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

社會公德、倫理道德、個人品德,都是素質教育十分重要的內容,也要從小就開始培養。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張純潔的白紙,任憑師長們著色繪畫。孩子又像一塊吸納力很強的海綿,長輩們給予什麽就接受什麽。除了社會影響之外,中、小學生接觸最多的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由此看來,家庭和學校擔負著培養下一代道德觀念的重任。我國有一些成語,諸如“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小家碧玉”、“紈絝子弟”、“梨園世家”等等,雖然各有特定的含義,卻都說出了家庭對於子女的重要影響。我不同意“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種封建、反動的血統論,但也不否認家庭對於子女道德觀念潛移默化的熏染。提到這一點,無非是請家長們看重自身的責任,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正在以你為榜樣學習做人哪。

如果有一部《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話,我想那一定是本厚重的大書。可能現在還寫不出來,但這並不妨礙我們談論培養孩子的道德觀念。譬如,“中華民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崇尚“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大家(包括外國友人)公認的說法。短短幾句話,其中就包含著:勤勞、勇敢,講究禮節、禮貌,重視信義、信譽這幾種寶貴的品格和特點。如果我們教育孩子具備這些優良品格,或者在他心目中崇尚這些品格,我想那一定是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

中國人勤勞的品質具有悠久的曆史傳統,也是普遍的特征。不論工農商學兵,都具有勤勞的品質。前文提到,我國科學家在國際封鎖禁運的艱苦條件下,用手搖計算器“搖”出浩如瀚海的火箭數據來,創造人間奇跡,不愧為人類勤勞勇敢的科學家。人民解放軍除了保衛國家安全、苦練軍事本領之外,還勇敢地承擔了條件最艱苦的搶險、救災、築路,以及農耕、扶貧等任務,世上哪裏有這樣勤勞的軍隊?就連華僑和海外華人,也保持了勤勞創業和勤儉持家的民族傳統,否則在異國他鄉就站不住腳,而海外五千萬炎黃子孫,勤勞奮鬥的事跡數不勝數,可歌可泣,同樣創造著人間奇跡。勤勞,實在是國寶,傳家之寶啊。

可惜今天的許多家長,溺愛獨生子女,把他們嬌慣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有脾氣沒本事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以及“填鴨式”的小胖墩兒。

報載:武漢一家長為兒子過生日大擺酒宴,包下一家酒店,請來400多位賓客,花費兩萬多元,據說這還不算最多的。不少家長互相攀比著給孩子舉辦生日慶典。而來賓們也要隨份子給“小皇帝”和“小公主”送“紅包”。

北京有位中年母親說:“我出生於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是喝棒子麵粥長大的,直到上中學也沒吃過一塊巧克力糖,父母沒給我買過一件玩具,就到山西農村插隊去了,那裏的生活條件更比北京差得多……現在改革開放,生活好啦,我有了一個寶貝女兒,再也不能讓她受委屈了,凡是我小時候沒吃過的好東西都讓她吃,沒穿過的都讓她穿,沒玩過的都讓她玩兒,給她買了半屋子玩具,就算是給下一代還債吧,也是還給我自己一個夢中的幸福童年!”看來這位母親有一種逆反心理,她的想法在“插隊知青”這個年齡段的中年父母當中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為寫小說的人,我表示可以理解。我的女兒也屬於這一代,趕上了經濟困難和“**”。當年有這樣的順口溜:“生下來就挨餓,上學就停課,畢業就插隊,回城沒工作。”然而,他們是經過艱苦磨煉的一代人,回城之後,或打工,或練攤兒,賣服裝,賣大碗茶,或複習功課重新上大學,總之,勤勞的品質在他們身上沒有丟。然而,他們做了父母之後,被他們溺愛的孩子倒是有可能失掉中國人最可貴的勤勞品質。怎麽辦?不言自明。關鍵在於做父母的對這些問題要有清醒的認識。

