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想起了馬踏湖

重看獲金熊獎的電影《香魂女》,那北方水鄉的景色立刻把我迷住了。外景地是哪兒呢?有人說是白洋澱,也有的說是馬踏湖。我寧願相信是馬踏湖。

走出影院還有人在爭論。更有抹稀泥的說:“別爭啦,電影嘛,在哪兒拍不行呢,也許兩個地方的景致都拍了一點兒。”這話不無道理。但我仍然覺得那河網、蘆葦、小船、人家,就是馬踏湖——它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十多年前我隨環保局的朋友去遊湖,剛上船有人就嚷:這麽美的地方,怎麽還不開辟旅遊業?不拍電影?不擴大宣傳?不引進外資?怎麽還不發大財呢?

這一連串的驚訝和疑問都產生在初進湖時。待到天黑,在鎮子上的小飯館兒裏吃罷晚飯,我的心情又變得十分沉重,一言不發。回到北京,寫篇散文給《人民日報》,稱馬踏湖為“東方威尼斯”,希望各界全力搶救。發表後也毫無影響。

馬踏湖在山東桓台縣。叫湖,其實是由二百多條寬窄不同的河道縱橫交織而成的水網地帶。寬約30裏,縱深16裏。河網“切割”出無數塊台田,種滿了兩三丈高的蘆葦,伸向天空,伸向河麵。夏秋時節乘飛機俯視,大概隻能看到一片鬱鬱蔥蔥的蘆葦,而不見河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馬踏湖是一個鄉,7千戶居民,5萬人口。除了小鎮之外,多數人家就分散住在台田之上。家家都有小木船,以舟代步。還有一些大點的水泥(殼)船,用來運貨,包括運送農業生產資料和產量很大的蘆葦。總之沒有船就離不開他家那塊小小的台田。

傳說戰國時期齊桓公大會諸侯,布方陣操練兵馬,那戰車馬隊反複踩踏出來的條條溝壑“熬”成了河。民謠:“千年的道兒熬成河,百年的媳婦熬成婆。”就是這樣“熬”成的吧。於是乎有了馬踏湖的名字。

馬踏湖有三寶:蘆葦,編席、搭棚,還是上好的造紙原料,運遠一點,兩毛錢一根;脆藕,用手一拍就碎,是貢品;金絲鴨蛋,湖鴨有吃不盡的魚蝦,這鴨蛋醃了,蛋黃好比金線纏成的球。可惜呀,三寶已失其二。

“一個造紙廠就汙染一條河”。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興起,上遊百多家工廠的廢水泄人了馬踏湖!蓮藕含毒,魚蝦絕跡,遑論金絲鴨蛋!環保局長請來150位“排汙廠長”,湖水沏茶,含著淚說:“懇求諸位無論如何喝一口。實在咽不下去也要嚐嚐,再吐掉嘛。別怕,湖區幾萬居民天天飲用這種水!”

從那時起,開始大力治理“三廢”。待到環保局的朋友領我遊湖時,已初見成效,湖裏又有魚了。在鎮子上小飯館裏的那頓晚餐,他們故意上了幾條魚。說實話,我是硬著頭皮才嚐一口的。

今天又在影片《香魂女》中見到了美麗的馬踏湖,清清河水,粉紅蓮花。我還很注意地看到了魚鷹,喜宴上的紅燒魚,供人遊樂的畫舫。

我沒去過威尼斯,隻在電影裏“遊覽”過。我到過號稱“東方威尼斯”的泰國水上市場,旅遊勝地,很繁華。若就自然條件而言,馬踏湖的景色更美,範圍更大,更有資格稱為“東方威尼斯”。一部電影的威力勝過百篇散文。一部《少林寺》繁榮了一個旅遊區。但願《香魂女》為馬踏湖揚名!我寫此文敲敲邊鼓。