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六魚

沒六魚

1962年,中國著名作家曹靖華因公來到了平果縣。當地有關人員請他吃了一道當地很有名的菜,這道菜是魚,叫“沒六魚”。返京後,曹靖華對沒六魚一直念念不忘,忍不住寫了一篇散文《娓娓沒六洞中來》,從此,沒六魚聞名天下。

這種魚隻適合在洞裏生長,沒法人工養殖。平果縣城東南方向的平果糖廠附近有座山,東麵有個岩溶洞,洞口呈30度角傾斜而下,約有60米深。有地下河從東北方向的岩洞深處流出,然後又向西南方向的暗洞流去。這洞就專產這種魚,因每條最大不超過六斤重,故得名“沒六魚”,此洞也叫“沒六洞”。

此魚學名叫“岩鯪”,體呈圓筒狀,魚鱗細小,魚嘴上唇長於下唇,嘴巴長在前端下方,狀如豬頭。沒六魚生性不喜活動,常用嘴唇貼著石壁,覓食石苔垢膩。其肉肥嫩,細膩,鮮美,有多種吃法,一是清蒸:放薑、酒、鹽、蒜米、蔥等醃製後蒸熟,肉嫩味足;二是煮湯:放薑、酒、鹽、蔥頭,用水煮,肉味稍淡,但滑嫩,湯則清甜;三是生吃:放血去皮,將肉塊切片,用生薑、酸辣椒、香菜、薄荷、紫蘇、生油、醬油等拌吃,肉清甜、脆爽。

相傳,沒六魚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被發現而食用了。有一天,有個農夫到洞口附近耕地,他家的狗也跟著出來。沒多久,他發現那狗從岩洞裏出來,嘴裏銜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長得非常奇特的魚。他就順著洞口探下去,發現洞裏的地下河有很多魚,從此,他就天天進洞捉魚,拿到街上賣。久而久之,人們都知道了這個秘密。

一直以來,凡是到平果的人,如果知道平果有個沒六洞,專產沒六魚,都想看看沒六洞,嚐嚐沒六魚。最初,有人興致十足,帶著炊具帶著漁具,到洞邊搞野炊。把魚打撈上來後,立即燒水煮魚。在這樣的環境裏,吃到的魚就特別的美味。但後來,吃魚的人多了,加上水質變化,此魚就漸漸變少了。現在,此洞已成了一個風景點,洞口經修整,可以看到“潺潺清泉揚波去,尾尾沒六洞中來”的對聯,洞口則刻有“沒六魚洞”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