誠實,講信義,重信譽,也是優良的品質。似乎所有的孩子都說過謊話。這是個有趣的現象,莫非孩子天生會撒謊?非也。恰恰相反,小孩子最天真,最愛說真話,“童言無忌”嘛。至於孩子撒謊,那可都是大人造成的。第一種情況,孩子做了錯事,譬如摔碎了茶杯、飯碗,弄壞了家用電器,或者考試不及格,家長要是打罵,他自然害怕,由於害怕打罵,下次再做錯了事,孩子就有可能撒謊。第二種情況,孩子做了好事,譬如考了高分,家長給予過分的獎勵,真有考100分獎勵100元的事兒,還見人就誇自己的孩子如何聰明、用功,給孩子戴“高帽子”,下次他沒考100分,也會害怕,怕丟麵子,得不到獎勵,因此孩子也可能撒謊。第三種情況,由於撒謊而免除了父母的打罵,或者由於撒謊而得到了“錯誤的”獎勵,孩子就會產生一種僥幸心理,還可能逐漸形成愛撒謊的壞習慣。

我與女兒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也有個過程。她母親性子急,孩子做錯了事常常忍不住要打罵,這也逼迫孩子說謊話。我一方麵勸妻子改變對女兒的態度,同時不止一次地跟大女兒談心:咱們家一共四口人,爸爸媽媽是雙職工,一大早就要去上班,中午也不能回家,你和妹妹就成了“脖子上掛鑰匙”的孩子,沒有大人接送你們上學、回家,一整天都沒有家長照管,所以你要幫助父母做幾件事:上學和放學回家,姐姐要領著妹妹過馬路,別讓車撞著,這是爸爸委托你的第一件事。中午回到家裏先打開蜂窩煤爐子,熱飯菜,照顧妹妹吃飯,然後洗碗筷,封爐子,鎖好房門,再領著妹妹上學去,路上不要貪玩兒,這是爸爸委托你的第二件事。我知道,你做這些事情,難免會出錯兒,摔了盤子、碗,都不要緊,告訴爸爸就沒你的責任了,由我負責,咱去買新的。重要的是領著妹妹過馬路,注意來往車輛。再就是封好爐子,不能失火。我再重複一句:你是姐姐,要幫助父母負起照管妹妹的責任來,可你也是個小學生,難免出錯兒。記住,不論出了多大的錯兒,隻要說實話告訴爸爸,一概由我負責解決,絕對不會打罵,你要相信爸爸的話。

光說還不夠,對孩子的承諾也要見諸行動。女兒每次做錯了事,摔碗,打破了洗碗筷的瓦盆,丟鑰匙,把爐子封滅了,她按“約法三章”實話告訴我,那就絕對不打不罵,也不責怪,並且提前勸住她媽媽,誰也不要發火。有一次,女兒把留給她買冬儲大白菜的5元錢丟了,嚇得偷著哭(當時我夫婦倆一月工資總共96元,扣除房租水電糧食月票等各項固定開支,所剩無幾。“文革”中紅衛兵老將,不是可愛的小將,是我所在單位的造反派,光臨寒舍抄家時,翻箱倒櫃,搜身檢查,也才抄出3元7角5分錢,可見5元錢不是個小數目)。大女兒記得我對她的承諾,背著媽媽,把丟錢的事告訴了我,我也暫時保密。從前,大白菜是北京普通老百姓的“看家菜”,誰家不儲存幾百斤大白菜,一冬天就沒菜吃。全家人一冬天的大白菜呀,丟了,妻子怎能不著急呢?我先穩住女兒的情緒,叫她別害怕,多大的事都由爸爸負責解決嘛,但要好好想一想,再仔細找找。結果在她的枕頭套裏找到了這5元錢。我們全家人高高興興地去買回來300多斤冬儲大白菜。經過了這件“大事”的考驗,女兒至今不對我說假話,她媽媽的急脾氣也有所收斂。

