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泉

水既是人體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身體中的水分約占其體重的80%,年齡越小,體液占人體體重的比例越大,如果失去了20%的水分,就會危及生命;水又是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部分代謝物隻有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體外。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對孩子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小順,男,8歲,小學一年級學生。小順是個喜歡喝水的孩子,家中桌上總是會有一杯水,一家人時不時會喝上幾口,一杯水不知不覺地就喝完了。今年“五一節”那天,小順爸爸媽媽決定帶小順到雨花台去玩,臨出門時,小順問媽媽:“我的水杯帶了嗎?”媽媽忙打開背包檢查,結果找來找去都沒有發現小順的水杯,小順忙跑到廚房,在水杯裏灌滿了開水,塞入媽媽的背包。到雨花台玩了近一小時,一家人就喝完水杯中的水,又玩了一小時,一家人已非常口渴,但雨花台還有一小半的景點沒有玩到,於是大家就趕緊去找開水,找來找去都沒有找到。看到全家口渴,小順爸爸想去買瓶飲料。看到爸爸向飲料攤點走去,小順趕快拉住爸爸,著急地對爸爸說:“爸爸,老師說喝飲料對身體有害,我們還是找找開水吧。”。一家人就再去尋找,終於在公交中轉站的調度室內找到了開水。

孩子不愛喝水有可能是不了解喝水的重要性,沒養成自覺自願喝水的習慣;也有可能是家長生怕孩子缺水,強迫孩子喝水,使孩子從心理上拒絕喝水。孩子不愛喝水,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那麽,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飲水習慣呢?

1.旁征博引

家長要抓住孩子的興趣特點,積極引導孩子喝水。比如,可以在家中的陽台上設置一個種植區,在種植區種植一些植物,然後和孩子一起經常為植物澆水。讓孩子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如果長時間不給植物澆水的話,植物就會幹枯而死,從而懂得喝水的重要性。另外,家長還可利用“喉嚨裏的小草”和“花兒怎麽睡著了”等故事,教育孩子要多喝水,知道每天該喝多少水,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

2.及時喝水

人體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水,細胞失水2%就會影響其生理功能,但此時並不立即感到口渴,從細胞失水影響功能到有口渴感有個過程。人體失水後先引起血液濃度變稠變濃,這是最初的失水信號,它經血液傳到下丘腦,引起下丘腦的“喝水”中樞興奮;再通過神經將失水信號傳到口與咽部,此時才會感到口渴。這一係列的傳遞過程是需要時間的,待到有口渴感時,人體實際上已失水多時,這時孩子喝水猶如田地已幹旱多時,到了龜裂程度才去澆水一樣。因此,家長不能等孩子口渴了才給他喝水,一旦孩子出現口幹、尿少尿黃、便秘等現象,就要及時給孩子補水。

3.定時定量

孩子每天起床後要及時喝水,以盡早補充夜間失去的水分,稀釋血液,帶走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起到洗滌的作用。睡前半小時不要喝超過50毫升以上的水,睡前喝水過多會導致孩子起夜次數增多,影響睡眠質量。飯前盡量不要飲水,飯前喝水可使胃液稀釋,不利於食物消化,喝得胃部鼓鼓的,也影響食欲。同時,孩子每次喝水必須限量,即使氣溫高、運動量大等因素造成出汗多,喝水也不能超量。一次性大量飲水容易引起“水中毒”,嚴重的話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甚至會出現**、意識障礙和昏迷。

4.少喝飲料

不少家長用各種新奇昂貴的甜果汁、汽水或其他飲料代替白開水給孩子解渴,這種做法很不妥當。飲料裏麵含有大量的糖分和較多的電解質,喝下去後不像白開水那樣會很快就離開胃部,而會長時間滯留,對胃部產生不良刺激。孩子口渴了,隻要給他們喝些白開水就行,偶爾嚐嚐飲料之類,也最好用白開水衝淡再喝,或者選用鮮榨的純果汁。

5.正向強化

強化理論指出,如果某種刺激對孩子有利,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重複出現;如果對孩子無利,孩子的這種行為就會減弱直至消逝。因此,家長要用正麵強化的方式,多表揚、鼓勵和讚賞孩子的喝水行為,增加孩子喝水的概率。比如,引導孩子每次喝完半杯水後,再喝下半杯,可以對孩子說:“孩子,你真棒,已經喝下半杯水了!”用這類表揚的話來激勵孩子,孩子自覺自願養成喝水習慣就不是一句空談。

飲水蘊藏著很深的學問。中國自古就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的說法,李時珍更是在《本草綱目》中把水列為各篇之首。水能促進物質的代謝,沒有水人體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循環、呼吸、消化、物質交換以及排泄等生理活動,各種新陳代謝也將停止;水能調節體溫,當外界氣溫過高或體內產熱過多時,機體就通過出汗和蒸發汗液來使皮膚散熱,以達到維持體溫的目的;水還是一種良好的潤滑劑,在機體中以眼淚、唾液、關節腔液等形式存在。水可活命,水可強體,水可治病,水可美容,水可增樂,水可益智。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孩子一生都將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