象征印在各種畫冊裏和圖片上,在飛機下隻是一個灰點,淹沒在紛亂的色塊裏。古文化街、食品街、服裝街……也不能很快地辨認出來。

飛機如鳥。人不是鳥。想鳥瞰卻沒有鳥的眼睛。下麵的色團在旋轉,不辨東西,失去了方位感。天津人要在天津降落,卻認不出天津。突然機翼下閃爍出一條銀白色的長帶,中間挽著一個蝴蝶結——中山門立交橋,中環線!

天津城活了。方位感和立體感都有了。

道路,是城市的目錄。它引導你看到城市的內容。找到三環十四射(外環、中環、內環和十四條由市中心向城外呈放射狀的街道)就可以進入天津市任何一個角落。在這張交通網上,中環線是中心,是綱。它連接著地上和地下,平交和立交,市內和市外,撐起了使天津市成為一個現代化大城市的框架。

有了中環線,天津市才凝聚起來,流動起來。中環線包圍著的天津城,形狀很像心髒——是一團最富彈性、最有活力的“肌肉”,收放自如而強韌。無論白天黑夜,都在律動、恒動。

路的歡暢撫慰著城市。

路是河,流走了車輛、貨物、人欲。路是牆,擋住了噪音、汙染,把清靜還給城市人。人們穿過中環線,心總惴惴,變得小心而守規矩。高速公路車高速。中環線是高速度的寵兒,對高速度格外優待。速度趕著中環線,中環線趕著車輛,車輛趕著人,人享受高節奏的韻律。“緊張畢竟比麻痹健康”。

先有路,後有城。路為城修。河是水路。老天津位於九河下梢,俗稱“水陸碼頭”。沒有這九條小路不會建起一座天津城。城市是一點點建起來的,街道也是一點點地鋪設。城市大,街道就多。街道是城市的命脈。城追路,路養城,追追趕趕,天津市成了現在的規模。中環線是它的一圈光明,歡暢搏動,像不盡的生活。

多少人為這條路感到驕傲?路成城也變,路是城的象征,城因路而提高了品位。外地人開始羨慕天津,打聽天津,關心天津。路不僅養城也養人。天津車從外地回來,一上中環線就算到家了。它優美,它壯觀,它奇特新巧,它可入詩入畫,都不及它方便。

最好的路是最方便的路。

它永遠**著,承受著冬的冷酷,夏的熱烈,重力的打擊,車輪的剝蝕。

它飽餐人間的色彩,閱盡生活的深厚。

它載負著生活,是重複的人生。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在光環似的路上重複,如同車輛駛過。路懂人,人的臉是最容易讀懂的。因為人修築了它,愛護它,離不開它。它也離不開人。可是——

人懂路嗎?

多拉快跑在路上,車禍出在路上,曆史在路上,未來在路上……

我們畢竟有了路,有了值得自信的路。永恒是由短暫鋪設的。

198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