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記書呆子宋濂

如果在開國皇帝中挑選大老粗,首選人物則是誰也搶不過朱元璋。他的口諭都是大白話。我曾開玩笑說,在中國第一個推廣白話文的,不應該是胡適,而是他的前輩安徽老鄉朱元璋。但是,就是這麽一位粗人,居然仿效屈原的騷體,寫下一首《醉學士詩》,為了以下故事敘述的方便,現在全詩抄錄如下:

西風颯颯兮金張,會儒臣兮舉觴。

目蒼柳兮嫋娜,閱澄江兮水洋洋。

為斯悅兮再酌,弄清波兮水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瓊斝兮銀漿。

宋生微飲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驟蹌蹌。

美秋景兮共樂,但有益於彼兮何傷?

詩中提到的宋生,便是侍講學士宋濂。顧名思義,侍講就是皇帝的老師。

朱元璋為何要為宋濂寫這首詩呢?話還得從頭說起。

卻說洪武八年的八月中旬,江南已是一片醇厚的秋色。朱元璋心情大好,便率領一班詞臣登上京城西北獅子山上的閱江樓。麵對川流不息的大江,有人呈上尹程創作的《秋水賦》給他看。他玩味一番,覺得尹程的文章雖對景生情,但言不契道,便決定自己另起爐灶重寫一篇《秋水賦》,以糾正尹程的謬誤。這位朱皇帝說幹就幹,不消半日,就像泥瓦匠砌牆似的砌出一篇賦來。朱元璋自我感覺良好,便讓侍候的大臣們唱和。既畢,還在興頭兒的朱元璋,又在閱江樓設宴款待。席間,他拿著大酒杯要宋濂喝酒,宋濂謙卑推讓說:“臣不勝酒力。”朱元璋哪會不知道宋濂不會喝酒?但他就是想看看宋濂醉酒後是個什麽樣子,於是說道:“不會喝酒,暢飲一次又何妨?”宋濂再不敢推辭,於是被朱元璋連灌了三大杯,當時就醉倒在地不省人事。在場的禦醫又是紮針灸,又是灌醒酒湯。宋濂幾番嘔吐才緩過勁兒。稍能動彈,便掙紮著給朱元璋磕頭,誠惶誠恐說道:“臣狼狽造次,有汙聖目,望皇上恕罪。”看著麵前這位已經六十六歲的老臣局促不安的窘態,朱元璋隻覺得心裏頭爽得很。老虎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生吃綿羊,還在於戲弄。於是,下令筆墨伺候,寫下了這首《醉學士詩》。其時,距劉伯溫去世不過四個月。

劉伯溫未死之前,朱元璋警惕之心,擱在那位神機妙算的高人身上。劉老秀才咽了氣兒,朱元璋便覺得對眼前這位書呆子宋濂,也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