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的威風

獅子的威風

舞獅子哪兒都有,但能舞出名堂來的恐怕不多。

在百色,田陽可稱得上是“舞獅之鄉”。至於舞獅源於何時,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據說,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壯族巾幗英雄瓦氏夫人率領廣西的“俍兵”到浙江沿海抗擊倭寇,取得節節勝利,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被封為“二品夫人”,在瓦氏夫人榮歸故裏時,田陽的百姓就以舞獅表演來為她祝賀助興。可見那時候的田陽舞獅已經很時興了。

田陽的舞獅,一般是在節慶的時候,尤其是在春節。給每家每戶拜年,表示喜慶,圖個吉利,給節日增添些歡樂的氣氛。

這些舞獅隊伍,都是由群眾自己組織的。每到節日,舞獅隊員就集中起來,各自拿起行頭,敲鑼打鼓地走村串寨,到處表演。出征前,前有龍、獅、鳳、虎、豹五旗開路,正中是獅隊隊旗,接著是黃、紅、藍、黑、白五頭代表“五行”的獅子,最後是鑼、鼓、刀、槍、棍、戟等兵器護衛,整個陣勢十分威武。

獅隊的表演都分有文派和武派。如果有戴著猴子和大頭佛麵具的隊員給獅隊引路的,那就是文派。猴子是《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手拿金箍棒,撓頭搔癢,左顧右盼,蹦著跳著,在前麵帶路;跟在後麵的大頭佛,滿臉帶笑,腆著大肚子,搖著蒲扇,跟在獅身周圍,搖頭晃尾的,一副笨拙的樣子,最能引人逗笑。武派舞獅,是沒有猴子和大頭佛逗引和護衛的,前邊隻有一個手托“獅珠”的逗引者。這個隊員,必須身手敏捷,有武術功底,才能做出高難動作。關於“獅珠”,在田陽是有傳說的。據說,在遠古,太上老君造了一座金山,將一顆寶珠放在山頂上,然後向萬物宣布,哪個能登上山頂拿走寶珠,哪個就可以當王。比賽開始,獅子一馬當先,但有個武藝高強的勇士,卻把獅子降服了,然後領著獅子登上了金山,取下了這顆珠寶,於是獅子成了獸中之王,但它要時刻順從地跟著手托寶珠的勇士。勇士手中的寶珠,就是現在舞獅用的“獅珠”。

大年初一到各家舞獅,除了給人家恭喜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討個紅包或搶青。紅包隻是放有錢,而搶青除了錢幣,還有豬肉或青菜、蔥蒜之類的東西。其他節慶舞獅,隻能是紅包。但無論什麽時候,討紅包或搶青都是不容易的。有些人家沒錢,見舞獅的來了,就關上門或早早躲開了;有錢人家則開著門,早早地在騎樓上或樹上掛著紅包或搶青,高度有高有低。有的故意掛得高高的,舞獅者就必須踩著人梯,邊舞邊爬。本事大的,很快就拿到了;能力差的,怎樣也拿不到,但主人也不為難,看了一陣子熱鬧以後,就把紅包或搶青放低,讓舞獅的拿了。

田陽的舞獅隊十分了得。原先曾經衰落過一陣子,但從70年代中期開始,有一個姓黃的舞獅世家發起組織舞獅隊以後,田陽的舞獅之風又興盛起來了。農忙時,他們就停止活動,專心務農;每到節日,需要演出,就自動聚集起來。舞獅是需要活動經費的,也要時不時添置些道具,他們就自辦加工場和開辦飲食店來籌措活動經費。

這些舞獅隊不隻是湊熱鬧而已。他們很努力地訓練,練就出很多高難度動作,並整理挖掘出了很多高難驚險的節目,如“獅遊梅花樁”、“刀尖獅技”、“童子踩樁”、“獅子登鳳凰台”等。男女隊員都可以登上由23張條凳搭成的11米高的“金山”頂,表演扣人心弦的造型動作;能在梅花樁上翻騰跳躍,如履平地;爬上10米多高的水泥電杆搶青更不在話下。

田陽舞獅漸漸舞出了名堂。1982年,在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奪得三項桂冠;1986年,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男子雙獅上金山”“女子單獅上金山”奪得金牌;1992年,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波恩舉行的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國際傳統體育節,其中“刀尖獅技”堪稱天下第一絕技。該節目是在7米高的一根木杆頂端安放一把刀尖向上的尖刀,木杆從根部到杆頂,如階梯狀左右分放有24把刀,刀口向上,舞獅者赤腳踩上刀口,邊舞邊上;到了頂端,獅子的引逗者以腹部頂住刀尖,四肢平衡展開,在刀尖上旋轉。其驚險的程度,讓當時的一位德國觀眾嚇得當場癱軟。

田陽舞獅舞出了威風。如今,每年都有外地人來請他們去表演,甚至派人來學習。田陽人打破“功夫不外傳”的觀念,毫無保留地傳授,田陽舞獅的名聲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