除了家庭因素,孩子說假話也是受了社會上的種種不良影響。譬如,市場上的假貨太多,報刊電視傳播的假廣告也在推波助瀾,連成年人都受騙上當,對青少年的影響就更嚴重了。然而,對這些不良的社會影響,家長也不能無所作為,我的鄰居們就想出了若幹好辦法。例如,一位媽媽有意識地帶著孩子上街買東西,隻去那些做出“假一罰十”承諾的“信得過商店”,還給孩子講這樣的商店為什麽顧客盈門,講信譽的重要性,講許多城市推出“百街萬店無假貨”的意義,告訴孩子,那些製假售假、坑騙消費者的行為是違法的,國家工商管理部門設有專門“打假”的機構,消費者協會也接受群眾投訴,負責幫助受騙上當的顧客討回公道,並且追究製假售假者的法律責任。這位媽媽一路上聯係實際給孩子講了一堂課,孩子聽得津津有味,還長了知識。另有一位父親到杭州出差,不承想買回來的茶葉卻是假的。這事兒有點新鮮,誰不認識茶葉呢?當他弄明白其中的奧秘之後,也給兒子和兒子的兩位同學講了一節課:杭州是出產茶葉的地方,龍井茶中外聞名,到杭州出差、旅遊的人大多願意買一些茶葉帶回家,也喜歡到茶館品茶。杭州的茶館和茶葉商店特別多,車站、碼頭、公園門口還有很多賣茶葉的攤販和不設攤的追著遊客的賣茶大嫂,兜售塑料袋裝的龍井茶。這位父親就是在火車站的廣場上買了賣茶大嫂的幾袋假茶葉。他認得茶葉呀,半透明塑料袋裝的茶葉從外邊也看得很清楚,怎麽會是假的呢?原來,這是茶館裏給顧客們沏過茶水的剩茶葉,晾幹之後又裝進綠色塑料袋,燙封了袋口,外觀上真假難分。而且賣得比正規商店便宜,外地顧客買了茶葉就上火車了,不能回頭找那賣茶大嫂“算賬”,也無法向消費者協會投訴,連“被告人”的姓名住址都說不出來嘛。孩子們問:那就沒辦法治她了嗎?這位父親說:有辦法,那些晾曬剩茶葉的茶館和賣假茶葉的大嫂,遲早要被顧客們揭發,受到應有的懲罰。他把這次受騙上當的經過告訴我,請我寫一篇《賣茶大嫂》的文章登了報,這也是輿論譴責。他還告誡孩子們,不買流動商販的東西,不要貪便宜,流動商販的便宜貨往往都是偽劣商品。我們宿舍樓裏的鄰居,也不讓孩子買盜版書、盜版光盤。這些做法,除了大家都來抵製假貨之外,也是培養孩子誠實品質的好辦法。

講禮貌,謙讓,尊老愛幼,都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小時候就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們誰肯“讓梨”呢?我做過試驗。外孫女兒老貓一歲半的時候,外婆給一塊蛋糕,她很愛吃,我伸手向她要,不給,躲到一邊去吃,我跟過去再伸手要,她才摳了米粒兒大的一小塊給我。我表揚她,“好孩子!知道分一點兒給外公吃。”第二天再跟她要好吃的東西,分給我的就多一點了,繼續表揚。幾次之後,老貓已經舍得掰半塊蛋糕給我了。此時她還小,沒法給她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不久老貓就去了美國。6年之後回北京探親,變了,首先是飲食習慣變了,不愛吃家裏的飯菜,隻認洋快餐。我們常帶她去麥當勞、肯德基和別的西餐館,才發現這孩子“目中無人”,她愛吃的東西就先霸著,好大的比薩餅,也是她先吃,剩下的才讓別人切。去遊樂園,她毫不客氣地指使外婆到這兒買一張票,到那兒買一張票,然後就自己去玩兒,根本不理會別人。我問女兒:老貓怎麽變得自私了呢?女兒說:美國社會的價值觀,就是個人至上。美國的小學生,大概個個都是小小的個人主義者。老貓生活在那樣的環境裏,真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啊。

