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我們常常聽到有些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卻很少研究一下孩子為什麽不愛學習?不愛學習是孩子的天性嗎?

首先要分析一下“玩”和“學習”的區別在哪裏?我看主要在於孩子對“玩”感興趣,不感興趣怎麽會貪玩?而他對“學習”不感興趣,你強迫他“學習”還會產生逆反心理,厭惡乃至逃避“學習”。還要分析一下家長所說的“玩”和“學習”的內容是什麽?譬如孩子愛玩遊戲機,去網吧玩遊戲,喜歡打球、遊泳、騎自行車、看電視、打撲克,甚至看小說,都被定為“玩”;隻有學校規定的功課和作業才是“學習”。於是家長和老師就會聯合起來剝奪孩子的課餘時間,功課和作業之外,許多孩子感興趣的事情,這也不準那也不許,像培育盆景一般,把孩子局限在狹小的空間裏扭曲地生長。

2002年6月中旬,《北京晚報》上有一則消息,標題是:新學期未到同步補習班先熱——家長徹夜排隊為子女報名,內容如下:

昨天一早,在北京四中培訓中心門口,一條100多人的長龍引起了路人的注意,原來昨天是北京四中培訓中心初中至高中下學期同步補習班報名的日子,著急的家長們趕來給孩子排隊報名。

記者昨天上午趕到時,看到培訓中心的裏裏外外人頭攢動,每條隊伍都拐了好幾道彎。由於人太多,廠橋派出所的幾位民警隻好在現場維持秩序。人群中熱得滿頭大汗的吳女士對記者說,她早上5點多就從位於陶然亭的家中出發,給正在上初二的兒子報名,本以為自己來得算早的,誰知趕來一看,培訓中心門口已經排起了兩條長隊。“聽說有的家長頭天晚上就來了,在這兒待了一夜,早知道人這麽多,我也應該夜裏來排隊。”吳女士說。

北京四中培訓中心的一位老師說,同步補習班每個周六、周日開課,主要輔導前一周所學課程,由於名額有限,每年來報名的家長都很多。“這個培訓中心有名氣,讓孩子參加這樣的班,一來促進孩子學習的自覺性;二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位家長一語道破。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有多種其他途徑,難道非得要擠破頭讓孩子參加補習班?

2004年4月4日《北京晚報》刊登的另一則消息,《期中大考臨近,目標家教走俏》,透露了相同的內容:

期中大考臨近,家長忙於找家教,市麵上各種家教魚龍混雜,北京最大的學而優家教服務中心對此明確四大優勢。相比於剛成立的家教中心毫無任何經驗而言,我們擁有:一,成功運作6年之久,服務20萬中、小學生;二,師資力量雄厚,由北大、清華研究生創辦,優秀學子一線執教;三,率先大膽承諾提不高成績全額退款;四,科學測試、製定學習目標,拒絕盲目口頭承諾,專職家教持教案一對一全程輔導。目標家教勢力和規模贏得家長好評,用眾多的案例證明選擇我們孩子成績提高有保障。歡迎家長帶孩子來中心免費測試,印證成功案例。

這兩則消息反映了許多問題:一,四中是北京市的重點中學,教學質量較高,許多家長都願意自己的孩子能受到四中的教育,即使是假日補習班,也趨之若鶩;二,前來排隊報名的都是學生家長,不是學生本人,可以想見,進這個補習班實乃家長意誌;三,如果進了這個補習班,孩子可就慘了,周一至周五在自己的學校上課,周六和周日還要跑到四中來補習,那麽,他還有休息和玩兒的時間嗎?四,進不了假日學習班的,也還可以請家教在家裏進行輔導;五,如此這般給孩子施加壓力,還怎能指望他有學習興趣呢?

事實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強。對於孩子來說,打球、遊泳、騎自行車,與聽課、寫字、做算術題,原本都是新鮮事兒,都有好奇心,都有掌握它的欲望,也都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這門本領。在孩子們心裏,一開始並沒有把哪幾項定為“玩”,把哪幾項定為“學”。隻因為學校要考試,老師要高分,家長也施加壓力,才出現了“玩”與“學”的分水嶺。在考試和分數的壓力下,孩子就容易失去學習興趣,變成被動學習,考試不及格,於是再增加作業,聘請家教,假期也補習功課,繼續加大壓力,甚至打罵歧視,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喪失殆盡,變成厭惡學習了。

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雖然強,但也容易受到挫折,不具備成年人“百折不撓”的毅力(成年人也未見得都有這種毅力)。舉個例子。“神童作家”劉紹棠小時候在農村練習騎自行車,摔過幾次,摔怕了,進城上中學,車多人雜,更不敢練了,結果一輩子不會騎自行車。學習功課也是一樣,我的幾位作家朋友,大概都被“雞兔同籠”之類的算數題難壞了,視數學如畏途,至今也算不清豆腐賬,根本不會理財。其實,青少年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譬如考試不及格,家長切莫看得過於嚴重,更不要施加(上述種種)壓力,相反,要減輕孩子的思想壓力,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相信他是愛學習的,隻是某些關坎兒沒邁過去,還在繼續學習的過程當中嘛,何必大驚小怪。應該告訴他,誰學騎自行車都難免摔跤,誰學遊泳不喝幾口水呢?別害怕,繼續學習就是了,否則你一輩子也不會騎車,不會遊泳。

