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個好老師

興趣是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學習興趣是孩子學習和實踐的原動力,在孩子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

小齊,女,8歲,小學一年級學生。小齊對學習非常感興趣,據老師反映,小齊在課堂上總是坐得端端正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當老師提問的時候,積極舉手發言;小齊的課堂作業總是做得又快又對,而且書寫十分工整。每天放學回到家裏,小齊總是很興奮地告訴爸爸媽媽今天學到了什麽,並把學到的古詩背給爸爸媽媽聽,吃過晚飯後總纏著爸爸媽媽把以後要學的內容講給她聽,雙休日和小朋友一起玩時,也喜歡討論學習的內容。學習對小齊來說,非常輕鬆、愉快、有趣。

孩子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環境、家長期望、教學方式和孩子自身能力等因素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便會自覺自願地去探索,並能產生驚人的毅力和勤奮,以專注的態度和忘我的精神從事學習活動。那麽,家長應該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1.提高認識

家長要向孩子認真闡釋學科知識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識的海洋裏。比如,學了英語可以上網衝浪,或者可以給澳大利亞或英國的小朋友發電子郵件,和他們聊天交流。這樣,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孩子,表述簡單明了,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2.正確歸因

歸因是孩子對學習行為結果的原因作出解釋或推測的過程,歸因方式會對孩子後繼學習會產生深刻的影響。正確的歸因,有助於推動後繼學習;錯誤的歸因,則往往會抑製後繼學習。家長應引導孩子對學習成敗的原因多歸因為自身努力,成功了是努力到位,失敗了是努力不夠;少歸因於能力,否則,成功了可能助長驕傲情緒,失敗了必定產生頹廢心理,很容易讓孩子灰心喪氣,泯滅信心,失去繼續學習的勇氣。

3.親曆探究

探究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激發孩子興趣的有效手段。一年級的孩子好奇好動,樂於探索,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預習6的組成時,家長教孩子用小棒擺一擺,看能擺出多少可能。相信孩子在動手探究的同時,思維也在情不自禁地跟著轉動。這樣,孩子在學習中就能充分享受到動手探究的樂趣。

4.心理暗示

從心理機製上講,心理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種假設。指導孩子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想象數學考試取得成功以後的情景,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比如,指導孩子經常說:“數學,從今天開始,我要喜歡你啦!”“我對學好數學充滿信心!”“學好數學後,我的前景一片光明。”等。堅持三個星期,甚至更長一些時間,這些語言就會深入孩子潛意識,一旦進入孩子潛意識,孩子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一種愉悅感,恐懼的情緒就會被衝散,心靈之門就會漸漸打開,數學知識就容易吸收進來。

5.體驗成功

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功,孩子便能體驗到由此帶來的喜悅,今後學習發生的頻率就會增加,就可以不斷固化孩子的學習興趣。為此,家長要多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取得的一小點進步,比如,孩子數學作業字跡工整了、正確率提高了等,都要及時鼓勵,及時表揚,讓孩子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之中,盡情體驗成功的喜悅。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為了讓孩子學好,必使他們好學”,這充分說明興趣對於調動孩子學習積極性有著重大的作用。隻有當孩子對所學習的學科知識發生濃厚興趣時,孩子學習情緒才能高漲,才會覺得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才能使感知覺更活躍,注意力更集中,記憶更持久準確,思維更敏銳豐富,才能更主動地學習,使學習興趣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發揮最大的動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