“文革”前,北京的公共汽車、電車裏,看見老人和帶孩子的婦女,青少年都會主動讓座,有時幾個年輕人同時起身給一位老人讓座。車裏也留有“老幼孕殘”者專座,經常空著,身體健康的乘客寧肯站著也不去坐。若遇到不懂禮貌的年輕人,不主動給“老幼孕殘”者讓座時,別的乘客也會提醒他。可見尊老愛幼的觀念普遍存在。經過“文革”十年浩劫,“以階級鬥爭為綱”,學生鬥老師,紅衛兵小將到處抄家打人,七鬥八鬥,鬥得六親不認,道德淪喪,這尊老愛幼的傳統觀念也遭到了嚴重破壞。著名作家汪曾祺寫過一篇小小說《虐貓》,說的是紅衛兵在胡同裏打人,紅小兵就在院子裏打貓。文字不多,言簡意賅,人性惡的一麵膨脹起來,誰還講團結友愛?北京街頭竟然出現這樣的怪事情:一位老人被自行車撞倒,騎車人揚長而去,過路的行人也不上前救助,怕沾嫌疑——“老人要不是被你撞倒的,你為什麽去攙扶他?”你若把被撞傷的老人送到醫院救治,再通知他的家屬,那麻煩可就大了,還可能被家屬訛一筆醫療費呢。所以沒人做好事,隻好歎息“雷鋒不在了!”在那個社會風氣敗壞的年代,公共汽車裏年輕人給“老幼孕殘”者讓座的情景再也看不見了,更沒人敢提醒這些不懂禮貌的年輕人,免得遭白眼,甚至挨罵。轉眼“文革”過去27年了,現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雖然沒經曆那場破壞文明的浩劫,也不能說就沒有受到其父輩尚未完全消除的“文革”影響。北京是“首善之區”,大力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公共汽車和地鐵車廂裏開始有年輕人給老人讓座了,但是並不普遍。可見破壞文明,十年足矣!而要重建良好的社會風氣卻很難,我僅僅是舉了一個“讓座”的例子,這也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呀,而且要從兒童開始培養謙讓的品德。有人說“文革”期間的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雖然這話有其片麵性,但也說出了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至少在講禮貌、謙讓和互助友愛這些社會風氣從淪喪到恢複的漫長過程中,是看得很清楚的。

最近,北京晚報以《七女生炮製“綁架案”道德缺失誰之過》的大標題,刊載報道:2004年3月19日,太原市公安局“110”報警台接到一位教師報警:他們學校7名初二女生被兩輛汽車劫走,其中兩名學生趁上廁所的機會逃脫,回到學校,另外5名女生下落不明。

公安局立即出動30多人偵辦這起“驚天動地的大案子”,費了許多精力和時間姑且不論,總算讓這兩名“逃脫”的女學生說出了真話:根本沒有“綁架”這回事,這隻是她們逃學去溜冰的借口。

7名13歲的女孩子,輕易編造“綁架案”,給社會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先看幾個“鏡頭”:1.這兩名“逃脫”的女生是在民警和班主任“保證不泄露秘密”的承諾下,才說出真相的,因為她倆擔心,“說出來,她們就不把我當朋友了”。2.事後被學校責令在家作檢討的一名女生,滿不在乎,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外逛大街。3.出了這件事,本班級的同學都很興奮,覺得“很有意思”、“很新鮮”、7位女同學“挺有本事”、一下子就成了“名人”。4.這些學生的家長,平時很少照顧女兒,有的因夫妻離異,孩子由爺爺奶奶照管;有的工作繁重,根本沒時間教育孩子。這次女兒沒回家吃晚飯,家長也不著急,得知被“綁架”了,才跑到學校痛哭流涕;等民警把孩子找回來,他們領著女兒就走,好像沒有發生什麽大事兒,連聲“謝謝”也沒說。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也是社會的鏡子。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站。如今,社會上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與對自己的要求是兩套標準,而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你們那樣做,而我為什麽要這樣做?’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如果他每天生活在假話、套話當中,那麽他也自然而然地說假話、套話。因此,家庭教育,父母言行都會對孩子身心是否健康成長產生很大影響。”

“思想道德建設與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是國家發展和振興的兩翼,忽略任何一方麵,都將阻礙前進的步伐。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社會必須予以重視。我們不僅要關心未成年人的智力發展,還要關注他們的生命、生活,培養孩子們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情操。”

注重社會公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譬如愛護環境,珍惜資源,遵守交通規章和交通秩序,遵守安全生產規章,遵守職業道德,乃至為官清廉等等,雖然國家製定了種種法律法規,對違法者依法懲辦,但這隻是一個方麵,它的作用是“威懾”和“事後懲罰”,十分重要,這是“依法治國”;同時也必須有社會公德準則來規範人們的行為,這種自覺的道德觀念,往往可以起到“防患於未然”的作用,同樣十分重要,這是“以德治國”。有法律法規,又有道德觀念,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泰民安。

