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知識通

自主學習是指孩子按照自己規定或設置的目標學習,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學習品質。元認知理論認為,如果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的預期結果、思維過程、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思路等能清楚地了解,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能較好地激活背景知識,集中注意學習材料的有關信息並對材料進行推論,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調節自己的學習策略,孩子的求知能力就會提高。

小莉,女,8歲,小學一年級學生。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後,小莉媽媽就一直坐在小莉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還幫助孩子把第二天的學習用品全部收拾妥當。小莉作業中一遇到問題,總會側著頭問媽媽:“媽媽,這道題怎麽做啊?”小莉媽媽就會停下手中的活,幫助小莉解決問題。為了讓女兒學習成績更加優秀,小莉媽媽給小莉報了各種補習班,雙休日親自陪著小莉去補習班上課。半月前,小莉的爺爺突發腦中風住院,小莉媽媽一直在醫院照顧爺爺。上周一,班主任老師打電話來反映,最近小莉學習主動性差,學習成績出現了嚴重下滑,語文才考了62分,希望小莉爸爸媽媽多加督促。上周二晚上小莉媽媽特地回到家,對小莉說:“為什麽會考成這樣?你能不能用用功?”小莉聽完媽媽的話,保證下次一定努力。可是本周的考試成績依然一般。

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的啟蒙時期,如果家長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養成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那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將會受益匪淺,孩子學習目的就會明確,就會積極思考探索,學習情緒飽滿,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那麽,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1.重在培養興趣切忌增添負擔

家長一方麵鼓勵孩子好奇好問,多角度分析問題,采用多種方式去解決問題,比如,利用工具書、在網上搜索或者去圖書館查詢等找到答案,讓孩子體會到解決問題以後的喜悅。另一方麵要減輕孩子學習負擔,以防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

2.重在量力而行切忌過高過大

家長為孩子製定學習目標要量力而行,不可過於高大。如果家長給孩子提出各種過高的要求,過分強迫孩子學習,占用了孩子的娛樂時間,就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導致孩子自卑退縮,消極被動地學習。

3.重在發展特長切忌多點開花

家長要認真分析孩子的特長和優勢,有的放矢地挖掘孩子的潛能,在和孩子溝通的基礎上,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切忌多點開花。如果家長抓緊一切機會和空閑時間讓孩子學這學那,一下子為孩子報幾個培訓班,不僅會導致孩子疲於應付,而且孩子學習也是蜻蜓點水,不利於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4.重在自主選擇切忌包辦代替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孩子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因此,家長應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鼓勵孩子在分析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自己作出學習安排,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隻提出總體的要求,具體的細節讓孩子自己去把握,自己去操作,家長既不當監工,也不當幫工,更不罰苦工。這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果,孩子自主學習才會成為可能。

5.重在成功體驗切忌粗暴指責

自信心與成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自信心容易獲得成功,而獲得了成功,又可增強自信心。運用獎賞和鼓勵的方法,讓孩子體驗成功,孩子自然就會產生自信,有了這份自信孩子就會對自己要麵對的問題傾注更多的心血和精力,勇敢地去完成任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孩子又會獲得更多的成功喜悅與經驗教訓,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進一步發展。

6.重在持之以恒切忌一曝十寒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肯定會經受意誌考驗。家長要告訴孩子要經受得起這些考驗,時刻提防惰性的侵入,持之以恒地努力,收獲最後的勝利。

學習能力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學習能力就比如是“漁”,是學習的本領,而學習成績就比如是收獲的“魚”。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孩子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的精神與積極思考的行為,能夠產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能善於運用科學的方法獨立獲取知識,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養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作為家長,要適時地授之以漁,適時幫助孩子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隻要孩子掌握了打魚的本領,何嚐捕不到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