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吃紙的人

作家肯定是吃紙的人。且不說終生筆耕,著作等身,即使出版一本書,也要吃掉幾噸紙——好幾棵大樹啊。其實,知識分子都吃紙,教師、記者、編輯……尤其是身陷“文山會海”的秘書,大概每年都要毀掉一片樹林。過去形容文化水平,常說“喝過多少墨水”,是缺少紙文化的表現,倒不如說“吃過多少噸紙”。

在沒有紙的年代,我們的祖先用刀把文字刻在龜甲、牛骨、竹簡上麵,那一定很費力,所以他們絕對不肯寫長文章。有的寫在絹上,也舍不得浪費。古埃及有羊皮書,歐洲有木板書,高麗有陶片書。於是人們養成了寫短文章的好習慣。後來有了紙,中國的文人仍然講究“惜墨如金”,外國作家也有站著寫作的,不像我們今天的“坐家”伏案“爬格子”,文章越長稿費越多。

造紙術是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之一。東漢文官蔡倫把麻秸、舊漁網和繩子頭漚成紙漿,造出紙來。“天下鹹稱蔡侯紙”,不僅寫文章方便了,而且,紙對我國乃至人類記載曆史、繼承文化,起到了巨大作用。再發明活字印刷術,傳播知識信息如虎添翼,對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貢獻,真是功德無量啊。

我有幸兩度旅居耒陽。這座兩千年的小縣城裏有龐統屈居縣令的故事,張飛的喂馬石槽,杜甫的衣冠塚,還有遍植蓮藕的蔡子湖——相傳這就是蔡倫造紙的漚麻池——環湖垂柳,湖中有堤,堤上有石拱橋,風景秀麗。湖邊有一片青瓦粉牆的蔡侯祠,由陸軍醫院租用,我的新娘就是裏麵的護士,婚禮和洞房也在蔡侯祠。哈,與蔡倫老夫子的這段緣份,是不是促使我變成吃紙之人的原因呢?

發明家是偉大的,但是許多發明也含有始料不及的隱患。蔡倫怎能想到他千古之後,神州大地的鄉鎮企業紛紛造紙,一個造紙廠就汙染一條河呢!而且全世界都造紙,主要的原料就是木材——砍伐森林——“森林是地球的肺”,“森林是人類的搖籃”呀。美國是頭號吃紙大戶,僅為克林頓的緋聞,檢察官就能寫出幾百頁不厭其詳的“黃色調查報告”,各大報刊再沒完沒了地加以渲染、分析、評論、欣賞,少說也得吃掉幾片森林。遍布美利堅的快餐店,全都使用一次性的紙餐具,紙盒紙盤紙杯紙巾,用過就扔,說是講衛生,實在是浪費森林資源,每日每時都在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日本人的自私往往透露出一種短見。他們重視保護森林,國內嚴禁伐木,許多縣市還有規定,新增一輛汽車,車主必須植樹一百株,以抵消其造成的空氣汙染。但是他們又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木材或筷子一律從國外(包括中國)購進,卻忘了“地球隻有一個”,人類都是地球村的居民,糟蹋了外國的森林,老天爺要給予報複,可是不分國界的呀。

歐美發達國家的報紙,一份就有幾十上百個版麵,主要內容是商業廣告,費紙、費事,還浪費讀者的時間,因此,廣告也是吃紙大戶。可惜的是,我國的報刊也在不斷擴版,增添各式各樣的廣告。我們的作家,在學習“蘭州拉麵”——文章越抻越長之後,又學會了“廣告文學”,幫助製造文化垃圾。

最近,北京的幾名中學生倡議,互相免寄年節賀卡,受到眾人讚同。可別小瞧了孩子們的智慧呀,如果此事擴展到全社會,一年就能拯救千萬棵大樹。電話拜年、電子郵件、網上賀卡,乃至一片磁盤代替一套大書……都是節省紙張的新趨向。紙,這位老先生將近兩千歲了。人類正在進入電子計算機時代。如果將來留在紙上的主要是書法、繪畫藝術品,世界將變得更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