我的一位朋友是中國紅十字會的幹部,他到瑞士去開會回來告訴我,國際紅十字會在那裏建有一座“世界名人名言館”,選擇了一百位世界上最著名的人物格言,鐫刻在大理石上,沒想到第一位就是孔子,他的格言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際紅十字會的宗旨是人道主義。他們把孔夫子這句話視為人類最早提倡人道主義的至理名言。朋友對我說,這件事使他感到驚訝和慚愧。驚訝,是國際上如此重視孔子格言;慚愧,是我們自己並沒有很好地宣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許多中青年,腦子裏大概沒有這句格言。

就拿職業道德來說吧,最近在全國範圍查處數以萬計的黑網吧,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們引誘大量學生去看色情網頁,牟取暴利,毒害青少年。然而,據文化局的幹部和報社記者朋友說,查封黑網吧時,詢問過這些私人開設的網吧老板,無一例外,這些大款新貴暴發戶全都“心中有數”,絕對禁止他們自己的子女進網吧,在家裏也不準孩子上網看黃色電影,連上網聊天、玩遊戲都不準。真應了那句對敵鬥爭的話,“己所不欲,偏施於人。”無獨有偶,我們文藝圈裏也傳出了頗具諷刺意味的醜聞:有擅長寫黃色小說的作家(當然是用假名撈高額稿費啦),也有牟取暴利的書商和“賣書號”的出版社幹部,他們都是文化人呀,心裏跟明鏡一樣,明辨是非,所以也不準自己的子女看自己寫的、賣的黃色小說。前幾年的山西假酒案,那些製售甲醇勾兌假酒的罪犯們,害死了數十人,使更多的人雙目失明,而他們自己和他們的親朋好友也是絕對不喝這種酒的。這也許是極端的例子。那麽,許多醫院、醫生,為了拿醫藥公司推銷藥品的高額回扣,竟然給患者使用貴的(雖然也有不貴的)、不完全對症的(雖然也有完全對症的)藥品,不需要打點滴的也給患者吊瓶子打點滴,不需要吃補藥的也讓你吃補藥。當然啦,他們與謀財害命的假酒製售罪犯不同,但是他們的醫德也就大打折扣了。過去,善良的人們有個傳統觀念,認為名氣很大的大公司是正派的,可以信賴的,所以紛紛購買它們的股票,覺得增值可靠,風險較小。最近,美國的世界頂尖級的大公司“安然”、“世通”巨額假賬醜聞被揭露,震驚了全球,爆發信任危機,不但握有這些大公司及其子公司股票的萬千股民直接受害,歐美股市受挫,別的股民也跟著倒黴,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新加坡名氣很大的巴林銀行高級職員挪用巨額資金投機期貨,虧損了又做假賬,造成銀行倒閉,儲戶遭殃。我國也發生過銀行挪用資金炒股的事件。雖然這些違法者受到法律製裁是罪有應得,但是同時也必須看到這些大企業家、高級經理人員職業道德淪喪的思想根源。

許多小煤窯、小礦井、建築包工隊的老板不講職業道德,不遵守安全生產規章,不裝備防火、防爆、放水的必要設施,偷工減料,以致瓦斯爆炸、水淹礦井、建築物倒塌等惡性事故頻頻發生;許多汽車運輸和航運公司老板不顧職業道德,不按時檢修車船,違反交通法規,私自加高車廂和加大艙容,超員超載運輸,以及司機疲勞駕駛、酒後開車,造成撞車、沉船等重大事故。據媒體披露,我國一年當中由於礦井、建築施工和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數字十分驚人,超過了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帶來的損失。

從一些“小事情”上也可看到不講社會公德的惡果。有個“一口痰”的故事:外商準備向武漢某製藥廠投資,廠長陪同投資人察看車間設備和生產情況時,他隨地吐了一口痰,這項投資也就吹了。這是真事兒,報紙介紹,投資人當天就嚇跑了——連廠長都隨地吐痰,這家製藥廠的衛生情況可想而知,何必繼續參觀、洽談呢!北京文聯秘書長趙金九出國訪問歸來,寫了一篇小小說《一口痰》,說某位幹部出國訪問半個月,外國禁止隨地吐痰,把他憋壞了,剛回到北京首都機場,此公立刻吐了一口痰,還說“可算回國了,不受限製啦!”讀後令人哭笑不得。我也不好意思問問趙金九,小說裏的主人公是不是與他一道出國訪問的文化幹部?為什麽要問這種“小事”呢?因為與我一同出訪美國的一位作家就不拘小節,我勸他不要隨地吐痰,他反問我,“有痰不吐到地下,還能吐到天上嗎?”同樣令人吃驚。我國目前是煙草第一生產大國和“煙民大國”,吸煙者痰多,究竟吐到哪兒呢?報載,記者采訪北京大學一位外國留學生,問他,“你若有了痰吐在哪兒?”

