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休閑讀書

近日偶感風寒,不能勞作,亦不敢外出,於是就懨懨地找點書讀,既不為了努力地學點什麽,更無有應試應考應用的急功近利目的,卻也一本一本地讀了下去,有些是明清的筆記小說,有些是當代的暢銷讀物,還有魯迅的《故事新編》和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難得的被動的休閑時光裏,竟然品嚐出了休閑讀書的美妙樂趣。

樂趣來自休閑中的無有思想負擔。本來就是休閑麽,好像是跟家人出去旅遊,好像是邀朋喝友地喝茶飲酒,好像是忽然來了牌興打幾圈“40分”,好像是鑽下水去遊泳或者是捧了輕輕的8磅重的保齡球去扔幾局。用不著像個煉丹術士般地去抓什麽微言大義的中心主題。用不著像開中藥鋪似地去歸納什麽後新主義之藝術成就。用不著搞比較文學,上自盤古、下抵當下、左臨阿拉伯、右達美利堅地苦苦思索。不必旁征博引,不必舉一反三,更不必做什麽讀書筆記寫什麽評論文章。人要是進入了這樣的讀書狀態,那種感覺,就像是當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心定神清,五內俱空,突然間就衝出了戰火紛飛的名利場。沒有了思想負擔的讀書,會讓人進入一種自由世界:捧起書時為書內的喜而喜,書內的悲而悲,書內的知而知,書內的茫而茫,書一放下,人心也便重複平靜空靈,適才的凡塵俗事都成了雲過風掠。那種愜意,真是無以言表。

休閑讀書之樂,隻是我的發現,不是我的發明。想起有過幾次的出國,常常會在長途汽車上、飛機上,還有地鐵裏,看到那些洋人們捧著書在讀。初去時總覺得人家真用功,能抓緊間隙時間學習、學習、再學習,後來見他們讀的書大多非但版式口袋化,內容無聊化,而且常常讀完便扔,也就明白了人家那都是在休閑讀書,消磨時光而已,很少是有什麽具體的目的。

這實在是與我們很有點不一樣。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說,讀書是為了增長知識,為了德智體全麵發展地做一個合格的革命接班人。我們稍大一點後,讀書的功利主義目的便更向我們露出了猙獰麵目,令我們對它的威力不能不日漸地心領神會:每一門課,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都得認真而刻苦地讀,因為讀好了便得了進身之階,一級又一級地考上去,一張張文憑拿上去,否則,家長的嗬斥、教師的冷漠、社會的鄙視,就無時無地不在地威壓住了你。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許多人都成了讀書的奴隸。讀書成了苦事。

我並不一概否定懷有具體目的的苦讀。書是知識的承載,是思想的具體轉化,讀書是繼承前人已有成果的最永久的方式。讀書在許多時候的確是不得不為之的事,很像是為了到達某個光明璀璨的好去處,卻不得不穿行於遍布艱難險阻的崎嶇小道之中一樣,快樂在前方,苦苦掙紮卻在整個過程中。但是,我們同時還應該看到,書籍本身在我們人類社會中的存在,並不僅僅隻有傳道解惑的作用。它們同時還具備著能愉悅人心,幫助人修身養性,解除精神緊張焦慮,提升人的需求品質的休閑功能。甚至可以這麽說,許多書的傳道解惑,或許正是通過了休閑讀書的方式,方能有效地進行。

我以為,當一個社會的經濟狀況日漸豐裕,當一方地域的文明程序日漸開化,把讀書的功利主義目的消淡一些,提倡一點休閑讀書,不但是擴展了休閑的內容,提升了休閑的品位,而且也是還原了讀書的部分本真內涵,從而正是展示出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