問題在於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許多孩子喜歡打球,踢球。然而這次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的綠茵場上,有多少大牌球星包括“足球先生”齊達內、菲戈黯然神傷,滿臉流淚啊。他們都是從小就喜愛足球,把足球視為生命一部分的人,為什麽在世界杯決賽圈裏如此緊張,大失水準;衛冕冠軍法國隊,奪標熱門阿根廷、葡萄牙,連小組賽也沒闖過去就被淘汰出局了呢?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壓力太大。這壓力是多方麵的:首先是要為國爭光(日本隊躋身16強,小泉首相高興得為之落淚;韓國隊賽球時,金大中總統親自觀戰,進入4強,全國歡騰);其次是為了保持冠軍隊的榮譽,以及高額獎金和“身價”(足球俱樂部買賣球星,“身價”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美元,老板也要看你在世界杯賽的表現,當然這也涉及你的年薪多少,還有你的形象和商業廣告價值)。有了這麽多的思想壓力,球員踢球的樂趣也就**然無存了。中國隊的壓力大不大?經過44年幾代運動員教練員的奮鬥才衝進世界杯決賽圈,又有幾萬熱忱的球迷追蹤到國外呐喊助威,再加上新聞媒體的過分炒作,竟然喊出了“16強”、“8強”的口號,你說他們思想壓力大不大?中國足協倒是還有自知之明,提出的希望隻是“進一球,平一場,勝一場”。結果是連輸三場,一球未進,铩羽而歸。這使我回想起主教練米盧提倡的“快樂足球”——這才是足球運動的本質,這才是提高足球水平的好方法呀!在種種思想壓力之下,比賽變成了政治和商業行為,沒有了興趣和快樂,是踢不好足球的。學生對於功課也是如此。奉勸家長和老師,不妨研究借鑒米盧“快樂足球”的教練思想和方法,引導和培養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而不要施加種種壓力。“壓力變動力”之說,對於成年人都不見得有效,更不要把它強加給孩子們吧。

我有一位姓石的同學外號叫石頭,上中學的時候偏愛物理課,喜歡自己製作礦石收音機(那是解放前,學校和家庭裏連電子管收音機都是稀罕物),受到老師的誇獎,他的父母也很高興,多給他一些零花錢,用來買小零件。他還給班裏的同學做了幾個礦石收音機呢。1949年我們一同參加了解放軍,由於石頭有物理方麵的一些特長,也就是懂一點電工知識吧,先後被分配到通訊連和電影放映隊工作,他非常喜愛機電專業,津貼費全部用來買書,聯係實際刻苦自學,進步很快,在朝鮮戰場上,大有用武之地,他會修理汽車的電路,修理發電機和無線電發報機,勇敢地拆除美軍投下的定時炸彈的起爆器,多次立功,是我們師的一位“土專家”。朝鮮停戰後,石頭被保送上大學,又到蘇聯留學,成為高級機電工程師和軍工廠的廠長。談到他的成才之路,石頭笑著說:“我很幸運,自己喜愛的學科跟革命工作統一起來了,就像詩人臧克家的名句一樣,‘不用揚鞭自奮蹄’!”

我采訪過航天部門的多位科學家,有火箭總設計師,也有各方麵的專家。有趣的是,他們的成才之路,也與青少年時期的學習興趣息息相關。譬如,有一位從小喜歡數學的老總,在我國還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條件下,硬是率領科技人員輪班用手搖計算器晝夜不停地“搖”出製造火箭(導彈)所需的千萬個數據和數學公式來,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天文學數字啊。我問他,成天跟數字打交道就不感覺枯燥和寂寞嗎?他說,“問得好,不是成天,而是幾十年跟數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誰叫我最愛數學,而火箭又是個‘差之毫厘,謬之千裏’的數字王國呢?這裏容不得絲毫差錯呀!”隻舉一個例子吧,他不說,我也想不出來。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向南太平洋公海發射了一枚遠程彈道導彈,事先劃定一片直徑50公裏的水域為彈著點,公告世界各國,在一段時間裏,飛機和船隻繞行,不得進入這片水域及其上空。這是個震驚全球的消息。蘇美等國派出許多艦船潛艇趕到彈頭(不是武器,而是儀器)濺落水域的附近,收集情報,要看看中國遠程彈道導彈的精確度到底如何?反正這裏是公海,你又是公開發射,如果彈頭濺落在預定水域之外,他們還想把它撈走哪。結果是準確地命中靶心,我國的艦船提前(發射的具體時間是保密的,隻有我們自己知道)駛入這片水域,而且敢於逼近靶心,彈頭剛一濺落(有漂浮裝置),釋放出紅色信號煙霧,立即被我們自己打撈到船上了。這些事實都是公開的,不必細說。奧秘在於設計製造這枚遠程彈道導彈的大量數據,包括發射、調控的數據,以及導彈運行中的氣象數據,我們這位自幼愛好數學的老總率領科技人員在沒有高速電子計算機的條件下整整計算了8年!這是真正的人間奇跡!現在無須保密了。我國自行研製的高速電子計算機每秒運算上億次,也是公開了的信息。但我還是忘不了當年手搖計算器的數學天才,還有這位自幼喜愛數學的老總說過的話,“誰叫我最愛數學,而火箭又是個‘差之毫厘,謬之千裏’的數字王國呢!”

前文提到的那篇報告文學《從分數重壓下救出的少年英才》的作者曲蘭的一段話,很值得我們思考。這位母親說:“很多家長一提起孩子用電腦玩遊戲,就恨得牙癢癢的……我的看法與大多數家長不一樣。我認為,電腦恰恰是玩出來的,而不是學出來的。我認識的電腦高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遊戲迷!”

曲蘭讓她的兒子玩電腦,結果是18歲的孩子“玩”成了“亞洲最年輕的數據庫專家”,常到大學去講課。我的同學石頭喜歡玩礦石收音機,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鼓勵,結果是“玩”成了高級機電工程師。這裏所說的“玩”與“學”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興趣。有興趣的“玩”也可以變成“學”。並不是說興趣決定一切,而是做老師和家長的一定要愛護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鼓勵他,孩子的興趣也就會變為老師和家長所要求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