“吐到痰盂裏。”

“要是附近沒有痰盂呢?”

“吐在紙裏,扔進垃圾箱。”

“要是沒帶紙呢?”

“吐在手絹兒裏。”

記者故意出難題,“要是也沒帶手絹兒呢?”

留學生明白了記者想要的答案,認真地說,“那我寧肯把痰咽到肚裏,也不會隨地吐痰。媽媽從小就告訴我,隨地吐痰有礙別人的健康。有了這種壞習慣,將來到公司上班,第一天就會被老板開除。”

我要說,隨地吐痰,到處亂扔廢紙、煙頭、果皮,的確是國人的壞習慣。報紙上有兩則令同胞們臉紅的小消息:一是兩位外國遊客登上八達嶺長城,對這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驚羨不已,第二天他倆又來了,不是遊玩,而是義務撿拾垃圾。他倆沒有給管理部門提意見,但這實際行動好像在說:能夠建築萬裏長城的偉大民族,也應該是愛護環境和曆史文物、不亂拋垃圾的民族。二是外國一處美麗海灘景區的管理人員說,每天傍晚,遊客散盡,那片果皮、廢紙、飲料瓶罐等垃圾最多的地方,就是白天中國旅遊團隊棲息的地方。

我相信上述新聞報道是真實的。我在紐約唐人街就親眼見到黃皮膚的同胞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還有黑人大白天的在牆角小便,街道很髒,牆壁塗鴉,路邊有很多攤販和黑人擺設的公開欺詐的賭攤,而近在咫尺的華爾街就秩序井然,一塵不染。紐約市政當局為什麽不一視同仁,加強管理呢?原來他們的意識裏有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觀念,瞧不起黑人和有色人種,以致美國的許多城市都具有“兩副麵孔”,整潔的富人區和髒亂差的窮人區界限分明。華盛頓就最具代表性。將這座城市一分為二的阿那卡斯蒂亞河兩岸,一邊是擁有林陰大道、白宮、紀念碑和國會大廈等宏偉建築物的美麗城市,外國人也熟識的華盛頓;另一邊則是貧困、吸毒和暴力惡性循環的窮人社區,多數居民是黑人和有色人種,被稱為“美國的第三世界”。看來,白人的種族歧視實在是美國社會的痼疾。另一方麵,華人聚居的地方就無法改變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嗎?當然不是。新加坡全國人口中有75%是華人,這個國家就建成了清潔美麗的大花園。舉幾個有關社會公德的小例子,可見一斑。禁毒,新加坡的法律最嚴,攜帶15克海洛因者,不論國籍都要判處死刑。我們一下飛機,在進城的大客車上導遊就先介紹新加坡的法律,例如,“頭頂藍天,可以吸煙;室內吸煙,罰款三千!”三千新加坡元相當兩萬元人民幣,真可謂重罰了。亂扔煙頭、果皮、廢紙垃圾,隨地吐痰等不道德行為,也要重罰。在飯館裏點多了菜,“吃不完兜著走”,如果剩下,也要挨罰。為了避免吃口香糖後吐出的膠原物粘在坐椅和路麵上,難以掃除,再弄髒人們的衣服和鞋底子,不易清洗,於是議會立法,全國禁售禁吃口香糖。前幾年,一位美國16歲的遊客在新加坡的牆壁上塗抹,被判處6下鞭刑。美國人為之震驚,外交官交涉無效,克林頓總統親自出麵求情,說這孩子尚未成年,請求免打,減刑。結果還是抽了3鞭子。鞭刑是很重的體罰,“扒掉褲子用藤鞭抽屁股,一鞭子下去就皮開肉綻,站著吃飯;兩鞭子,趴著睡覺;三鞭子,倆月不能上學上班。”新加坡的報紙對“打白屁股”的事件作了解釋,說鞭刑是荷蘭白人統治者當年用來懲罰殖民地老百姓的,不是我們的發明,如今沿用下來懲罰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不論你是白種人還是有色人種,隻要觸犯了新加坡相關的法律法規,就要依法施以鞭刑。

看來,新加坡治理不講社會公德、違反社會秩序的人,采取了重罰乃至體罰的辦法。但他們街頭也樹立著孔老夫子名言的標語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更讚成以思想教育為主的方法,從小就培養孩子樹立社會公德觀念。當然也要有法律手段。北京市禁止隨地吐痰的法規已定立多年了,從一次罰款5角增加到了50元,此種陋習仍然沒有杜絕。莫非等到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時候還要采用重罰的手段嗎?可以斷定,陋習難改者大多是成年人,他們小時候就缺少公德教育。寄希望於新一代青少年,成為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文明新人。

在泰坦尼克號豪華客輪冰海沉船悲劇90年之後,又有一艘大型英國客輪觸礁沉海。據報道,它發出求救信號,附近有三艘船隻趕來救援,此時距客輪全部沉沒已有兩小時了,由於船員和大多數乘客講究社會公德,堅持讓婦女兒童和老人先下船,有秩序地分批登上救生艇,然後才是中青年男士、船員離船,最後還站在船上的是船長。在這生死關頭,不爭不搶,禮讓婦幼老人,表現出他們崇尚的“紳士風度”,結果是越有秩序離船的速度越快,一千五百多人無一落海,全都獲救了。這個典型的事例,也說明了講究社會公德有多麽重要。如果是一群不講公德的人,隻顧自己逃命,爭先恐後往救生艇裏亂擠亂跳,那後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也是社會公德。譬如節約水資源,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就具有深遠意義。任何行業,任何人,都離不開生產、生活用水,這是很明顯的道理。而能否自覺地節約用水,也能考驗你的公德觀念。上遊截流,浪費用水,不顧下遊人民的生產生活;隻圖眼前利益,不治理工業廢水,直接往河道排放汙水,“一個造紙廠就汙染一條河”;農民爭水澆地,一方“大水漫灌”,一方旱死禾苗;城市“洗車族”浪費寶貴的自來水(飲用水);賓館旅店漏水馬桶晝夜不停“長流水”;用鐵耙摟一斤發菜或一斤甘草,足以毀壞十畝草原,加重沙漠化、沙塵暴和水土流失……都是缺乏公德觀念的表現。江澤民主席訪美時與克林頓總統發表的聯和聲明,八項內容的第一項就是要求重視和解決“能源與環境”問題。而國家元首的決心,要變成群眾的共識,還需要一個深入的宣傳教育過程。進行社會公德教育,有助於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認識到我們大家隻有一個地球,必須共同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最近北京市宣武區教委和作家協會發起“綠色校園,愛護環境”為主題的中、小學生征文活動,在幾個月的時間裏,收到一千多篇聯係實際的作文,內容涉及植樹種草、保護綠地、愛護鳥類和野生動物、節約用水、拒絕吃發菜、不買幹枝梅、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尊敬天天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不學吸煙還勸爸爸戒煙等許多方麵。獲二等獎的一位女中學生,甚至到200公裏以外的內蒙古多倫去實地調查襲擊北京地區沙塵暴的沙源,她在這篇作文裏有根有據地描寫了美麗的多倫大草原是如何遭到人為破壞,在幾十年間就沙漠化了,落入北京市的黃沙就有一多半來自多倫。獲一等獎的兩位男生,正在讀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一年級,作文水平相當高,可以視為環境文學作品了。在頒獎會上我對他倆說,20年前一次“世界環境日”征文活動中我也獲得一等獎,但我的文章沒有你們寫得好,我並非恭維你們,而是今天人們的環境意識大大高於當年了。這次“綠色校園,愛護環境”的征文活動,對於培養青少年的公德觀念、環保意識很有好處。孩子們是很認真的,說到做到,付諸行動,從我做起,不但杜絕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陋習,在征文期間還回收了一噸多廢舊電池,送交環保部門處理。也許有些成年人都不知道,一節舊電池扔到土壤或水塘裏,就將持續汙染幾十年也不會自行“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